拜访李复蝉
言情文学 www.yqwx.net,cold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日午后,和友人一起拜访了西南物理研究所退休老工程师李复蝉老人。一路周转,却怎么也寻不到李老电话中所告之的地址,友人不得不电话求助,再次询问具体住址,李复蝉老人接到电话后,立即亲自来到西物所大院门口来接我们。
友人和李复蝉老人有一面之缘,我和李老不曾谋面。我远远的看见前方站着一位个子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的老人。友人告诉我,那就是李复蝉老人。
李复蝉老人今年67岁,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现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是中科院四川分院的首届毕业生。
我们来到李复蝉老人的家中,李老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并为我们泡上可口的菊花茶。李老家中摆设简单,一种清丽古朴的感觉。李老的卧室里摆放得密密麻麻的书架。
我们和李老的相识源于iy办的一次征文比赛,所以这次拜访,谈得最多的也就是文学了。
李老将自己去年出版的散文随笔让生命永远年轻递给我,随后我便开始仔细品读李老这不平凡的一生。
曾经身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李复婵老人退休后以一个工科毕业生的手笔,开始延续自己断开近40年的梦想。10年间,行文300余篇,其中82篇收入让生命永远年轻,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让生命永远年轻其实就是李复蝉老人精彩的一生,书中用细腻的文字,讲述了一件件让人回味无穷,犹如甘甜清泉的故事。读罢,我的心灵如雨水洗涤般的清澈。让生命永远年轻中有6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彰显出李复蝉老人独有的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一篇名为听周总理作报告的文章,李老详细记录了1964年7月31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聆听周总理报告的往事。在文章的下面,附有一张那场报告会的入场券的复印件。对于我们这些80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弥补了我们对过去历史的匮乏。
李复蝉老人介绍说:“这本书的排版、校稿、插图等等等都是由我一人完成,我不会用电脑,花钱让外面给我将手稿录入到电脑里,可是运气不好,u盘遭病毒,录入完后发现少了不少文章,又得重新找人录入。”
李复蝉毫无顾忌的告诉我们:让生命永远年轻这本书是自己花了8000多块钱自费出版的。不知道为何,听到李老这席话,我的内心有些感动和震撼。感动不仅仅源于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李老敢说真话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年轻人所需要去学习的。
李老还将巴金侄子李致的新书给我阅读。
李老在成都生活数十年,书中有不少关注成都发展的美文,从公交的发展到商场的经营,四处落笔遍地生花。回忆37年前,李老在“见证公交发展史”中写“我若要从跳伞塔乘车到市中心去的话,只有16路一路公共汽车可去。”时至今日,李老发现有近10条线路可供选择,方便之外,李老在书里对成都公交寄予厚望:“努力逐步做到24小时运行。在几条重要线路要有‘全天候’的班车,哪怕深夜1小时一班也好。”
李老和我们愉快的畅谈着,话题从文学转移到生活,但很快又从生活回归到文学上了。李老将自己过去主编的西物之声(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送给我们,捧着这一份份李老曾经泼洒过辛劳的报纸,我感慨万千。一个工科出生的老人,却能策划出如此漂亮的刊物,真可谓是:才思敏捷,心灵手巧。
离别时,李老还特别赠送了我一套她过去发表过文章的剪报。回到家中,我立即开始认真品读起李老的文章。李老曾经在美国和俄罗斯短暂的居住过,充满异域风情的文章,带我进入了另外个童话世界。而李复蝉老人20年苦追著名音乐翻译家薛范的故事,更是让我感触颇深:李老是唱着薛范译配的歌长大的,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能唱几十首俄罗斯歌曲。“文革”后,她突然萌生了寻找薛范的念头。1997年初,她从一本杂志上得知薛范的两本新作将在北京音乐厅出售,于是立刻打电话托北京的朋友买来这两本书: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苏联歌曲珍品集1917-1987,优美凝重的俄罗斯旋律重新在她脑海中响起,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找到他!李老知道薛范因行动不便一直蛰居上海,于是托上海交大的黄教授帮忙寻找。黄教授去了上海很多地方,包括上海作家协会、作曲家协会,可惜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来到新民晚报社,却被门卫挡在门外,正当他跟门卫理论时来了一个记者,记者明白原委后深受感动,当即拿出了薛范家的电话。就这样,李老跟薛范通起了信,并通了两次电话。
李老对俄罗斯歌曲有着一定的研究,啊,乌拉尔的山楂树、卫国战争的纪念碑、相聚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刻骨铭心的共青团员之歌均是李老长期对音乐的热爱所丰收的音乐果实。
李复蝉老人有一篇叫作我们那时还年轻的回忆散文,李老将此文献给她工作了44年的西物所,献给为西物所发展付出青春年华的老西物人。44年,人的一生有几个44年?!李老和她的战友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文章旁边有一张老照片,十来个年轻人正昂首挺胸、神采熠熠的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李复蝉老人就在其中。
冬已逝,落叶三千,人依旧,岁月几何?
城市的夜晚,寒冷孤独,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天飘着细雨,湿湿的感觉,偶然间有一种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车外的霓虹将这个夜晚点缀的绚烂多姿,古老的城河流淌着古老的故事,只有那久未走过的小桥守着碧波的旧影,在一恍惚间过去了好多年。这个夜晚安静的能够让时间停止,让空气凝固,我静静品读着李老的文字,有感动,有惊喜,也有那独属于夕阳的光芒。
昨日午后,和友人一起拜访了西南物理研究所退休老工程师李复蝉老人。一路周转,却怎么也寻不到李老电话中所告之的地址,友人不得不电话求助,再次询问具体住址,李复蝉老人接到电话后,立即亲自来到西物所大院门口来接我们。
友人和李复蝉老人有一面之缘,我和李老不曾谋面。我远远的看见前方站着一位个子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的老人。友人告诉我,那就是李复蝉老人。
李复蝉老人今年67岁,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现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是中科院四川分院的首届毕业生。
我们来到李复蝉老人的家中,李老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并为我们泡上可口的菊花茶。李老家中摆设简单,一种清丽古朴的感觉。李老的卧室里摆放得密密麻麻的书架。
我们和李老的相识源于iy办的一次征文比赛,所以这次拜访,谈得最多的也就是文学了。
李老将自己去年出版的散文随笔让生命永远年轻递给我,随后我便开始仔细品读李老这不平凡的一生。
曾经身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李复婵老人退休后以一个工科毕业生的手笔,开始延续自己断开近40年的梦想。10年间,行文300余篇,其中82篇收入让生命永远年轻,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让生命永远年轻其实就是李复蝉老人精彩的一生,书中用细腻的文字,讲述了一件件让人回味无穷,犹如甘甜清泉的故事。读罢,我的心灵如雨水洗涤般的清澈。让生命永远年轻中有6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彰显出李复蝉老人独有的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一篇名为听周总理作报告的文章,李老详细记录了1964年7月31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聆听周总理报告的往事。在文章的下面,附有一张那场报告会的入场券的复印件。对于我们这些80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弥补了我们对过去历史的匮乏。
李复蝉老人介绍说:“这本书的排版、校稿、插图等等等都是由我一人完成,我不会用电脑,花钱让外面给我将手稿录入到电脑里,可是运气不好,u盘遭病毒,录入完后发现少了不少文章,又得重新找人录入。”
李复蝉毫无顾忌的告诉我们:让生命永远年轻这本书是自己花了8000多块钱自费出版的。不知道为何,听到李老这席话,我的内心有些感动和震撼。感动不仅仅源于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李老敢说真话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年轻人所需要去学习的。
李老还将巴金侄子李致的新书给我阅读。
李老在成都生活数十年,书中有不少关注成都发展的美文,从公交的发展到商场的经营,四处落笔遍地生花。回忆37年前,李老在“见证公交发展史”中写“我若要从跳伞塔乘车到市中心去的话,只有16路一路公共汽车可去。”时至今日,李老发现有近10条线路可供选择,方便之外,李老在书里对成都公交寄予厚望:“努力逐步做到24小时运行。在几条重要线路要有‘全天候’的班车,哪怕深夜1小时一班也好。”
李老和我们愉快的畅谈着,话题从文学转移到生活,但很快又从生活回归到文学上了。李老将自己过去主编的西物之声(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送给我们,捧着这一份份李老曾经泼洒过辛劳的报纸,我感慨万千。一个工科出生的老人,却能策划出如此漂亮的刊物,真可谓是:才思敏捷,心灵手巧。
离别时,李老还特别赠送了我一套她过去发表过文章的剪报。回到家中,我立即开始认真品读起李老的文章。李老曾经在美国和俄罗斯短暂的居住过,充满异域风情的文章,带我进入了另外个童话世界。而李复蝉老人20年苦追著名音乐翻译家薛范的故事,更是让我感触颇深:李老是唱着薛范译配的歌长大的,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能唱几十首俄罗斯歌曲。“文革”后,她突然萌生了寻找薛范的念头。1997年初,她从一本杂志上得知薛范的两本新作将在北京音乐厅出售,于是立刻打电话托北京的朋友买来这两本书: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苏联歌曲珍品集1917-1987,优美凝重的俄罗斯旋律重新在她脑海中响起,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找到他!李老知道薛范因行动不便一直蛰居上海,于是托上海交大的黄教授帮忙寻找。黄教授去了上海很多地方,包括上海作家协会、作曲家协会,可惜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来到新民晚报社,却被门卫挡在门外,正当他跟门卫理论时来了一个记者,记者明白原委后深受感动,当即拿出了薛范家的电话。就这样,李老跟薛范通起了信,并通了两次电话。
李老对俄罗斯歌曲有着一定的研究,啊,乌拉尔的山楂树、卫国战争的纪念碑、相聚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刻骨铭心的共青团员之歌均是李老长期对音乐的热爱所丰收的音乐果实。
李复蝉老人有一篇叫作我们那时还年轻的回忆散文,李老将此文献给她工作了44年的西物所,献给为西物所发展付出青春年华的老西物人。44年,人的一生有几个44年?!李老和她的战友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文章旁边有一张老照片,十来个年轻人正昂首挺胸、神采熠熠的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李复蝉老人就在其中。
冬已逝,落叶三千,人依旧,岁月几何?
城市的夜晚,寒冷孤独,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天飘着细雨,湿湿的感觉,偶然间有一种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车外的霓虹将这个夜晚点缀的绚烂多姿,古老的城河流淌着古老的故事,只有那久未走过的小桥守着碧波的旧影,在一恍惚间过去了好多年。这个夜晚安静的能够让时间停止,让空气凝固,我静静品读着李老的文字,有感动,有惊喜,也有那独属于夕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