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才子何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得看完电视剧手机后,心里实在堵得慌,写了一篇想念守一的随感,之后更是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人推荐,之后我叫刘跃进又在全国各卫视热播。为避免所谓的审美疲劳,短时期内,我不想再碰刘震云了。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发了一张购书卡,一直没用。直到有一天,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站在我身旁,说:“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的脑袋从电脑屏幕中拔出来,一脸茫然。他说:“您喜欢看什么书?我们可以帮你送过来。”
我喜欢看什么书?一瞬间里陷入了思索。
他提醒道:“总有您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吧?”
我提笔就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苏童河岸、余秋雨我等不到了、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一、
还是无法避开刘震云。
其实,这本书一年前就出版了,新浪还专门为此开了一个官网,这在出版界还是史无前例的。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走出和走向之间,草蛇灰线,绵延百年。
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刘震云摆脱了影视剧的痕迹,回到了故事,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民间口语和中国小说传统,同时又以西方小说的主题做内在统摄,完成了一次中国传统小说的基因暗转,或称西方现代小说的本土内接实验。
显然,这部作品有一个贯穿全篇的聚焦主题——说话,各色人物的百态人生都困结在一个点上,说话难,找投缘人说知心话比登天还难。小说中通过私塾先生老汪的口对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了别有意味的阐释:盼着远方的朋友来说话唠嗑,恰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知心话找不到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悲哀。而远方的朋友在内心深处不一定把你当知心朋友,你的倾诉或许也给他的生活添堵。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极少有人读过论语,即使看了也说不出什么道理,而恰是他们的故事,透射着圣人言语的深层解读。
这本小说出场的人物几十近百个,杀猪的,打铁的,剃头的,卖馒头的,耍猴的,喊丧的,卖豆腐的,传教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不管人物如何众多,其内含的指向具有一致性,那就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需要的那一句话。
寻找话语的过程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灵魂,也使这部貌似写实风格的小说洋溢出很强的寓言色彩。
二、
虽然一句顶一万句号称是书写“中国人的千年孤独”的“大书”但小说最初的宣传噱头是“两个杀人犯和五个潘金莲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头上都戴着“绿帽子”一开始他们认为,是自家老婆出了问题。他们跟武大的区别是,武大是忍着,他们提刀上路,就要杀人。一个人找另一个人难,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更难,上路寻找逃跑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也难。当杨百顺和牛爱国经过千辛万苦,越过高山大河,终于找到西门庆和潘金莲时,突然意识到“绿帽子”只是一个表象,看似是男女关系的事,根子却不在这里。他们跟自家的老婆没话,老婆和给他们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到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咱再说些别的?”“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
从有话无话的角度讲,从知心的角度讲,给他们戴“绿帽子”的人,做得倒是对的;自己的“绿帽子”原来是自个儿缝制的。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从腰里拔出的刀子,又掖了回去。这是他们跟武大他兄弟的区别。他... -->>
记得看完电视剧手机后,心里实在堵得慌,写了一篇想念守一的随感,之后更是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人推荐,之后我叫刘跃进又在全国各卫视热播。为避免所谓的审美疲劳,短时期内,我不想再碰刘震云了。
开学初,学校给我们发了一张购书卡,一直没用。直到有一天,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站在我身旁,说:“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的脑袋从电脑屏幕中拔出来,一脸茫然。他说:“您喜欢看什么书?我们可以帮你送过来。”
我喜欢看什么书?一瞬间里陷入了思索。
他提醒道:“总有您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吧?”
我提笔就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苏童河岸、余秋雨我等不到了、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一、
还是无法避开刘震云。
其实,这本书一年前就出版了,新浪还专门为此开了一个官网,这在出版界还是史无前例的。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走出和走向之间,草蛇灰线,绵延百年。
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刘震云摆脱了影视剧的痕迹,回到了故事,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民间口语和中国小说传统,同时又以西方小说的主题做内在统摄,完成了一次中国传统小说的基因暗转,或称西方现代小说的本土内接实验。
显然,这部作品有一个贯穿全篇的聚焦主题——说话,各色人物的百态人生都困结在一个点上,说话难,找投缘人说知心话比登天还难。小说中通过私塾先生老汪的口对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了别有意味的阐释:盼着远方的朋友来说话唠嗑,恰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知心话找不到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悲哀。而远方的朋友在内心深处不一定把你当知心朋友,你的倾诉或许也给他的生活添堵。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极少有人读过论语,即使看了也说不出什么道理,而恰是他们的故事,透射着圣人言语的深层解读。
这本小说出场的人物几十近百个,杀猪的,打铁的,剃头的,卖馒头的,耍猴的,喊丧的,卖豆腐的,传教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不管人物如何众多,其内含的指向具有一致性,那就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需要的那一句话。
寻找话语的过程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灵魂,也使这部貌似写实风格的小说洋溢出很强的寓言色彩。
二、
虽然一句顶一万句号称是书写“中国人的千年孤独”的“大书”但小说最初的宣传噱头是“两个杀人犯和五个潘金莲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头上都戴着“绿帽子”一开始他们认为,是自家老婆出了问题。他们跟武大的区别是,武大是忍着,他们提刀上路,就要杀人。一个人找另一个人难,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更难,上路寻找逃跑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也难。当杨百顺和牛爱国经过千辛万苦,越过高山大河,终于找到西门庆和潘金莲时,突然意识到“绿帽子”只是一个表象,看似是男女关系的事,根子却不在这里。他们跟自家的老婆没话,老婆和给他们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到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咱再说些别的?”“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
从有话无话的角度讲,从知心的角度讲,给他们戴“绿帽子”的人,做得倒是对的;自己的“绿帽子”原来是自个儿缝制的。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从腰里拔出的刀子,又掖了回去。这是他们跟武大他兄弟的区别。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