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1/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太平广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独孤及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省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宰相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问疾,百僚就第。有司设幕次,排班。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杰克灭以避。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黄敕既下,小异同曰黄帖,宰相呼为堂老。初百官早朝,必立马建福望仙门外。宰相则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元和初,始置待漏院。(出国史补)
上事
凡中书门下,并于西省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宰相送上,乃并卿参。(出国史补)
苏瑰
景龙三年,苏瑰除尚书右仆射。时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计献食,名曰烧尾。瑰因侍内宴,将作大匠宗晋卿谓曰:拜仆射,竟不烧尾,岂不善邪?帝默然。瑰奏曰:臣闻宰相者,主阴阳,助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出谭宾录)
两省
谏议无事不入:每遇入省,有厨食四孔炙。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亲嫌,不拜知制诰为屧脚。又云:不由三字,直拜中书舍人者,谓之挞额裹头。其制诰之本,出自王言,皆人主所为。故汉光武时,第五伦为督铸钱掾,见诏书而叹曰:此圣明主也,一见决矣。近者凡有诏敕,皆责成群下。褒贬之言,哲王所慎。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褒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以斗筲下才,罪不容责。同为一士(士原作字,据明抄本改)之行,固出君上之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变于俄倾。盖天子无戏言,言之苟失,则取尤天下。(出卢氏杂说)
独孤及
独孤及求知制诰,试见元载。元知其所欲,迎谓曰:制诰阿谁堪?及心知不我与而与他也,乃荐李纾。时杨炎在阁下,忌及之来,故元阻之,乃二人力也。(出嘉话录)
参酌院
长庆初,穆宗以刑法为重。每大狱,有司断罪,又令给事中中书舍人参酌出入之,百司呼为参酌院。(出国史补)
阳城
阳城居夏县,拜谏议大夫;郑锢居阌乡,拜拾遗;李周南居曲江,拜校书郎。时人以转远转高,转近转卑。(出国史补)
吕温
通事舍人宣诏,旧命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摘声句以助之。及吕温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者,自吕始也。时柳宗元戏吕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也?(出嘉话录)
韦绚
开成末,韦绚自左补阙为起居舍人。时文宗稽古尚文,多行贞观开元之事。妙选左右史,以魏谟为右史,俄兼大谏,入阁秉笔。直声远闻,帝倚以为相者,期在旦暮。对剔进谏,细大必行。公望美事,朝廷拭目,以观文贞公之风彩。会文宗晏驾,时事变移,遂中辍焉。时绚已除起居舍人,杨嗣复于殿下先奏曰:左补阙韦绚新除起居舍人,未中谢,奏取进止。帝领之。李珪招而引之,绚即置笔札于玉阶栏槛之石,遽然趋而致词拜舞焉。左史得中谢,自开成中至武宗即位,随仗而退,无复簪笔之任矣。遇簪笔之际,因得密迩天颜,故时人谓两省为侍从之班,则登选者不为不达矣。(出嘉话录)
李程
李程为翰林学士,以阶前砖日影为入候。程性懒,每入必逾八砖,故号为八砖学土。(出传载)
杂说
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侍御史相呼为端公。(出国史补)
御史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语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大夫中暴入三院,罚直尽放。其轻重尺寸,由于(于原作放,据国史补改)吏人,而大者存之黄卷。三院上堂,有除改者不得终食。唯刑部郎中得终之。(出国史补)
同州御史
王某云:往岁任官同州,见御史出案,回止州驿,经宿不发。忽索杂案,又取印历,锁驿门甚急,一州大扰。有老吏窃哂,乃因庖人以通宪胥,许以百缣为赠。明日未明,御史已启驿门,尽还案牍,乘马而去。(出国史补)
崔遠
崔遠为监察,巡囚至神策军,为吏所陷。张盖而入,又讽军中索酒食,意欲结欢。窦文遠怒,立奏(立奏原作奏立,据明抄本改)敕就台鞭于直厅而流之。自是巡囚不至禁军。(出国史补)
严武
宝应二年,大夫严武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乘。元和中,元稹为监察,与中使争驿厅,为其所辱,始有敕:节度观察使台官与中使,先到驿者,得处上厅。为定制。(出国史补)
押班
凡大朝会,监察押班不足,则使下侍御史,因朝奏者摄之。(出国史补)
台门
御史台门北开,盖取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邺郡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史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邪?(御史台记)
又北开者,或云,是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近,故开北门。(出谭宾录)
历五院
台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历跋五院者共三人焉:李尚隐、张延赏、温造也。(出尚书故实)
御史台的礼仪,唐朝官职设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谓之五院御史,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这三个人是李尚隐、张延赏、温造。
韩皋
韩皋为御史中丞,常有所陈,必于紫宸殿,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上谓之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当与卿从容,或无遗事。亲友或谓皋曰:自乾元已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处庭,对众官以陈之,无失于慎密乎?韩曰:御史天下之持平也。摧(摧原作权,据许刻本改)刚直枉,唯在公共。所言之事,贵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求恩宠,欲尽其身。奈何以此为望哉!(出传载)
杂说
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纠举。省中多事,旨趋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出国史补)
使职
开元已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略、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复、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此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宦(宦原作官,据国史补改)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绾,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出国史补)
尚书省
郎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复;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廊原作廓,据明抄本改)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礼部,(明抄本部作户。)不博前行驾库。(出国史补)
崔日知
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出国史异纂)
度支
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疏押案而已。贞元以后,始为使额。郎官当直,发敕为重。水部员外郎刘约值宿,会河北系囚配流岭南,夜发敕,直宿令史不更事,唯下(下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岭南,不下河北。旬月后,本州闻奏,约遂出官。(出国史补)
柳辟
吏部甲库有朱泚伪黄案数百道,省中常取戏玩,已而藏之。柳辟知甲库,始白执政,于都堂集八座丞郎焚之。(出国史补)
省桥
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南望南宫也。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欲谓之音声。祠部呼为水(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出因话录)
秘书省
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迥无统摄官署。望虽清雅,而实非要剧。权贵子弟及好利夸侈者率不好此职。流俗以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左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明抄本喧作纤。)卑,故好学君子厌于趋竞者,亦求为此职焉。(出两京记)
鱼袋
朝仪鱼袋之饰,唯金银二等。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中宗反正,从旧。(出国史异纂)
莎厅
京兆府判司,特云西法士。此两厅事多。东士曹厅,时号为念珠厅,盖判案一百八道;西士曹厅为莎厅,厅前有莎,周回可十五步。京兆府,时云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两县引马到府门,传门而报。两尹入厅,大尹亦到厅,不得候两尹坐后出,不得候两尹立后出。其京兆府县之重,亦表大尹之尊。京兆府掾曹,时人云倚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亦有绿莎。昔好事者相承常溉灌。天佑已后,为不好事者除之。(出闻奇录)
<b>译文</b>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独孤及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省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宰相
举行拜相礼那天百官停止上朝。京兆府县百姓都要填平道路,道铺黄沙、洒水。从宰相的私宅铺到子城东街,名叫沙堤。有丧事服假的,或者父母有病去问候疾病的除外,其余文武百官都要去参加。由主管拜相礼的官员给安排次序,安排帐蓬的位置。举行拜相礼多半在正月初一或冬至(吉日)。皇帝的仪仗也要象守护宫门那样分立于拜相地点(土台)。京城大官都要准备伞盖(有玉饰的大伞),众官点着大腊烛五、六百根。照得通亮称为火城。宰相的仪仗到来,众官都要掩避腊烛以示尊重。宰相办公地点(衙署)叫都堂,处理有关主管各署事务用堂帖。皇帝用黄绢写的有关命令、训谕臣下的诏书叫黄敕,宰相下达的文书叫黄贴。都堂内的官员称宰相为堂老。原先百官早朝,必须牵马在建福望仙门外等候,宰相则于光宅车坊内等候,以避风雨。到唐宪宗李纯元和初年才设置待漏院。(上早朝诸臣晨集之所)
上事
凡是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向朝廷上书陈述意见的,都要经过尚书省奏给皇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的官如有奏章,由宰相送上和群臣一起参奏。
苏瑰
唐中宗李显景尤三年,苏瑰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公卿大臣,初次授官者,依照惯例应该献食,名叫烧尾。苏瑰因为授尚书右仆射时皇帝已为他设宴。将作大匠(官名,掌修建宫室的官)宗晋卿对苏瑰说:授仆射这样重大的事,竟不"烧尾"岂不是不对吗?唐中宗没吱声。苏瑰上奏说:臣知道当宰相的,执掌国家大事,帮助天子处理国家事务。现在粮食昂贵,米价暴涨,百姓吃不饱。臣见禁军中,竟有三天没吃到饭的,臣考虑自己不称职,因为这个缘故不敢"烧尾"。
两省
谏议大夫无事不入门下省,如入省,有厨食四孔烧烤肉吃。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对待下属官员有远有近,不授与中书舍人为知制诰(官名,掌草拟、缮写皇帝的诏书)官的为屧脚,又叫不由三字。直接授中书舍人官的叫挞额裹头。关于制诰一类的诏书,本来出自皇帝之口,都是皇帝本人应该做的。过去汉光武帝时,第五伦任督铸钱掾,看见诏书而感叹说,这是英明的圣主啊!皇上一见就决定了。现在凡是有诏敕,都责成下边写成诏书。诏书上的话,是英明圣主应该慎重选择的。现在群臣、王公卿士,想褒奖一个人时就说他品德高尚,人才出众,好得没法再好;若是遭到贬斥被罢免时就说他才识短浅、器量狭小,是个罪不容责的坏人。同样... -->>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独孤及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省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宰相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问疾,百僚就第。有司设幕次,排班。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五六百炬,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杰克灭以避。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黄敕既下,小异同曰黄帖,宰相呼为堂老。初百官早朝,必立马建福望仙门外。宰相则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元和初,始置待漏院。(出国史补)
上事
凡中书门下,并于西省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宰相送上,乃并卿参。(出国史补)
苏瑰
景龙三年,苏瑰除尚书右仆射。时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计献食,名曰烧尾。瑰因侍内宴,将作大匠宗晋卿谓曰:拜仆射,竟不烧尾,岂不善邪?帝默然。瑰奏曰:臣闻宰相者,主阴阳,助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出谭宾录)
两省
谏议无事不入:每遇入省,有厨食四孔炙。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亲嫌,不拜知制诰为屧脚。又云:不由三字,直拜中书舍人者,谓之挞额裹头。其制诰之本,出自王言,皆人主所为。故汉光武时,第五伦为督铸钱掾,见诏书而叹曰:此圣明主也,一见决矣。近者凡有诏敕,皆责成群下。褒贬之言,哲王所慎。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褒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以斗筲下才,罪不容责。同为一士(士原作字,据明抄本改)之行,固出君上之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变于俄倾。盖天子无戏言,言之苟失,则取尤天下。(出卢氏杂说)
独孤及
独孤及求知制诰,试见元载。元知其所欲,迎谓曰:制诰阿谁堪?及心知不我与而与他也,乃荐李纾。时杨炎在阁下,忌及之来,故元阻之,乃二人力也。(出嘉话录)
参酌院
长庆初,穆宗以刑法为重。每大狱,有司断罪,又令给事中中书舍人参酌出入之,百司呼为参酌院。(出国史补)
阳城
阳城居夏县,拜谏议大夫;郑锢居阌乡,拜拾遗;李周南居曲江,拜校书郎。时人以转远转高,转近转卑。(出国史补)
吕温
通事舍人宣诏,旧命拾遗团句把麻者,盖谒者不知书,多失句度,故用拾遗低摘声句以助之。及吕温为拾遗,被唤把麻,不肯去。遂成故事。拾遗不把麻者,自吕始也。时柳宗元戏吕云:幸识一文半字,何不与他把也?(出嘉话录)
韦绚
开成末,韦绚自左补阙为起居舍人。时文宗稽古尚文,多行贞观开元之事。妙选左右史,以魏谟为右史,俄兼大谏,入阁秉笔。直声远闻,帝倚以为相者,期在旦暮。对剔进谏,细大必行。公望美事,朝廷拭目,以观文贞公之风彩。会文宗晏驾,时事变移,遂中辍焉。时绚已除起居舍人,杨嗣复于殿下先奏曰:左补阙韦绚新除起居舍人,未中谢,奏取进止。帝领之。李珪招而引之,绚即置笔札于玉阶栏槛之石,遽然趋而致词拜舞焉。左史得中谢,自开成中至武宗即位,随仗而退,无复簪笔之任矣。遇簪笔之际,因得密迩天颜,故时人谓两省为侍从之班,则登选者不为不达矣。(出嘉话录)
李程
李程为翰林学士,以阶前砖日影为入候。程性懒,每入必逾八砖,故号为八砖学土。(出传载)
杂说
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相呼为曹长,员外郎御史拾遗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侍御史相呼为端公。(出国史补)
御史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常参则殿中分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语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大夫中暴入三院,罚直尽放。其轻重尺寸,由于(于原作放,据国史补改)吏人,而大者存之黄卷。三院上堂,有除改者不得终食。唯刑部郎中得终之。(出国史补)
同州御史
王某云:往岁任官同州,见御史出案,回止州驿,经宿不发。忽索杂案,又取印历,锁驿门甚急,一州大扰。有老吏窃哂,乃因庖人以通宪胥,许以百缣为赠。明日未明,御史已启驿门,尽还案牍,乘马而去。(出国史补)
崔遠
崔遠为监察,巡囚至神策军,为吏所陷。张盖而入,又讽军中索酒食,意欲结欢。窦文遠怒,立奏(立奏原作奏立,据明抄本改)敕就台鞭于直厅而流之。自是巡囚不至禁军。(出国史补)
严武
宝应二年,大夫严武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乘。元和中,元稹为监察,与中使争驿厅,为其所辱,始有敕:节度观察使台官与中使,先到驿者,得处上厅。为定制。(出国史补)
押班
凡大朝会,监察押班不足,则使下侍御史,因朝奏者摄之。(出国史补)
台门
御史台门北开,盖取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邺郡故事云: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史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都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邪?(御史台记)
又北开者,或云,是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圆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近,故开北门。(出谭宾录)
历五院
台仪,自大夫已下至监察,通谓之五院御史。国朝历跋五院者共三人焉:李尚隐、张延赏、温造也。(出尚书故实)
御史台的礼仪,唐朝官职设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谓之五院御史,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这三个人是李尚隐、张延赏、温造。
韩皋
韩皋为御史中丞,常有所陈,必于紫宸殿,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上谓之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当与卿从容,或无遗事。亲友或谓皋曰:自乾元已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处庭,对众官以陈之,无失于慎密乎?韩曰:御史天下之持平也。摧(摧原作权,据许刻本改)刚直枉,唯在公共。所言之事,贵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求恩宠,欲尽其身。奈何以此为望哉!(出传载)
杂说
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纠举。省中多事,旨趋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出国史补)
使职
开元已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略、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复、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此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宦(宦原作官,据国史补改)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绾,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出国史补)
尚书省
郎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复;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廊原作廓,据明抄本改)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礼部,(明抄本部作户。)不博前行驾库。(出国史补)
崔日知
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出国史异纂)
度支
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疏押案而已。贞元以后,始为使额。郎官当直,发敕为重。水部员外郎刘约值宿,会河北系囚配流岭南,夜发敕,直宿令史不更事,唯下(下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岭南,不下河北。旬月后,本州闻奏,约遂出官。(出国史补)
柳辟
吏部甲库有朱泚伪黄案数百道,省中常取戏玩,已而藏之。柳辟知甲库,始白执政,于都堂集八座丞郎焚之。(出国史补)
省桥
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南望南宫也。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欲谓之音声。祠部呼为水(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出因话录)
秘书省
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迥无统摄官署。望虽清雅,而实非要剧。权贵子弟及好利夸侈者率不好此职。流俗以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左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明抄本喧作纤。)卑,故好学君子厌于趋竞者,亦求为此职焉。(出两京记)
鱼袋
朝仪鱼袋之饰,唯金银二等。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中宗反正,从旧。(出国史异纂)
莎厅
京兆府判司,特云西法士。此两厅事多。东士曹厅,时号为念珠厅,盖判案一百八道;西士曹厅为莎厅,厅前有莎,周回可十五步。京兆府,时云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两县引马到府门,传门而报。两尹入厅,大尹亦到厅,不得候两尹坐后出,不得候两尹立后出。其京兆府县之重,亦表大尹之尊。京兆府掾曹,时人云倚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亦有绿莎。昔好事者相承常溉灌。天佑已后,为不好事者除之。(出闻奇录)
<b>译文</b>
宰相 上事 苏瑰 两省 独孤及 参酌院 阳城 吕温 韦绚 李程 杂说
御史 同州御史 崔遠 严武 押班 台门 历五院 韩皋 杂说 使职
尚书省 崔日知 度支 柳辟 省桥 秘书省 鱼袋 莎厅
宰相
举行拜相礼那天百官停止上朝。京兆府县百姓都要填平道路,道铺黄沙、洒水。从宰相的私宅铺到子城东街,名叫沙堤。有丧事服假的,或者父母有病去问候疾病的除外,其余文武百官都要去参加。由主管拜相礼的官员给安排次序,安排帐蓬的位置。举行拜相礼多半在正月初一或冬至(吉日)。皇帝的仪仗也要象守护宫门那样分立于拜相地点(土台)。京城大官都要准备伞盖(有玉饰的大伞),众官点着大腊烛五、六百根。照得通亮称为火城。宰相的仪仗到来,众官都要掩避腊烛以示尊重。宰相办公地点(衙署)叫都堂,处理有关主管各署事务用堂帖。皇帝用黄绢写的有关命令、训谕臣下的诏书叫黄敕,宰相下达的文书叫黄贴。都堂内的官员称宰相为堂老。原先百官早朝,必须牵马在建福望仙门外等候,宰相则于光宅车坊内等候,以避风雨。到唐宪宗李纯元和初年才设置待漏院。(上早朝诸臣晨集之所)
上事
凡是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向朝廷上书陈述意见的,都要经过尚书省奏给皇上,以便礼仪。五品以上的官如有奏章,由宰相送上和群臣一起参奏。
苏瑰
唐中宗李显景尤三年,苏瑰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公卿大臣,初次授官者,依照惯例应该献食,名叫烧尾。苏瑰因为授尚书右仆射时皇帝已为他设宴。将作大匠(官名,掌修建宫室的官)宗晋卿对苏瑰说:授仆射这样重大的事,竟不"烧尾"岂不是不对吗?唐中宗没吱声。苏瑰上奏说:臣知道当宰相的,执掌国家大事,帮助天子处理国家事务。现在粮食昂贵,米价暴涨,百姓吃不饱。臣见禁军中,竟有三天没吃到饭的,臣考虑自己不称职,因为这个缘故不敢"烧尾"。
两省
谏议大夫无事不入门下省,如入省,有厨食四孔烧烤肉吃。中书舍人,时谓宰相判官。宰相对待下属官员有远有近,不授与中书舍人为知制诰(官名,掌草拟、缮写皇帝的诏书)官的为屧脚,又叫不由三字。直接授中书舍人官的叫挞额裹头。关于制诰一类的诏书,本来出自皇帝之口,都是皇帝本人应该做的。过去汉光武帝时,第五伦任督铸钱掾,看见诏书而感叹说,这是英明的圣主啊!皇上一见就决定了。现在凡是有诏敕,都责成下边写成诏书。诏书上的话,是英明圣主应该慎重选择的。现在群臣、王公卿士,想褒奖一个人时就说他品德高尚,人才出众,好得没法再好;若是遭到贬斥被罢免时就说他才识短浅、器量狭小,是个罪不容责的坏人。同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