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别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傍晚的冷风从原本平静无澜的河面上张牙舞爪地刮过,携了河水潮湿的气息,四面播撒。
霍音借着侧边昏黄的路灯,艰难地看清药盒上面的字。
大概是盒普通的伤药,她也不大懂。
只是咬咬下唇,略带疑惑地低声问出口:
“谢谢…不过,什么时候买的?”
眼前的男人似乎不大想回答这个问题。他移开目光,慵懒地撂下两个字:
“刚刚。”
“刚刚?”
霍音倒很认真地想了想,记忆被回溯到此前。晚饭前他出去接过电话…他们在那个储物间里拆完纸箱他也出去过……啊,她恍然大悟,捂着嘴巴小声惊呼,
“所以你,那时候出去是去买这个了呀?”
“……”
“我出去有事,碰巧路过药店,随手买了。”
“这样啊。”
“嗯。”
程嘉让垂目一睨,目光从被她拽住的袖口掠过,拖着散漫的调子,
“你还走不走啊?”
回去的路上风声疾响,路灯的光、榆树的影、河面的水波…还有天边零落的三两颗星子都被这阵阵狂风吹得连连颤抖。
霍音戴上大衣宽宽大大的帽子,整个人缩在外衣里,外露的鼻尖下颌都冻得发红。
带着帽子,她有些艰难地稍稍偏过头去瞥走在身边身量高大的男人。
他穿得比她还要少。
喔,不过。
他好像一直是很抗冻的人。
在北京天寒地冻,温度只有零下的时候,他也只是穿件夹棉的外套。
不会像她毛线围巾帽子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程嘉让突然偏头跟她说话时。
霍音几乎一下子将自己缩回了外套宽大的帽子里。
以至于没听清他的话,不得不又问一遍:
“呃,什么。”
“我刚刚没有听清。”
“我是说,跟刘家人的事,你教授给你说了吧?”
“啊?没有啊。”
“他们不是聊了很久,”
程嘉让挑了下眉,略带疑惑,
“你没听?”
原来他是说那个时候。
霍音想了下,摇了摇头:
“我听了。不过没听全。”
“没听全?”
男人收回眼,一口京腔散漫轻佻,
“想什么呢。”
想什么呢。
……
霍音暗自闭了下眼,试图将白日里浮起的那些画面压下,可惜不但没奏效,那些浮光掠影反而愈加猖獗。
她满脑子里都是过往他跟她说过的两只手数得清的话。
她是被他突然开口拉回现实的。
男人声音很低,语调缓缓,似乎从语气就已为接下来的话奠定了基调。
“刘老太太家里有个独生女,刘咏琴,你知道。咏琴姥姥85年的时候刚刚二十五岁。”
霍音呼吸蓦地一滞。
她想到那天看到的那张散落的资料上,下意识低喃出声:
“那张资料,1985年,教授来浔镇采访失独家庭…来过刘家,所以……”
“对。1985年,刘咏琴去世,三姥爷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从北京赶到安徽。”
“来的时候,人都已经下了葬。”
“三姥爷不是在1985年来浔镇做所谓的采访才认识刘咏琴,他是刘咏琴结婚前谈了三年的恋人。”
男人的声音一贯的淡漠、疏离,他像高住云巅,永远和人有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清晰可知的隔膜。
可是这一回,她却莫名觉得,他这冷淡漠然嗓音讲出的故事,无与伦比地动人心弦。
呼号的北风恍若被屏蔽。
她顺着他的声线踏过蜿蜒曲折的时光回廊,到了一九八五年梅雨时节的皖南。
那些略显陌生的名字,从未见过的面孔,无从经历的画面,恍然之间,在眼前一帧帧翻过。
即使知道故事会有波折,在听到“他是刘咏琴结婚前谈了三年的恋人”这一句的时候,她还是蓦地湿红了眼眶。
不敢置信地低声惊呼:
“什么。”
“我小时候三姥爷还经常买醉,有时候喝多了,说过些只言片语。”
“他们大概,在刘咏琴考上北京的大学之前就认识。笔友。无从得知怎么开始的。三姥爷在信里鼓励她走出小镇,到北京读书。”
“两年后,他们所愿得偿,在北京,跟我们一样,在A大,校友。”
他的声音有一瞬间发涩。
如果不是她一直全神贯注在听,大该根本不会注意到。
男人很低哂笑一声,将刚刚略带涩意的语调遮盖过去,继续用最开始淡漠舒缓调子往下说。
“我经常会被三姥爷叫去帮他整理早前的一些稿件。有回翻到了他很早写的,厚厚一摞手稿。”
“大概是记录他们以前共同的经历。”
“八十年代初,他们一起在A大,在新传学院一号教学楼的天台看过月亮,因为对一本书不同的看法一整个星期一起吃饭没说过一句话,却还每次都打了对方最喜欢的菜,他们一起做采访一起写稿子,一起吃饭上课,做情侣之间最平凡无奇的事。也会因为生日的当天... -->>
傍晚的冷风从原本平静无澜的河面上张牙舞爪地刮过,携了河水潮湿的气息,四面播撒。
霍音借着侧边昏黄的路灯,艰难地看清药盒上面的字。
大概是盒普通的伤药,她也不大懂。
只是咬咬下唇,略带疑惑地低声问出口:
“谢谢…不过,什么时候买的?”
眼前的男人似乎不大想回答这个问题。他移开目光,慵懒地撂下两个字:
“刚刚。”
“刚刚?”
霍音倒很认真地想了想,记忆被回溯到此前。晚饭前他出去接过电话…他们在那个储物间里拆完纸箱他也出去过……啊,她恍然大悟,捂着嘴巴小声惊呼,
“所以你,那时候出去是去买这个了呀?”
“……”
“我出去有事,碰巧路过药店,随手买了。”
“这样啊。”
“嗯。”
程嘉让垂目一睨,目光从被她拽住的袖口掠过,拖着散漫的调子,
“你还走不走啊?”
回去的路上风声疾响,路灯的光、榆树的影、河面的水波…还有天边零落的三两颗星子都被这阵阵狂风吹得连连颤抖。
霍音戴上大衣宽宽大大的帽子,整个人缩在外衣里,外露的鼻尖下颌都冻得发红。
带着帽子,她有些艰难地稍稍偏过头去瞥走在身边身量高大的男人。
他穿得比她还要少。
喔,不过。
他好像一直是很抗冻的人。
在北京天寒地冻,温度只有零下的时候,他也只是穿件夹棉的外套。
不会像她毛线围巾帽子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程嘉让突然偏头跟她说话时。
霍音几乎一下子将自己缩回了外套宽大的帽子里。
以至于没听清他的话,不得不又问一遍:
“呃,什么。”
“我刚刚没有听清。”
“我是说,跟刘家人的事,你教授给你说了吧?”
“啊?没有啊。”
“他们不是聊了很久,”
程嘉让挑了下眉,略带疑惑,
“你没听?”
原来他是说那个时候。
霍音想了下,摇了摇头:
“我听了。不过没听全。”
“没听全?”
男人收回眼,一口京腔散漫轻佻,
“想什么呢。”
想什么呢。
……
霍音暗自闭了下眼,试图将白日里浮起的那些画面压下,可惜不但没奏效,那些浮光掠影反而愈加猖獗。
她满脑子里都是过往他跟她说过的两只手数得清的话。
她是被他突然开口拉回现实的。
男人声音很低,语调缓缓,似乎从语气就已为接下来的话奠定了基调。
“刘老太太家里有个独生女,刘咏琴,你知道。咏琴姥姥85年的时候刚刚二十五岁。”
霍音呼吸蓦地一滞。
她想到那天看到的那张散落的资料上,下意识低喃出声:
“那张资料,1985年,教授来浔镇采访失独家庭…来过刘家,所以……”
“对。1985年,刘咏琴去世,三姥爷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从北京赶到安徽。”
“来的时候,人都已经下了葬。”
“三姥爷不是在1985年来浔镇做所谓的采访才认识刘咏琴,他是刘咏琴结婚前谈了三年的恋人。”
男人的声音一贯的淡漠、疏离,他像高住云巅,永远和人有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清晰可知的隔膜。
可是这一回,她却莫名觉得,他这冷淡漠然嗓音讲出的故事,无与伦比地动人心弦。
呼号的北风恍若被屏蔽。
她顺着他的声线踏过蜿蜒曲折的时光回廊,到了一九八五年梅雨时节的皖南。
那些略显陌生的名字,从未见过的面孔,无从经历的画面,恍然之间,在眼前一帧帧翻过。
即使知道故事会有波折,在听到“他是刘咏琴结婚前谈了三年的恋人”这一句的时候,她还是蓦地湿红了眼眶。
不敢置信地低声惊呼:
“什么。”
“我小时候三姥爷还经常买醉,有时候喝多了,说过些只言片语。”
“他们大概,在刘咏琴考上北京的大学之前就认识。笔友。无从得知怎么开始的。三姥爷在信里鼓励她走出小镇,到北京读书。”
“两年后,他们所愿得偿,在北京,跟我们一样,在A大,校友。”
他的声音有一瞬间发涩。
如果不是她一直全神贯注在听,大该根本不会注意到。
男人很低哂笑一声,将刚刚略带涩意的语调遮盖过去,继续用最开始淡漠舒缓调子往下说。
“我经常会被三姥爷叫去帮他整理早前的一些稿件。有回翻到了他很早写的,厚厚一摞手稿。”
“大概是记录他们以前共同的经历。”
“八十年代初,他们一起在A大,在新传学院一号教学楼的天台看过月亮,因为对一本书不同的看法一整个星期一起吃饭没说过一句话,却还每次都打了对方最喜欢的菜,他们一起做采访一起写稿子,一起吃饭上课,做情侣之间最平凡无奇的事。也会因为生日的当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