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达濠州南门(曲阳门)。
由于彻里不花的元军一直在城外活动,濠州平时只开南门,以便百姓进出。但有一小队重兵把守,城头上则是十步一岗,戒备森严。
一个和尚突然出现在城门外,引起了门卫的警惕。由于朱重八高大,像北方人,相貌又不佳,卫兵怀疑他是元军的细作,就拦住仔细盘问,还检查了他的背架、行李。
朱重八解释说:“我来找汤和、郭元帅,做卒耳。”
守门的小头目九夫长听了冷冷一笑,说:“从未见过和尚做卒。尔说谎也太笨了!分明是个探子,把他捆了。”
朱重八被五花大绑,毫不畏惧,大声喊道:“我乃汤和老乡、朋友,找汤和、郭元帅做卒耳!”
守卫南门的恰好是郭子兴的部队。尽管汤和的名字不是谁都知道,但是郭子兴已经声名远扬。小头目半信半疑,就叫人向郭元帅报告。
郭子兴闻讯后很意外,居然有和尚来当兵?他快马加鞭从帅府赶到南门。下马一见朱重八,好一个魁梧的壮汉!马上感觉到这个和尚与众不同,是块当兵的好料,将来很可能成为一名大将。
再一细问,原来是皇觉寺的出家和尚、是汤和的朋友,马上叫人松绑,带他到帅府。郭子兴骑马先回帅府,随即派人通知汤和前来相认。
汤和,字鼎臣,生于1326年,比朱重八大两岁。
他生一张椭圆脸,长一对轻清眉——淡秀弯长,眉尾下弯,中部略浓,浓中见轻,轻中带浊,浊中有清。说来真是凑巧,此眉配了一双鸾眼。印堂下挺一只守本鼻——鼻长略略有势,山根不断;年寿直挺,准头略尖;兰台、廷尉分明,不露孔;形美可观,鼻色润白。
古代命相学认为:轻清眉主遇贵人,若配鸾眼者,大富兼贵,亦得贤妻内助。守本鼻主使性情温柔,富而守财,贵而清正,生平不出大凶,逢凶化吉,
多得贵人提拔。
汤和到了帅府,看见多年不见的小伙伴,激动地拥抱着朱重八。重八也很激动,感觉到有了亲人,眼眶湿润起来。
郭元帅也很高兴,便问:“尔唤何名?”
“我叫朱重八。”
“何故叫重八?”郭子兴觉得怪怪的。重八述说了此名的来历。
郭子兴是有文化的,便道:“此名太俗,我给尔改一个,何如?”
朱重八正式出家读经后,也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好听,连连答应:“善哉!善哉!”
郭子兴想了想,说:“今日起,尔非和尚也,而是一名红军士卒,可用‘元’字。尔在佛门修行了几年,洁身如玉,可用‘璋’字,就叫元璋耳!姓朱名元璋,何如?”
听见这个名字,朱重八从内心感觉到有佛光照进体内,透亮、温暖,微笑着说:“善哉!善哉!”
汤和赞道:“此名好!响亮、有气概。”
郭子兴接着对汤和说:“朱元璋就在尔手下,好好训练他。”
汤和双手抱拳,大喊一声:“遵命!”
随后,汤和叫上朱元璋跟他回营。出了帅府,汤和从大门旁拴马桩上解开缰绳,打算牵马和朱元璋步行回去。
朱元璋很机灵,马上抢过缰绳,说道:“汤和,尔是军官,我是士卒,应该给尔牵马。尔请上马!”
汤和迟疑了一下,见朱元璋的眼神没有一丝虚情假意,就笑了,高兴地说:“可也!尔牵马。不过,我也不须骑。我们边走边叙。”
朱元璋牵着马,两人边走边聊,高高兴兴地走向兵营。
汤和听说是他们的士兵烧了皇觉寺,脸色阴沉下来,说道:“寻空,尔带我去认,我要好好教训他们。”
朱元璋则说:“罢也!事都过了,且未烧死人。万事皆有因果。他们放火必有其因。”
在《大明皇陵之碑》中,朱元璋记述了这段经历。
其辞曰:“……已而既归,乃复业于觉皇(指皇觉寺)。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跋扈)。初起汝[宁]颖[州],次及凤阳(指濠州)之南厢(指定远)。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据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告发)。
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智)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以相戕(残杀)。知(智)者为我计画,且阴祷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告诫),其气郁郁乎洋洋①。卜逃、卜守皆不吉,将(且)就(接近)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差一点)被无知而创。少倾获释,身体安康。从愚②朝暮,日夜戎行③。……”
汤和了解到朱元璋流浪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就把他安排到百夫长徐大兴的探子(侦察兵)队。没有任务时,每天参加新兵训练。
新兵训练,主要是由教头教授舞枪使刀的技术和一些拳脚功夫,身体特别强壮的还教授射箭技法。朱元璋训练时仔细听讲,认真模仿,几天下来,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进步很快。最后也学会了射箭。一周后,他接到任务,跟两名老兵出城侦察,了解彻里布花的元军动向。
侦察这个平台很快使朱元璋建立了功绩。
朱元璋建议两个老兵剃光了头,穿上蓝布通肩斜襟长衫,装成和尚化缘。老兵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照他说的做了。一个拿着朱元璋的木鱼和木槌,一个拿着瓷钵。朱元璋的年龄比他们大,样子比他们老,装成师兄走在前面。
接近中午,朱元璋他们走到城南二十里的二铺乡,发现一小队元军。此地距南面总铺乡的元军大营只有十里多路,二铺的壮丁除了被抓走的,其它的都逃到外乡了。这些元军到二铺来是找好吃的。
他们正在乡长的堂屋围成一桌喝酒,吃着清炖鸡。一个元兵挎着腰刀站在院子门口啃着一个鸡腿放哨。村路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人。
穿着青色袈裟的朱元璋对老兵说:“我们可捉此寇。我去引他,尔从背后把他拿住。”
随后,朱元璋略微低头、左手捧着瓷钵、右掌直立从院子右边走近哨兵,嘴里念着《无量寿经》四十愿。这个蒙古元兵转身盯着他,感到好笑,心想:你这个和尚是不是瞎了眼,想到老子头上乞食?
两个老兵迅速从院子左边贴墙靠近哨兵。朱元璋离哨兵还有一米多时停止不动,只是念经。元兵正要张嘴骂他,一个老兵已经到了哨兵的背后,左手捂住他的嘴,右臂将他右臂和胸部一起箍住。另一个老兵迅速上前,拿着木鱼狠狠地砸向哨兵的头顶。元兵马上瘫软如泥。两人立刻把他抬到转角的墙后,掏出麻绳像捆驼背粽一样捆起来,朱元璋扛起他就跑,很快出了二铺村。
朱元璋第一次执行任务表现出胆大心细,旗开得胜,侦察队的官兵都对他刮目相看,啧啧称赞。汤和很高兴,不久叫徐大兴任命他担任探子组组长。
后来,朱元璋带队执行任务,都能圆满完成,而且没有死伤一个弟兄。
注释:
①洋洋:无所归依的样子。
②从愚:跟随愚昧之人。
③戎行(音:航):本指军队。此作动词,指作战、行军。
到达濠州南门(曲阳门)。
由于彻里不花的元军一直在城外活动,濠州平时只开南门,以便百姓进出。但有一小队重兵把守,城头上则是十步一岗,戒备森严。
一个和尚突然出现在城门外,引起了门卫的警惕。由于朱重八高大,像北方人,相貌又不佳,卫兵怀疑他是元军的细作,就拦住仔细盘问,还检查了他的背架、行李。
朱重八解释说:“我来找汤和、郭元帅,做卒耳。”
守门的小头目九夫长听了冷冷一笑,说:“从未见过和尚做卒。尔说谎也太笨了!分明是个探子,把他捆了。”
朱重八被五花大绑,毫不畏惧,大声喊道:“我乃汤和老乡、朋友,找汤和、郭元帅做卒耳!”
守卫南门的恰好是郭子兴的部队。尽管汤和的名字不是谁都知道,但是郭子兴已经声名远扬。小头目半信半疑,就叫人向郭元帅报告。
郭子兴闻讯后很意外,居然有和尚来当兵?他快马加鞭从帅府赶到南门。下马一见朱重八,好一个魁梧的壮汉!马上感觉到这个和尚与众不同,是块当兵的好料,将来很可能成为一名大将。
再一细问,原来是皇觉寺的出家和尚、是汤和的朋友,马上叫人松绑,带他到帅府。郭子兴骑马先回帅府,随即派人通知汤和前来相认。
汤和,字鼎臣,生于1326年,比朱重八大两岁。
他生一张椭圆脸,长一对轻清眉——淡秀弯长,眉尾下弯,中部略浓,浓中见轻,轻中带浊,浊中有清。说来真是凑巧,此眉配了一双鸾眼。印堂下挺一只守本鼻——鼻长略略有势,山根不断;年寿直挺,准头略尖;兰台、廷尉分明,不露孔;形美可观,鼻色润白。
古代命相学认为:轻清眉主遇贵人,若配鸾眼者,大富兼贵,亦得贤妻内助。守本鼻主使性情温柔,富而守财,贵而清正,生平不出大凶,逢凶化吉,
多得贵人提拔。
汤和到了帅府,看见多年不见的小伙伴,激动地拥抱着朱重八。重八也很激动,感觉到有了亲人,眼眶湿润起来。
郭元帅也很高兴,便问:“尔唤何名?”
“我叫朱重八。”
“何故叫重八?”郭子兴觉得怪怪的。重八述说了此名的来历。
郭子兴是有文化的,便道:“此名太俗,我给尔改一个,何如?”
朱重八正式出家读经后,也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好听,连连答应:“善哉!善哉!”
郭子兴想了想,说:“今日起,尔非和尚也,而是一名红军士卒,可用‘元’字。尔在佛门修行了几年,洁身如玉,可用‘璋’字,就叫元璋耳!姓朱名元璋,何如?”
听见这个名字,朱重八从内心感觉到有佛光照进体内,透亮、温暖,微笑着说:“善哉!善哉!”
汤和赞道:“此名好!响亮、有气概。”
郭子兴接着对汤和说:“朱元璋就在尔手下,好好训练他。”
汤和双手抱拳,大喊一声:“遵命!”
随后,汤和叫上朱元璋跟他回营。出了帅府,汤和从大门旁拴马桩上解开缰绳,打算牵马和朱元璋步行回去。
朱元璋很机灵,马上抢过缰绳,说道:“汤和,尔是军官,我是士卒,应该给尔牵马。尔请上马!”
汤和迟疑了一下,见朱元璋的眼神没有一丝虚情假意,就笑了,高兴地说:“可也!尔牵马。不过,我也不须骑。我们边走边叙。”
朱元璋牵着马,两人边走边聊,高高兴兴地走向兵营。
汤和听说是他们的士兵烧了皇觉寺,脸色阴沉下来,说道:“寻空,尔带我去认,我要好好教训他们。”
朱元璋则说:“罢也!事都过了,且未烧死人。万事皆有因果。他们放火必有其因。”
在《大明皇陵之碑》中,朱元璋记述了这段经历。
其辞曰:“……已而既归,乃复业于觉皇(指皇觉寺)。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跋扈)。初起汝[宁]颖[州],次及凤阳(指濠州)之南厢(指定远)。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据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告发)。
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智)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以相戕(残杀)。知(智)者为我计画,且阴祷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告诫),其气郁郁乎洋洋①。卜逃、卜守皆不吉,将(且)就(接近)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差一点)被无知而创。少倾获释,身体安康。从愚②朝暮,日夜戎行③。……”
汤和了解到朱元璋流浪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就把他安排到百夫长徐大兴的探子(侦察兵)队。没有任务时,每天参加新兵训练。
新兵训练,主要是由教头教授舞枪使刀的技术和一些拳脚功夫,身体特别强壮的还教授射箭技法。朱元璋训练时仔细听讲,认真模仿,几天下来,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进步很快。最后也学会了射箭。一周后,他接到任务,跟两名老兵出城侦察,了解彻里布花的元军动向。
侦察这个平台很快使朱元璋建立了功绩。
朱元璋建议两个老兵剃光了头,穿上蓝布通肩斜襟长衫,装成和尚化缘。老兵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照他说的做了。一个拿着朱元璋的木鱼和木槌,一个拿着瓷钵。朱元璋的年龄比他们大,样子比他们老,装成师兄走在前面。
接近中午,朱元璋他们走到城南二十里的二铺乡,发现一小队元军。此地距南面总铺乡的元军大营只有十里多路,二铺的壮丁除了被抓走的,其它的都逃到外乡了。这些元军到二铺来是找好吃的。
他们正在乡长的堂屋围成一桌喝酒,吃着清炖鸡。一个元兵挎着腰刀站在院子门口啃着一个鸡腿放哨。村路上空空荡荡,不见一人。
穿着青色袈裟的朱元璋对老兵说:“我们可捉此寇。我去引他,尔从背后把他拿住。”
随后,朱元璋略微低头、左手捧着瓷钵、右掌直立从院子右边走近哨兵,嘴里念着《无量寿经》四十愿。这个蒙古元兵转身盯着他,感到好笑,心想:你这个和尚是不是瞎了眼,想到老子头上乞食?
两个老兵迅速从院子左边贴墙靠近哨兵。朱元璋离哨兵还有一米多时停止不动,只是念经。元兵正要张嘴骂他,一个老兵已经到了哨兵的背后,左手捂住他的嘴,右臂将他右臂和胸部一起箍住。另一个老兵迅速上前,拿着木鱼狠狠地砸向哨兵的头顶。元兵马上瘫软如泥。两人立刻把他抬到转角的墙后,掏出麻绳像捆驼背粽一样捆起来,朱元璋扛起他就跑,很快出了二铺村。
朱元璋第一次执行任务表现出胆大心细,旗开得胜,侦察队的官兵都对他刮目相看,啧啧称赞。汤和很高兴,不久叫徐大兴任命他担任探子组组长。
后来,朱元璋带队执行任务,都能圆满完成,而且没有死伤一个弟兄。
注释:
①洋洋:无所归依的样子。
②从愚:跟随愚昧之人。
③戎行(音:航):本指军队。此作动词,指作战、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