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红楼小丫鬟(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一来,刘姥姥自然对琳琅感激非常。
琳琅笑道:“姥姥这样,没的折了我的福。家里可好?板儿可好?”
刘姥姥忙道:“都好,都好。上回二太太赏了五十两银子,二奶奶赏了二十两一吊钱,我们家不但过了个好冬,还置了八九亩地,等有了收成,亲去谢谢太太奶奶思典。”
琳琅极欣赏刘姥姥的本事,行事有章法,为人又厚道,最难得的是凤姐不过偶然济了她一回,怕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偏偏刘姥姥却记了一辈子,在贾府凋零,世态炎凉的时候,这样一个老寡妇,不但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出来,而且并不嫌弃巧姐出身,愿意让板儿娶她,便是许多富贵尊荣中的人家都不及她这份仗义。
想罢,琳琅便笑道:“今年别去了,那府上忙着娘娘省亲,上上下下都不得空,哪有功夫见您。等明年,您家里更宽裕些了,府里的事务也少了,您再去罢。”
刘姥姥念了一声佛,问道:“太太奶奶家出了位娘娘?”
琳琅点头道:“正是呢,府上的大姑娘做了娘娘,要回娘家省亲呢!”
刘姥姥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阿弥陀佛,这就是善有善报了,大姑娘做了娘娘,还能家来看看,二太太不知道得有多欢喜呢!”
琳琅暗暗苦笑,也未必是件喜事。
一时众人都听住了,老刘家的上前笑道:“海哥儿媳妇什么时候认得了刘姥姥?”
琳琅笑道:“偶然认得的。再没想过刘姥姥竟是婶子家的亲戚。”
老刘家的不禁笑了,道:“刘姥姥也是咱们村子里的,我们老刘家的本家,膝下没有儿女,靠着两亩薄田过活,后来被她女婿狗儿接了去,如今便在女婿家忙活。”
刘姥姥在一旁咧嘴笑着点头。
琳琅看了一眼,道:“真真是巧,只是没听说过,大哥也没认出来,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老刘家的道:“你才来几年?能听过什么?刘姥姥都走了六七年了。说起来,一年一个样几年下来,我险些也没认出来,海哥儿天天忙,没认出来也是常事。”
说罢请他们坐下吃茶,又有人问道:“海哥儿媳妇说什么娘娘回家省亲,谁家的娘娘?”
不等琳琅开口,刘姥姥抢先说道:“是我女婿偶然连过宗的一门贵亲戚,便是长安城中荣国府的二太太,二太太的女儿如今封了娘娘,又要回家省亲,我也是才从杨大奶奶嘴里知道。阿弥陀佛,自古以未,只听过太祖南巡,如今竟也能见识到那样场景了。”
户稼人常年不出村,要用什么,自家拿东西彼此换过来便成了,泰半没进过城,哪里听过荣国府,只知道是富贵人家出了位皇妃娘娘,羡慕了几声,感叹了几句,也就罢了。
一时红袖家送了嫁妆来,不多,不过几件家具,几床被褥,两口箱子,几样铜盆蜡烛。这在乡下也是极丰厚的了。
老刘家的笑道:“不能和海哥儿媳妇比,这样就很好了。”
琳琅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候她谦逊太虚伪,炫耀更要不得,不言不语才是上策。
送嫁大头的是红袖的长兄杨供,老刘家忙设宴款待,又见了杨海,笑道:“有劳,有劳。”
老刘家院子不大,不过五六间房舍,堂屋里款待他们,挨挨挤挤,立时便没了空隙,杨海一眼看到琳琅,朝她微微一笑,在众人的笑声中,琳琅转过头去,只和刘姥姥说话。
因是庄稼人,况今日也不是正日子,略吃了一顿饭,大家便散了。
晚上琳琅回到家里,跟杨奶奶和杨海说起刘姥姥的事儿,杨奶奶一拍大腿,道:“原来是她!难怪海哥儿不认得,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一来一去好几里地,哪里能天天见。纵是这村里还有我不认得的人呢!”
琳琅笑道:“刘姥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倒可结交一番。”
杨奶奶叹道:“这是自然的。说起来,她和我是一样的。你爷爷去的时候,你公公才三岁,多少人登门提亲,让我改嫁,说有个男人好依靠,我都没应。那刘姥姥比我大十岁,也是个积年的老寡妇了,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狗儿,早些年家业不大好,近两年我倒听说大好了,家里总有十几亩地了,原来中间还有这样一段缘故。”
琳琅抿嘴一笑,道:“辛苦奶奶这许多年了。”
杨奶奶摇头,道:“有什么辛苦的,日子不过就这么过着,倘若我守不住,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善得你公公。儿是娘的心头肉,那些后爹后娘有几个真心疼的?”
杨海不觉红了眼眶。
琳琅暗暗赞叹杨奶奶和刘姥姥都是一样有见识的老人家,隔着一层,纵然为了名声面儿上亲,实际上和亲儿女一比,泰半后爹后娘心里不会亲近前夫前妻之子。
杨奶奶感叹了一阵,便收住话,忽道:“我听说,那安家的丫头挤兑你了?”
杨海闻言,脸上登时闪过一层厉色。
琳琅含笑道:“不过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谁还和她一般见识?”
杨奶奶却笑了起来,道:“什么小丫头,论起来,安惠那丫头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琳琅吃了一凉,道:“我今年都二十了,她怎么还没出嫁?”
杨奶奶撇了撇嘴,道:“出嫁,也得有人要才行.自己性子刻薄,行事又倒三不着两,自负是秀才相公的妹妹,将来是做大家奶奶的命,饭不做,鞋也不纳,庄稼就更别提了,只知道盯着别人的东西眼馋,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谁肯要她,说你吝啬是不是?哼!”
琳琅劝慰道:“和她生气,倒显得咱们和她一样了。”
说得杨奶奶倒笑了起来。
各自安歇,一宿无话。
此一来,刘姥姥自然对琳琅感激非常。
琳琅笑道:“姥姥这样,没的折了我的福。家里可好?板儿可好?”
刘姥姥忙道:“都好,都好。上回二太太赏了五十两银子,二奶奶赏了二十两一吊钱,我们家不但过了个好冬,还置了八九亩地,等有了收成,亲去谢谢太太奶奶思典。”
琳琅极欣赏刘姥姥的本事,行事有章法,为人又厚道,最难得的是凤姐不过偶然济了她一回,怕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偏偏刘姥姥却记了一辈子,在贾府凋零,世态炎凉的时候,这样一个老寡妇,不但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出来,而且并不嫌弃巧姐出身,愿意让板儿娶她,便是许多富贵尊荣中的人家都不及她这份仗义。
想罢,琳琅便笑道:“今年别去了,那府上忙着娘娘省亲,上上下下都不得空,哪有功夫见您。等明年,您家里更宽裕些了,府里的事务也少了,您再去罢。”
刘姥姥念了一声佛,问道:“太太奶奶家出了位娘娘?”
琳琅点头道:“正是呢,府上的大姑娘做了娘娘,要回娘家省亲呢!”
刘姥姥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阿弥陀佛,这就是善有善报了,大姑娘做了娘娘,还能家来看看,二太太不知道得有多欢喜呢!”
琳琅暗暗苦笑,也未必是件喜事。
一时众人都听住了,老刘家的上前笑道:“海哥儿媳妇什么时候认得了刘姥姥?”
琳琅笑道:“偶然认得的。再没想过刘姥姥竟是婶子家的亲戚。”
老刘家的不禁笑了,道:“刘姥姥也是咱们村子里的,我们老刘家的本家,膝下没有儿女,靠着两亩薄田过活,后来被她女婿狗儿接了去,如今便在女婿家忙活。”
刘姥姥在一旁咧嘴笑着点头。
琳琅看了一眼,道:“真真是巧,只是没听说过,大哥也没认出来,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老刘家的道:“你才来几年?能听过什么?刘姥姥都走了六七年了。说起来,一年一个样几年下来,我险些也没认出来,海哥儿天天忙,没认出来也是常事。”
说罢请他们坐下吃茶,又有人问道:“海哥儿媳妇说什么娘娘回家省亲,谁家的娘娘?”
不等琳琅开口,刘姥姥抢先说道:“是我女婿偶然连过宗的一门贵亲戚,便是长安城中荣国府的二太太,二太太的女儿如今封了娘娘,又要回家省亲,我也是才从杨大奶奶嘴里知道。阿弥陀佛,自古以未,只听过太祖南巡,如今竟也能见识到那样场景了。”
户稼人常年不出村,要用什么,自家拿东西彼此换过来便成了,泰半没进过城,哪里听过荣国府,只知道是富贵人家出了位皇妃娘娘,羡慕了几声,感叹了几句,也就罢了。
一时红袖家送了嫁妆来,不多,不过几件家具,几床被褥,两口箱子,几样铜盆蜡烛。这在乡下也是极丰厚的了。
老刘家的笑道:“不能和海哥儿媳妇比,这样就很好了。”
琳琅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候她谦逊太虚伪,炫耀更要不得,不言不语才是上策。
送嫁大头的是红袖的长兄杨供,老刘家忙设宴款待,又见了杨海,笑道:“有劳,有劳。”
老刘家院子不大,不过五六间房舍,堂屋里款待他们,挨挨挤挤,立时便没了空隙,杨海一眼看到琳琅,朝她微微一笑,在众人的笑声中,琳琅转过头去,只和刘姥姥说话。
因是庄稼人,况今日也不是正日子,略吃了一顿饭,大家便散了。
晚上琳琅回到家里,跟杨奶奶和杨海说起刘姥姥的事儿,杨奶奶一拍大腿,道:“原来是她!难怪海哥儿不认得,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一来一去好几里地,哪里能天天见。纵是这村里还有我不认得的人呢!”
琳琅笑道:“刘姥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倒可结交一番。”
杨奶奶叹道:“这是自然的。说起来,她和我是一样的。你爷爷去的时候,你公公才三岁,多少人登门提亲,让我改嫁,说有个男人好依靠,我都没应。那刘姥姥比我大十岁,也是个积年的老寡妇了,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狗儿,早些年家业不大好,近两年我倒听说大好了,家里总有十几亩地了,原来中间还有这样一段缘故。”
琳琅抿嘴一笑,道:“辛苦奶奶这许多年了。”
杨奶奶摇头,道:“有什么辛苦的,日子不过就这么过着,倘若我守不住,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善得你公公。儿是娘的心头肉,那些后爹后娘有几个真心疼的?”
杨海不觉红了眼眶。
琳琅暗暗赞叹杨奶奶和刘姥姥都是一样有见识的老人家,隔着一层,纵然为了名声面儿上亲,实际上和亲儿女一比,泰半后爹后娘心里不会亲近前夫前妻之子。
杨奶奶感叹了一阵,便收住话,忽道:“我听说,那安家的丫头挤兑你了?”
杨海闻言,脸上登时闪过一层厉色。
琳琅含笑道:“不过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谁还和她一般见识?”
杨奶奶却笑了起来,道:“什么小丫头,论起来,安惠那丫头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琳琅吃了一凉,道:“我今年都二十了,她怎么还没出嫁?”
杨奶奶撇了撇嘴,道:“出嫁,也得有人要才行.自己性子刻薄,行事又倒三不着两,自负是秀才相公的妹妹,将来是做大家奶奶的命,饭不做,鞋也不纳,庄稼就更别提了,只知道盯着别人的东西眼馋,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谁肯要她,说你吝啬是不是?哼!”
琳琅劝慰道:“和她生气,倒显得咱们和她一样了。”
说得杨奶奶倒笑了起来。
各自安歇,一宿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