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重生之神级备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估计他就是没干什么事。那么孙权为什么选他呢,因此有第四种观点,就是孙权选择的第一任丞相原本就是个摆设,原本就不打算用一个什么相才来担任,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是谈过的,田余庆先生在谈到张昭为什么没有当丞相的时候他说一方面张昭这个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从来没有直接管过事的,另一方面孙权这个人一直是大权在握的,就是说根据田先生的研究张昭这个人的重要性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慢慢地,慢慢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适吗?这又怎么解释呢?解释很简单,就是张昭不很重要,是因为他不直接主事,他没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当丞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变成什么结果呢?
就变成张昭也变重要了,丞相这个职务也变重要了,而孙权是既不希望张昭太重要,也不希望丞相太重要,所以他绝对不能用张昭做丞相,讲清楚了吗?那我们下面又要问了,孙权这个考虑他主要的不希望张昭重要呢还是不希望丞相重要,到底不希望哪个重要?我们先说张昭,孙权肯定是不希望张昭太重要的,为什么呢?张昭非同一般,前期那些老臣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在孙权设丞相职务之前已经去世了,那么老一代的、老一辈的就是张昭,而张昭又是什么呢?托孤之臣,而且孙策是说了这样话的“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当然这个话是孙策的非常之托,张昭也不会动不动就会把这个话拿出来的,总归不爽的或者不自在吧,万一拿出来呢,万一他作为丞相提出的建议和吴王的决策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是相权和皇权冲突的时候,他把这打牌打出来怎么办?
那时候听谁的,而且事实上张昭也以托孤之事自重,张昭退居二线以后基本上就是不来上班了,后来遇到一点事情孙权就去找他,到他家里去看他,张昭本来是跪坐在席位上。一看孙权来了,张昭马上避席,避席我们讲过了《汉代风云人物》。避席来表示尊敬,孙权马上跪坐。伸直腰子坐下来,坐定以后张昭就说了:说想当年,桓王和太后就是孙策和吴夫人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这句话很重,就是当年孙策和吴夫人可不是把老臣我交给你,可是把你交给老臣我的,讲清楚了这个帐,谁归谁管。可惜老臣这个人不知趣嘛,不会说话嘛,不会讨人喜欢嘛,所以受冷遇嘛,老臣以为这一辈子就死在荒郊野外了嘛,没想到陛下还来看老臣,看归看,老臣这个人这个性子是不会改的,老臣之所以这样做就因为太后和桓王托付了老臣,所老臣想什么就说什么。要老臣琢磨着别人的心思说人家喜欢听的话老臣做不到。
太后的遗言言犹在耳啊!太后嘱咐臣的那些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是太后临终之前把臣叫到她的床跟前说的啊,然后泪流满面。涕泪纵横,孙权把刀一扔也哭了,君臣二人抱头痛哭,但是孙权哭归哭,做归做,哭完散了会以后他还是把人派到辽东去了,张昭一气之下再不上朝,而且事实证明孙权是错了,孙权派过去的使节到了辽东就被公孙渊给杀了。张昭再不上朝,孙权说好啊。你不上朝,来人啊。用土把张昭的门给我垒起来,把他家门封起来,张昭说你会封门我不会封吗?我在家里面挖土封,他在里面也砌个墙把门封起来,孙权也拿他没办法,孙权只好借一次外出的机会去看他,在外面喊,里面没有搭理,孙权一怒之下说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后张昭在里面说把门给我关得更紧一点,把他有门都关起来让他烧,孙权也没有办法说灭火灭火灭火,灭火灭完了没办法,孙权只好站在他家门口站着,罚站嘛,这个时候张昭的儿子也知道这个事不能再这样闹下去,人家毕竟是皇上,于是把张昭从床上弄起来拿个担架抬着抬出去,然后跟孙权一起进宫,孙权还做检讨,深刻检讨,你想张昭这个时候已经半退休状态,退居二线啊,还这么硬这么厉害,他当了丞相还得了。所以孙权不希望张昭太重,孙权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他看看他的几任丞相,第一任孙邵我已经说了连个传都没有的,估计是个阿弥陀佛的。第二任顾雍呢也很会做人,顾雍做丞相他有几个原则:第一,他从不主动说话,孙权问他他才说。
第二,他从不背后说话,当面跟孙权说。第三他不从象张昭那样慷慨陈词,说个没完,他往往就是一两句话。比方说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张昭又起来慷慨陈词了,说现在这个刑法也太繁了,赋税也太重了,民不聊生了,我们要改啊,什么什么如何发了一通,孙权不说话,等张昭说完了以后,孙权回过头来说丞相的意见呢?顾雍只有一句话臣听说的和张公说的一样,没了,所以顾雍是把丞相当顾问来做的,这就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形式,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他的要求是什么呢?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所以顾雍做对了,一做19年,76岁去世,寿终正寝,善终。
画外音: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讲述,孙权任用孙邵和顾雍,不用张昭是因为孙权对丞相之位有自己的设想,他要的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因此张昭的受冷落我们就好理解了,而在孙权的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之后,孙权启用了大名鼎鼎的陆逊担任丞相,陆逊是东吴后期升起的一颗新星,其才能与周瑜不相上下,但奇怪的是,陆逊仅仅担任丞相一年就被逼而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孙权的丞相之位就只能是一个无用的摆设吗?
陆逊担任吴国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陆家和孙家是有仇的,有国恨家仇,吕蒙担任上游统帅的时候不是先生病后去世吗?孙权两次问他继任人,吕蒙说陆逊。
而孙权呢对陆逊也是寄予厚望的,陆逊接任以后,孙权和陆逊有过一次谈话,这个谈话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三国志》的《吕蒙传》,不在《陆逊传》,在这个谈话中呢孙权一一评点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的功过得失,这绝对不是闲聊天,这是有用意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孙权对周瑜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到什么了呢?说到周瑜是“邈焉难断,君今继之”说这周瑜这个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不可能有人继承他的,不过将军你今天继承他了,这是什么,这是把陆逊看做第二个周瑜啊,这是寄予厚望的,那么陆逊也不负厚望,确实,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顾雍去世以后,陆逊就接替顾雍成为吴国的第三任丞相。陆逊这个江东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将相都当了,这也是陆逊一生的顶峰,但是陆逊担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孙权逼死。前面我们讲过孙权的第二任太子孙和和他的第四个儿子孙霸争夺太子的地位,这个叫做南鲁党争,南就是南宫,南方的南,南宫指的就是太子。
鲁就是鲁王,就是孙霸,这个时候朝廷当中的人一分为二,叫做举国中分,就是整个国家分两派,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陆逊是拥护太子的,陆逊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孙权写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孙权见面谈一次,孙权不听,不谈,还不断地派人到陆逊那里去责备陆逊,与此同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为拥护太子被撤职流放,就是陆逊周围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陆逊不断接到孙权的责备,于是陆逊非常忧郁,非常的气愤,最后活活气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陆逊之死就死于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党和鲁王党的斗争,但是奇怪的是,陆逊死了以后,太子党的二号人物诸葛恪接替了陆逊,升官了,鲁王党的一号人物、二号人物、三号人物与都升官了,那就说明陆逊之死绝不简单是一个南鲁党争的问题,它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未完待续)
,我估计他就是没干什么事。那么孙权为什么选他呢,因此有第四种观点,就是孙权选择的第一任丞相原本就是个摆设,原本就不打算用一个什么相才来担任,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是谈过的,田余庆先生在谈到张昭为什么没有当丞相的时候他说一方面张昭这个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从来没有直接管过事的,另一方面孙权这个人一直是大权在握的,就是说根据田先生的研究张昭这个人的重要性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慢慢地,慢慢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适吗?这又怎么解释呢?解释很简单,就是张昭不很重要,是因为他不直接主事,他没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当丞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变成什么结果呢?
就变成张昭也变重要了,丞相这个职务也变重要了,而孙权是既不希望张昭太重要,也不希望丞相太重要,所以他绝对不能用张昭做丞相,讲清楚了吗?那我们下面又要问了,孙权这个考虑他主要的不希望张昭重要呢还是不希望丞相重要,到底不希望哪个重要?我们先说张昭,孙权肯定是不希望张昭太重要的,为什么呢?张昭非同一般,前期那些老臣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在孙权设丞相职务之前已经去世了,那么老一代的、老一辈的就是张昭,而张昭又是什么呢?托孤之臣,而且孙策是说了这样话的“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当然这个话是孙策的非常之托,张昭也不会动不动就会把这个话拿出来的,总归不爽的或者不自在吧,万一拿出来呢,万一他作为丞相提出的建议和吴王的决策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是相权和皇权冲突的时候,他把这打牌打出来怎么办?
那时候听谁的,而且事实上张昭也以托孤之事自重,张昭退居二线以后基本上就是不来上班了,后来遇到一点事情孙权就去找他,到他家里去看他,张昭本来是跪坐在席位上。一看孙权来了,张昭马上避席,避席我们讲过了《汉代风云人物》。避席来表示尊敬,孙权马上跪坐。伸直腰子坐下来,坐定以后张昭就说了:说想当年,桓王和太后就是孙策和吴夫人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这句话很重,就是当年孙策和吴夫人可不是把老臣我交给你,可是把你交给老臣我的,讲清楚了这个帐,谁归谁管。可惜老臣这个人不知趣嘛,不会说话嘛,不会讨人喜欢嘛,所以受冷遇嘛,老臣以为这一辈子就死在荒郊野外了嘛,没想到陛下还来看老臣,看归看,老臣这个人这个性子是不会改的,老臣之所以这样做就因为太后和桓王托付了老臣,所老臣想什么就说什么。要老臣琢磨着别人的心思说人家喜欢听的话老臣做不到。
太后的遗言言犹在耳啊!太后嘱咐臣的那些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是太后临终之前把臣叫到她的床跟前说的啊,然后泪流满面。涕泪纵横,孙权把刀一扔也哭了,君臣二人抱头痛哭,但是孙权哭归哭,做归做,哭完散了会以后他还是把人派到辽东去了,张昭一气之下再不上朝,而且事实证明孙权是错了,孙权派过去的使节到了辽东就被公孙渊给杀了。张昭再不上朝,孙权说好啊。你不上朝,来人啊。用土把张昭的门给我垒起来,把他家门封起来,张昭说你会封门我不会封吗?我在家里面挖土封,他在里面也砌个墙把门封起来,孙权也拿他没办法,孙权只好借一次外出的机会去看他,在外面喊,里面没有搭理,孙权一怒之下说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后张昭在里面说把门给我关得更紧一点,把他有门都关起来让他烧,孙权也没有办法说灭火灭火灭火,灭火灭完了没办法,孙权只好站在他家门口站着,罚站嘛,这个时候张昭的儿子也知道这个事不能再这样闹下去,人家毕竟是皇上,于是把张昭从床上弄起来拿个担架抬着抬出去,然后跟孙权一起进宫,孙权还做检讨,深刻检讨,你想张昭这个时候已经半退休状态,退居二线啊,还这么硬这么厉害,他当了丞相还得了。所以孙权不希望张昭太重,孙权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他看看他的几任丞相,第一任孙邵我已经说了连个传都没有的,估计是个阿弥陀佛的。第二任顾雍呢也很会做人,顾雍做丞相他有几个原则:第一,他从不主动说话,孙权问他他才说。
第二,他从不背后说话,当面跟孙权说。第三他不从象张昭那样慷慨陈词,说个没完,他往往就是一两句话。比方说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张昭又起来慷慨陈词了,说现在这个刑法也太繁了,赋税也太重了,民不聊生了,我们要改啊,什么什么如何发了一通,孙权不说话,等张昭说完了以后,孙权回过头来说丞相的意见呢?顾雍只有一句话臣听说的和张公说的一样,没了,所以顾雍是把丞相当顾问来做的,这就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形式,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他的要求是什么呢?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所以顾雍做对了,一做19年,76岁去世,寿终正寝,善终。
画外音: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讲述,孙权任用孙邵和顾雍,不用张昭是因为孙权对丞相之位有自己的设想,他要的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因此张昭的受冷落我们就好理解了,而在孙权的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之后,孙权启用了大名鼎鼎的陆逊担任丞相,陆逊是东吴后期升起的一颗新星,其才能与周瑜不相上下,但奇怪的是,陆逊仅仅担任丞相一年就被逼而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孙权的丞相之位就只能是一个无用的摆设吗?
陆逊担任吴国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陆家和孙家是有仇的,有国恨家仇,吕蒙担任上游统帅的时候不是先生病后去世吗?孙权两次问他继任人,吕蒙说陆逊。
而孙权呢对陆逊也是寄予厚望的,陆逊接任以后,孙权和陆逊有过一次谈话,这个谈话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三国志》的《吕蒙传》,不在《陆逊传》,在这个谈话中呢孙权一一评点周瑜、鲁肃、吕蒙三人的功过得失,这绝对不是闲聊天,这是有用意的,而且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孙权对周瑜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到什么了呢?说到周瑜是“邈焉难断,君今继之”说这周瑜这个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到不可能有人继承他的,不过将军你今天继承他了,这是什么,这是把陆逊看做第二个周瑜啊,这是寄予厚望的,那么陆逊也不负厚望,确实,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顾雍去世以后,陆逊就接替顾雍成为吴国的第三任丞相。陆逊这个江东名士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将相都当了,这也是陆逊一生的顶峰,但是陆逊担任丞相不久大概一年,就被孙权逼死。前面我们讲过孙权的第二任太子孙和和他的第四个儿子孙霸争夺太子的地位,这个叫做南鲁党争,南就是南宫,南方的南,南宫指的就是太子。
鲁就是鲁王,就是孙霸,这个时候朝廷当中的人一分为二,叫做举国中分,就是整个国家分两派,两大派,一派拥护太子,一派拥护鲁王,陆逊是拥护太子的,陆逊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孙权写信保太子,而且要求和孙权见面谈一次,孙权不听,不谈,还不断地派人到陆逊那里去责备陆逊,与此同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为拥护太子被撤职流放,就是陆逊周围的人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陆逊不断接到孙权的责备,于是陆逊非常忧郁,非常的气愤,最后活活气死,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陆逊之死就死于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党和鲁王党的斗争,但是奇怪的是,陆逊死了以后,太子党的二号人物诸葛恪接替了陆逊,升官了,鲁王党的一号人物、二号人物、三号人物与都升官了,那就说明陆逊之死绝不简单是一个南鲁党争的问题,它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