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北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去多风雨,中途道且长,惟愿贤侄一路顺风,无畏风雨,大展宏图。”
长安东,十里长亭,一群人峨冠博带,摆酒相送,依依惜别。
时人送别,很讲究个仪式感,尤其是京官外放,亲人好友送于长安郊外,有折柳之风气。
房玄龄以吏部侍郎之职外放为布政使,虽说品级上算是平调,而且京官外放,没能显示出京官的矜贵来。
可聪明人都知道,从四品到三品这个极为高峻的门槛对于房乔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一任布政使之后,回京述职便可顺利进入到三品高官之列。
这就像是修仙,总有几个大门槛,比如从七品到六品,从四品到三品,都属于本质上的飞跃,有些人一辈子都被拦在门槛之外,不得其门而入。
而有的人,却是一步而过,无有阻碍。
房玄龄从入仕,任职长安县丞开始,加上外放布政使这几年,差不多十多年的时间,一路高升,足可谓青云直上,这样的人可不多见。
也就是大唐开国之初,能征惯战的将军不少,却亟需治理国家的人才,房玄龄这样的人才能如鱼得水。
不然放在盛世时节,你身后若没有显赫的家世,就算你有治世之才,也得在漫长的仕途之上蹒跚而行,多数人不用个二三十年,哪能露得峥嵘?
…………
来送房玄龄上任的人不少,足有二三十人,大部分都很年轻,显然是家中长辈不能亲至,遂由他们代表前来相送。
至于为什么不能亲至,那也简单,房玄龄交游广阔,好友众多,很有些人在朝中任有要职,若都前来,那就太显眼了些,难免有结党之嫌。
在长孙顺德,杜淹,张文同等人坏事的今天,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要在这个上面小心行事。
送行的人群是以着作郎虞世南为首,另外还有秘书少监薛德音等人,除了虞世南,其他当年跟房玄龄在天策府共事的人物是一个未见,不过多数都派了子侄前来。
虞世南几个人都居于清贵之职,没有什么实权,由他们几个领头,既能让房玄龄风光的出京上任,又削弱了其中的政治意味,正是官员们心思灵巧之处。
…………
送行要饮送行酒……嗯,不是砍头之前喝的那种……
虞世南说着祝词,薛德音在旁边给他们斟满酒杯,虞世南举杯相敬。
房玄龄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他在长安多年,曾经送别过许多人,心情总是不好,今天终于轮到了自己,滋味更是莫名。
老话说的好,暗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的不止是故人,还有家乡,离家之时,妻子没有了往日的凶悍,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儿,那可怜巴巴的表情让他很不好受。
只是官场酬答的正常程序还得走,虞世南是他的前辈,文坛之上更是鼎鼎大名,不管怎么说,能亲自前来送别,那都是给他房玄龄脸面。
举杯一饮而尽间,房玄龄笑道:“玄龄只是外放为官,不算什么大事,却扰了先生清静,玄龄之罪也。
俺敬先生一杯,以为赔礼,也望先生能保重身体……之前玄龄拜读了北堂书钞,这世上之人能如先生者,稀矣……”
虞世南笑如春风,摆手道:“遍览天下文章,此吾毕生所愿也,玄龄不必如此,你有治世安民之才,此去定能施展抱负,报效家国,将来之成就,非吾等摆弄文字者所能及也。”
其实只这一句话就说明了两人志向不同,一个一心着书立说,满眼皆是锦绣文章,另外一个热心名利,有安邦定国之志。
他们虽然都可以归为文人之列,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生路上所看到的风景自也大相径庭。
看着云澹风轻的虞世南,房玄龄稍有些羡慕,羡慕的自然是人家满腹诗书,着书立说,清净之余,留名青史的迹象已显。
当然了,他也知道虞世基之所以把仕途放在一边,致力于着述成说,还是因为虞氏经了大难,没剩下几个人,不想再沾惹是非的缘故。
…………
房玄龄没急着走,和送别的人说了说话,没有一点不耐之色。
流程走的差不多了,虞世南率先离去,房玄龄也翻身上马,拱手于留下的人等道别,只有薛德音也上了马,准备再送房玄龄一程,一看就知道还有话说。
房玄龄一行人数不少,出了十几个跟随他一起去晋地上任的官员,还有两百多人的护卫。
其中有五十个羽林军卒,剩下的则出自屯卫军,到了房玄龄这个级别,得到这个待遇一点也不稀奇。
这些护卫中的一些人... -->>
“此去多风雨,中途道且长,惟愿贤侄一路顺风,无畏风雨,大展宏图。”
长安东,十里长亭,一群人峨冠博带,摆酒相送,依依惜别。
时人送别,很讲究个仪式感,尤其是京官外放,亲人好友送于长安郊外,有折柳之风气。
房玄龄以吏部侍郎之职外放为布政使,虽说品级上算是平调,而且京官外放,没能显示出京官的矜贵来。
可聪明人都知道,从四品到三品这个极为高峻的门槛对于房乔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一任布政使之后,回京述职便可顺利进入到三品高官之列。
这就像是修仙,总有几个大门槛,比如从七品到六品,从四品到三品,都属于本质上的飞跃,有些人一辈子都被拦在门槛之外,不得其门而入。
而有的人,却是一步而过,无有阻碍。
房玄龄从入仕,任职长安县丞开始,加上外放布政使这几年,差不多十多年的时间,一路高升,足可谓青云直上,这样的人可不多见。
也就是大唐开国之初,能征惯战的将军不少,却亟需治理国家的人才,房玄龄这样的人才能如鱼得水。
不然放在盛世时节,你身后若没有显赫的家世,就算你有治世之才,也得在漫长的仕途之上蹒跚而行,多数人不用个二三十年,哪能露得峥嵘?
…………
来送房玄龄上任的人不少,足有二三十人,大部分都很年轻,显然是家中长辈不能亲至,遂由他们代表前来相送。
至于为什么不能亲至,那也简单,房玄龄交游广阔,好友众多,很有些人在朝中任有要职,若都前来,那就太显眼了些,难免有结党之嫌。
在长孙顺德,杜淹,张文同等人坏事的今天,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要在这个上面小心行事。
送行的人群是以着作郎虞世南为首,另外还有秘书少监薛德音等人,除了虞世南,其他当年跟房玄龄在天策府共事的人物是一个未见,不过多数都派了子侄前来。
虞世南几个人都居于清贵之职,没有什么实权,由他们几个领头,既能让房玄龄风光的出京上任,又削弱了其中的政治意味,正是官员们心思灵巧之处。
…………
送行要饮送行酒……嗯,不是砍头之前喝的那种……
虞世南说着祝词,薛德音在旁边给他们斟满酒杯,虞世南举杯相敬。
房玄龄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他在长安多年,曾经送别过许多人,心情总是不好,今天终于轮到了自己,滋味更是莫名。
老话说的好,暗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的不止是故人,还有家乡,离家之时,妻子没有了往日的凶悍,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儿,那可怜巴巴的表情让他很不好受。
只是官场酬答的正常程序还得走,虞世南是他的前辈,文坛之上更是鼎鼎大名,不管怎么说,能亲自前来送别,那都是给他房玄龄脸面。
举杯一饮而尽间,房玄龄笑道:“玄龄只是外放为官,不算什么大事,却扰了先生清静,玄龄之罪也。
俺敬先生一杯,以为赔礼,也望先生能保重身体……之前玄龄拜读了北堂书钞,这世上之人能如先生者,稀矣……”
虞世南笑如春风,摆手道:“遍览天下文章,此吾毕生所愿也,玄龄不必如此,你有治世安民之才,此去定能施展抱负,报效家国,将来之成就,非吾等摆弄文字者所能及也。”
其实只这一句话就说明了两人志向不同,一个一心着书立说,满眼皆是锦绣文章,另外一个热心名利,有安邦定国之志。
他们虽然都可以归为文人之列,可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生路上所看到的风景自也大相径庭。
看着云澹风轻的虞世南,房玄龄稍有些羡慕,羡慕的自然是人家满腹诗书,着书立说,清净之余,留名青史的迹象已显。
当然了,他也知道虞世基之所以把仕途放在一边,致力于着述成说,还是因为虞氏经了大难,没剩下几个人,不想再沾惹是非的缘故。
…………
房玄龄没急着走,和送别的人说了说话,没有一点不耐之色。
流程走的差不多了,虞世南率先离去,房玄龄也翻身上马,拱手于留下的人等道别,只有薛德音也上了马,准备再送房玄龄一程,一看就知道还有话说。
房玄龄一行人数不少,出了十几个跟随他一起去晋地上任的官员,还有两百多人的护卫。
其中有五十个羽林军卒,剩下的则出自屯卫军,到了房玄龄这个级别,得到这个待遇一点也不稀奇。
这些护卫中的一些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