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康熙国策顾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有福也是迫不得已才冒险出去埋地雷的,毕竟岳乐的人接手咸宁与吴三桂的人抵达咸宁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差。这次秦有福带出来的这五千多全火器营的兵马跟普通士兵不一样,一来是这些人或多或少家里都有点底子,身子骨都比较金贵。虽说打仗难免有所伤亡,但是能尽量避免伤亡还是好的。二来秦有福之所以想出来也不光是想着帮熊婉儿报仇。毕竟已经站在风头浪尖上了,即使是为了自保,秦有福也必须给自己增加一些政治资本,这样一来康熙也不会觉得秦有福属于可有可无的,省得到时候被人欺负了连找个靠山都找不到。还有一个就是秦有福也想发点小财。大清入关坐了江山以后就开始严明起军纪来,不管当年打江山的时候多么的残暴,但是轮到他们坐江山的时候也知道,只要天下百姓拥戴,他们这个江山就能坐下去,否则,即使是强如元朝,也不过才八十年的历史。不过这严明军纪是有一个说法的,也就是说,在自己统治的地盘上,不管是什么人,就算是大将军,你也不能巧取豪夺杀人虏掠、凡是都得讲究王法。但是在敌占区或敌方,这个就要求就明显没有那么严格了。抢一点夺一点,甚至是杀个把平民百姓,这是可以用误伤来解释的。
对于秦有福来说,别看掌握的兵力不多,但是手里的武器犀利无比,,攻城略地是无人能敌。电视上都说了,吴三桂建立的大周朝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没几天功夫就完蛋了。这个时候秦有福手里有兵有枪,要是再不知道趁机捞上一把岂不是傻蛋?
咸宁城打下来,该捞的也捞得差不多了,还想让秦有福在这里用自己的属下和手里的青袍帮岳乐抵挡吴三桂的兵马,这样的事秦有福是绝对不干的。所以他宁愿辛苦一点,在进攻的线路上埋上地雷,不求消灭多少吴三桂的兵马,只要能挡住他们几个小时,让秦有福顺利的将咸宁城交给岳乐就行了。秦有福还打算带着全火器营的兄弟们去岳阳发财呢
……
姓赫舍里的校尉本就是个靠着祖上的福荫才混了个官当的纨绔子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纨绔子弟那一套倒学了个十层,整天考虑的就是如何吃喝玩乐,另外就是想法子往上爬。像校尉这个姓的大户人家想图个温饱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如果没有本事又想往上爬就只有靠主子关照了。毕竟是大姓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很多,跟各个家族间的联系也不少,如果家里的主子想要关照某一个人还是很简单。虽然没有办法让你封侯拜相,但是找一个油水多的地方安排一下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谁都知道紫檀的金贵,能做成牌匾的紫檀就更是稀少了。赫舍里不是不知道摘了文庙的匾意味着什么,但是现在是打仗的时候,再说了,咸宁城里现在就只有全火器营,而且只等的岳乐将军的人马一到,全火器营就要上船开拔了,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己就算当着1读书人的面摘了文庙的匾又能怎么样?他们还敢面对着自己的枪炮闹起来不成?
事实证明,赫舍里还真是小看了湖南的读书人了。基本上数得到的年代,湖南人读书都是很厉害的,这里的老百姓读书风气很浓,读书人很是受尊敬。但凡家里略有资产的,无不以读书取士为荣,可以说读书人基本上控制了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命脉。
文庙自然不是读书的地方,但是它是读书人的圣地。如果赫舍里收敛一些,也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可惜……。
兵荒马乱的,文庙自然是没有什么人去的。校尉赫舍里带着几个小兵非常顺利的摘下了挂在文庙门头上的匾,也懒得包裹起来了,就那么两个人一抬,径直穿过咸宁城的大街,打算抬到船上去。
楚应先是前明的进士,本是广东人,大清入关以后,他当上了湖南守巡道员,顺治年间,因年事已高请辞。老爷子喜欢洞庭湖的景色,再加上儿女亲家住在咸宁,闲来无事,便应了亲家所请,到咸宁城当了亲家这边族学的教习山长,算是正式退隐了,这些年来,老头教书育人,闲来到湖上垂钓饮酒,日子也算过得逍遥自在。三藩起兵造反动静挺大,但是对他来说打打杀杀的见得多了,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不会跟他一个教书的过不去。每每有到咸宁当地方官的还多会去拜访一下老先生。无他。毕竟教书育人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从明朝的到清朝,再到大周的,官场上不少人见了楚应先都得毕恭毕敬的称呼一声先生的。
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者被人恭维多了的原因,秦有福带着全火器营进了咸宁以后,老爷子根本就没当回事,照样上街喝茶。
其实如果全火器营进入咸宁以后肆无忌惮到处抢掠,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问题了。可是秦有福知道自己的全火器营人数太少,再说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油水。加上秦有福本身就不屑于对老百姓动手,他知道吴三桂撑不了多久了,早晚天下还得是大清的,如果这个时候无所顾忌,早晚落个满身的骂名,反正府库里的东西和几个大周官吏家里抄出来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加上还有岳阳和长沙等着自己去取,没必要惹得天怒人怨的,所以进城以后要求全火器营的官兵不得扰民。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楚应先觉得这个全火器营还算可以,想来是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军士们乱来的,老爷子心情还算不错。可是就在他喝完了茶打算回家的路上,看到赫舍里和几个军士正抬着一块匾打算往城外走。老爷子随便看以了一眼,赫然发现,军士们抬着的匾居然是咸宁城文庙上的紫檀门匾,这下,老爷子可就受不了了。
楚应先当然知道文庙上的这块紫檀匾乃是无价之宝,对于他这个读书人来说,这样的无价之宝正是应该供奉在文庙这样的地方才能显得天下读书人虔诚之心的。现在倒好,几个丘八居然胆敢盗走咸宁文庙的宝物,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尔等胆敢盗取我咸宁文庙之门匾,难道就不怕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唾弃,难道就没有一点国法了么?”楚应先一... -->>
秦有福也是迫不得已才冒险出去埋地雷的,毕竟岳乐的人接手咸宁与吴三桂的人抵达咸宁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差。这次秦有福带出来的这五千多全火器营的兵马跟普通士兵不一样,一来是这些人或多或少家里都有点底子,身子骨都比较金贵。虽说打仗难免有所伤亡,但是能尽量避免伤亡还是好的。二来秦有福之所以想出来也不光是想着帮熊婉儿报仇。毕竟已经站在风头浪尖上了,即使是为了自保,秦有福也必须给自己增加一些政治资本,这样一来康熙也不会觉得秦有福属于可有可无的,省得到时候被人欺负了连找个靠山都找不到。还有一个就是秦有福也想发点小财。大清入关坐了江山以后就开始严明起军纪来,不管当年打江山的时候多么的残暴,但是轮到他们坐江山的时候也知道,只要天下百姓拥戴,他们这个江山就能坐下去,否则,即使是强如元朝,也不过才八十年的历史。不过这严明军纪是有一个说法的,也就是说,在自己统治的地盘上,不管是什么人,就算是大将军,你也不能巧取豪夺杀人虏掠、凡是都得讲究王法。但是在敌占区或敌方,这个就要求就明显没有那么严格了。抢一点夺一点,甚至是杀个把平民百姓,这是可以用误伤来解释的。
对于秦有福来说,别看掌握的兵力不多,但是手里的武器犀利无比,,攻城略地是无人能敌。电视上都说了,吴三桂建立的大周朝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没几天功夫就完蛋了。这个时候秦有福手里有兵有枪,要是再不知道趁机捞上一把岂不是傻蛋?
咸宁城打下来,该捞的也捞得差不多了,还想让秦有福在这里用自己的属下和手里的青袍帮岳乐抵挡吴三桂的兵马,这样的事秦有福是绝对不干的。所以他宁愿辛苦一点,在进攻的线路上埋上地雷,不求消灭多少吴三桂的兵马,只要能挡住他们几个小时,让秦有福顺利的将咸宁城交给岳乐就行了。秦有福还打算带着全火器营的兄弟们去岳阳发财呢
……
姓赫舍里的校尉本就是个靠着祖上的福荫才混了个官当的纨绔子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纨绔子弟那一套倒学了个十层,整天考虑的就是如何吃喝玩乐,另外就是想法子往上爬。像校尉这个姓的大户人家想图个温饱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如果没有本事又想往上爬就只有靠主子关照了。毕竟是大姓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很多,跟各个家族间的联系也不少,如果家里的主子想要关照某一个人还是很简单。虽然没有办法让你封侯拜相,但是找一个油水多的地方安排一下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谁都知道紫檀的金贵,能做成牌匾的紫檀就更是稀少了。赫舍里不是不知道摘了文庙的匾意味着什么,但是现在是打仗的时候,再说了,咸宁城里现在就只有全火器营,而且只等的岳乐将军的人马一到,全火器营就要上船开拔了,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己就算当着1读书人的面摘了文庙的匾又能怎么样?他们还敢面对着自己的枪炮闹起来不成?
事实证明,赫舍里还真是小看了湖南的读书人了。基本上数得到的年代,湖南人读书都是很厉害的,这里的老百姓读书风气很浓,读书人很是受尊敬。但凡家里略有资产的,无不以读书取士为荣,可以说读书人基本上控制了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命脉。
文庙自然不是读书的地方,但是它是读书人的圣地。如果赫舍里收敛一些,也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可惜……。
兵荒马乱的,文庙自然是没有什么人去的。校尉赫舍里带着几个小兵非常顺利的摘下了挂在文庙门头上的匾,也懒得包裹起来了,就那么两个人一抬,径直穿过咸宁城的大街,打算抬到船上去。
楚应先是前明的进士,本是广东人,大清入关以后,他当上了湖南守巡道员,顺治年间,因年事已高请辞。老爷子喜欢洞庭湖的景色,再加上儿女亲家住在咸宁,闲来无事,便应了亲家所请,到咸宁城当了亲家这边族学的教习山长,算是正式退隐了,这些年来,老头教书育人,闲来到湖上垂钓饮酒,日子也算过得逍遥自在。三藩起兵造反动静挺大,但是对他来说打打杀杀的见得多了,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不会跟他一个教书的过不去。每每有到咸宁当地方官的还多会去拜访一下老先生。无他。毕竟教书育人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从明朝的到清朝,再到大周的,官场上不少人见了楚应先都得毕恭毕敬的称呼一声先生的。
或许是年纪大了或者被人恭维多了的原因,秦有福带着全火器营进了咸宁以后,老爷子根本就没当回事,照样上街喝茶。
其实如果全火器营进入咸宁以后肆无忌惮到处抢掠,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问题了。可是秦有福知道自己的全火器营人数太少,再说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油水。加上秦有福本身就不屑于对老百姓动手,他知道吴三桂撑不了多久了,早晚天下还得是大清的,如果这个时候无所顾忌,早晚落个满身的骂名,反正府库里的东西和几个大周官吏家里抄出来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加上还有岳阳和长沙等着自己去取,没必要惹得天怒人怨的,所以进城以后要求全火器营的官兵不得扰民。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楚应先觉得这个全火器营还算可以,想来是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军士们乱来的,老爷子心情还算不错。可是就在他喝完了茶打算回家的路上,看到赫舍里和几个军士正抬着一块匾打算往城外走。老爷子随便看以了一眼,赫然发现,军士们抬着的匾居然是咸宁城文庙上的紫檀门匾,这下,老爷子可就受不了了。
楚应先当然知道文庙上的这块紫檀匾乃是无价之宝,对于他这个读书人来说,这样的无价之宝正是应该供奉在文庙这样的地方才能显得天下读书人虔诚之心的。现在倒好,几个丘八居然胆敢盗走咸宁文庙的宝物,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尔等胆敢盗取我咸宁文庙之门匾,难道就不怕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唾弃,难道就没有一点国法了么?”楚应先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