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三国之荆州我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御,都要受到战争的戕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些诸侯争霸的背后,又充斥着多少无辜受难的冤魂?多少孤儿寡妇的血泪?
扬州刺史徐庶亲自将荀彧迎了过来,他们都是颍川郡人,自幼相识,彼此又都互相钦佩,今日能够坐到一起,也殊为不易。
徐庶一路观察,见荀彧深深为百姓的悲哀所动容,不由轻轻叹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乱世,文若久在军中,想必对此感触也不少吧?否则也不会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乱世的志向吧?”
却听得荀彧苦涩的笑了笑,轻轻叹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无力阻挡天下乱局,自黄巾之乱以来,二十年矣,民众依然处于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诩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举贤才,匡社稷,本以为能安定天下,让百姓结束战乱,却没想到人心不足,占了中原还想吞并河北,司空不能满足权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称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满足,接下来当是称王称帝了。而其所谓的功德,莫不是以扩张领土。发动战争为代价,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
徐庶闻言点头说道:“荀文若仁心系百姓。令人敬佩。自黄巾之乱以来,朝廷威令不行,诸侯称霸,群雄并立,百姓处于战乱之中,天下不得安宁,贪欲之辈,乘乱取利。却如镜花水月,终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怀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业,当年曹操拥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义士无不争相投奔,只是此人随着功业的不断扩展。私欲迅速膨胀,威凌天子,擅杀大臣。甚至有屠城杀俘,做人肉干这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故渐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见荀彧面色发白,显然是对于曹操称公之事耿耿于怀,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然则楚公却不然,楚公素来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荆州,令荆州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严格治军,却不失宽仁。所有为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家属全都受到厚待。他们的衣食无忧,他们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们的父母由官方奉养,所以我军中将士皆愿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举,办医院,通贸易,哪一件不是立国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识之士尽皆投奔,大军每到一地,百姓壶浆相迎。”
荀彧听完之后默然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他若不称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兴名臣,然则如今他称公建制,辜负汉室信任,实乃乱臣贼子。”
徐庶闻言嘿嘿冷笑,厉声说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扫荡群雄,安定天下,乃是为保祖宗基业,何谓乱臣贼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显,何况一公乎?只不过楚公为人谦逊,即便是称公,亦是屡次推脱,最终为免群臣失望,天下倾颓,这才无奈就任,这岂能和曹操相提并论?文若请想一想,此是天子为曹操所欺凌摆布,不敢加封楚公,如若真以功业论,楚公之功难道不足以封王乎?”
荀彧闻言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说,却听得徐庶继续说道:“公为颍川世族,父祖皆食汉禄,公父辈兄弟八人,时人誉为八龙,公又才华横溢,远胜父祖,既知曹操为汉贼,又知楚公为汉室宗亲,扶保汉室,何不投奔楚公,戮力王室,平定天下战乱,立不世功业?”
荀彧苦笑着说道:“不瞒元直,经过了这一番褒贬毁誉之后,我这进取心也淡了,再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了,此次蒙元直不杀之恩,心中已然庆幸不已,只希望能够寻得二亩良田,耕读传家,苟活余生也就是了。”
徐庶何其聪明?听荀彧的口气,好像是担心万一投靠了刘琦之后,再出现刘琦威逼天子,称王称帝之事,自己心直口快,忠心进谏,一旦获罪,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竟然拒绝了他投奔楚公的提议,不由得心中感到可惜,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毕竟在他看来,刘琦取代天子乃是大势所趋,大楚境内军民共同的心愿,自然无法,也绝不能向荀彧保证刘琦不会称王称帝,所以无奈之下只好消了劝降的心思,而是把他当做客人留在合肥,好生款待。
到得后来,荀彧得到了楚公刘琦的邀请,让他到襄阳定居,荀彧也没有反对,便被人护送到了襄阳,从此与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以文会友,甚至也偶尔见到楚公刘琦。但是刘琦却一直没有提起让荀彧投靠于他的要求,荀彧知道刘琦这是让他免于为难,不由心中暗暗感激。
荀彧渐渐感受襄阳的繁盛富庶,荆襄之地浓郁的文化气息,竟然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环境之中,对刘琦的好感也在逐步提升。(未完待续)
御,都要受到战争的戕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那些诸侯争霸的背后,又充斥着多少无辜受难的冤魂?多少孤儿寡妇的血泪?
扬州刺史徐庶亲自将荀彧迎了过来,他们都是颍川郡人,自幼相识,彼此又都互相钦佩,今日能够坐到一起,也殊为不易。
徐庶一路观察,见荀彧深深为百姓的悲哀所动容,不由轻轻叹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乱世,文若久在军中,想必对此感触也不少吧?否则也不会立下匡扶社稷,平定乱世的志向吧?”
却听得荀彧苦涩的笑了笑,轻轻叹道:“怎奈我志大才疏,根本无力阻挡天下乱局,自黄巾之乱以来,二十年矣,民众依然处于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自诩理政能力不差,施仁政,行屯田,举贤才,匡社稷,本以为能安定天下,让百姓结束战乱,却没想到人心不足,占了中原还想吞并河北,司空不能满足权欲便做丞相,丞相不能表功德,便称公爵。如若公亦不能满足,接下来当是称王称帝了。而其所谓的功德,莫不是以扩张领土。发动战争为代价,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
徐庶闻言点头说道:“荀文若仁心系百姓。令人敬佩。自黄巾之乱以来,朝廷威令不行,诸侯称霸,群雄并立,百姓处于战乱之中,天下不得安宁,贪欲之辈,乘乱取利。却如镜花水月,终成泡影,只有真正心怀大志者,方能成就不世功业,当年曹操拥立天子,重建朝廷,立不世之功,为世人所敬仰,天下忠臣义士无不争相投奔,只是此人随着功业的不断扩展。私欲迅速膨胀,威凌天子,擅杀大臣。甚至有屠城杀俘,做人肉干这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故渐为天下明智之士所不取。”
徐庶见荀彧面色发白,显然是对于曹操称公之事耿耿于怀,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然则楚公却不然,楚公素来以仁德待百姓,他父子二人治荆州,令荆州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殷富之地。楚公严格治军,却不失宽仁。所有为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他们的家属全都受到厚待。他们的衣食无忧,他们的子女由官方提供教育,他们的父母由官方奉养,所以我军中将士皆愿效死力。楚公行均田,施仁政,立科举,办医院,通贸易,哪一件不是立国惠民的好事?是以天下有识之士尽皆投奔,大军每到一地,百姓壶浆相迎。”
荀彧听完之后默然良久,缓缓开口说道:“他若不称公,方算得上是戮力王室,中兴名臣,然则如今他称公建制,辜负汉室信任,实乃乱臣贼子。”
徐庶闻言嘿嘿冷笑,厉声说道:“文若此言差矣,楚公乃汉室宗亲,天子乃其弟也,楚公扫荡群雄,安定天下,乃是为保祖宗基业,何谓乱臣贼子?以楚公之功德,即便是封王都不足以彰显,何况一公乎?只不过楚公为人谦逊,即便是称公,亦是屡次推脱,最终为免群臣失望,天下倾颓,这才无奈就任,这岂能和曹操相提并论?文若请想一想,此是天子为曹操所欺凌摆布,不敢加封楚公,如若真以功业论,楚公之功难道不足以封王乎?”
荀彧闻言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说,却听得徐庶继续说道:“公为颍川世族,父祖皆食汉禄,公父辈兄弟八人,时人誉为八龙,公又才华横溢,远胜父祖,既知曹操为汉贼,又知楚公为汉室宗亲,扶保汉室,何不投奔楚公,戮力王室,平定天下战乱,立不世功业?”
荀彧苦笑着说道:“不瞒元直,经过了这一番褒贬毁誉之后,我这进取心也淡了,再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了,此次蒙元直不杀之恩,心中已然庆幸不已,只希望能够寻得二亩良田,耕读传家,苟活余生也就是了。”
徐庶何其聪明?听荀彧的口气,好像是担心万一投靠了刘琦之后,再出现刘琦威逼天子,称王称帝之事,自己心直口快,忠心进谏,一旦获罪,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竟然拒绝了他投奔楚公的提议,不由得心中感到可惜,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毕竟在他看来,刘琦取代天子乃是大势所趋,大楚境内军民共同的心愿,自然无法,也绝不能向荀彧保证刘琦不会称王称帝,所以无奈之下只好消了劝降的心思,而是把他当做客人留在合肥,好生款待。
到得后来,荀彧得到了楚公刘琦的邀请,让他到襄阳定居,荀彧也没有反对,便被人护送到了襄阳,从此与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以文会友,甚至也偶尔见到楚公刘琦。但是刘琦却一直没有提起让荀彧投靠于他的要求,荀彧知道刘琦这是让他免于为难,不由心中暗暗感激。
荀彧渐渐感受襄阳的繁盛富庶,荆襄之地浓郁的文化气息,竟然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环境之中,对刘琦的好感也在逐步提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