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铁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03年9月9日,满洲里。
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是个商旅云集的重要边境贸易城市,其东为外蒙古大草原,南为克鲁伦湖所注入的呼伦湖,东为克鲁伦河与海拉尔河交汇而成的额尔古纳河,其北紧接俄国边境,形势甚为紧要,前清时便在此设有卡伦(哨所)以盘查过往商旅、防范盗贼之类。鉴于中俄关系日益紧张,1896年,文易内阁命令陆军在满洲里修建军事要塞,要塞一期工程于1897年正式开工,1901年完工,建有6个主要堡垒、10个炮台以及若干永久性支撑点、胸墙、壕沟等设施,守备部队九千人,配野炮18门,要塞炮109门,机枪76挺。要塞二期工程于1902年开工,至今未完成,主要是在满洲里郊外建设大型兵营和军事仓库,着眼于为3个步兵师以上的庞大兵力提供驻扎和勤务支持——也就是说要塞二期工程的重点乃是进攻而非防御。
进入9月后,中华帝国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即设在满洲里要塞中。
第一野战军的编制如下:
司令官赵飞雪中将,参谋长秦飞叶少将(注意,此人与48章中为刘云开过飞艇的那个海军飞行员同名);
辖
第一步兵师(3万4千人)、
第三步兵师(3万4千人)、
第一骑兵旅(6500人)、
第二骑兵旅(6500人)、
独立第一炮兵旅(4500人)、
预备第二十五步兵师(3万4千人)、
预备第二十七步兵师(3万4千人);
共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和1个炮兵旅,计十五万人左右(不含编制外的挑夫、车夫之类)。
部署地域——漠河向西南到满洲里一线;
其主要作战任务在于:掩护禁卫野战军的左翼,向赤塔推进,以阻止俄军支援其在外兴安岭以南以东的部队。
9月9日当天,第一野战军的部署情况为:
第一步兵师在满洲里要塞前展开,将作为主攻部队越过边境,向额尔古纳河以西60公里外的俄军集结地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包抄攻击。
第三步兵师的第7、第8旅在第一步兵师的右翼、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黑山头一带展开,将自西向东朝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卷进,与第一师夹击俄军。
第三步兵师的第9旅将与第1骑兵旅一起,控制从黑山头到漠河一线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域,防止俄军渡河入侵。
预备第二十五步兵师在第一步兵师后方集结,预备第二十七步兵师则在第三步兵师的第7旅后方集结。
第2骑兵旅的第4骑兵团在第1步兵师前方展开作为前卫,其余兵力则集结在满洲里以作后备。
第1炮兵旅主力集结在满洲里,以就近支援第一步兵师,部分炮兵连则加强配置到第三步兵师的旅、团级单位中。
这日,满洲里上空万里乌云,阴风阵阵,正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大好天气(这么说似乎有些——)。
满洲里要塞的“勇”字堡垒的了望台上,迎着凉爽的北风,一个,不,两个,穿着藏青色毛呢制服,戴着大黑檐、金龙徽军帽,肩上分别顶着一颗和两颗大六角星衔章,举着黑一色双筒望远镜的军人,正朝风吹来的方向仔细观望。
肩上一颗星、浓眉大耳、脸上棱角分明的酷男道:“第4骑兵团已经动了。”
肩上两颗星,高鼻宽肩、明眸皓齿的帅男应了声:“我看到了。”
“第一站是外贝加尔斯克,一个小村,抹掉它太容易了……然后是达斡里亚,大一点的村庄,我们的商人说那里有个很棒的酒馆,可能也不得不抹掉了……接下来是哈拉诺尔,村庄,仍然是村庄,在大草原上,该本无法防御,再往北就是博尔贾,一个可爱的镇子,很多姑娘,那个花痴情报员只知道玩姑娘——只要拿下博尔贾,克拉斯诺卡缅滋滋滋……斯克——俄国的地名就是坳口——那么那个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就完全被断了后路,如果守卫那里的俄军打算死战到底,那就由我们的两个主力师一起来成全他们……”
“总得来说,那个克拉斯诺卡缅斯克才是第一站吧,对方的第三军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防御的,要说第二站,应该在舍尔洛瓦到奥洛维扬一带吧,那里的地形适合组织一道有侧翼保障的防线,只是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才行……所以我们要打歼灭战,尽可能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使其无法组织第二道有效的防线……”
“是舍尔洛瓦亚戈拉和奥洛维扬纳亚才对吧。”
“太长了,坳口。”
“彼此彼此。”
酷男说道,放下望远镜,把手伸到肩头上面,后面的副官立即递上了一张1比200万的战区地图,图很大,酷男只得把图的一半部分展开到肩上两颗星的帅男面前。
两人各自从副官手中取了放大镜,仔细研究起来。
酷男的正式名字自然不叫酷男,他姓秦名飞叶,字浩岚,直隶保定人,是年三十六岁,出身陆大短期93届骑兵专科,甲午战争之初任禁卫膘骑旅的一名骑兵连长,在朝鲜半岛参加过第二次中和战役、遂康平安战役,汉城战役等,汉城战役后提升为骑兵营长。1896年5月17日,秦飞叶在时任禁卫膘骑旅旅长的向蓝麾下,受刘云的直接命令,率本部人马冲入德胜门外的军街,包围了当时的禁卫军司令丁介云中将的府邸,击溃丁之卫队,逮捕丁介云并将其押送八宝山军事监狱。当天被禁卫膘骑旅逮捕的将官还有禁卫第三师师长王镇中将,总参情报处处长杜灼林中将、禁卫教导旅旅长陈驾云少将三人,四十八小时后,这些被认定为叛乱分子的刘云嫡系将领全部遭处决。秦飞叶因平叛有功,立即升任禁卫第一膘骑团团长,不久进入陆大中期班接受再培训,毕业后即任禁卫膘骑旅旅长,续任国防军骑兵副总监、直隶军区副参谋长,外蒙古特别军区参谋长等职,1903年8月出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至于那位帅男,姓赵名飞雪,字铭德,山西大同人,是年三十八岁,武举出身,曾在天津总兵聂士成麾下任马军营官,后被刘云的新军所接纳,进入陆大短期91届骑兵专科进行培训。甲午战前任骑兵第二旅旅长,因该旅被作为预备队留守京师周边,未能参战,1896年进入陆大中期班进行再培训,毕业后任国防军骑兵副总监、总监,外蒙古特别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东北军区副司令等职,对整个北方边境上的情势都很了解,故1903年8月受命出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官。
这两位战将统率下的第一野战军将自西向东向赤塔推进,切断俄军腹地与远东诸总督区的联系,并阻挡向远东增援的俄军——后一个任务将在己方增援部队的支持下执行。
截止9月8日,第一野战军当面之敌(系指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全部俄军)包括:
*俄西伯利亚第二集团军,司令官比利杰尔林格中将。
下辖
直属后贝加尔哥萨克第7旅、
西伯利亚第三军、
西伯利亚第四军、
连年卡姆普夫骑兵集群(50个骑兵连)、
后贝加尔第一炮兵集群(10个炮连);
共72个步兵营,50个骑兵连,11万6千人,326门野炮和92挺机枪。
*俄赤塔要塞卫戍部队:约一万五千人,32门野炮和125门要塞炮,20挺机枪。
*俄后贝加尔军区边防部队:约九千人,32门野炮。
*俄乌兰乌德要塞卫戍部队:约一万人,16门野炮和90门要塞炮,16挺机枪。
*俄西伯利亚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格里品别尔格中将。
下辖
直属后贝加尔哥萨克第5旅(7000人),其余部队尚未到位。
以上俄军共十五万七千人,数量上要超过华军第一野战军,但上述俄军部队分散在贝加尔湖到额尔古纳河的广阔战线上,其右翼受到华军禁卫野战军的压迫,左翼受华军外蒙古方面军的袭扰,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战军打击正面上的部队只有西伯利亚第三军,约四万八千人,以满洲里以北80公里、黑山头以西70公里外的克拉斯诺卡缅斯克镇为中心展开防御,封闭了华军第一野战军向赤塔运动的最佳路线。
赵飞雪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自满洲里到赤塔,惟有沿博尔贾、舍尔洛瓦戈亚、奥洛维扬纳亚、卡雷姆斯科耶、新克鲁奇宁斯基此路线推进为佳,此路线上地势较为平坦,江河阻碍少,道路条件好,便于后援补给,且沿路城镇富庶,便于部队就地取食……虽然总参曾严令各参战部队不得骚扰当地居民,但第一军的先头部队经过这些城镇时都不约而同地将食物和木柴搜刮一空……因为……第一军各部自9月9日到9月15日间推进的速度太快,使得补给……颇为紧张……”
正如赵飞雪在回忆录中所言,第一野战军在战争初期的推进速度的确要远胜过东北方面军其他的三个一线野战军,这主要是因为俄军在第一野战军当面前沿并未构筑坚强的要塞防线之故,而赤塔要塞和乌兰乌德要塞距离边境都有两三百公里,第一军当面的俄西伯利亚第三军为减少损失,主动向赤塔逐次后退,向西伯利亚第四军靠拢,并期望能得到正不断壮大中的西伯利亚第三集团军的支援——俄军正不断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远东集结,自9月7日起,每天都至少有两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抵达或通过赤塔,战争爆发后两星期,这一数目翻了一番。
无论如何,第一野战军在作战初期的确一帆风顺,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相对东北方面军的其他几个野战军而言。
9月9日当天,第2骑兵旅的第4骑兵团作为全军先锋,在第1步兵师前方展开,首先越过边境,摧毁了几个俄军哨所,随后向满洲里西北15公里外的外贝加尔斯克村前进。
秋风起,凉意浅浅,微黄的草原上散布着正在凋谢的野花,花瓣渐散,花枝愈枯。天色暗,灰云低低,墨绿的松林犹如镶嵌在黄地毯上的一块块孔雀石,在草原周围黯淡,在河岸两边肃立。
浅水才能没马蹄,小河蜿蜒,从树林深处出,带着被马蹄搅浑的黄水,向草原深处去。
青色制服,灰色披风,镶嵌金色龙徽的绿军帽,黄牛皮镶铜套鞘的马刀悬于腰间,可单手上膛的短管步枪斜挂背后,腰带上系着子弹盒,马鞍边系着水壶和干粮袋,马鞍后系着马被和雨衣,一匹由军马场专门饲养的战马——这些就是一名帝国国防军骑兵在战场上的标准配备。
一人,一马,一骑,十骑,百骑,十分钟内,上千名排成四列纵队的骑兵淌过了一条横在路前的小河,转眼又消失在一片树林后,只留下被踩成一片烂泥的河岸,以及一线浑黄的河水。
第4骑兵团团长刘扬波中校,一名三十出头的高大男子,国字脸,酒糟鼻,宽额高眉,颧骨高耸,浓须覆腮,毛发如针,目若铜铃,耳似佛陀,以凶悍闻名。甲午战时在禁卫第二师直属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中和战役时随团队杀入乃木希典的明治尽忠队中一番砍杀,独取首级六枚,又左手手臂八条,因功晋升下士;关原会战时在向蓝的混成第一骑兵旅麾下,随团队从敌关原市街阵地背后突入,促成敌第二师团总崩溃, 刘扬波在此战中策马踩死了敌第二师团师团长山口国正中将,因战功卓著,战后得以保送军校,遂得以走上军官之路。此时,刘扬波正轻举缰绳,与团部主任参谋罗剑秋少校并辔而行,在他们前方四五百米外,第一骑兵营的一个连正展开成疏散的横队搜索前进。
“罗参谋,第一次上战场吧。”
刘扬波望着前方稀疏的马屁股,对罗剑秋说道,下意识地按了按腰间鲨鱼皮镶银鞘的马刀。
“是,下官晚出生几年,无缘甲午之战,实在遗憾。”
罗剑秋说道,不住左顾右盼,观察四周的地势。
“人总有第一次,是吧,想当年我初上战场,倒也有些怯阵,总不肯冲在最前,后来终究想明白了,不管你想不想死,不小心一个炮子过来,大家都得死,与其死在人后,不如死在人前,干脆冲在最前面,多杀几个敌人,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杀三个的话死也该瞑目了……老子在中和一下砍了六个脑袋……”
“团长说得是……”
罗剑秋频频点头道,并没有把刘扬波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参谋的职责并不在于认真倾听与作战无关的东西,他正在核对地形,以确认部队是否正按计划中的路线行进。
一阵短促的枪声,打断了刘扬波的怀旧演讲,刘扬波忙举起右手,下令道:“全体停止前进!”
“全体停止前进!”
一连串同样的命令从各营长、连长的口中迭次吐出,长蛇般的骑兵纵队相继凝固,冻结在原地。
先头连的传令兵策马奔来,在马上挺身敬礼道:“报告团长!一营一连与一队二十名以上的俄国骑兵遭遇,对方开火后便逃到东边那座林子后边去了,我连无一损伤,我们连长恐怕敌人有诈,不敢擅作决定,还请团长指示。”
“是巡逻队。”
罗剑秋道。
刘扬波点点头,对传令兵道:“回去告诉你们连长,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击,让他派一小队人去那座林子里搜索一下,连队主力绕过林子继续前进,如果遇到小股敌人拦阻,可以火力驱逐之。”
传令兵遵令而去。
“过了那片林子就可以看到村子了……团长,要不要在纵队两翼各展开一个连队以作侧卫?”
罗剑秋建议道,他觉得附近的几片林子太过茂密,非常适合隐藏伏兵。
“不必了,敌人敢从侧面攻击的话,必定有他... -->>
1903年9月9日,满洲里。
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是个商旅云集的重要边境贸易城市,其东为外蒙古大草原,南为克鲁伦湖所注入的呼伦湖,东为克鲁伦河与海拉尔河交汇而成的额尔古纳河,其北紧接俄国边境,形势甚为紧要,前清时便在此设有卡伦(哨所)以盘查过往商旅、防范盗贼之类。鉴于中俄关系日益紧张,1896年,文易内阁命令陆军在满洲里修建军事要塞,要塞一期工程于1897年正式开工,1901年完工,建有6个主要堡垒、10个炮台以及若干永久性支撑点、胸墙、壕沟等设施,守备部队九千人,配野炮18门,要塞炮109门,机枪76挺。要塞二期工程于1902年开工,至今未完成,主要是在满洲里郊外建设大型兵营和军事仓库,着眼于为3个步兵师以上的庞大兵力提供驻扎和勤务支持——也就是说要塞二期工程的重点乃是进攻而非防御。
进入9月后,中华帝国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即设在满洲里要塞中。
第一野战军的编制如下:
司令官赵飞雪中将,参谋长秦飞叶少将(注意,此人与48章中为刘云开过飞艇的那个海军飞行员同名);
辖
第一步兵师(3万4千人)、
第三步兵师(3万4千人)、
第一骑兵旅(6500人)、
第二骑兵旅(6500人)、
独立第一炮兵旅(4500人)、
预备第二十五步兵师(3万4千人)、
预备第二十七步兵师(3万4千人);
共4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和1个炮兵旅,计十五万人左右(不含编制外的挑夫、车夫之类)。
部署地域——漠河向西南到满洲里一线;
其主要作战任务在于:掩护禁卫野战军的左翼,向赤塔推进,以阻止俄军支援其在外兴安岭以南以东的部队。
9月9日当天,第一野战军的部署情况为:
第一步兵师在满洲里要塞前展开,将作为主攻部队越过边境,向额尔古纳河以西60公里外的俄军集结地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包抄攻击。
第三步兵师的第7、第8旅在第一步兵师的右翼、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黑山头一带展开,将自西向东朝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市卷进,与第一师夹击俄军。
第三步兵师的第9旅将与第1骑兵旅一起,控制从黑山头到漠河一线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域,防止俄军渡河入侵。
预备第二十五步兵师在第一步兵师后方集结,预备第二十七步兵师则在第三步兵师的第7旅后方集结。
第2骑兵旅的第4骑兵团在第1步兵师前方展开作为前卫,其余兵力则集结在满洲里以作后备。
第1炮兵旅主力集结在满洲里,以就近支援第一步兵师,部分炮兵连则加强配置到第三步兵师的旅、团级单位中。
这日,满洲里上空万里乌云,阴风阵阵,正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大好天气(这么说似乎有些——)。
满洲里要塞的“勇”字堡垒的了望台上,迎着凉爽的北风,一个,不,两个,穿着藏青色毛呢制服,戴着大黑檐、金龙徽军帽,肩上分别顶着一颗和两颗大六角星衔章,举着黑一色双筒望远镜的军人,正朝风吹来的方向仔细观望。
肩上一颗星、浓眉大耳、脸上棱角分明的酷男道:“第4骑兵团已经动了。”
肩上两颗星,高鼻宽肩、明眸皓齿的帅男应了声:“我看到了。”
“第一站是外贝加尔斯克,一个小村,抹掉它太容易了……然后是达斡里亚,大一点的村庄,我们的商人说那里有个很棒的酒馆,可能也不得不抹掉了……接下来是哈拉诺尔,村庄,仍然是村庄,在大草原上,该本无法防御,再往北就是博尔贾,一个可爱的镇子,很多姑娘,那个花痴情报员只知道玩姑娘——只要拿下博尔贾,克拉斯诺卡缅滋滋滋……斯克——俄国的地名就是坳口——那么那个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就完全被断了后路,如果守卫那里的俄军打算死战到底,那就由我们的两个主力师一起来成全他们……”
“总得来说,那个克拉斯诺卡缅斯克才是第一站吧,对方的第三军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防御的,要说第二站,应该在舍尔洛瓦到奥洛维扬一带吧,那里的地形适合组织一道有侧翼保障的防线,只是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才行……所以我们要打歼灭战,尽可能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使其无法组织第二道有效的防线……”
“是舍尔洛瓦亚戈拉和奥洛维扬纳亚才对吧。”
“太长了,坳口。”
“彼此彼此。”
酷男说道,放下望远镜,把手伸到肩头上面,后面的副官立即递上了一张1比200万的战区地图,图很大,酷男只得把图的一半部分展开到肩上两颗星的帅男面前。
两人各自从副官手中取了放大镜,仔细研究起来。
酷男的正式名字自然不叫酷男,他姓秦名飞叶,字浩岚,直隶保定人,是年三十六岁,出身陆大短期93届骑兵专科,甲午战争之初任禁卫膘骑旅的一名骑兵连长,在朝鲜半岛参加过第二次中和战役、遂康平安战役,汉城战役等,汉城战役后提升为骑兵营长。1896年5月17日,秦飞叶在时任禁卫膘骑旅旅长的向蓝麾下,受刘云的直接命令,率本部人马冲入德胜门外的军街,包围了当时的禁卫军司令丁介云中将的府邸,击溃丁之卫队,逮捕丁介云并将其押送八宝山军事监狱。当天被禁卫膘骑旅逮捕的将官还有禁卫第三师师长王镇中将,总参情报处处长杜灼林中将、禁卫教导旅旅长陈驾云少将三人,四十八小时后,这些被认定为叛乱分子的刘云嫡系将领全部遭处决。秦飞叶因平叛有功,立即升任禁卫第一膘骑团团长,不久进入陆大中期班接受再培训,毕业后即任禁卫膘骑旅旅长,续任国防军骑兵副总监、直隶军区副参谋长,外蒙古特别军区参谋长等职,1903年8月出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至于那位帅男,姓赵名飞雪,字铭德,山西大同人,是年三十八岁,武举出身,曾在天津总兵聂士成麾下任马军营官,后被刘云的新军所接纳,进入陆大短期91届骑兵专科进行培训。甲午战前任骑兵第二旅旅长,因该旅被作为预备队留守京师周边,未能参战,1896年进入陆大中期班进行再培训,毕业后任国防军骑兵副总监、总监,外蒙古特别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副司令、东北军区副司令等职,对整个北方边境上的情势都很了解,故1903年8月受命出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官。
这两位战将统率下的第一野战军将自西向东向赤塔推进,切断俄军腹地与远东诸总督区的联系,并阻挡向远东增援的俄军——后一个任务将在己方增援部队的支持下执行。
截止9月8日,第一野战军当面之敌(系指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全部俄军)包括:
*俄西伯利亚第二集团军,司令官比利杰尔林格中将。
下辖
直属后贝加尔哥萨克第7旅、
西伯利亚第三军、
西伯利亚第四军、
连年卡姆普夫骑兵集群(50个骑兵连)、
后贝加尔第一炮兵集群(10个炮连);
共72个步兵营,50个骑兵连,11万6千人,326门野炮和92挺机枪。
*俄赤塔要塞卫戍部队:约一万五千人,32门野炮和125门要塞炮,20挺机枪。
*俄后贝加尔军区边防部队:约九千人,32门野炮。
*俄乌兰乌德要塞卫戍部队:约一万人,16门野炮和90门要塞炮,16挺机枪。
*俄西伯利亚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格里品别尔格中将。
下辖
直属后贝加尔哥萨克第5旅(7000人),其余部队尚未到位。
以上俄军共十五万七千人,数量上要超过华军第一野战军,但上述俄军部队分散在贝加尔湖到额尔古纳河的广阔战线上,其右翼受到华军禁卫野战军的压迫,左翼受华军外蒙古方面军的袭扰,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战军打击正面上的部队只有西伯利亚第三军,约四万八千人,以满洲里以北80公里、黑山头以西70公里外的克拉斯诺卡缅斯克镇为中心展开防御,封闭了华军第一野战军向赤塔运动的最佳路线。
赵飞雪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自满洲里到赤塔,惟有沿博尔贾、舍尔洛瓦戈亚、奥洛维扬纳亚、卡雷姆斯科耶、新克鲁奇宁斯基此路线推进为佳,此路线上地势较为平坦,江河阻碍少,道路条件好,便于后援补给,且沿路城镇富庶,便于部队就地取食……虽然总参曾严令各参战部队不得骚扰当地居民,但第一军的先头部队经过这些城镇时都不约而同地将食物和木柴搜刮一空……因为……第一军各部自9月9日到9月15日间推进的速度太快,使得补给……颇为紧张……”
正如赵飞雪在回忆录中所言,第一野战军在战争初期的推进速度的确要远胜过东北方面军其他的三个一线野战军,这主要是因为俄军在第一野战军当面前沿并未构筑坚强的要塞防线之故,而赤塔要塞和乌兰乌德要塞距离边境都有两三百公里,第一军当面的俄西伯利亚第三军为减少损失,主动向赤塔逐次后退,向西伯利亚第四军靠拢,并期望能得到正不断壮大中的西伯利亚第三集团军的支援——俄军正不断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远东集结,自9月7日起,每天都至少有两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抵达或通过赤塔,战争爆发后两星期,这一数目翻了一番。
无论如何,第一野战军在作战初期的确一帆风顺,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相对东北方面军的其他几个野战军而言。
9月9日当天,第2骑兵旅的第4骑兵团作为全军先锋,在第1步兵师前方展开,首先越过边境,摧毁了几个俄军哨所,随后向满洲里西北15公里外的外贝加尔斯克村前进。
秋风起,凉意浅浅,微黄的草原上散布着正在凋谢的野花,花瓣渐散,花枝愈枯。天色暗,灰云低低,墨绿的松林犹如镶嵌在黄地毯上的一块块孔雀石,在草原周围黯淡,在河岸两边肃立。
浅水才能没马蹄,小河蜿蜒,从树林深处出,带着被马蹄搅浑的黄水,向草原深处去。
青色制服,灰色披风,镶嵌金色龙徽的绿军帽,黄牛皮镶铜套鞘的马刀悬于腰间,可单手上膛的短管步枪斜挂背后,腰带上系着子弹盒,马鞍边系着水壶和干粮袋,马鞍后系着马被和雨衣,一匹由军马场专门饲养的战马——这些就是一名帝国国防军骑兵在战场上的标准配备。
一人,一马,一骑,十骑,百骑,十分钟内,上千名排成四列纵队的骑兵淌过了一条横在路前的小河,转眼又消失在一片树林后,只留下被踩成一片烂泥的河岸,以及一线浑黄的河水。
第4骑兵团团长刘扬波中校,一名三十出头的高大男子,国字脸,酒糟鼻,宽额高眉,颧骨高耸,浓须覆腮,毛发如针,目若铜铃,耳似佛陀,以凶悍闻名。甲午战时在禁卫第二师直属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中和战役时随团队杀入乃木希典的明治尽忠队中一番砍杀,独取首级六枚,又左手手臂八条,因功晋升下士;关原会战时在向蓝的混成第一骑兵旅麾下,随团队从敌关原市街阵地背后突入,促成敌第二师团总崩溃, 刘扬波在此战中策马踩死了敌第二师团师团长山口国正中将,因战功卓著,战后得以保送军校,遂得以走上军官之路。此时,刘扬波正轻举缰绳,与团部主任参谋罗剑秋少校并辔而行,在他们前方四五百米外,第一骑兵营的一个连正展开成疏散的横队搜索前进。
“罗参谋,第一次上战场吧。”
刘扬波望着前方稀疏的马屁股,对罗剑秋说道,下意识地按了按腰间鲨鱼皮镶银鞘的马刀。
“是,下官晚出生几年,无缘甲午之战,实在遗憾。”
罗剑秋说道,不住左顾右盼,观察四周的地势。
“人总有第一次,是吧,想当年我初上战场,倒也有些怯阵,总不肯冲在最前,后来终究想明白了,不管你想不想死,不小心一个炮子过来,大家都得死,与其死在人后,不如死在人前,干脆冲在最前面,多杀几个敌人,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杀三个的话死也该瞑目了……老子在中和一下砍了六个脑袋……”
“团长说得是……”
罗剑秋频频点头道,并没有把刘扬波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参谋的职责并不在于认真倾听与作战无关的东西,他正在核对地形,以确认部队是否正按计划中的路线行进。
一阵短促的枪声,打断了刘扬波的怀旧演讲,刘扬波忙举起右手,下令道:“全体停止前进!”
“全体停止前进!”
一连串同样的命令从各营长、连长的口中迭次吐出,长蛇般的骑兵纵队相继凝固,冻结在原地。
先头连的传令兵策马奔来,在马上挺身敬礼道:“报告团长!一营一连与一队二十名以上的俄国骑兵遭遇,对方开火后便逃到东边那座林子后边去了,我连无一损伤,我们连长恐怕敌人有诈,不敢擅作决定,还请团长指示。”
“是巡逻队。”
罗剑秋道。
刘扬波点点头,对传令兵道:“回去告诉你们连长,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击,让他派一小队人去那座林子里搜索一下,连队主力绕过林子继续前进,如果遇到小股敌人拦阻,可以火力驱逐之。”
传令兵遵令而去。
“过了那片林子就可以看到村子了……团长,要不要在纵队两翼各展开一个连队以作侧卫?”
罗剑秋建议道,他觉得附近的几片林子太过茂密,非常适合隐藏伏兵。
“不必了,敌人敢从侧面攻击的话,必定有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