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血蟒传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莽山烙铁头蛇
科: 蝰科
学名: ermi mngneni
英文名: .ng pi-vier
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腔面除前述黑褐色具有网纹外,还杂有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
莽山烙铁头蛇是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
莽山烙铁头蛇被发现于海拔700—1100m的山区林下。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34—38mm×50—66mm,重31——40g.产卵后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在25—30温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好蛇全长330——460mm,重15—35g。
莽山烙铁头蛇分布范围狭小,估计居群只有几百条。
莽山烙铁头蛇是1990年才为学术界发现而被命名加以科学记载的巨型毒蛇。到目前为止,所知该蛇的分布仅局限于几千公顷的狭窄范围内, 估计该蛇种群只有几百条。像这样脆弱的种群,虽然有幸生活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但仍然不免遭受人为不断猎捕与环境继续恶化的命运,濒临灭绝的危境。
发现一种新蛇就是毁灭它。
尤其在中国,陈博士发现了这种蛇,其实才是最大的毁灭者!我是前几天看cctv7才知道有这种蛇的,今天在网上搜了一下,感觉看难过!现在一搜,网上的论坛早有照片,都是港澳和国外的人在养!他们买到一条,不知道有多少条被捕杀和中途死亡的!拯救国宝“小绿龙”。
[转帖]莽山烙铁头何时告别初级保护
李剑平
乡村医生陈远辉被尊称为“陈博士”,是因为他发现和保护了我国的特有巨毒蛇种莽山烙铁头蛇(e。mnngeni)。
陈远辉的家在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莽山烙铁头蛇的蛇笼放在客厅门后,发散着腥臭味。室内四周整齐地排放着陈远辉制作和购买的蛇标本,有40多种近400多条蛇。
莽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类4科27属50个种,分别为我国蛇类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4。4%、41。45%和24。15%。陈远辉是保护区的乡村医生。
1984年,陈远辉医治一位蛇伤病人时,发现袭人毒蛇留下的齿痕达3。5厘米,而剧毒蛇五步蛇、眼镜蛇伤人的齿痕只有1。1厘米左右,这是他从医10多年闻所未闻的事。于是,他开始追踪这种不知名的剧毒蛇。
1989年秋末冬初,林场职工捉到两条大蛇和21条小蛇,准备贩卖。
闻讯而来的陈远辉一看,正是他要找的蛇。他用400元钱买下这些“宝贝”,请爬行与两栖动物专家组主席赵尔宓教授为其鉴定。
结果,这种尚未被国际学术界定名的蛇,被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后经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服基解剖比较,确证了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的特殊地位。并以莽山烙铁头蛇为模式种,新建隶蝰科莽山烙铁头蛇属。
该属只有莽山烙铁头蛇一种。这种中国特有巨型毒蛇成蛇体长两米左右,重2至4公斤,分布于莽山一带海拔600~1300米的天然阔叶林区。
莽山烙铁头蛇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名单中。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珍稀、濒危价值与国宝大熊猫一样。
莽山烙铁头蛇发现至今已有10多年了,被发现的成蛇只有10来条,且仅产于莽山,分布区窄,数量稀少,加之体大,目标显著,很容易被猎捕。
目前,除了陈远辉单枪匹马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外,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扩大种群的工作还没有启动。缺少科研经费和助手是陈远辉面临的首要难题。
陈远辉用蛇笼圈养了3条成蛇。他说,这样做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违背生物规律的,关在笼中的蛇远离了其生存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至少能给前来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现成的蛇。
广东暨南大学教授劳伯勋在给陈远辉的信中说:“莽山烙铁头稍有闪失,就会像红尾筒蛇一样在我国消失。而那是远比红尾筒蛇更难以弥补的,因为红尾筒蛇在国外还有多处分布,可莽山烙铁头一旦消失,这一物种就此彻底完了。”
(2003年10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谢云辉)——蛇类专家陈远辉救护莽山烙铁头蛇的故事[背景资料]:
莽山烙铁头蛇,俗称“小青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1989年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而得名,1998年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印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世界“极危”级两栖爬行动物。
目前,全球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东部林区有发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
由于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国际生物界以它为模式种,将它单列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
莽山烙铁头蛇还极具观赏价值,全身青绿青绿,色泽鲜艳,被生物界称为“蛇中熊猫”。
三千里送罕蛇,“小青龙”原来是新蛇种 今年54岁的陈远辉从小就对蛇类研究和蛇伤治疗感兴趣。
1965年8月,他考入湖南郴州卫校时,就主攻别人不屑一顾的蛇伤医治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郴州蛇伤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又来到大山深处的莽山林业管理局职工医院工作。因为莽山毒蛇多,蛇伤发生率高,自己在那里有用武之地。
1984年的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陈远辉从睡梦中惊醒,林场的一名老工人被毒蛇咬伤了。陈远辉立即披衣起床,他认真观察了伤者左手的伤口后,心中不由得一惊,患处两个毒牙痕间距离宽达3.5厘米。
作为中国蛇伤学会会员,他对我国已发现的49种毒蛇的特征习性了如指掌,但从未见过如此宽的牙痕。于是,他赶忙问伤者是被什么样的蛇咬伤的。
老工人告诉他,是一种草绿色花纹、乳白色尾巴、啤酒瓶粗身体、三角形铁头蛇头的大蛇咬伤的。 当地瑶民中传说莽山有一种全身青绿、乳白色尾巴、体形巨大的“罕蛇”,相传为东海“小青龙”转世。难道“小青龙”出现了?
陈远辉想,这“小青龙”极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生物学记载和鉴定的“新蛇种”。
1989年9月23日下午,老工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陈远辉,说林场两名青年职工在海拔800米的夹山保护区捕捉到了与上次咬他一模一样的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
陈远辉火速赶到林场,打开竹笼一看,他顿时惊呆了,只见大蛇头呈三角形,有小孩拳头大,状如家庭烫熨衣服的烙铁;蛇的通体布满着草绿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啤酒瓶粗的蛇体,一片片金黄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而尤为显目的是蛇的尾部长有一段8厘米长的乳白色鳞片。
陈远辉意识到这就是瑶民传说中的莽山“小青龙”,他怕捕蛇人处置不当,这种神秘的“新蛇种”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或不幸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当场提出购买这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三人商定以400元成交,并约好第二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蛇。
第二天一早,正当陈远辉兴高采烈地拿着钱来买蛇时,没想到听说此事的蛇贩一夜之间蜂拥而至,将蛇价抬到了1000元。
陈远辉带的钱不多,眼看自己苦苦追寻了5年的“小青龙”就要落入蛇贩的手中。他急中生智,一把从地上提起笼子,大声说道:“蛇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你们买卖野生动物是违法的,走,咱们到派出所去。”蛇贩子才纷纷四散而去。
买来“小青龙”后,陈远辉一方面积极同国内有关专家联系,另一方面邀请有关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很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罕见的大型蛇种”为题进行了报道。
这一消息恰好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教授看到了,他是林业部环境和野生动物监测中心高级专家顾问,是我国研究两栖爬行动物领域里惟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看到这条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蛇,他第二天就拍来了电报,请陈远辉保存好活蛇标本,速送成都生物研究所鉴定…… 陈远辉把蛇放在医用盐水瓶里,又把盐水瓶放到塑料桶里,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
车厢内十分拥挤,陈远辉只好一直站在过道上。陈远辉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担心有人顺手牵羊提走塑料桶,又担心蛇在闷热的环境里夭折,更害怕的是塑料桶被挤破蛇爬出来伤人。
到达成都时,陈远辉几近虚脱。 赵尔宓教授在对“小青龙”仔细研究鉴别后,确认“小青龙”是蛇亚目蝰科烙铁头属中未经记载的一个新蛇种,便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这一消息发布后,国际生物界引起震动。一个月后,美国生物界证实国外从未见过这种蛇的资料。
于是,莽山烙铁头蛇便成为世界上新发现的第50种毒蛇。 1992年7月,专家们通过对莽山烙铁头蛇标本的解剖,发现它和烙铁头属的其他蛇种有较大的区别,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便认定这种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为此,国际生物界决定以它为模式种,另建新属,称之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此... -->>
莽山烙铁头蛇
科: 蝰科
学名: ermi mngneni
英文名: .ng pi-vier
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腔面除前述黑褐色具有网纹外,还杂有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
莽山烙铁头蛇是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
莽山烙铁头蛇被发现于海拔700—1100m的山区林下。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34—38mm×50—66mm,重31——40g.产卵后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在25—30温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好蛇全长330——460mm,重15—35g。
莽山烙铁头蛇分布范围狭小,估计居群只有几百条。
莽山烙铁头蛇是1990年才为学术界发现而被命名加以科学记载的巨型毒蛇。到目前为止,所知该蛇的分布仅局限于几千公顷的狭窄范围内, 估计该蛇种群只有几百条。像这样脆弱的种群,虽然有幸生活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但仍然不免遭受人为不断猎捕与环境继续恶化的命运,濒临灭绝的危境。
发现一种新蛇就是毁灭它。
尤其在中国,陈博士发现了这种蛇,其实才是最大的毁灭者!我是前几天看cctv7才知道有这种蛇的,今天在网上搜了一下,感觉看难过!现在一搜,网上的论坛早有照片,都是港澳和国外的人在养!他们买到一条,不知道有多少条被捕杀和中途死亡的!拯救国宝“小绿龙”。
[转帖]莽山烙铁头何时告别初级保护
李剑平
乡村医生陈远辉被尊称为“陈博士”,是因为他发现和保护了我国的特有巨毒蛇种莽山烙铁头蛇(e。mnngeni)。
陈远辉的家在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莽山烙铁头蛇的蛇笼放在客厅门后,发散着腥臭味。室内四周整齐地排放着陈远辉制作和购买的蛇标本,有40多种近400多条蛇。
莽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类4科27属50个种,分别为我国蛇类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4。4%、41。45%和24。15%。陈远辉是保护区的乡村医生。
1984年,陈远辉医治一位蛇伤病人时,发现袭人毒蛇留下的齿痕达3。5厘米,而剧毒蛇五步蛇、眼镜蛇伤人的齿痕只有1。1厘米左右,这是他从医10多年闻所未闻的事。于是,他开始追踪这种不知名的剧毒蛇。
1989年秋末冬初,林场职工捉到两条大蛇和21条小蛇,准备贩卖。
闻讯而来的陈远辉一看,正是他要找的蛇。他用400元钱买下这些“宝贝”,请爬行与两栖动物专家组主席赵尔宓教授为其鉴定。
结果,这种尚未被国际学术界定名的蛇,被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后经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服基解剖比较,确证了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的特殊地位。并以莽山烙铁头蛇为模式种,新建隶蝰科莽山烙铁头蛇属。
该属只有莽山烙铁头蛇一种。这种中国特有巨型毒蛇成蛇体长两米左右,重2至4公斤,分布于莽山一带海拔600~1300米的天然阔叶林区。
莽山烙铁头蛇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名单中。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珍稀、濒危价值与国宝大熊猫一样。
莽山烙铁头蛇发现至今已有10多年了,被发现的成蛇只有10来条,且仅产于莽山,分布区窄,数量稀少,加之体大,目标显著,很容易被猎捕。
目前,除了陈远辉单枪匹马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外,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扩大种群的工作还没有启动。缺少科研经费和助手是陈远辉面临的首要难题。
陈远辉用蛇笼圈养了3条成蛇。他说,这样做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违背生物规律的,关在笼中的蛇远离了其生存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至少能给前来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现成的蛇。
广东暨南大学教授劳伯勋在给陈远辉的信中说:“莽山烙铁头稍有闪失,就会像红尾筒蛇一样在我国消失。而那是远比红尾筒蛇更难以弥补的,因为红尾筒蛇在国外还有多处分布,可莽山烙铁头一旦消失,这一物种就此彻底完了。”
(2003年10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谢云辉)——蛇类专家陈远辉救护莽山烙铁头蛇的故事[背景资料]:
莽山烙铁头蛇,俗称“小青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1989年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而得名,1998年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印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世界“极危”级两栖爬行动物。
目前,全球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东部林区有发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
由于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国际生物界以它为模式种,将它单列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
莽山烙铁头蛇还极具观赏价值,全身青绿青绿,色泽鲜艳,被生物界称为“蛇中熊猫”。
三千里送罕蛇,“小青龙”原来是新蛇种 今年54岁的陈远辉从小就对蛇类研究和蛇伤治疗感兴趣。
1965年8月,他考入湖南郴州卫校时,就主攻别人不屑一顾的蛇伤医治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郴州蛇伤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又来到大山深处的莽山林业管理局职工医院工作。因为莽山毒蛇多,蛇伤发生率高,自己在那里有用武之地。
1984年的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陈远辉从睡梦中惊醒,林场的一名老工人被毒蛇咬伤了。陈远辉立即披衣起床,他认真观察了伤者左手的伤口后,心中不由得一惊,患处两个毒牙痕间距离宽达3.5厘米。
作为中国蛇伤学会会员,他对我国已发现的49种毒蛇的特征习性了如指掌,但从未见过如此宽的牙痕。于是,他赶忙问伤者是被什么样的蛇咬伤的。
老工人告诉他,是一种草绿色花纹、乳白色尾巴、啤酒瓶粗身体、三角形铁头蛇头的大蛇咬伤的。 当地瑶民中传说莽山有一种全身青绿、乳白色尾巴、体形巨大的“罕蛇”,相传为东海“小青龙”转世。难道“小青龙”出现了?
陈远辉想,这“小青龙”极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生物学记载和鉴定的“新蛇种”。
1989年9月23日下午,老工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陈远辉,说林场两名青年职工在海拔800米的夹山保护区捕捉到了与上次咬他一模一样的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
陈远辉火速赶到林场,打开竹笼一看,他顿时惊呆了,只见大蛇头呈三角形,有小孩拳头大,状如家庭烫熨衣服的烙铁;蛇的通体布满着草绿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啤酒瓶粗的蛇体,一片片金黄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而尤为显目的是蛇的尾部长有一段8厘米长的乳白色鳞片。
陈远辉意识到这就是瑶民传说中的莽山“小青龙”,他怕捕蛇人处置不当,这种神秘的“新蛇种”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或不幸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当场提出购买这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三人商定以400元成交,并约好第二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蛇。
第二天一早,正当陈远辉兴高采烈地拿着钱来买蛇时,没想到听说此事的蛇贩一夜之间蜂拥而至,将蛇价抬到了1000元。
陈远辉带的钱不多,眼看自己苦苦追寻了5年的“小青龙”就要落入蛇贩的手中。他急中生智,一把从地上提起笼子,大声说道:“蛇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你们买卖野生动物是违法的,走,咱们到派出所去。”蛇贩子才纷纷四散而去。
买来“小青龙”后,陈远辉一方面积极同国内有关专家联系,另一方面邀请有关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很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罕见的大型蛇种”为题进行了报道。
这一消息恰好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尔宓教授看到了,他是林业部环境和野生动物监测中心高级专家顾问,是我国研究两栖爬行动物领域里惟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看到这条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蛇,他第二天就拍来了电报,请陈远辉保存好活蛇标本,速送成都生物研究所鉴定…… 陈远辉把蛇放在医用盐水瓶里,又把盐水瓶放到塑料桶里,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
车厢内十分拥挤,陈远辉只好一直站在过道上。陈远辉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担心有人顺手牵羊提走塑料桶,又担心蛇在闷热的环境里夭折,更害怕的是塑料桶被挤破蛇爬出来伤人。
到达成都时,陈远辉几近虚脱。 赵尔宓教授在对“小青龙”仔细研究鉴别后,确认“小青龙”是蛇亚目蝰科烙铁头属中未经记载的一个新蛇种,便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这一消息发布后,国际生物界引起震动。一个月后,美国生物界证实国外从未见过这种蛇的资料。
于是,莽山烙铁头蛇便成为世界上新发现的第50种毒蛇。 1992年7月,专家们通过对莽山烙铁头蛇标本的解剖,发现它和烙铁头属的其他蛇种有较大的区别,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便认定这种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为此,国际生物界决定以它为模式种,另建新属,称之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