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隋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毫无畏惧,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难宁,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一看杨玄感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休,三派鼎力,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无为好人,一个阴谋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阿谀小人,一个是枉法酷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干,奈何相继陨落,命归黄泉。如此看来,皇上手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哦…..”
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说的不无道理,朝廷真要到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百万大军的粮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又摆了摆手,他对李密说道:“整个东都四周,全在樊子盖的管辖之下,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能贸然行事。”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三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一通透彻的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起兵造反的萌芽渐渐展露,他对李密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伺机而动。”二人密商已定,只等涿郡的消息。这才是:
千员上将百万兵,从政官员少贤明。
纵然铁蹄雄风在,朝政惶惶摇两京。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之计,零零星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杨玄感延缓了运送粮草的日子,远在涿郡的隋炀帝杨广也只能休整兵马,等待时机。此时涿郡尚有兵马七十多万人,隋炀帝准备就用这七十多万兵马讨伐高句丽。
这一日,忽然虞世基匆匆来见,送来皇后亲笔奏疏。隋炀帝打开奏疏,对虞世基言道:“皇后说沿途之上,盗贼频生,劝朕罢兵休战。”
虞世基微微一抬眼皮,暗中瞅了一眼杨广的眼神,不敢进谏,违心说道:“微臣以为,盗贼滋生是小,讨打高句丽是大,不可因小失大。”虞世基明白,皇后萧珺进谏没事,但大臣进谏必会触怒龙颜。
看皇帝眼色说话,是虞世基的强项,他知道隋炀帝根本无心剿匪,一门心思要打败高句丽。
虞世基的话让隋炀帝十分欣慰:“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刻起草诏书,命来护儿率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输送军粮,各路大军开拔,朕于今年四月再征。”虞世基领了君命,去草拟诏书。
大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依旧是派兵死守鸭绿江东岸要地辽东城。
杨广御驾亲征,来至城下,先锋官屈突通奏道:“高丽兵死守城池,久不出战,若不强攻,只恐军粮又要耗费巨大。”
“传令四面攻城。”
皇帝亲自传令,先锋官屈突通下令攻城,只闻鼓声大作,杀声震天,隋军推动冲车、撞车、强弩车、云梯猛攻城池,副先锋屈突盖率领一队将士挖地道潜入,四面开工,直抵辽东城下。
辽东城杀得血肉横飞,但是隋军连战三日,不见成效。
屈突通、屈突盖二将脸面无光,扫兴回到中军大帐,兄弟二人双膝跪倒,伏地请罪,屈突通奏道:“启奏皇上,敌军城池加高,昼夜强攻,不见起色,末将请罪。”
隋主杨广听了奏报,面无表情,把眼一抬,不觉大笑起来:“二位将军何必自责,快快起身。朕御驾亲征,今有一计,定破城池。”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互看一眼,猜不透皇上心思,杨广言道:“二位将军立刻传旨,多多缝制口袋,运土垒砌,直到突破与城墙齐高,让骑兵直冲城上。”
屈突通、屈突盖从未听说过这等计谋,犹豫了一下,立刻遵旨照办。
隋炀帝又对大将冯孝慈道:“速传旨建造赶造八轮楼车,协助攻城。”
“遵旨!”
攻城布置已毕,隋炀帝对宇文述道:“传旨其它各军,明日开拔,绕道直逼鸭绿江。”
到了次日,屈突通兄弟、大将冯孝慈全力筹备攻城,隋主杨广统帅其它各路大军绕城前进,直奔鸭绿江边。辽东城危在旦夕,几十万大军再度逼近鸭绿江。真可谓:
千军横越辽水傍,万乘威震鸭绿江。
谁人能知君王愿,不平高丽不还乡。
随着二次东征高句丽战事日趋吃紧,粮草催运也迫在眉睫,从涿郡派回催办粮草的官员名叫杨万硕,乃是杨玄感的堂弟,杨万硕匆匆来到礼部府邸,见了杨玄感、李密等人,众人密室各座。杨万硕言道:“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大军眼看要渡鸭绿江了。”
李密闻听此言,言道:“皇上果然不听皇后劝谏,要执意出兵。何不趁机起义造反?”杨玄感大喜,把杨万硕留在身边,另派人带着家奏章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左右将官直奔黎阳大营。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大量粮草,黄河渡口数百艘征调来得五牙战船,已经列队等待装在粮草辎重。
就在此时,隋炀帝的二道圣谕又道,再次催促杨玄感运粮。杨玄感、李密,以及四个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均在大营,杨玄感道:“皇上又派人催粮,该当如何答复?”
李密言道:“下官之见,还需拖延些时日。”
“请细细说来。”杨... -->>
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毫无畏惧,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难宁,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一看杨玄感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休,三派鼎力,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无为好人,一个阴谋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阿谀小人,一个是枉法酷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干,奈何相继陨落,命归黄泉。如此看来,皇上手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哦…..”
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说的不无道理,朝廷真要到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百万大军的粮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又摆了摆手,他对李密说道:“整个东都四周,全在樊子盖的管辖之下,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能贸然行事。”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三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一通透彻的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起兵造反的萌芽渐渐展露,他对李密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伺机而动。”二人密商已定,只等涿郡的消息。这才是:
千员上将百万兵,从政官员少贤明。
纵然铁蹄雄风在,朝政惶惶摇两京。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之计,零零星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杨玄感延缓了运送粮草的日子,远在涿郡的隋炀帝杨广也只能休整兵马,等待时机。此时涿郡尚有兵马七十多万人,隋炀帝准备就用这七十多万兵马讨伐高句丽。
这一日,忽然虞世基匆匆来见,送来皇后亲笔奏疏。隋炀帝打开奏疏,对虞世基言道:“皇后说沿途之上,盗贼频生,劝朕罢兵休战。”
虞世基微微一抬眼皮,暗中瞅了一眼杨广的眼神,不敢进谏,违心说道:“微臣以为,盗贼滋生是小,讨打高句丽是大,不可因小失大。”虞世基明白,皇后萧珺进谏没事,但大臣进谏必会触怒龙颜。
看皇帝眼色说话,是虞世基的强项,他知道隋炀帝根本无心剿匪,一门心思要打败高句丽。
虞世基的话让隋炀帝十分欣慰:“虞爱卿最知朕心,立刻起草诏书,命来护儿率水军出东莱;命杨玄感抓紧输送军粮,各路大军开拔,朕于今年四月再征。”虞世基领了君命,去草拟诏书。
大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征,高句丽依旧是派兵死守鸭绿江东岸要地辽东城。
杨广御驾亲征,来至城下,先锋官屈突通奏道:“高丽兵死守城池,久不出战,若不强攻,只恐军粮又要耗费巨大。”
“传令四面攻城。”
皇帝亲自传令,先锋官屈突通下令攻城,只闻鼓声大作,杀声震天,隋军推动冲车、撞车、强弩车、云梯猛攻城池,副先锋屈突盖率领一队将士挖地道潜入,四面开工,直抵辽东城下。
辽东城杀得血肉横飞,但是隋军连战三日,不见成效。
屈突通、屈突盖二将脸面无光,扫兴回到中军大帐,兄弟二人双膝跪倒,伏地请罪,屈突通奏道:“启奏皇上,敌军城池加高,昼夜强攻,不见起色,末将请罪。”
隋主杨广听了奏报,面无表情,把眼一抬,不觉大笑起来:“二位将军何必自责,快快起身。朕御驾亲征,今有一计,定破城池。”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互看一眼,猜不透皇上心思,杨广言道:“二位将军立刻传旨,多多缝制口袋,运土垒砌,直到突破与城墙齐高,让骑兵直冲城上。”
屈突通、屈突盖从未听说过这等计谋,犹豫了一下,立刻遵旨照办。
隋炀帝又对大将冯孝慈道:“速传旨建造赶造八轮楼车,协助攻城。”
“遵旨!”
攻城布置已毕,隋炀帝对宇文述道:“传旨其它各军,明日开拔,绕道直逼鸭绿江。”
到了次日,屈突通兄弟、大将冯孝慈全力筹备攻城,隋主杨广统帅其它各路大军绕城前进,直奔鸭绿江边。辽东城危在旦夕,几十万大军再度逼近鸭绿江。真可谓:
千军横越辽水傍,万乘威震鸭绿江。
谁人能知君王愿,不平高丽不还乡。
随着二次东征高句丽战事日趋吃紧,粮草催运也迫在眉睫,从涿郡派回催办粮草的官员名叫杨万硕,乃是杨玄感的堂弟,杨万硕匆匆来到礼部府邸,见了杨玄感、李密等人,众人密室各座。杨万硕言道:“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大军眼看要渡鸭绿江了。”
李密闻听此言,言道:“皇上果然不听皇后劝谏,要执意出兵。何不趁机起义造反?”杨玄感大喜,把杨万硕留在身边,另派人带着家奏章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左右将官直奔黎阳大营。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大量粮草,黄河渡口数百艘征调来得五牙战船,已经列队等待装在粮草辎重。
就在此时,隋炀帝的二道圣谕又道,再次催促杨玄感运粮。杨玄感、李密,以及四个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均在大营,杨玄感道:“皇上又派人催粮,该当如何答复?”
李密言道:“下官之见,还需拖延些时日。”
“请细细说来。”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