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席卷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快的儿子被发现时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作为被报复是被进行了残忍的分尸,就是那种四肢和脑袋被肢解,过去的人进屋就看到躯体被分别挂在房梁,场景非常瘆人的同时,地面上的血迹也充斥着血腥。
对待合作者谢艾必须给予袁快一个交代,与李匡商议后让袁校以阵亡待遇记录官方,官府追捕乱党砍了一些首级,分出三颗给袁快,源于汉国对西北的特殊政策,袁快就从一介白身成了上造。
一颗敌军甲士的首级会成为二十等爵中的公士,按汉律可以得到百亩田和一名仆人,同时官府也会出人出资建造一“宅”的屋子。每个时代的一“宅”都有自己的规格,今汉一“宅”就是合约三亩的宅子,含房屋和必要的前院、后院。
汉国登记的总人口数量刚刚过一千七百万,拥有爵位的人不超过三十万,以第一级的公士数量最多,公士基本上不是常备军一员就是地方上的基层公务人员。在汉国想要担任什么职务首先考量的不是所拥有的知识,是本身的爵位达到几级,尤其是军中任职最为严格。
每五十七人才产生一名有爵位者,这个还是国家刚刚建立没有多久,国家的战事爆发也频繁。
要是观看数据,三十万有爵位者主要是集中在元朔元年到元朔六年。
元朔六年之后产生的有爵位者是断崖形式的下降,以目前的情势来看的话,想要获得爵位是越来越难,也预示着国家发动战争的频率和次数在降低。
失去了嫡长子换来了上造的爵位,袁快很难分得清是赚了还是赔了,不过他倒是成了汉国的利益既得者之一,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家族不受报复,只能是更加配合官方对乱党的剿灭。
其实死人对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算什么,主要是要死得其所,简单点说就是死了也要有相应的价值。
有了袁快作为榜样,再来也是乱党显得弱势,更多人选择与官府进行合作,被发现并消灭的乱党数量一直都在增加,就是后续的人没袁快获得的超规格待遇。
“消灭的乱党大部分是凉国的旧势力,却是一直没有找到张耽和裴恒的踪迹。”李匡没有掩饰失望情绪,更多的是感到困惑:“难道两人已经逃远?”
说了,张氏在西北并没有失去民心,国家也是军事实力上顶不住才被灭国,有民心基础再加上官僚体系不甘心,必然是会在国家被从军事层面上消灭后存在反抗势力,一般也是由原先的官员来充当头目。
有民心基础的反抗,就是一再损失人手也能获得补充,反抗组织的头目想要藏身的话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掩护,尤其是一些身份无比的重要的人更是如此。
谢艾还是挺在意剿灭不服势力,那些人的存在会让汉国对西北的治理难度无限增加,西北人有那些人的引导舆论和搞事也会增加与官方的矛盾。
结合起来就是在对抗中矛盾一再增大,情势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同时,西北人越来越痛恨官府,官府也越来越不照顾西北人,导致不管是西北人还是官府其实都是受害者。
谢艾算得上是汉国的高官之一,站在一名知识分子和高官的层次,很清楚一旦国家决定在有益政策倾斜方面无视掉某个地区,那个地区不会是变得越来越好,相反是会因为国家的无视越变越糟糕。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差事,还是因为出身的关系,谢艾很想解决当前的困难,才有可能在这一次中枢的政策倾斜下让西北人获得好处,将关系缓和下来的同时,出于利益的挂钩使西北人对汉国产生归属感。
“发现一个必然消灭一个,只是……”谢艾苦笑说:“还望承基把握力度。”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西北全面发动之下,记录在被消灭名单的人数已经多达一千四百人,被抓捕入狱的人超过两千人。被消灭和被捕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有些必然是站在汉国立场属于该杀该抓之人,但绝对存在被牵连者和真正的无辜者。
很多时候的大势之下,被牵连的倒霉蛋并不完全单纯是倒霉。某些层面来讲他们可能没犯多大的事,可是被官方视为对统治有威胁的对象,趁着时势就干脆一块收拾了。至于真正的无辜者,那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大势磨盘的碾压之下,冤屈和无辜总是很难得到及时的伸张,后面会不会得到平反也属于未知。
李匡能说什么?要是事情发生在长广郡老家,他要是参与其中也不愿意看到无辜的家乡父老遭难。他与谢艾的交情非常不错,现实的时局下还是利益共同体,该给谢艾的面子会给,实在给不了面子也不敢充大头,只能是微笑应对却不会给予什么实际承诺。
“各地汇集阳关的青壮已经多达三万众,可见百姓还是相当踊跃。”谢艾自己改变了话题:“征西中郎将对西强山之战结束,便会率军北上阳关。”
李匡与被转调御史府的谢艾不同,身在军方体系可以相隔一段时间获得一些邸报,对每一处正在爆发战事的地方都能得到消息,就是消息明确到什么地步看的还是自身的职务高低。
“谢中郎(将)到来前,匡需得最大程度做好相关准备。”李匡所知谢安率军入西强山正在拉开地毯式的拉网,捣毁的羌氐残余窝点不少,消灭的数量却不可观:“匡以为,近月便可使第一批人手出发前往西域。”
谢艾要说的也是这个。他所知道的是,前往阳关的民间骁果少量自备武器、马匹和干粮,绝大多数人却是不得不向军方赊欠,又以原本属于张氏凉军体系的青壮居多,很担心在别有用心的人谋算下出什么事,并且一出就绝对会是大事。
“明达是怀疑张耽和裴恒可能前往阳关?”李匡本人也有相似的猜测,认为要搞事的人真不会放过那样的绝佳机会:“阳关聚众三万,一旦出事,便会是惊天大事。”
... -->>
袁快的儿子被发现时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作为被报复是被进行了残忍的分尸,就是那种四肢和脑袋被肢解,过去的人进屋就看到躯体被分别挂在房梁,场景非常瘆人的同时,地面上的血迹也充斥着血腥。
对待合作者谢艾必须给予袁快一个交代,与李匡商议后让袁校以阵亡待遇记录官方,官府追捕乱党砍了一些首级,分出三颗给袁快,源于汉国对西北的特殊政策,袁快就从一介白身成了上造。
一颗敌军甲士的首级会成为二十等爵中的公士,按汉律可以得到百亩田和一名仆人,同时官府也会出人出资建造一“宅”的屋子。每个时代的一“宅”都有自己的规格,今汉一“宅”就是合约三亩的宅子,含房屋和必要的前院、后院。
汉国登记的总人口数量刚刚过一千七百万,拥有爵位的人不超过三十万,以第一级的公士数量最多,公士基本上不是常备军一员就是地方上的基层公务人员。在汉国想要担任什么职务首先考量的不是所拥有的知识,是本身的爵位达到几级,尤其是军中任职最为严格。
每五十七人才产生一名有爵位者,这个还是国家刚刚建立没有多久,国家的战事爆发也频繁。
要是观看数据,三十万有爵位者主要是集中在元朔元年到元朔六年。
元朔六年之后产生的有爵位者是断崖形式的下降,以目前的情势来看的话,想要获得爵位是越来越难,也预示着国家发动战争的频率和次数在降低。
失去了嫡长子换来了上造的爵位,袁快很难分得清是赚了还是赔了,不过他倒是成了汉国的利益既得者之一,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家族不受报复,只能是更加配合官方对乱党的剿灭。
其实死人对于当前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算什么,主要是要死得其所,简单点说就是死了也要有相应的价值。
有了袁快作为榜样,再来也是乱党显得弱势,更多人选择与官府进行合作,被发现并消灭的乱党数量一直都在增加,就是后续的人没袁快获得的超规格待遇。
“消灭的乱党大部分是凉国的旧势力,却是一直没有找到张耽和裴恒的踪迹。”李匡没有掩饰失望情绪,更多的是感到困惑:“难道两人已经逃远?”
说了,张氏在西北并没有失去民心,国家也是军事实力上顶不住才被灭国,有民心基础再加上官僚体系不甘心,必然是会在国家被从军事层面上消灭后存在反抗势力,一般也是由原先的官员来充当头目。
有民心基础的反抗,就是一再损失人手也能获得补充,反抗组织的头目想要藏身的话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掩护,尤其是一些身份无比的重要的人更是如此。
谢艾还是挺在意剿灭不服势力,那些人的存在会让汉国对西北的治理难度无限增加,西北人有那些人的引导舆论和搞事也会增加与官方的矛盾。
结合起来就是在对抗中矛盾一再增大,情势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同时,西北人越来越痛恨官府,官府也越来越不照顾西北人,导致不管是西北人还是官府其实都是受害者。
谢艾算得上是汉国的高官之一,站在一名知识分子和高官的层次,很清楚一旦国家决定在有益政策倾斜方面无视掉某个地区,那个地区不会是变得越来越好,相反是会因为国家的无视越变越糟糕。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差事,还是因为出身的关系,谢艾很想解决当前的困难,才有可能在这一次中枢的政策倾斜下让西北人获得好处,将关系缓和下来的同时,出于利益的挂钩使西北人对汉国产生归属感。
“发现一个必然消灭一个,只是……”谢艾苦笑说:“还望承基把握力度。”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西北全面发动之下,记录在被消灭名单的人数已经多达一千四百人,被抓捕入狱的人超过两千人。被消灭和被捕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有些必然是站在汉国立场属于该杀该抓之人,但绝对存在被牵连者和真正的无辜者。
很多时候的大势之下,被牵连的倒霉蛋并不完全单纯是倒霉。某些层面来讲他们可能没犯多大的事,可是被官方视为对统治有威胁的对象,趁着时势就干脆一块收拾了。至于真正的无辜者,那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大势磨盘的碾压之下,冤屈和无辜总是很难得到及时的伸张,后面会不会得到平反也属于未知。
李匡能说什么?要是事情发生在长广郡老家,他要是参与其中也不愿意看到无辜的家乡父老遭难。他与谢艾的交情非常不错,现实的时局下还是利益共同体,该给谢艾的面子会给,实在给不了面子也不敢充大头,只能是微笑应对却不会给予什么实际承诺。
“各地汇集阳关的青壮已经多达三万众,可见百姓还是相当踊跃。”谢艾自己改变了话题:“征西中郎将对西强山之战结束,便会率军北上阳关。”
李匡与被转调御史府的谢艾不同,身在军方体系可以相隔一段时间获得一些邸报,对每一处正在爆发战事的地方都能得到消息,就是消息明确到什么地步看的还是自身的职务高低。
“谢中郎(将)到来前,匡需得最大程度做好相关准备。”李匡所知谢安率军入西强山正在拉开地毯式的拉网,捣毁的羌氐残余窝点不少,消灭的数量却不可观:“匡以为,近月便可使第一批人手出发前往西域。”
谢艾要说的也是这个。他所知道的是,前往阳关的民间骁果少量自备武器、马匹和干粮,绝大多数人却是不得不向军方赊欠,又以原本属于张氏凉军体系的青壮居多,很担心在别有用心的人谋算下出什么事,并且一出就绝对会是大事。
“明达是怀疑张耽和裴恒可能前往阳关?”李匡本人也有相似的猜测,认为要搞事的人真不会放过那样的绝佳机会:“阳关聚众三万,一旦出事,便会是惊天大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