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春如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宣德殿中,皇帝已等候多时,卫秀与濮阳入内,行过礼后,皇帝便令二人赐座,又朝窦回使了个眼色。
窦回会意,忙取了个手炉来,与卫秀取暖。
“先生在我这里,不必拘束,如何方便,自取用便是。”皇帝很平易近人。
卫秀接过了手炉,搁在膝上,也道了谢,却不大去碰。皇帝一心在她所献之策上,便没有注意,直言道:“卫先生所言,齐太子贤德,有高远之志,将为魏之大患,”他说着,望向卫秀,含笑道,“不知先生如何得出此论。”
卫秀道:“一国若生乱政,往往是朝廷中失德失贤,朝中失德失贤,往往是国君无能荒诞。观今之天下,宋齐皆如此。”
皇帝以为然,不止是当今,历来如此。
“同样,若国君英明,可力挽狂澜,救国于乱世。”卫秀抬眸看了眼皇帝。
皇帝明白,前朝末年吏治崩坏,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他登大位后,便整顿吏治,澄清庙堂,除去烦刑,蠲免租税,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不到十年,海晏河清。
百姓是十分易存活的,只要国君不折腾,官吏不逼迫,三两年便可缓过劲来。一国再是破败,只要无外敌入侵,休养生息三五年,便能重现生机。
皇帝身当九五,看得自然明白。
宋齐眼下乱,国君无心政务,只好享乐纵欲,大臣们纷纷投其所好,亦无心公务,国家显出破败之势,但若此时明君登基,要整顿朝纲,也不是难事。
濮阳缓缓开口:“阿爹。”
皇帝看了过去,濮阳便道:“齐太子之贤,天下共闻,齐国有识之士,痛心国政者,皆紧密围绕于太子身旁,只待太子登基,便施展抱负,救齐国于倾颓,君臣同心,来日恐将锐不可当。”
皇帝双眉紧紧蹙成一团,眼中暗涌湍急。
卫秀看了濮阳一眼,再进一步道:“与齐看似腐朽实则生机暗藏不同,宋帝之暴,古来未有,虽有丞相顶着,可宋帝正值壮年,而丞相须发皆白,已难扶大厦之将倾。齐宋两国,一者愈强,一者愈弱,弱肉强食,并国之日不远矣。齐终将成我国南下途中的难移之山!”
利害关系都已陈说干净,皇帝已然意动,但立储乃内政,魏不当干齐之内政。他凝神细想,须臾,皇帝眼眸锐利,环视四下道:“都退下。”
殿中宫人鱼贯而出。不过片刻,殿中服侍之人,便只剩了窦回一人。卫秀恍若无意地看了他一眼,便又将目光定在皇帝身上。
皇帝道:“先生之言皆有理,敢问计将安出?”
成了!濮阳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喜意。
卫秀仍旧是波澜不惊的模样,口气也是轻缓柔和,仿佛在说庭前花开一般风采温雅,可听她话中之意,又使得人激出一身冷汗。
皇帝凝神听着,一面听,一面决断。
卫秀缓缓道来:“计策便出在豫章王身上。诸王争位,总是难免。豫章王与齐帝相似,同样酷爱享乐,所不同便在于齐帝畏事,凡事皆躲避,而豫章王则自大,又好权柄。如此个性,能为陛下所用。”
皇帝皱了下眉头:“恐难控制。”
卫秀便笑了一下:“何需控制,只要他能当国,计便成了。”
是这个理。皇帝笑了一下,转而想到卫秀竟能想出在齐国储位上做手脚,不由道:“卫先生才思敏捷,足智多谋,不入朝堂,实在可惜。”
卫秀摇了摇头,像是不经意一般说道:“并非我足智多谋,而是齐国中疏散,使人有空可钻。若我大魏也如此,兴许他国便也要出一个‘足智多谋’之士。”
皇帝笑,连道:“先生过谦。”心中却是狠狠一凛,魏国中哪是无隙可乘,分明比齐国更令人担忧,齐国至少还有个太子贤明有远见,而魏之诸王,无一人可当国之大任。
这一想,愁绪又上心头。
卫秀却好似一无所觉,神色如故道:“此事还请豫章王在京早作决断。”
皇帝叹了口气:“朕已年老,此事本该后继之君去操心,我却还得防患未然。”不论干涉齐国内政也好,扶持豫章王也罢,不过是削弱将来齐国国力罢了,这本该是下一任皇帝的事,却也让他操心了。
说起来,也真是心累。
卫秀便道:“陛下雄才伟略,明日之君未必有陛下胸怀。不过,到底是陛下血脉,想来也定不负国人所望。”
皇帝笑了一笑,只道卫秀说的宽慰之语,然笑意还未展开,他却忽然想到,他的血脉并非只有诸王,还有皇孙!这念头... -->>
宣德殿中,皇帝已等候多时,卫秀与濮阳入内,行过礼后,皇帝便令二人赐座,又朝窦回使了个眼色。
窦回会意,忙取了个手炉来,与卫秀取暖。
“先生在我这里,不必拘束,如何方便,自取用便是。”皇帝很平易近人。
卫秀接过了手炉,搁在膝上,也道了谢,却不大去碰。皇帝一心在她所献之策上,便没有注意,直言道:“卫先生所言,齐太子贤德,有高远之志,将为魏之大患,”他说着,望向卫秀,含笑道,“不知先生如何得出此论。”
卫秀道:“一国若生乱政,往往是朝廷中失德失贤,朝中失德失贤,往往是国君无能荒诞。观今之天下,宋齐皆如此。”
皇帝以为然,不止是当今,历来如此。
“同样,若国君英明,可力挽狂澜,救国于乱世。”卫秀抬眸看了眼皇帝。
皇帝明白,前朝末年吏治崩坏,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他登大位后,便整顿吏治,澄清庙堂,除去烦刑,蠲免租税,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不到十年,海晏河清。
百姓是十分易存活的,只要国君不折腾,官吏不逼迫,三两年便可缓过劲来。一国再是破败,只要无外敌入侵,休养生息三五年,便能重现生机。
皇帝身当九五,看得自然明白。
宋齐眼下乱,国君无心政务,只好享乐纵欲,大臣们纷纷投其所好,亦无心公务,国家显出破败之势,但若此时明君登基,要整顿朝纲,也不是难事。
濮阳缓缓开口:“阿爹。”
皇帝看了过去,濮阳便道:“齐太子之贤,天下共闻,齐国有识之士,痛心国政者,皆紧密围绕于太子身旁,只待太子登基,便施展抱负,救齐国于倾颓,君臣同心,来日恐将锐不可当。”
皇帝双眉紧紧蹙成一团,眼中暗涌湍急。
卫秀看了濮阳一眼,再进一步道:“与齐看似腐朽实则生机暗藏不同,宋帝之暴,古来未有,虽有丞相顶着,可宋帝正值壮年,而丞相须发皆白,已难扶大厦之将倾。齐宋两国,一者愈强,一者愈弱,弱肉强食,并国之日不远矣。齐终将成我国南下途中的难移之山!”
利害关系都已陈说干净,皇帝已然意动,但立储乃内政,魏不当干齐之内政。他凝神细想,须臾,皇帝眼眸锐利,环视四下道:“都退下。”
殿中宫人鱼贯而出。不过片刻,殿中服侍之人,便只剩了窦回一人。卫秀恍若无意地看了他一眼,便又将目光定在皇帝身上。
皇帝道:“先生之言皆有理,敢问计将安出?”
成了!濮阳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喜意。
卫秀仍旧是波澜不惊的模样,口气也是轻缓柔和,仿佛在说庭前花开一般风采温雅,可听她话中之意,又使得人激出一身冷汗。
皇帝凝神听着,一面听,一面决断。
卫秀缓缓道来:“计策便出在豫章王身上。诸王争位,总是难免。豫章王与齐帝相似,同样酷爱享乐,所不同便在于齐帝畏事,凡事皆躲避,而豫章王则自大,又好权柄。如此个性,能为陛下所用。”
皇帝皱了下眉头:“恐难控制。”
卫秀便笑了一下:“何需控制,只要他能当国,计便成了。”
是这个理。皇帝笑了一下,转而想到卫秀竟能想出在齐国储位上做手脚,不由道:“卫先生才思敏捷,足智多谋,不入朝堂,实在可惜。”
卫秀摇了摇头,像是不经意一般说道:“并非我足智多谋,而是齐国中疏散,使人有空可钻。若我大魏也如此,兴许他国便也要出一个‘足智多谋’之士。”
皇帝笑,连道:“先生过谦。”心中却是狠狠一凛,魏国中哪是无隙可乘,分明比齐国更令人担忧,齐国至少还有个太子贤明有远见,而魏之诸王,无一人可当国之大任。
这一想,愁绪又上心头。
卫秀却好似一无所觉,神色如故道:“此事还请豫章王在京早作决断。”
皇帝叹了口气:“朕已年老,此事本该后继之君去操心,我却还得防患未然。”不论干涉齐国内政也好,扶持豫章王也罢,不过是削弱将来齐国国力罢了,这本该是下一任皇帝的事,却也让他操心了。
说起来,也真是心累。
卫秀便道:“陛下雄才伟略,明日之君未必有陛下胸怀。不过,到底是陛下血脉,想来也定不负国人所望。”
皇帝笑了一笑,只道卫秀说的宽慰之语,然笑意还未展开,他却忽然想到,他的血脉并非只有诸王,还有皇孙!这念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