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小人物的英杰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真的不愧是晶壁之子啊,哪怕是根本不知道具体的曰期却也依然能够将各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配合到严丝合缝。听到那阵阵喊杀之声,李书实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书实贤弟,我等是否等高一望,也好看清楚到底是何方势力再次厮杀。不过听声音,似乎两方人马加起来规模恐怕远超万人。怕不是一般的地方势力可以做得到的啊。”
刘备怎么说也领兵作战数月之久,大小战斗也经历了数十场之多,所以咋一听声音,便知道山对面正在进行一场规模颇大的战斗。而这个时候能够爆发如此规模战斗的只能是黄巾军与官军,可是就凭刘备这么点人马,他还真的没有把握在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中发挥什么影响。
刘备心里很清楚,他这点家底恐怕还没等他在战场上亮个相,就会被数万的军队淹没。所以与其鲁莽的参与到战斗之中,还不如与李书实这边商议一下,胜算总归高上不少。
“玄德公不必心急,我相信我军的斥候一定会将前方的消息告知于我等的。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此静候前方情报的传来,然后再根据情报决定如何行动。”
李书实曾在朱儁和皇甫嵩面前说要学程不识却也不是口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他确实有仿效程不识的打算,毕竟正如马援点评的那样,学习程不识却又不得其神的话,那么总算也是一个作战严谨之人。尤其是作为一军的统帅,李书实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更不敢轻动。
当然,这也不代表他就要做缩头乌龟。因为他认为陆战之中最为优秀的三位将军一个是魏国的张郃,一个还是魏国的徐晃,最后一个是吴国的吕蒙。此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将之才。
这里就要说一下李书实心中大将和主帅的区别。在李书实看来,优秀的主帅需要的是冷静而全面的大脑。也就是决定作战计划,设计作战方略以及可能用到的计策谋略。但是这些人大部分时间都站在战场后方,远离战场第一线,用冷静的大脑来掌控全局的方向。所以对于优秀的主帅而言,智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谋划的战役的水平。
大将影响战争走向的方式则与主帅不尽相同。他们大多数时间战斗在战场最前沿,用自己的战场直觉和武勇来引导战局的走向。他们同样可以制定战略目标并努力完善,但是他们的优势并不在于运筹帷幄,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场嗅觉上,也就是那种越老越妖的家伙。
李书实很有自知之明,凭自己的那个脑袋基本上没有可能成为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那样即使是放到历史长河之中也堪称优秀的主帅,他现在能做的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面将将合格的大将就好了。毕竟虽然他的武艺同样差劲,但是战场上的威力却不可小觑。
而李书实现在重点学习的武将便是徐晃徐公明。毕竟程不识的年代过于遥远且记载不多,而徐晃则不同,虽然同样没能获得单独列传的机会,但是拜伟大的《三国演义》所赐,徐晃的粉丝显然要比程不识多的多,研究的透彻程度也高的多。
徐晃行兵打仗最大的特色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注重斥候的应用,每次作战都会在部队周围使用大量的斥候,保证行军作战的安全。另外一点便是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最坏的情况都料想周全,这样可以在作战之中只要发现敌人的破绽便敢于放手猛打。
所以,虽然手中实力有限,李书实却仍然将曹姓训练了一批轻骑兵作为斥候,而这批轻骑兵的统领太史慈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决定转职为弓骑兵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此时回来向李书实报信的正是太史慈。
“主公,据报前方山脚下有黄巾军与官军正在厮杀。根据旗号看,黄巾军的统帅似乎是‘天公将军’张角,官军统帅打的是‘董’字帅旗。双方战况颇为激烈,不过官军的情势似乎有些不妙。如果我等不前往支援的话,恐怕官军支撑不了多久。”
“玄德公,你看这样好不好。让奉先率领两家骑兵沿着山脚奔赴战场给予敌军一定的搔扰。而我等主力翻过这座山岗,然后突袭黄巾军的侧后方,给黄巾军一个出其不意。”
听了太史慈的回报,兵力比较多所以话语权更大的李书实做出了如此的分配。
“这样也好,让骑兵牵制一下黄巾军的注意力不但可以缓解敌军的压力,而且也可以为我等赶到战场拖延时间。玄德没有什么异议,就依书实贤弟的建议吧。”
刘备略微思索了一下,也觉得李书实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欣然同意了李书实的分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刘备而言,如果这一战打的足够漂亮的话,那么今后与董卓打交道的时候腰杆也能更直一些。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拥有大汉最强陆战物理系兵种西凉骑兵的董卓虽然有可能会被张角的法术弄的颇为狼狈,但是面对已经被卢植困得几无还手之力的张角又怎么可能处于劣势呢?
是的,在李书实看来,董卓的这一战完全就是以一种敷衍了事的心态在对抗。虽然不排除黄巾军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对面官军换帅的利好消息影响爆发出了最大的战斗力,但是董卓的主观意愿显然才是这场战斗董卓惨败的根本原因。
可是李书实会那... -->>
真的不愧是晶壁之子啊,哪怕是根本不知道具体的曰期却也依然能够将各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配合到严丝合缝。听到那阵阵喊杀之声,李书实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书实贤弟,我等是否等高一望,也好看清楚到底是何方势力再次厮杀。不过听声音,似乎两方人马加起来规模恐怕远超万人。怕不是一般的地方势力可以做得到的啊。”
刘备怎么说也领兵作战数月之久,大小战斗也经历了数十场之多,所以咋一听声音,便知道山对面正在进行一场规模颇大的战斗。而这个时候能够爆发如此规模战斗的只能是黄巾军与官军,可是就凭刘备这么点人马,他还真的没有把握在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中发挥什么影响。
刘备心里很清楚,他这点家底恐怕还没等他在战场上亮个相,就会被数万的军队淹没。所以与其鲁莽的参与到战斗之中,还不如与李书实这边商议一下,胜算总归高上不少。
“玄德公不必心急,我相信我军的斥候一定会将前方的消息告知于我等的。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此静候前方情报的传来,然后再根据情报决定如何行动。”
李书实曾在朱儁和皇甫嵩面前说要学程不识却也不是口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他确实有仿效程不识的打算,毕竟正如马援点评的那样,学习程不识却又不得其神的话,那么总算也是一个作战严谨之人。尤其是作为一军的统帅,李书实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更不敢轻动。
当然,这也不代表他就要做缩头乌龟。因为他认为陆战之中最为优秀的三位将军一个是魏国的张郃,一个还是魏国的徐晃,最后一个是吴国的吕蒙。此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将之才。
这里就要说一下李书实心中大将和主帅的区别。在李书实看来,优秀的主帅需要的是冷静而全面的大脑。也就是决定作战计划,设计作战方略以及可能用到的计策谋略。但是这些人大部分时间都站在战场后方,远离战场第一线,用冷静的大脑来掌控全局的方向。所以对于优秀的主帅而言,智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谋划的战役的水平。
大将影响战争走向的方式则与主帅不尽相同。他们大多数时间战斗在战场最前沿,用自己的战场直觉和武勇来引导战局的走向。他们同样可以制定战略目标并努力完善,但是他们的优势并不在于运筹帷幄,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场嗅觉上,也就是那种越老越妖的家伙。
李书实很有自知之明,凭自己的那个脑袋基本上没有可能成为诸葛亮、周瑜和司马懿那样即使是放到历史长河之中也堪称优秀的主帅,他现在能做的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面将将合格的大将就好了。毕竟虽然他的武艺同样差劲,但是战场上的威力却不可小觑。
而李书实现在重点学习的武将便是徐晃徐公明。毕竟程不识的年代过于遥远且记载不多,而徐晃则不同,虽然同样没能获得单独列传的机会,但是拜伟大的《三国演义》所赐,徐晃的粉丝显然要比程不识多的多,研究的透彻程度也高的多。
徐晃行兵打仗最大的特色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注重斥候的应用,每次作战都会在部队周围使用大量的斥候,保证行军作战的安全。另外一点便是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最坏的情况都料想周全,这样可以在作战之中只要发现敌人的破绽便敢于放手猛打。
所以,虽然手中实力有限,李书实却仍然将曹姓训练了一批轻骑兵作为斥候,而这批轻骑兵的统领太史慈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决定转职为弓骑兵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此时回来向李书实报信的正是太史慈。
“主公,据报前方山脚下有黄巾军与官军正在厮杀。根据旗号看,黄巾军的统帅似乎是‘天公将军’张角,官军统帅打的是‘董’字帅旗。双方战况颇为激烈,不过官军的情势似乎有些不妙。如果我等不前往支援的话,恐怕官军支撑不了多久。”
“玄德公,你看这样好不好。让奉先率领两家骑兵沿着山脚奔赴战场给予敌军一定的搔扰。而我等主力翻过这座山岗,然后突袭黄巾军的侧后方,给黄巾军一个出其不意。”
听了太史慈的回报,兵力比较多所以话语权更大的李书实做出了如此的分配。
“这样也好,让骑兵牵制一下黄巾军的注意力不但可以缓解敌军的压力,而且也可以为我等赶到战场拖延时间。玄德没有什么异议,就依书实贤弟的建议吧。”
刘备略微思索了一下,也觉得李书实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欣然同意了李书实的分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刘备而言,如果这一战打的足够漂亮的话,那么今后与董卓打交道的时候腰杆也能更直一些。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拥有大汉最强陆战物理系兵种西凉骑兵的董卓虽然有可能会被张角的法术弄的颇为狼狈,但是面对已经被卢植困得几无还手之力的张角又怎么可能处于劣势呢?
是的,在李书实看来,董卓的这一战完全就是以一种敷衍了事的心态在对抗。虽然不排除黄巾军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对面官军换帅的利好消息影响爆发出了最大的战斗力,但是董卓的主观意愿显然才是这场战斗董卓惨败的根本原因。
可是李书实会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