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红色脊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毅和周均若性格相似,都是那种不温不火沉得住气的性子,做事情都很认真,都喜欢追求完美。
不同的是外表!
郑毅高大冷峻,不喜交际,不熟悉的人会觉得难以接近。周均若文质彬彬,谦恭随和,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让人一见就生出亲近感和信任感。
因此,两人合作起来非常默契,哪怕从未亮相的“黄埔军校战士合唱团”距离登台演唱只剩下五天时间,他俩仍然不急不躁,事无巨细慢慢商量,做好计划便严格执行,上午让合唱组和伴奏组分开练习,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下午三点全团合练,劳逸结合,强度不大,细致周到的郑毅买乐器的时候顺便买回十几包广东凉茶,亲自煲给弟兄们喝,以便防暑降温润嗓子。
鉴于前面三首歌曲弟兄们练得很熟,周均若提议再加两首备用,以防演出前一天无法通过军校政治部审查,并强调弟兄们都已唱熟也很喜欢的《读书郎》和警卫排东征回来教授给军械所弟兄的《好汉歌》,不适合在革命宣传活动中唱,要求郑毅想办法增加两首。
郑毅考虑良久,决定选用瞿秋白先生翻译的《国际歌》,原因是这首歌已在军校学员中广为传唱,军校图书室里的《新青年》杂志上就有,符合目前国共紧密团结、携手合作的政治形势。
周均若考虑片刻同意了。
虽然孙文主义学会有些人对这首歌的歌词有异议,又是首外国歌,但并不代表主流意见,更为难得的是,这首歌旋律优美,澎湃雄壮,极富感染力,周均若也很喜欢,军械所的二十个弟兄基本都会哼上几句。
定下《国际歌》之后,郑毅立刻默写出曲谱和歌词,周均若在一旁考虑演绎方法和指挥方式,半小时后发现郑毅多写了一首《红梅花儿开》,好奇地拿过来照着曲谱哼上几句,顿时如获重宝:“这首歌哪儿来的?旋律和意境非常优美!”
郑毅对这首歌非常熟悉,没唱过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但他无法说出实情,只好胡说八道搪塞过去:
“在上海等船南下广州那几天,偶尔听到一位外国朋友唱,觉得好听就冒昧询问他,他告诉我这是首苏联歌曲,并告知歌词大意,于是我就记住了,感觉如何?”
“非常有意思,你是否因为演唱那天有俄国顾问团参加才特意挑选这首歌的?”周均若笑问。
郑毅想了想有点儿后悔拿出来:“如果不合适先放着吧,按规定我们只需要演唱三首歌,之前的已经够用了。”
周均若立即收起曲谱:“不不!非常合适,你翻译的歌词也很好,有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谁说革命军人不能有爱情?对吧?明天就练习,四天时间足够弟兄们唱熟它,还有《国际歌》,相信政治部的人也会喜欢的......哦对了,曲作者是谁?”
郑毅模糊记得这是二战时期或者之后的苏联歌曲,哪记得作者是谁:“洋人名字那么拗口我哪里记得住?如果非要写上作者名,你就写伊万、瓦西里或者弗拉基米尔****什么的,反正是俄国人。”
令郑毅做梦都没想到的是,第四天上午周均若把曲谱送到政治部审查时,两个政治干事一定要求写上词曲作者的名字,否则就是对友好苏联和顾问团的不尊重,周均若情急之下,干脆填上作曲伊万瓦西里,作词弗拉基米尔****,结果一年不到,这首歌传回苏联,很快风靡全国,搞得苏联有关部门到处寻找词曲作者。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八点,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气温非常炎热。
军校政治部长官们带领军校血花剧社、战士合唱团等五百余人准时出发,乘坐三艘交通艇,浩浩荡荡赶往市区。
早有预见的郑毅和周均若给每个弟兄额外发了个布袋,里面装着从军需仓库借出来的全套军服和俄国支援的翻毛皮鞋,身上穿的都是旧军装,好在一路上劈波斩浪,江风习习,心情亢奋的师生们谁也不觉得热,合唱团成员多出的布袋也不显眼。
可登岸列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五百余人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异常难受,步行前往人山人海的人民公园更不得了,大部分师生走到半路就汗流浃背,衣衫湿透,还得扣进风纪扣、扎好武装带。
更加要命的是,整个上午全是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园四周搭起高台进行革命演讲,以黄埔军校二期生为主的演讲团也在其中,公园北面区域背靠市政府的地方正在搭建演出舞台,省市两级工会和三大高校的表演团早已来到舞台周围,有的熟悉场地,有的在临时搭起的简易棚子下排练,乐器声、谈笑声和招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五百余人的黄埔军校表演团队形严整,步调一致,刚进入公园就获得各界民众和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整齐的队伍还没走到舞台侧面指定地点,中山大学和女子师范的数十名学生已经跑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和熟悉的黄埔师生打招呼,却没有一个人理睬战士合唱团成员。
和颜悦色的军校政治部副主任邵仲辉将军适时下令休息,整个队伍转眼解散,血花剧社、青军会和孙文学会的优秀分子立刻迎上花枝招展的俊男美女,彼此相互问候,谈笑风生。
... -->>
郑毅和周均若性格相似,都是那种不温不火沉得住气的性子,做事情都很认真,都喜欢追求完美。
不同的是外表!
郑毅高大冷峻,不喜交际,不熟悉的人会觉得难以接近。周均若文质彬彬,谦恭随和,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让人一见就生出亲近感和信任感。
因此,两人合作起来非常默契,哪怕从未亮相的“黄埔军校战士合唱团”距离登台演唱只剩下五天时间,他俩仍然不急不躁,事无巨细慢慢商量,做好计划便严格执行,上午让合唱组和伴奏组分开练习,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下午三点全团合练,劳逸结合,强度不大,细致周到的郑毅买乐器的时候顺便买回十几包广东凉茶,亲自煲给弟兄们喝,以便防暑降温润嗓子。
鉴于前面三首歌曲弟兄们练得很熟,周均若提议再加两首备用,以防演出前一天无法通过军校政治部审查,并强调弟兄们都已唱熟也很喜欢的《读书郎》和警卫排东征回来教授给军械所弟兄的《好汉歌》,不适合在革命宣传活动中唱,要求郑毅想办法增加两首。
郑毅考虑良久,决定选用瞿秋白先生翻译的《国际歌》,原因是这首歌已在军校学员中广为传唱,军校图书室里的《新青年》杂志上就有,符合目前国共紧密团结、携手合作的政治形势。
周均若考虑片刻同意了。
虽然孙文主义学会有些人对这首歌的歌词有异议,又是首外国歌,但并不代表主流意见,更为难得的是,这首歌旋律优美,澎湃雄壮,极富感染力,周均若也很喜欢,军械所的二十个弟兄基本都会哼上几句。
定下《国际歌》之后,郑毅立刻默写出曲谱和歌词,周均若在一旁考虑演绎方法和指挥方式,半小时后发现郑毅多写了一首《红梅花儿开》,好奇地拿过来照着曲谱哼上几句,顿时如获重宝:“这首歌哪儿来的?旋律和意境非常优美!”
郑毅对这首歌非常熟悉,没唱过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但他无法说出实情,只好胡说八道搪塞过去:
“在上海等船南下广州那几天,偶尔听到一位外国朋友唱,觉得好听就冒昧询问他,他告诉我这是首苏联歌曲,并告知歌词大意,于是我就记住了,感觉如何?”
“非常有意思,你是否因为演唱那天有俄国顾问团参加才特意挑选这首歌的?”周均若笑问。
郑毅想了想有点儿后悔拿出来:“如果不合适先放着吧,按规定我们只需要演唱三首歌,之前的已经够用了。”
周均若立即收起曲谱:“不不!非常合适,你翻译的歌词也很好,有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谁说革命军人不能有爱情?对吧?明天就练习,四天时间足够弟兄们唱熟它,还有《国际歌》,相信政治部的人也会喜欢的......哦对了,曲作者是谁?”
郑毅模糊记得这是二战时期或者之后的苏联歌曲,哪记得作者是谁:“洋人名字那么拗口我哪里记得住?如果非要写上作者名,你就写伊万、瓦西里或者弗拉基米尔****什么的,反正是俄国人。”
令郑毅做梦都没想到的是,第四天上午周均若把曲谱送到政治部审查时,两个政治干事一定要求写上词曲作者的名字,否则就是对友好苏联和顾问团的不尊重,周均若情急之下,干脆填上作曲伊万瓦西里,作词弗拉基米尔****,结果一年不到,这首歌传回苏联,很快风靡全国,搞得苏联有关部门到处寻找词曲作者。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八点,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气温非常炎热。
军校政治部长官们带领军校血花剧社、战士合唱团等五百余人准时出发,乘坐三艘交通艇,浩浩荡荡赶往市区。
早有预见的郑毅和周均若给每个弟兄额外发了个布袋,里面装着从军需仓库借出来的全套军服和俄国支援的翻毛皮鞋,身上穿的都是旧军装,好在一路上劈波斩浪,江风习习,心情亢奋的师生们谁也不觉得热,合唱团成员多出的布袋也不显眼。
可登岸列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五百余人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异常难受,步行前往人山人海的人民公园更不得了,大部分师生走到半路就汗流浃背,衣衫湿透,还得扣进风纪扣、扎好武装带。
更加要命的是,整个上午全是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园四周搭起高台进行革命演讲,以黄埔军校二期生为主的演讲团也在其中,公园北面区域背靠市政府的地方正在搭建演出舞台,省市两级工会和三大高校的表演团早已来到舞台周围,有的熟悉场地,有的在临时搭起的简易棚子下排练,乐器声、谈笑声和招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五百余人的黄埔军校表演团队形严整,步调一致,刚进入公园就获得各界民众和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整齐的队伍还没走到舞台侧面指定地点,中山大学和女子师范的数十名学生已经跑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和熟悉的黄埔师生打招呼,却没有一个人理睬战士合唱团成员。
和颜悦色的军校政治部副主任邵仲辉将军适时下令休息,整个队伍转眼解散,血花剧社、青军会和孙文学会的优秀分子立刻迎上花枝招展的俊男美女,彼此相互问候,谈笑风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