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是不愿意多生事端。燕国则是欺软怕硬,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就如狼似虎,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就成了缩头乌龟。也就赵国尚有血性。但这次赵国吃了一个大亏,损失了十五万的大军。赵国为了保存实力,未必敢和韩国继续抗衡。韩国也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有恃无恐地灭掉了周国,将九鼎堂而皇之地搬到洛阳,然后称帝。
“既然我们楚国不是韩国的敌手,天下各国也难以望韩国的项背。那想要制衡韩国,是不是只有联合一条途径?”黄歇“若有所思”地看向楚王,问道。
楚王想了想,重重点了点头。韩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秦、燕、赵、齐、楚五国加起来的人口也只有韩国的一半。这种时候。如果各国再离心离德,也只能被韩国各个击破。唯一让诸国放心的就是韩国实在太大,人口虽多,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大。新收的土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
黄歇突然长长作揖,真切地说道:“王上!楚国先祖是黄帝子孙,论血脉的高贵,自然不是粗鄙的韩国可以匹敌的。天下各国,论及正统,也没有超过我们楚国的。王上想要称帝,无可厚非。但臣以为,以我们楚国的国力,王上称帝有些操之过急!”
楚王一愣,显然没想过黄歇会说这样的话。黄歇方才明明认为现在称帝正是恰当的时机,好过两三年后再称帝,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
“爱卿方才不是说......”楚王犹疑不决地问道,以为自己方才是出现了幻听。
“臣方才是说过此时称帝好过两三年后称帝,但和楚国大计相比,现在称帝的时机也不合适!”黄歇恭恭敬敬地说道。
楚王一愣神,才恍然发现黄歇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现在就可以称帝,黄歇说的是以称帝的时机而言,现在好过两三年后。
“愿闻其详!”对于黄歇这个心腹大臣,楚王还是有些耐心。
“这些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淮水、江水防线,两江防线已经是固若金汤。灭越之后,举国士气大振,韩军若是此时来攻,想要突破淮水防线,伤亡必大。何况,韩国如今忙于经营冀州、荆州,在这两地,韩国立足未稳,未必敢发兵攻打我们楚国。两三年后则不然,韩国是冀州、荆州立足脚跟后可平添二三十万大军,所以臣才说,此时称帝好过两三年后称帝!”黄歇解释道。
楚王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黄歇的说法。令尹芈梁则是认为黄歇的话语中有夸大之词,淮水防线虽然坚固,但实在太长了。楚军的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就是韩国在据有荆州之后,完全可以绕开楚国在淮水、江水设置的大军。但的确如黄歇所说,韩国现在能够出的兵马要远远少于两三年后可以动用的兵马——如果韩国要攻打楚国的话。所以。这些旁枝末节,芈梁就没有出言反驳。
“王上若是此时称帝,韩国来攻还是小事,却将我们楚国置于两大不利的局面。首先是国力的消耗,韩国有两百万户百姓,我们只有韩国的十分之一。韩国只需以徐州、豫州的兵马骚扰我们。就足以令我们苦不堪言。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我们击败韩军,又能剩下多少兵马?我们又需要多久来恢复元气?!至少,韩国的恢复元气上要远远胜过我们楚国。以楚国一国之力顽抗韩国,虽不能也,是不可为也!”黄歇苦口婆心地说道。
楚王默然不语,才发现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楚军的士气是正旺,不觑韩军。但问题是韩军的数量太多,即使楚军以一当五。以一当十,韩军又怎么能杀得完呢?!没有韩国这个人口基数,和韩国拼消耗是最愚蠢的。哪怕韩军死伤十万,楚军死伤三万,对韩军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
“所以,臣以为,王上想要抗衡韩国,就必须和诸国联合。有诸国策应。韩国即使国力再强,也会被逼一个措手不及。王上想想看。如果王上为帝,秦、燕、赵、齐四国却依然称王,他们会不会心里有芥蒂?!会不会觉得我们楚国自视甚高?!将他们视为臣子?!这就是臣的第二个不利的局面。称帝乃是自绝于天下。”
楚王不解地问道:“那依爱卿之言,韩王称帝,岂不是也是自绝于天下?!”
黄歇点了点头,笑道:“如今诸国迫于韩国的威势。纷纷入朝,但这只是诸国的权宜之计。难道诸国会因为韩国据有九鼎就将韩王视为天下的主人吗?!难道以后秦王、燕王、赵王、齐王还需要韩王派人册封,才具有合法性吗?!”
至少在春秋战国以前,长幼有序,天下各国诸侯只能立嫡长子为太子(世子)。继任的国君必须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否则,周天子可派遣手下的诸侯国一起讨伐这种大逆不道的国家。那个时候,天下只有一个王,也就是周天子。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不过是公、侯。
如今,各国都已经称王,韩王为了示意自己高人一等,也表示自己已经继承了周王室的天下,于是称帝。但这个“皇帝”之位和各国的“王”位,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类似于西周时期“王”与“公、侯”的关系,天下各国包括韩国都是装糊涂。前段时间,秦、燕、赵、齐四国派出大臣朝见周天子的时候,也只是献上了厚礼,而没有表示自己今后就一定听命于韩国。
楚王当然不相信秦、燕、赵、齐四国会一直屈服在韩国的淫威之下,现在韩国与秦、燕、赵、齐四国的关系,更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与仆从国关系。如齐桓公,可干预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的国事,但说是完全控制则万万不能。
“如今秦、燕、赵、齐四国忌惮韩国威势,彼此之间又有所龃龉,不敢违背韩国,如何才能破局?”楚王求教道。
赵国伐秦,引得韩国伐赵,导致赵国丢掉了五百多里的土地,这秦国和赵国的梁子就算是结下来了。赵国不敢找韩国的麻烦,但却恼恨秦国。秦国也多半对赵国的遭遇幸灾乐祸,美滋滋地在新占领的土地上施行新法。秦、赵自然不和。
燕国在赵国最为困难的时候攻打巨鹿郡,虽然后来为了长远考虑,想要救援赵国,但却大败于巨鹿城下。站在赵国的角度上,燕国是一个愚蠢的盟友,先是让自己吃了一个小亏,然后破灭了自己的希望。站在燕国的角度上,可能会觉得赵国外强中干,如果当初和韩国瓜分了赵国,那燕国就该开疆扩土数百里,而不是丢掉了河间郡、济北郡。燕、赵两国的关系现在绝对称不上友好。
至于齐国和燕国的关系就更为不堪,两国世仇,几乎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在这场大战中,燕国折损了十万大军,齐国也损失了八万多接近九万的精锐。燕国从齐国手中躲到的百里之地也最后便宜了韩国。想要齐、燕两国结盟对抗韩国,难度应该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秦国和燕国的关系,谈不上好坏。秦、赵两国,燕、赵两国彼此接壤,秦国和燕国之间隔着一个关系不佳的赵国,如果走得太近了,反而更让赵国不安。还有齐国,完全被韩国包围,如何让这四个国家和自己联合起来,楚王心中很是没底!(未完待续。。)
更是不愿意多生事端。燕国则是欺软怕硬,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就如狼似虎,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就成了缩头乌龟。也就赵国尚有血性。但这次赵国吃了一个大亏,损失了十五万的大军。赵国为了保存实力,未必敢和韩国继续抗衡。韩国也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有恃无恐地灭掉了周国,将九鼎堂而皇之地搬到洛阳,然后称帝。
“既然我们楚国不是韩国的敌手,天下各国也难以望韩国的项背。那想要制衡韩国,是不是只有联合一条途径?”黄歇“若有所思”地看向楚王,问道。
楚王想了想,重重点了点头。韩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秦、燕、赵、齐、楚五国加起来的人口也只有韩国的一半。这种时候。如果各国再离心离德,也只能被韩国各个击破。唯一让诸国放心的就是韩国实在太大,人口虽多,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大。新收的土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
黄歇突然长长作揖,真切地说道:“王上!楚国先祖是黄帝子孙,论血脉的高贵,自然不是粗鄙的韩国可以匹敌的。天下各国,论及正统,也没有超过我们楚国的。王上想要称帝,无可厚非。但臣以为,以我们楚国的国力,王上称帝有些操之过急!”
楚王一愣,显然没想过黄歇会说这样的话。黄歇方才明明认为现在称帝正是恰当的时机,好过两三年后再称帝,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
“爱卿方才不是说......”楚王犹疑不决地问道,以为自己方才是出现了幻听。
“臣方才是说过此时称帝好过两三年后称帝,但和楚国大计相比,现在称帝的时机也不合适!”黄歇恭恭敬敬地说道。
楚王一愣神,才恍然发现黄歇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现在就可以称帝,黄歇说的是以称帝的时机而言,现在好过两三年后。
“愿闻其详!”对于黄歇这个心腹大臣,楚王还是有些耐心。
“这些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淮水、江水防线,两江防线已经是固若金汤。灭越之后,举国士气大振,韩军若是此时来攻,想要突破淮水防线,伤亡必大。何况,韩国如今忙于经营冀州、荆州,在这两地,韩国立足未稳,未必敢发兵攻打我们楚国。两三年后则不然,韩国是冀州、荆州立足脚跟后可平添二三十万大军,所以臣才说,此时称帝好过两三年后称帝!”黄歇解释道。
楚王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黄歇的说法。令尹芈梁则是认为黄歇的话语中有夸大之词,淮水防线虽然坚固,但实在太长了。楚军的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另外就是韩国在据有荆州之后,完全可以绕开楚国在淮水、江水设置的大军。但的确如黄歇所说,韩国现在能够出的兵马要远远少于两三年后可以动用的兵马——如果韩国要攻打楚国的话。所以。这些旁枝末节,芈梁就没有出言反驳。
“王上若是此时称帝,韩国来攻还是小事,却将我们楚国置于两大不利的局面。首先是国力的消耗,韩国有两百万户百姓,我们只有韩国的十分之一。韩国只需以徐州、豫州的兵马骚扰我们。就足以令我们苦不堪言。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我们击败韩军,又能剩下多少兵马?我们又需要多久来恢复元气?!至少,韩国的恢复元气上要远远胜过我们楚国。以楚国一国之力顽抗韩国,虽不能也,是不可为也!”黄歇苦口婆心地说道。
楚王默然不语,才发现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楚军的士气是正旺,不觑韩军。但问题是韩军的数量太多,即使楚军以一当五。以一当十,韩军又怎么能杀得完呢?!没有韩国这个人口基数,和韩国拼消耗是最愚蠢的。哪怕韩军死伤十万,楚军死伤三万,对韩军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
“所以,臣以为,王上想要抗衡韩国,就必须和诸国联合。有诸国策应。韩国即使国力再强,也会被逼一个措手不及。王上想想看。如果王上为帝,秦、燕、赵、齐四国却依然称王,他们会不会心里有芥蒂?!会不会觉得我们楚国自视甚高?!将他们视为臣子?!这就是臣的第二个不利的局面。称帝乃是自绝于天下。”
楚王不解地问道:“那依爱卿之言,韩王称帝,岂不是也是自绝于天下?!”
黄歇点了点头,笑道:“如今诸国迫于韩国的威势。纷纷入朝,但这只是诸国的权宜之计。难道诸国会因为韩国据有九鼎就将韩王视为天下的主人吗?!难道以后秦王、燕王、赵王、齐王还需要韩王派人册封,才具有合法性吗?!”
至少在春秋战国以前,长幼有序,天下各国诸侯只能立嫡长子为太子(世子)。继任的国君必须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否则,周天子可派遣手下的诸侯国一起讨伐这种大逆不道的国家。那个时候,天下只有一个王,也就是周天子。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不过是公、侯。
如今,各国都已经称王,韩王为了示意自己高人一等,也表示自己已经继承了周王室的天下,于是称帝。但这个“皇帝”之位和各国的“王”位,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类似于西周时期“王”与“公、侯”的关系,天下各国包括韩国都是装糊涂。前段时间,秦、燕、赵、齐四国派出大臣朝见周天子的时候,也只是献上了厚礼,而没有表示自己今后就一定听命于韩国。
楚王当然不相信秦、燕、赵、齐四国会一直屈服在韩国的淫威之下,现在韩国与秦、燕、赵、齐四国的关系,更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与仆从国关系。如齐桓公,可干预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的国事,但说是完全控制则万万不能。
“如今秦、燕、赵、齐四国忌惮韩国威势,彼此之间又有所龃龉,不敢违背韩国,如何才能破局?”楚王求教道。
赵国伐秦,引得韩国伐赵,导致赵国丢掉了五百多里的土地,这秦国和赵国的梁子就算是结下来了。赵国不敢找韩国的麻烦,但却恼恨秦国。秦国也多半对赵国的遭遇幸灾乐祸,美滋滋地在新占领的土地上施行新法。秦、赵自然不和。
燕国在赵国最为困难的时候攻打巨鹿郡,虽然后来为了长远考虑,想要救援赵国,但却大败于巨鹿城下。站在赵国的角度上,燕国是一个愚蠢的盟友,先是让自己吃了一个小亏,然后破灭了自己的希望。站在燕国的角度上,可能会觉得赵国外强中干,如果当初和韩国瓜分了赵国,那燕国就该开疆扩土数百里,而不是丢掉了河间郡、济北郡。燕、赵两国的关系现在绝对称不上友好。
至于齐国和燕国的关系就更为不堪,两国世仇,几乎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在这场大战中,燕国折损了十万大军,齐国也损失了八万多接近九万的精锐。燕国从齐国手中躲到的百里之地也最后便宜了韩国。想要齐、燕两国结盟对抗韩国,难度应该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秦国和燕国的关系,谈不上好坏。秦、赵两国,燕、赵两国彼此接壤,秦国和燕国之间隔着一个关系不佳的赵国,如果走得太近了,反而更让赵国不安。还有齐国,完全被韩国包围,如何让这四个国家和自己联合起来,楚王心中很是没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