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亡国之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之是在造反,和谈无望,霍方说得不错,出兵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薛寅托着下巴,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派多少兵?谁愿出战?”
堂下一片寂静。
薛寅眯着眼把下面一张一张脸扫过去,本朝武将,传奇者莫过于江贺与柳从之。前者被华平间接害死了,导致其手下将士怒不可遏,也直接成了柳从之反叛的导火索。还算有能耐的王溯和华平仇深似海,拒不勤王。柳从之从南边起兵打上来,手下降兵降将越来越多,反观朝廷这边,人手越发的少,派兵去打柳从之倒像是给他送人去的一样。到现在,还站在这儿的武将,多是滥竽充数上不了台面的角色,打仗?简直像个笑话。
薛寅一晒:“无人愿往?”
堂下武将纷纷垂头,寂静不语。霍方似想说话,然而眉头紧锁,显然心中也并无合适人选。
一片死寂中,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自请出战,愿率五千名士兵,前往澜江伏击柳从之。”
薛寅向声音的主人看去,是个站在队伍末尾的年轻人,着五品文官官服,身材修长,却是个年轻俊朗的文士。薛寅抬了抬眉毛:“你是谁?”他现在还真只认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年轻人长身而立,冷静自若,沉声道:“回陛下,兵部五品参校,顾均。”
参校是兵部的文职,掌军中杂物,物资分配,却不负责采买,不是个顶重要的职位,也无甚油水。薛寅看他一眼,“你是文官,可曾上阵杀敌?”
顾均眼也不眨:“并未!”
“你是否习得武艺?”
顾均道:“臣曾习武,然而武艺微末。”
“那么……”薛寅饶有兴趣地看着似乎信心十足的顾均,“你既非武官,又不曾带兵,朕为何要把军队交给你?”
顾均似乎早料到他有此一问,朗声道:“家父曾言,国之危难,匹夫有责!顾均虽仅是一介书生,但也上得马背射得弓,亦曾研读兵法,懂行军布阵之道。今军情紧急,顾均虽是微末之辈,也愿尽我所能,阻柳从之于澜江!”
一番话说得响亮而自信,薛寅扫了一圈下面默不作声的群臣,正待开口,忽又想起了什么,“你姓顾,你的父亲是……”
顾均垂首:“陛下明鉴,家父正是顾源。”
薛寅恍然:“怪不得。”顾源,字致文,名重天下的大儒,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柳从之的启蒙恩师,刚正不阿,忠君爱国……已于三年前病逝。薛寅顿了顿,看一眼顾均:“你很不错。”
柳从之大军压境,人未至威已临,朝中武人,竟无一人有胆子站出来。不过也是,此去敌我兵力如此悬殊,无论胜负输赢,只怕都难逃出性命去,几乎有九成是必败。这顾均,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文人血性。薛寅念及此处,忽然心中一动,又问:“你的兵法可有人教?”
顾均道:“臣曾蒙黄景明先生指点。”
薛寅点头,黄景明亦是名人,昔日江贺之父江定便是以此军师为助,为先先帝平定江山。先先帝——姑且就这么称呼着吧,年轻时与其余皇子夺嫡,最终胜出,坐上了龙椅,也确实是个人物,在他治下江山也平定了几年,奈何晚年昏庸,求神信道,才让这江山落得这局面。黄景明也是老一辈的传奇人物了,追随江贺之父,立下赫赫战功,以兵法通神而闻名,然而如今江贺父子、黄景明均已离世。薛寅不过想到黄景明在世时与顾源关系甚好,才有此一问。
几问之下,薛寅心中已有成算,发问道:“宣京守军还有多少?”
兵部尚书出列,此人乃亲华平一派,在薛寅跟前几如隐形人一般,只刚才见华平身故才有些许动容,不过很快,一张老脸就端得四平八稳,丁点声色不露:“御林军七千,京郊守军一万七千。随冷言出征的十万人目前只有三千回京。”
区区三万的兵力,也实在是穷途末路了,薛寅叹气,注视顾均:“我拨给你一万人,如何?”
顾均尚未反应,当即有人色变:“宣京只留两万兵力,如何能成?”
薛寅不为所动,“那三万兵力就守得住宣京了?”
那人语塞,薛寅冷笑:“既无人愿出战,那么就让愿出战的人去吧。”又道:“顾均,你很合朕的意,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顾均跪下叩首:“愿顾均不负陛下所托。”
薛寅摇头,“记住朕说的话就好。”他懒散地打个呵欠,他的嘱托?不,他不指望顾均能赢,他甚至也不指望顾均能回来,他只是好奇,以顾均体现出的自信与胆量,他能做到哪一步?
大厦将倾,穷途末路,一个人再如何力挽狂澜,也不可能改变时局,不过有趣的是,历朝历代,每到这种时候,似乎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怕死的人站出来,哪怕心知肚明所做都是徒劳。当然,如今也就顾均一人会做这事——现下这满朝大臣,又有多少已经盘算着要跑,或者盘算着投降的呢?
薛寅拖着下巴,幽幽地叹了口气。
从之是在造反,和谈无望,霍方说得不错,出兵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薛寅托着下巴,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派多少兵?谁愿出战?”
堂下一片寂静。
薛寅眯着眼把下面一张一张脸扫过去,本朝武将,传奇者莫过于江贺与柳从之。前者被华平间接害死了,导致其手下将士怒不可遏,也直接成了柳从之反叛的导火索。还算有能耐的王溯和华平仇深似海,拒不勤王。柳从之从南边起兵打上来,手下降兵降将越来越多,反观朝廷这边,人手越发的少,派兵去打柳从之倒像是给他送人去的一样。到现在,还站在这儿的武将,多是滥竽充数上不了台面的角色,打仗?简直像个笑话。
薛寅一晒:“无人愿往?”
堂下武将纷纷垂头,寂静不语。霍方似想说话,然而眉头紧锁,显然心中也并无合适人选。
一片死寂中,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自请出战,愿率五千名士兵,前往澜江伏击柳从之。”
薛寅向声音的主人看去,是个站在队伍末尾的年轻人,着五品文官官服,身材修长,却是个年轻俊朗的文士。薛寅抬了抬眉毛:“你是谁?”他现在还真只认得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年轻人长身而立,冷静自若,沉声道:“回陛下,兵部五品参校,顾均。”
参校是兵部的文职,掌军中杂物,物资分配,却不负责采买,不是个顶重要的职位,也无甚油水。薛寅看他一眼,“你是文官,可曾上阵杀敌?”
顾均眼也不眨:“并未!”
“你是否习得武艺?”
顾均道:“臣曾习武,然而武艺微末。”
“那么……”薛寅饶有兴趣地看着似乎信心十足的顾均,“你既非武官,又不曾带兵,朕为何要把军队交给你?”
顾均似乎早料到他有此一问,朗声道:“家父曾言,国之危难,匹夫有责!顾均虽仅是一介书生,但也上得马背射得弓,亦曾研读兵法,懂行军布阵之道。今军情紧急,顾均虽是微末之辈,也愿尽我所能,阻柳从之于澜江!”
一番话说得响亮而自信,薛寅扫了一圈下面默不作声的群臣,正待开口,忽又想起了什么,“你姓顾,你的父亲是……”
顾均垂首:“陛下明鉴,家父正是顾源。”
薛寅恍然:“怪不得。”顾源,字致文,名重天下的大儒,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柳从之的启蒙恩师,刚正不阿,忠君爱国……已于三年前病逝。薛寅顿了顿,看一眼顾均:“你很不错。”
柳从之大军压境,人未至威已临,朝中武人,竟无一人有胆子站出来。不过也是,此去敌我兵力如此悬殊,无论胜负输赢,只怕都难逃出性命去,几乎有九成是必败。这顾均,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文人血性。薛寅念及此处,忽然心中一动,又问:“你的兵法可有人教?”
顾均道:“臣曾蒙黄景明先生指点。”
薛寅点头,黄景明亦是名人,昔日江贺之父江定便是以此军师为助,为先先帝平定江山。先先帝——姑且就这么称呼着吧,年轻时与其余皇子夺嫡,最终胜出,坐上了龙椅,也确实是个人物,在他治下江山也平定了几年,奈何晚年昏庸,求神信道,才让这江山落得这局面。黄景明也是老一辈的传奇人物了,追随江贺之父,立下赫赫战功,以兵法通神而闻名,然而如今江贺父子、黄景明均已离世。薛寅不过想到黄景明在世时与顾源关系甚好,才有此一问。
几问之下,薛寅心中已有成算,发问道:“宣京守军还有多少?”
兵部尚书出列,此人乃亲华平一派,在薛寅跟前几如隐形人一般,只刚才见华平身故才有些许动容,不过很快,一张老脸就端得四平八稳,丁点声色不露:“御林军七千,京郊守军一万七千。随冷言出征的十万人目前只有三千回京。”
区区三万的兵力,也实在是穷途末路了,薛寅叹气,注视顾均:“我拨给你一万人,如何?”
顾均尚未反应,当即有人色变:“宣京只留两万兵力,如何能成?”
薛寅不为所动,“那三万兵力就守得住宣京了?”
那人语塞,薛寅冷笑:“既无人愿出战,那么就让愿出战的人去吧。”又道:“顾均,你很合朕的意,希望你能活着回来。”
顾均跪下叩首:“愿顾均不负陛下所托。”
薛寅摇头,“记住朕说的话就好。”他懒散地打个呵欠,他的嘱托?不,他不指望顾均能赢,他甚至也不指望顾均能回来,他只是好奇,以顾均体现出的自信与胆量,他能做到哪一步?
大厦将倾,穷途末路,一个人再如何力挽狂澜,也不可能改变时局,不过有趣的是,历朝历代,每到这种时候,似乎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怕死的人站出来,哪怕心知肚明所做都是徒劳。当然,如今也就顾均一人会做这事——现下这满朝大臣,又有多少已经盘算着要跑,或者盘算着投降的呢?
薛寅拖着下巴,幽幽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