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理论流传。
此时诸子皆被刘备之言所吸引,哪里还想得到这人是之前他们看不顺眼想教训教训的小师弟。刘备朗声继续歪楼:“盖因昔年先师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是故书缺简脱,礼坏乐崩。至汉武之世,方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广收天下篇籍,由是儒家方兴。”这段典故大家都了解,《汉书-艺文志》里面也有记载。
“然则我儒家果无领袖诸家之大义乎?非也,先师仲尼乃不世出之圣贤,岂无遗泽留示后人?儒家之大义,便在《大学》篇,便在格物致知!此四字乃我儒家之总纲,可为万世不变之法统!”
好吧,刘备的目的到此完全暴露出来了,趁此机会,把格物学高高举起,让它成为儒家的一面永不倒下的理论旗帜,深入贯彻到诸学子心中,让它去生根发芽。
“五郎,格物致知如何能为万世儒家之法统,还请以教我!”
好,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刘备得意的一笑道:“之前格物致知,因为诸经之繁琐,故历代儒者未重视,且因章句之误释,故天下诸子皆以为格者乃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也。郑师亦持此论。”说到这里,众人便笑,此时气氛已经渐渐轻松。
“然则吾以为非此论。先圣所言,皆有深意,岂能如此解之?是以吾以为,格,乃穷也,物,乃理也。此物不拘外物及性分之物。天下之事皆可谓之物。天下之物皆有其理。格其物而知其理,然后致知,致德性之知,致见闻之知。从而知行合一!”
“既然天下之事皆可谓之物,天下之物皆有其理。那么,农者,商者,兵者,法者,阴阳术者,医卜之流者,我等皆可去格!我等皆可去穷其理,致其知!是故,儒家者,格物乃其根基主干,而法家、兵家、农家等流,皆为我儒家之枝叶也!是故圣人有言,格物致知后,方可修身养性,诚意正心,继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吾以为,此言大善!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众人已经傻掉了,格物致知还能这样解释?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接受了格物乃是穷天下之理的说法,但没有像刘备这般无耻的把诸家学说绑架在格物致知这四字上面。这太不要脸了,不过好像很不错啊。好多士子已经开始兴奋激动了。仔细一想,对啊,很有逻辑啊。如果格物致知按照刘备这样来解释,那么我儒家领袖百家学说乃是理所当然啊!不就是这样的么?格物致知也很好理解啊,我向农夫请教如何种庄稼是格物,观天象察云雨而后知星相这也是格物,习骑射研兵阵也是一种格物,对呀,天下万物就没有我们不可去格的!先圣还真是聪明啊,为何我们没有早一点发现这句话的原意呢?
刘备狡猾的一笑,大声道:“诸家学说,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我儒家先圣,有大智慧有大仁心,于是有格物致知一论著于书间。惜哉此煌煌之言蒙尘数百载。自今日起,我儒家领袖诸家学说,奉天命,佐君王,名正言亦顺矣!治国平天下,舍我者其谁?”
堂下诸子,听了不由热血沸腾,纷纷站了起来,举臂高呼:“奉天命,佐君王!治国平天下,舍我者其谁?”
好吧,其实要是卢植和郑玄在这里,肯定会训斥刘备强言巧辨,歪理邪说。不过他们却也没有办法来反驳,因为刘备所提出来的,占据了大义的名份,对儒家治世来说,太有用了。按照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以后就没有人自称是法家传人,兵家传人,纵横家传人了。统统改称儒家传人!因为他们是通过格物致知获得诸子知识的!
刘备这一通好说,说得他喉干舌燥。虽然事发突然,他所发之言论还有不如意之处,但也算是能自圆其说了。他才不管什么礼孝仁义呢,这都是统治者对治下之民要求的。真正的明白人,权臣豪强等,哪个讲这个?小民百姓对天子很畏惧,在权臣眼中,废立皇帝却只若等闲。什么天子天命,都是瞎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真理。刘备只想推广他的格物学。一是为这个他所钟爱的年代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二是他“专心”去研究格物后,不管卢植还是郑玄,就不会对他的其他学问太过严苛了。就算他《五经》不通又如何,他依然是格物学的理论宗师,儒家的大功臣!
注: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大力打赏支持,晚上还有一章回报。感谢大家的点推藏,谢谢!
理论流传。
此时诸子皆被刘备之言所吸引,哪里还想得到这人是之前他们看不顺眼想教训教训的小师弟。刘备朗声继续歪楼:“盖因昔年先师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是故书缺简脱,礼坏乐崩。至汉武之世,方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广收天下篇籍,由是儒家方兴。”这段典故大家都了解,《汉书-艺文志》里面也有记载。
“然则我儒家果无领袖诸家之大义乎?非也,先师仲尼乃不世出之圣贤,岂无遗泽留示后人?儒家之大义,便在《大学》篇,便在格物致知!此四字乃我儒家之总纲,可为万世不变之法统!”
好吧,刘备的目的到此完全暴露出来了,趁此机会,把格物学高高举起,让它成为儒家的一面永不倒下的理论旗帜,深入贯彻到诸学子心中,让它去生根发芽。
“五郎,格物致知如何能为万世儒家之法统,还请以教我!”
好,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刘备得意的一笑道:“之前格物致知,因为诸经之繁琐,故历代儒者未重视,且因章句之误释,故天下诸子皆以为格者乃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也。郑师亦持此论。”说到这里,众人便笑,此时气氛已经渐渐轻松。
“然则吾以为非此论。先圣所言,皆有深意,岂能如此解之?是以吾以为,格,乃穷也,物,乃理也。此物不拘外物及性分之物。天下之事皆可谓之物。天下之物皆有其理。格其物而知其理,然后致知,致德性之知,致见闻之知。从而知行合一!”
“既然天下之事皆可谓之物,天下之物皆有其理。那么,农者,商者,兵者,法者,阴阳术者,医卜之流者,我等皆可去格!我等皆可去穷其理,致其知!是故,儒家者,格物乃其根基主干,而法家、兵家、农家等流,皆为我儒家之枝叶也!是故圣人有言,格物致知后,方可修身养性,诚意正心,继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吾以为,此言大善!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众人已经傻掉了,格物致知还能这样解释?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接受了格物乃是穷天下之理的说法,但没有像刘备这般无耻的把诸家学说绑架在格物致知这四字上面。这太不要脸了,不过好像很不错啊。好多士子已经开始兴奋激动了。仔细一想,对啊,很有逻辑啊。如果格物致知按照刘备这样来解释,那么我儒家领袖百家学说乃是理所当然啊!不就是这样的么?格物致知也很好理解啊,我向农夫请教如何种庄稼是格物,观天象察云雨而后知星相这也是格物,习骑射研兵阵也是一种格物,对呀,天下万物就没有我们不可去格的!先圣还真是聪明啊,为何我们没有早一点发现这句话的原意呢?
刘备狡猾的一笑,大声道:“诸家学说,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我儒家先圣,有大智慧有大仁心,于是有格物致知一论著于书间。惜哉此煌煌之言蒙尘数百载。自今日起,我儒家领袖诸家学说,奉天命,佐君王,名正言亦顺矣!治国平天下,舍我者其谁?”
堂下诸子,听了不由热血沸腾,纷纷站了起来,举臂高呼:“奉天命,佐君王!治国平天下,舍我者其谁?”
好吧,其实要是卢植和郑玄在这里,肯定会训斥刘备强言巧辨,歪理邪说。不过他们却也没有办法来反驳,因为刘备所提出来的,占据了大义的名份,对儒家治世来说,太有用了。按照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以后就没有人自称是法家传人,兵家传人,纵横家传人了。统统改称儒家传人!因为他们是通过格物致知获得诸子知识的!
刘备这一通好说,说得他喉干舌燥。虽然事发突然,他所发之言论还有不如意之处,但也算是能自圆其说了。他才不管什么礼孝仁义呢,这都是统治者对治下之民要求的。真正的明白人,权臣豪强等,哪个讲这个?小民百姓对天子很畏惧,在权臣眼中,废立皇帝却只若等闲。什么天子天命,都是瞎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真理。刘备只想推广他的格物学。一是为这个他所钟爱的年代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二是他“专心”去研究格物后,不管卢植还是郑玄,就不会对他的其他学问太过严苛了。就算他《五经》不通又如何,他依然是格物学的理论宗师,儒家的大功臣!
注: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大力打赏支持,晚上还有一章回报。感谢大家的点推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