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备既走,董卓旋又拜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见袁绍、刘备皆走。心知留在洛阳亦无益,乃辞官而去。董卓不许,曹操便变易姓名,逃归乡里。
刘备一路南下。心中大是懊恼。他自以为在京中,自己有人马,有名望,必能拉拢一批朝臣与董卓相抗衡,谁曾想百官应者寥寥。至使自己无有奥援,势单力孤。因此不敌董卓。
他又何曾想到,袁隗为太傅,百官多为袁氏门下,袁绍不欲与刘备合力。诸公又岂能不知?再者,经何进之乱,京师血流成河。诸公锐气已丧,只图明哲保身矣。
正所以时势造人,董卓就是得了大势,所以才横行无忌。洛阳城中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等人死后,其部自散,群龙无首,余者不投刘备,即投董卓。禁军乱成一盘散沙,以至无法形成对董卓的威胁。且百官公卿畏凉州西军之威,又恐兵祸一起,京师遭到燃蹂。躏……种种原因,成就董卓无上淫威。
刘备、袁绍、曹操、卢植皆走,朝中再无杂音。董卓复议废立之事。乃曰:“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著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皇帝祚。”
董卓这次胃口大得惊人,不但废天子,还连带太后也一块废了。他这样一说,群臣莫敢言。于是九月十五,废天子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即皇帝位,是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元永汉。
以新帝初立,大赏群臣。拜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于是董卓迁太尉,并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进封郿侯。又表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刘备于驿中得信,怅然若失。历史的车轮依旧,他并没有改变什么。是他太矫情吗?若是早早联合大兵反对董卓,如何?可是,谁人又会相信董卓会废帝?谁人又愿意看着他成为一方权臣?有一个董卓就已经够闹腾的了,大汉不能再出现第二个董卓……
董卓行废立之举,又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人。更复以前诸党人名位,擢其子孙,以收士人之心。
为了立威,董卓又掘前车骑将军何苗墓,弃尸道旁。侍御史有事入府诣卓,未解配剑,即令甲士杀之……京师震动。自此之后,董卓于朝中一呼百应,百官以下皆默然。
董卓既秉朝政,便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后及废帝弘农王身上,作为一名纵横沙场多年的统帅,心慈手软不是他所需要的,斩草除根才合他的心意。更何况他根本就不把刘氏放在眼里,不然也不会说出刘氏就算断子绝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了(刘氏种不足复遗)。
幸好何太后在被废之前,下诏令刘恪为北宫卫士令,引兵护卫宫室,刘恪奉命宿卫宫掖,寸步不离永安宫左右。而董卓亦不欲再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又忙于安抚拉拢士人,恰好此时又发生一件大事,于是董卓的目光暂时被移开。
十月,白波贼寇河东,一般流寇也就算了,里面还有个南匈奴的不明不白的单于于扶罗搅和在里面。这家伙父亲被杀,单于之位被夺,来宗主国哭诉,没人理不说,刚好灵帝又驾崩了。回又回不去,索性便和白波贼混在一起,靠打劫抄掠为生了。白波军加入了数千匈奴精骑,军威大盛,屡掠太原、上党、河东等地。
贼兵到了河东,董卓就不能忍了,河东乃司隶所部,且又在上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顺势直冲,数日便可打到京师来。这关系到董卓秉政以来的脸面。无论如何,这一仗不能败。
于是董卓遣牛辅、徐荣率军击讨之。那里还在焦急的等着双方交战的结果。这里又有人惹董卓生气了。谁?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后裔孙。家学渊源,加上勤奋好学。被许为一时俊秀。当然,他从小就出名了。孔融让梨嘛。这个年代的士人,总是重风骨的。孔融十六岁便敢收留逃亡天下的张俭,后来事发被下狱,又和兄长争相认罪……
他之前州郡屡召不至,被前司徒杨赐所辟。何进初任大将军,杨赐让他拿了拜贴去恭贺,结果何进家仆让他等得久了,他就压回拜贴不辞而别,把个何进好悬没气得半死,差点没派剑客去弄死他。
董卓为司空后,为了收买人心,征天下名士,孔融亦在此列,先是为司空掾,后转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复迁虎贲中郎将。董卓对他够好... -->>
刘备既走,董卓旋又拜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见袁绍、刘备皆走。心知留在洛阳亦无益,乃辞官而去。董卓不许,曹操便变易姓名,逃归乡里。
刘备一路南下。心中大是懊恼。他自以为在京中,自己有人马,有名望,必能拉拢一批朝臣与董卓相抗衡,谁曾想百官应者寥寥。至使自己无有奥援,势单力孤。因此不敌董卓。
他又何曾想到,袁隗为太傅,百官多为袁氏门下,袁绍不欲与刘备合力。诸公又岂能不知?再者,经何进之乱,京师血流成河。诸公锐气已丧,只图明哲保身矣。
正所以时势造人,董卓就是得了大势,所以才横行无忌。洛阳城中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等人死后,其部自散,群龙无首,余者不投刘备,即投董卓。禁军乱成一盘散沙,以至无法形成对董卓的威胁。且百官公卿畏凉州西军之威,又恐兵祸一起,京师遭到燃蹂。躏……种种原因,成就董卓无上淫威。
刘备、袁绍、曹操、卢植皆走,朝中再无杂音。董卓复议废立之事。乃曰:“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著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皇帝祚。”
董卓这次胃口大得惊人,不但废天子,还连带太后也一块废了。他这样一说,群臣莫敢言。于是九月十五,废天子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即皇帝位,是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元永汉。
以新帝初立,大赏群臣。拜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于是董卓迁太尉,并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进封郿侯。又表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刘备于驿中得信,怅然若失。历史的车轮依旧,他并没有改变什么。是他太矫情吗?若是早早联合大兵反对董卓,如何?可是,谁人又会相信董卓会废帝?谁人又愿意看着他成为一方权臣?有一个董卓就已经够闹腾的了,大汉不能再出现第二个董卓……
董卓行废立之举,又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人。更复以前诸党人名位,擢其子孙,以收士人之心。
为了立威,董卓又掘前车骑将军何苗墓,弃尸道旁。侍御史有事入府诣卓,未解配剑,即令甲士杀之……京师震动。自此之后,董卓于朝中一呼百应,百官以下皆默然。
董卓既秉朝政,便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后及废帝弘农王身上,作为一名纵横沙场多年的统帅,心慈手软不是他所需要的,斩草除根才合他的心意。更何况他根本就不把刘氏放在眼里,不然也不会说出刘氏就算断子绝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了(刘氏种不足复遗)。
幸好何太后在被废之前,下诏令刘恪为北宫卫士令,引兵护卫宫室,刘恪奉命宿卫宫掖,寸步不离永安宫左右。而董卓亦不欲再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又忙于安抚拉拢士人,恰好此时又发生一件大事,于是董卓的目光暂时被移开。
十月,白波贼寇河东,一般流寇也就算了,里面还有个南匈奴的不明不白的单于于扶罗搅和在里面。这家伙父亲被杀,单于之位被夺,来宗主国哭诉,没人理不说,刚好灵帝又驾崩了。回又回不去,索性便和白波贼混在一起,靠打劫抄掠为生了。白波军加入了数千匈奴精骑,军威大盛,屡掠太原、上党、河东等地。
贼兵到了河东,董卓就不能忍了,河东乃司隶所部,且又在上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顺势直冲,数日便可打到京师来。这关系到董卓秉政以来的脸面。无论如何,这一仗不能败。
于是董卓遣牛辅、徐荣率军击讨之。那里还在焦急的等着双方交战的结果。这里又有人惹董卓生气了。谁?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后裔孙。家学渊源,加上勤奋好学。被许为一时俊秀。当然,他从小就出名了。孔融让梨嘛。这个年代的士人,总是重风骨的。孔融十六岁便敢收留逃亡天下的张俭,后来事发被下狱,又和兄长争相认罪……
他之前州郡屡召不至,被前司徒杨赐所辟。何进初任大将军,杨赐让他拿了拜贴去恭贺,结果何进家仆让他等得久了,他就压回拜贴不辞而别,把个何进好悬没气得半死,差点没派剑客去弄死他。
董卓为司空后,为了收买人心,征天下名士,孔融亦在此列,先是为司空掾,后转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复迁虎贲中郎将。董卓对他够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