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流水光阴(大结局) (1/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清穿物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南的秋风里有着桂花的香气。
夜渐深,梅兰妮坐在烛光下读报。
李妈妈进来,用烛扣把残烛的火焰灭去,再把残烛从烛台上取下,换上新的蜡烛,点亮。
梅兰妮桌上的烛台是梅花的造型,花瓣和花芯上一共插了六只蜡烛。
梅兰妮见是李妈妈,“这么晚了,妈妈只管去睡。这些事让小丫头做就好。”
李妈妈道,“夫人也早些睡,晚上天气凉,还要加件衣服才好。”
梅兰妮点点头,眼睛被报上一则消息吸引。
李妈妈换完了蜡烛,罩上玻璃罩,悄无声息的离去。
梅兰妮读道,今秋内务府让江南送两万支蜡烛上进京。
她家的蜡烛也成了抢手货了?
乾隆下江南时,江南的官员要讨好皇帝,给他总是用最好的东西。
这年头的蜡烛黑烟很大,而且要不断的剪烛芯。就算是皇宫里用的也是这样。而蜡烛还是高档生活日用品,只是有钱人家才能用。贫苦的人家用的是油灯。
而华家制造的蜡烛用了化学的方法,除去了油脂酸的甘油成分,使得蜡烛没有黑烟,而且比一般的蜡烛还明亮。
皇帝在江南用过这样的蜡烛后,回京后就不习惯了。所以下旨让江南的官员进蜡烛。
梅兰妮想,皇帝下了一次江南,她家的产品多了些销路,拿到些大订单。
随着皇帝南下江南的北方贵族们,到了苏杭就象土豪一般疯狂购买。
她家的珠宝首饰被买光了,鸽蛋大的池蝶蚌珠,和南洋的宝石,让那些北来的满人发狂。
欧洲来的望远镜,放大镜,老花镜等也销售一空。使得她的铺子只好关门一个月。
印着虫草的纱帐,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梅兰妮盘算着,要不要再增加流水线。
只是火柴没有皇家的定单,因为皇帝是不用火的,即使点灯也是在外面点好了送进去。不能在皇帝面前打火。加上乾隆没有抽烟的习惯。
虽然火柴没有皇家的定单,但是火柴的销量还是巨大。如今,已经有官员上疏要对火柴收税。
这种事还是让她家的男孩们去对付。
华家产品并不只是面对上层社会,他家的省油灯走进了千家万户。
说起来,这省油灯并不是他们的发明,这灯在唐朝就有了。他们只是精制了。
省油灯是根据冷却油温,延长油的燃烧时间。这和后世汽车省油原理是一样的。中国人是聪明的,除了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外,他们有着无数的小发明。
就象如今,梅兰妮他们把后世的科技山寨到了这里,但是,在这过程中,当地的工匠不断提出了改进。有些的改进对他们来讲都是耳目一新,这些人比爱迪生一点都不差。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压制工商,华家做法相反,他们大力鼓励工农业发明创造。任何的发明,一经使用,都给予丰厚的回报。这样一来,在他们身边已经集聚了大量有才华的技工。也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工人,华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国文明的天空正是由这些做工的人所支撑。中国的文字早已经揭示了这个真缔。
报上又一则消息说,今年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戏剧,话本,传奇等读物。还说,已经和千利休的后人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了茶叶,茶具,帮助他们宣传,推广茶道。
梅兰妮会心的笑了。
想起多年前,她的儿子们在讨论如何对待四周国家时,无一例外的都说要按照后世美国人的方法:对他国拼命输出是是而非的理念,而绝对不能输出科技。有机会就挑起他国的内乱,或者挑动邻国之间的矛盾。并在那些国家里扶持亲华精英,让他们觉的月亮都是中国的圆。
大量输出中华文化,在没有电影出现的年代里,戏剧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让日本人能看的懂中国戏剧,还特意派了昆剧师傅去教他们,日本人把他们的戏剧叫做“能”。
这时候的能剧大都演的是中国的戏剧。
日本人喜欢这个‘道,’那个‘道’。
华家的那几个就动脑筋帮助扶持他们的各种‘道’。
如‘花道’,齐逸是直接用了明代袁宏道的推荐给池坊派做教材。
还对日本出口了大量的香料,和制香书本,和各类精巧的香具,帮助他们创立了京都香道。
教会了几个日本人二十四式太极拳,帮着他们在日本创立了拳道。
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他们每年向日本的出口量在急剧上升,日本人对中国产品从热爱到如今的狂爱。
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时的日本还是在德川家族的统治下,天皇暇仁的位置就象虚设。
由于日本的铜矿日渐衰竭,日本每年限制了黄铜出口量,但是,对于华记来的船队,还是尽量供应的。
这样,就使得其他的清国来的贩铜船的得铜量就少了。官商出海贩铜很快就成了赤字经营。
范家在贩铜的过程,亏欠了朝廷大量银两。对于和洪门的商业竞争力不从心起来。
这使的洪门在北方地区的的工商业飞快的发展。
在广南,他们采取的方法是拉拢北方的郑氏集团,打击南方的阮福集团。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策略----远交近攻。
而对暹罗,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就让他们之间不停的有战争。或者有内乱。
这些手段是超级大国常用的,如今他们拿来试,也是很好用的。他们就在这些混乱的空隙里把自家的实力做大。
而在他们的地盘上,他们首先做的是建立学校,教中国文字,推广汉话。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许多事情还没有办,先就办学校?而且学校中不仅收华人,还收了土人。
这个时代的华人在南中国海域的地位是很高的。在那个海域,华人被称为‘唐人’。土人见了他们都要礼让。
&n... -->>
江南的秋风里有着桂花的香气。
夜渐深,梅兰妮坐在烛光下读报。
李妈妈进来,用烛扣把残烛的火焰灭去,再把残烛从烛台上取下,换上新的蜡烛,点亮。
梅兰妮桌上的烛台是梅花的造型,花瓣和花芯上一共插了六只蜡烛。
梅兰妮见是李妈妈,“这么晚了,妈妈只管去睡。这些事让小丫头做就好。”
李妈妈道,“夫人也早些睡,晚上天气凉,还要加件衣服才好。”
梅兰妮点点头,眼睛被报上一则消息吸引。
李妈妈换完了蜡烛,罩上玻璃罩,悄无声息的离去。
梅兰妮读道,今秋内务府让江南送两万支蜡烛上进京。
她家的蜡烛也成了抢手货了?
乾隆下江南时,江南的官员要讨好皇帝,给他总是用最好的东西。
这年头的蜡烛黑烟很大,而且要不断的剪烛芯。就算是皇宫里用的也是这样。而蜡烛还是高档生活日用品,只是有钱人家才能用。贫苦的人家用的是油灯。
而华家制造的蜡烛用了化学的方法,除去了油脂酸的甘油成分,使得蜡烛没有黑烟,而且比一般的蜡烛还明亮。
皇帝在江南用过这样的蜡烛后,回京后就不习惯了。所以下旨让江南的官员进蜡烛。
梅兰妮想,皇帝下了一次江南,她家的产品多了些销路,拿到些大订单。
随着皇帝南下江南的北方贵族们,到了苏杭就象土豪一般疯狂购买。
她家的珠宝首饰被买光了,鸽蛋大的池蝶蚌珠,和南洋的宝石,让那些北来的满人发狂。
欧洲来的望远镜,放大镜,老花镜等也销售一空。使得她的铺子只好关门一个月。
印着虫草的纱帐,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梅兰妮盘算着,要不要再增加流水线。
只是火柴没有皇家的定单,因为皇帝是不用火的,即使点灯也是在外面点好了送进去。不能在皇帝面前打火。加上乾隆没有抽烟的习惯。
虽然火柴没有皇家的定单,但是火柴的销量还是巨大。如今,已经有官员上疏要对火柴收税。
这种事还是让她家的男孩们去对付。
华家产品并不只是面对上层社会,他家的省油灯走进了千家万户。
说起来,这省油灯并不是他们的发明,这灯在唐朝就有了。他们只是精制了。
省油灯是根据冷却油温,延长油的燃烧时间。这和后世汽车省油原理是一样的。中国人是聪明的,除了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外,他们有着无数的小发明。
就象如今,梅兰妮他们把后世的科技山寨到了这里,但是,在这过程中,当地的工匠不断提出了改进。有些的改进对他们来讲都是耳目一新,这些人比爱迪生一点都不差。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压制工商,华家做法相反,他们大力鼓励工农业发明创造。任何的发明,一经使用,都给予丰厚的回报。这样一来,在他们身边已经集聚了大量有才华的技工。也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工人,华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国文明的天空正是由这些做工的人所支撑。中国的文字早已经揭示了这个真缔。
报上又一则消息说,今年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戏剧,话本,传奇等读物。还说,已经和千利休的后人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了茶叶,茶具,帮助他们宣传,推广茶道。
梅兰妮会心的笑了。
想起多年前,她的儿子们在讨论如何对待四周国家时,无一例外的都说要按照后世美国人的方法:对他国拼命输出是是而非的理念,而绝对不能输出科技。有机会就挑起他国的内乱,或者挑动邻国之间的矛盾。并在那些国家里扶持亲华精英,让他们觉的月亮都是中国的圆。
大量输出中华文化,在没有电影出现的年代里,戏剧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让日本人能看的懂中国戏剧,还特意派了昆剧师傅去教他们,日本人把他们的戏剧叫做“能”。
这时候的能剧大都演的是中国的戏剧。
日本人喜欢这个‘道,’那个‘道’。
华家的那几个就动脑筋帮助扶持他们的各种‘道’。
如‘花道’,齐逸是直接用了明代袁宏道的推荐给池坊派做教材。
还对日本出口了大量的香料,和制香书本,和各类精巧的香具,帮助他们创立了京都香道。
教会了几个日本人二十四式太极拳,帮着他们在日本创立了拳道。
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他们每年向日本的出口量在急剧上升,日本人对中国产品从热爱到如今的狂爱。
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时的日本还是在德川家族的统治下,天皇暇仁的位置就象虚设。
由于日本的铜矿日渐衰竭,日本每年限制了黄铜出口量,但是,对于华记来的船队,还是尽量供应的。
这样,就使得其他的清国来的贩铜船的得铜量就少了。官商出海贩铜很快就成了赤字经营。
范家在贩铜的过程,亏欠了朝廷大量银两。对于和洪门的商业竞争力不从心起来。
这使的洪门在北方地区的的工商业飞快的发展。
在广南,他们采取的方法是拉拢北方的郑氏集团,打击南方的阮福集团。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策略----远交近攻。
而对暹罗,柬埔寨这样的小国,就让他们之间不停的有战争。或者有内乱。
这些手段是超级大国常用的,如今他们拿来试,也是很好用的。他们就在这些混乱的空隙里把自家的实力做大。
而在他们的地盘上,他们首先做的是建立学校,教中国文字,推广汉话。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许多事情还没有办,先就办学校?而且学校中不仅收华人,还收了土人。
这个时代的华人在南中国海域的地位是很高的。在那个海域,华人被称为‘唐人’。土人见了他们都要礼让。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