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唐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李义府已经骄横到买 官卖官,连他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参与其中。
“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这样,罢免李义府中书令一职,而后您加封他由太子舍人晋升太子太保,中书令的正二品晋升从一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远离朝堂,也能在母后那里有所交代。”李弘看着李治矛盾的神情说道。
“太子太保?”李治惊讶道。
“是,现在儿臣的太子太师乃上官仪,太傅为许敬宗,太保本来是杨思俭,李义府也一直希望能够升任“三师”或是“三少”,这样以来,岂不也是合了他的心愿。”
李治思索着李弘的提议,如此一来也确实是能够还朝堂一片清净。但他又有些犹豫,许敬宗前几年被李弘挖走,免去了一切朝堂官职,安心的做着太子太傅一职,现在如果把李义府也带到东宫,难道太子有什么打算?
李治想到这里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父皇再考虑考虑,如果免去李义府,杜正伦一人恐怕难以支撑中书省所有的政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李治了解的也就越来越透彻,父皇是一个无比矛盾的人,有时候在政事上优柔寡断,难以抉择。
常常是需要别人帮他拿主意,这些年,一些朝堂上的大事儿,十有六七,在抉择上都是母后帮他拿的主意。
而现如今,他显然也意识到了母后从后宫,往朝堂上靠的的太近了,于是想要摆脱这种依赖。
就像当年他为了摆脱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拢集团在朝堂上对他的掣肘一样。但问题是,当年有母后、许敬宗等人,帮助他对付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现在他身边却少了许敬宗这样的阴人。
唯独能够给他这种希望的就是李义府,所以他也就纵容了李义府,这几年私底下的胡作非为,甚至是还帮着李义府清除弹劾李义府之人。
但几年下来,他丝毫没有看到一丁点儿,李义府倾向于他的迹象,反而李义府是与母后越走越近。
如果不是自己牵制着李义府,恐怕李义府已经替代了当年的许敬宗。此时在母后跟前,已经是类似于近臣的位置了。
如今的皇宫看似平和安静,但这种局面下却是暗流涌动的三方博弈。那就是自己、父皇、母后,三人不由自主的被朝堂上的暗涌推动着,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种微妙的境地。
自己当年凭借年龄幼小或是“天真无知”的优势,加上许敬宗还没有受到母后特别的重视,以及在母后还没有对朝堂感兴趣之前,自己死缠烂打的把他从母后手里争取了过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敬宗年龄比李义府大,也容易让母后放手。
李义府他原本以为当年可以一并要过来,却没有想到,遭到了父皇跟母后的一致反对。
所以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李义府任太子舍人,并任中书省中书令一职,与另外一位中书令杜正伦一起主持中书省。
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就可以坏掉一锅汤”,可想而知,朝堂上如果有李义府与许敬宗时,会变的何等乌烟瘴气。历史的走向,恐怕还是会如史书上记载的一样,形成父皇与母后的“帝后争锋”的态势。
李弘也知道,就算是解决掉了李义府跟许敬宗,朝堂上还会有马义府、刘敬宗等等冒出来。但想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谁出现在朝堂上,对大唐的朝野造成的伤害,都不是能够跟李义府、许敬宗的危害力画上等号的。
李弘看着父皇犹犹豫豫的神情,他心里很明白,李义府与许敬宗两人的能力,让父皇跟母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是不会轻易把这两个人撒手的。
在长孙无忌一事儿上,父皇就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好处。母后也同样,皇后的宝座最起码,有着李义府跟许敬宗大半的功劳。而自己太子的位置,李义府与许敬宗的影子也是其中最亮眼的。
而自己要把这两个人一起招致东宫,可想而知,对于父皇跟母后,想不产生震动跟疑心都难。
但好在李弘到目前为止,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晒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李治与武媚不知晓的。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也是最终有可能把李义府、许敬宗两人控制到手的。
“父皇,儿臣知道您是珍惜李义府的才华,但不一定要在朝堂上才能发挥,太乙城现在您全权交给儿臣治理,但儿臣年岁赏浅、毫无经验,需要李义府这样的臣子帮着儿臣一起治理。何况,那里将来还会成为我大唐的根基所在,李义府去那里也照样可以作出贡献,甚至会比在朝堂上还要重要。”
李治也不知道听没听李弘的劝导,只是若有所思的一味点着头不说话。对于太乙城是不是有李弘所说的那么重要,最起码他现在还是有几分怀疑的。
如今,李义府已经骄横到买 官卖官,连他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参与其中。
“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这样,罢免李义府中书令一职,而后您加封他由太子舍人晋升太子太保,中书令的正二品晋升从一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他远离朝堂,也能在母后那里有所交代。”李弘看着李治矛盾的神情说道。
“太子太保?”李治惊讶道。
“是,现在儿臣的太子太师乃上官仪,太傅为许敬宗,太保本来是杨思俭,李义府也一直希望能够升任“三师”或是“三少”,这样以来,岂不也是合了他的心愿。”
李治思索着李弘的提议,如此一来也确实是能够还朝堂一片清净。但他又有些犹豫,许敬宗前几年被李弘挖走,免去了一切朝堂官职,安心的做着太子太傅一职,现在如果把李义府也带到东宫,难道太子有什么打算?
李治想到这里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父皇再考虑考虑,如果免去李义府,杜正伦一人恐怕难以支撑中书省所有的政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弘对李治了解的也就越来越透彻,父皇是一个无比矛盾的人,有时候在政事上优柔寡断,难以抉择。
常常是需要别人帮他拿主意,这些年,一些朝堂上的大事儿,十有六七,在抉择上都是母后帮他拿的主意。
而现如今,他显然也意识到了母后从后宫,往朝堂上靠的的太近了,于是想要摆脱这种依赖。
就像当年他为了摆脱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拢集团在朝堂上对他的掣肘一样。但问题是,当年有母后、许敬宗等人,帮助他对付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现在他身边却少了许敬宗这样的阴人。
唯独能够给他这种希望的就是李义府,所以他也就纵容了李义府,这几年私底下的胡作非为,甚至是还帮着李义府清除弹劾李义府之人。
但几年下来,他丝毫没有看到一丁点儿,李义府倾向于他的迹象,反而李义府是与母后越走越近。
如果不是自己牵制着李义府,恐怕李义府已经替代了当年的许敬宗。此时在母后跟前,已经是类似于近臣的位置了。
如今的皇宫看似平和安静,但这种局面下却是暗流涌动的三方博弈。那就是自己、父皇、母后,三人不由自主的被朝堂上的暗涌推动着,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种微妙的境地。
自己当年凭借年龄幼小或是“天真无知”的优势,加上许敬宗还没有受到母后特别的重视,以及在母后还没有对朝堂感兴趣之前,自己死缠烂打的把他从母后手里争取了过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敬宗年龄比李义府大,也容易让母后放手。
李义府他原本以为当年可以一并要过来,却没有想到,遭到了父皇跟母后的一致反对。
所以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李义府任太子舍人,并任中书省中书令一职,与另外一位中书令杜正伦一起主持中书省。
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就可以坏掉一锅汤”,可想而知,朝堂上如果有李义府与许敬宗时,会变的何等乌烟瘴气。历史的走向,恐怕还是会如史书上记载的一样,形成父皇与母后的“帝后争锋”的态势。
李弘也知道,就算是解决掉了李义府跟许敬宗,朝堂上还会有马义府、刘敬宗等等冒出来。但想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谁出现在朝堂上,对大唐的朝野造成的伤害,都不是能够跟李义府、许敬宗的危害力画上等号的。
李弘看着父皇犹犹豫豫的神情,他心里很明白,李义府与许敬宗两人的能力,让父皇跟母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是不会轻易把这两个人撒手的。
在长孙无忌一事儿上,父皇就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好处。母后也同样,皇后的宝座最起码,有着李义府跟许敬宗大半的功劳。而自己太子的位置,李义府与许敬宗的影子也是其中最亮眼的。
而自己要把这两个人一起招致东宫,可想而知,对于父皇跟母后,想不产生震动跟疑心都难。
但好在李弘到目前为止,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晒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李治与武媚不知晓的。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也是最终有可能把李义府、许敬宗两人控制到手的。
“父皇,儿臣知道您是珍惜李义府的才华,但不一定要在朝堂上才能发挥,太乙城现在您全权交给儿臣治理,但儿臣年岁赏浅、毫无经验,需要李义府这样的臣子帮着儿臣一起治理。何况,那里将来还会成为我大唐的根基所在,李义府去那里也照样可以作出贡献,甚至会比在朝堂上还要重要。”
李治也不知道听没听李弘的劝导,只是若有所思的一味点着头不说话。对于太乙城是不是有李弘所说的那么重要,最起码他现在还是有几分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