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冠绝新汉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娶亲,说不定早就有出尘之心,未防西南道教趁虚而入,当尽早询问才好,好在老师北上青州,还有机会碰上陈施主,不妨询问一下。”
此言一出,众人都僵在风中,对陈止的观感复杂起来,他这留下了一句话,就让和尚惦记上了,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最尴尬的还是明法僧,他只是笑笑,没有接话,跟着话锋一转,谈及佛理。
顿时,赞若僧来了兴致,拉着几人来到正殿,谈论起佛法。
说是正殿,但山中简陋,论大小好比大户人家的正堂,几个人坐在蒲团上,说着说着,又绕回了陈止身上,围绕着那句话交谈。
很快,能够接上话的,就是曹庆、孙敏、荀折三人,那明法僧则垂不语,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但看他的表情,又不像是在思考。
………………
另一边,陈止的车队又经过了两座小镇,接近了武原县,同行几位正聚在陈止的马车中,谈论着过去两天的见闻。
但这彭城周围的景象,对刘纲来说没什么新鲜的,对6映、陶涯、赵兴而言,也没什么吸引力,所以风土人情说了几句,话题就转到了那日在不真空寺,陈止和寺院主持的一番对话上了。
“陈兄,你在庙中和那个大和尚讨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半天都没听明白。”刘纲在众人里面乡品最低,相对的最没什么负担,问起话来没什么顾忌。
他的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众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起来。
那日庙中,陈止和赞若僧的对话,听起来颇为高妙,让人想不在意的都难,偏偏佛家喜好机锋,话不通透,要让人自己参悟,这就陶涯等人颇为迷惑,不解其意。
陈止听了,笑了起来,说道:“其实也没什么,那位赞若法师的话,实体现了他看待世界的观点,他所精研的佛法有独到之处,但因为身为主持,所以又有偏差,有些难以解脱的东西。”
陶涯奇道:“是什么偏差?难道作为主持,还会影响参悟佛法?”
陈止就道:“佛法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乃至某种精神,但寺院是一种组织、一种实体,用实体来传播精神,难免就有矛盾之处,比如说,赞若僧倡导万物皆虚,但作为主持,偏偏又执着于拜佛之礼,难道万物皆虚,唯独佛像是实的?我只是提出了这个看法罢了,没什么复杂的地方。”
“就是这样?”刘纲很是惊讶。
陈止点头道:“就是如此,佛法和寺庙本就不能一概而论,就像百家精神和各家书院一样。很多书院源自同一本典籍,最后展出不同主张,就是因为典籍承载的是精神,而书院却是人组成的组织,人对典籍理解的差异,就是症结所在。”
“我好像明白了一点。”刘纲点了点头,车上的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跟着陷入沉思。
陈止看着众人,没有多言,他清楚的知道,赞若僧的思想,乃是一种唯心思想,追求的是逻辑自洽,其实不能多言,否则容易思路混乱。
这时候,那陈举过来通报众人,说是有武原县的王希,领着五名骑手过来迎接。
“王兄有心了。”陈止一听,就笑着下车,准备会见老友,而车上的众人还在思索着陈止话中之意。
“同一个典籍,不同的主张,这不就是注释典籍导致的不同么?同样的语句,断句、理解不同,注释有偏,就会诞生不同的主张。”
………………
几个时辰之后,在山庙拜访的明法僧等人,经过艰难山路,下得山来。
“那陈止是用道家的言论,讲给佛家的人听,这是辩论的技巧,怎么想都是那赞若僧曲解了陈止的愿意……”
路上,曹庆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这一路都在思索。
荀折眉头一皱,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你也听赞若大师对那句话的解释了,说的很清楚,是般若经中的一种解释,陈止的话也是符合经文的。”
孙敏却笑了起来。
荀折转头问道:“孙兄,你笑什么?”
孙密就道:“我是笑啊,那庙中和尚不知不觉中,就给陈止的一句话作了注释,不过这注释过后的含义,却是用佛家的主张解释,现在呢,你们又在这里,讨论着注释后的含义。”
曹庆一听也笑道,点头道:“师兄说的不错,就是不知陈止原来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说话间,情绪复杂的众人回到了斜口镇,过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就再次启程,两日后抵达了武原县。
只是,还未进城,他们就察觉到此城有些怪异,来往之人颇多,而且形色匆匆。
娶亲,说不定早就有出尘之心,未防西南道教趁虚而入,当尽早询问才好,好在老师北上青州,还有机会碰上陈施主,不妨询问一下。”
此言一出,众人都僵在风中,对陈止的观感复杂起来,他这留下了一句话,就让和尚惦记上了,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最尴尬的还是明法僧,他只是笑笑,没有接话,跟着话锋一转,谈及佛理。
顿时,赞若僧来了兴致,拉着几人来到正殿,谈论起佛法。
说是正殿,但山中简陋,论大小好比大户人家的正堂,几个人坐在蒲团上,说着说着,又绕回了陈止身上,围绕着那句话交谈。
很快,能够接上话的,就是曹庆、孙敏、荀折三人,那明法僧则垂不语,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但看他的表情,又不像是在思考。
………………
另一边,陈止的车队又经过了两座小镇,接近了武原县,同行几位正聚在陈止的马车中,谈论着过去两天的见闻。
但这彭城周围的景象,对刘纲来说没什么新鲜的,对6映、陶涯、赵兴而言,也没什么吸引力,所以风土人情说了几句,话题就转到了那日在不真空寺,陈止和寺院主持的一番对话上了。
“陈兄,你在庙中和那个大和尚讨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半天都没听明白。”刘纲在众人里面乡品最低,相对的最没什么负担,问起话来没什么顾忌。
他的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众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起来。
那日庙中,陈止和赞若僧的对话,听起来颇为高妙,让人想不在意的都难,偏偏佛家喜好机锋,话不通透,要让人自己参悟,这就陶涯等人颇为迷惑,不解其意。
陈止听了,笑了起来,说道:“其实也没什么,那位赞若法师的话,实体现了他看待世界的观点,他所精研的佛法有独到之处,但因为身为主持,所以又有偏差,有些难以解脱的东西。”
陶涯奇道:“是什么偏差?难道作为主持,还会影响参悟佛法?”
陈止就道:“佛法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乃至某种精神,但寺院是一种组织、一种实体,用实体来传播精神,难免就有矛盾之处,比如说,赞若僧倡导万物皆虚,但作为主持,偏偏又执着于拜佛之礼,难道万物皆虚,唯独佛像是实的?我只是提出了这个看法罢了,没什么复杂的地方。”
“就是这样?”刘纲很是惊讶。
陈止点头道:“就是如此,佛法和寺庙本就不能一概而论,就像百家精神和各家书院一样。很多书院源自同一本典籍,最后展出不同主张,就是因为典籍承载的是精神,而书院却是人组成的组织,人对典籍理解的差异,就是症结所在。”
“我好像明白了一点。”刘纲点了点头,车上的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跟着陷入沉思。
陈止看着众人,没有多言,他清楚的知道,赞若僧的思想,乃是一种唯心思想,追求的是逻辑自洽,其实不能多言,否则容易思路混乱。
这时候,那陈举过来通报众人,说是有武原县的王希,领着五名骑手过来迎接。
“王兄有心了。”陈止一听,就笑着下车,准备会见老友,而车上的众人还在思索着陈止话中之意。
“同一个典籍,不同的主张,这不就是注释典籍导致的不同么?同样的语句,断句、理解不同,注释有偏,就会诞生不同的主张。”
………………
几个时辰之后,在山庙拜访的明法僧等人,经过艰难山路,下得山来。
“那陈止是用道家的言论,讲给佛家的人听,这是辩论的技巧,怎么想都是那赞若僧曲解了陈止的愿意……”
路上,曹庆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这一路都在思索。
荀折眉头一皱,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你也听赞若大师对那句话的解释了,说的很清楚,是般若经中的一种解释,陈止的话也是符合经文的。”
孙敏却笑了起来。
荀折转头问道:“孙兄,你笑什么?”
孙密就道:“我是笑啊,那庙中和尚不知不觉中,就给陈止的一句话作了注释,不过这注释过后的含义,却是用佛家的主张解释,现在呢,你们又在这里,讨论着注释后的含义。”
曹庆一听也笑道,点头道:“师兄说的不错,就是不知陈止原来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说话间,情绪复杂的众人回到了斜口镇,过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就再次启程,两日后抵达了武原县。
只是,还未进城,他们就察觉到此城有些怪异,来往之人颇多,而且形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