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冠绝新汉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不该被世人推崇,怎么反倒和得位不正的司马家,落得相似的局面了?
于是,免不了探究一番。
最初,他也觉得一切是九品制的锅,但好在一年时间,尤其是在秘书省任职期间,更是通过大量的文献书籍,整理出了一条脉络,让他渐渐明白了一个关键所在。
为什么,明明历史变化了,朝代不同了,同样的情况还会出现。
“世家自先秦后诞生,从最初的公卿世家,慢慢扩大规模,地方豪强孤注一掷,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可以为世家,我那家乡就有一白家,有此等想法,但未能如愿,而这代郡也有刘家,说是皇室血脉,但早已不可考证,起家之前便为豪强,几世经营,乃成世家,经学传家、名望日高,官家征辟,几代为学,可以成世家,世家初在一地,后来一姓一族冠绝郡县,乃成望族,这样一个过程,在世卿世禄被废除之后,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一个群体代替另一个群体的过程,如何能够阻止?更不是天下重新一统可以改变的。”
“为何说天下重新一统,不可改变,而且陈兄你所说的话,也有出入之处。”拓跋郁律经过最初的惊讶,听到这里,终于重新镇定下来,脑子里的年头一转,想到了一家,“就说陈君背后的华阴杨家,如今就是望族,但追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时,为周天子之官,如今名震关西,更得弘农之郡望,影响力遍及潼关以西,已经有弘农归杨之说,这弘农杨氏的名号,连草原塞外都是知道的,这不就说明,世家古已有之么?”
“弘农杨家?原来如此,原来华阴杨氏,就是弘农杨家?”
陈止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被拓跋郁律话中的一个信息给吸引住了。
这就是有关杨家郡望弘农的信息,一下子让陈止将自己背后的杨家,和华夏一个著名的家族,联系在了一起。
事实上,尽管陈止三世为人,通过自身经历和签筒,得到了诸多信息,可毕竟不是全知全能,更不可能将历史上所有的事,都能尽数知悉,所以难免就有些思维盲区。
就比如他结亲的杨家,陈止知道这个家族在新汉乃是一大族,与王家号称北方世家巅峰,但他毕竟没有看过杨家的世系表,更多的认知,是杨家的势力遍布关中,所以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个杨家或许是因为历史变迁,所以影响力从东汉持续到了现在。
现在一听到拓跋郁律的说法,这才猛然间意识到,杨家今后之势,远超想象!
“弘农杨家么,不得了,这个家族对华夏的影响,也是连绵悠长啊!”
陈止这边感慨着,但他这么一停顿,却让对面的拓跋郁律,觉得是自己的话,让陈止的心思动摇,不由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他就继续道:“昔年高祖之时,世家并非独大,而且常有迁徙之法,不是一样可以压制世家么?而且生杀予夺,这才是皇家威严,何不效仿?反而弄出九品之法,徒增烦扰。”
这话所说的,是西汉的时候,中央朝廷为了防止地方的世家做大,曾经将各地稍微有些兴起苗头的家族,都给迁徙首都周围,或者干脆被迁到皇陵之地,为的就是用礼仪为借口,将世家大族的成长,扼杀在摇篮中。”
陈止的思绪被这话唤了回来,就道:“拓跋兄,你所说的迁徙之法,应该是从秦时兴起的,秦王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而首汉则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用以强干弱枝,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这些手段,正说明了,世家的成长已经开始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话锋一转:“首汉可以为之,但持续的时间也有限,况且此举最初,其实是为了防备六国的贵族,是将原本六国勋贵,从山东之地连根拔起,放到朝廷眼皮子底下控制和监视,从而将隐患根绝。”
“不错,正是如此,”拓跋郁律点点头,以为陈止是要同意自己的意见了,“若是季汉能恢复此制,岂不美哉?”
“但即便是施行了此制的首汉,亦没有持续下来,自元帝以后,不复再迁,前后七代,孝武皇帝的时候,乃是巅峰,随后随着朝廷和地方世家之间力量的消长,终于难以为继,最终此制消失,这制度的消失和制度的诞生一样,本身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迁族之策之所以难以进行,也是因为天下广大,世家越来越多,而皇室却只有一家,随着世家的成熟,从原本世卿世禄的局限中走出来,开创新的局面,过往的种种,也就难以再制约了。”
道不该被世人推崇,怎么反倒和得位不正的司马家,落得相似的局面了?
于是,免不了探究一番。
最初,他也觉得一切是九品制的锅,但好在一年时间,尤其是在秘书省任职期间,更是通过大量的文献书籍,整理出了一条脉络,让他渐渐明白了一个关键所在。
为什么,明明历史变化了,朝代不同了,同样的情况还会出现。
“世家自先秦后诞生,从最初的公卿世家,慢慢扩大规模,地方豪强孤注一掷,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可以为世家,我那家乡就有一白家,有此等想法,但未能如愿,而这代郡也有刘家,说是皇室血脉,但早已不可考证,起家之前便为豪强,几世经营,乃成世家,经学传家、名望日高,官家征辟,几代为学,可以成世家,世家初在一地,后来一姓一族冠绝郡县,乃成望族,这样一个过程,在世卿世禄被废除之后,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一个群体代替另一个群体的过程,如何能够阻止?更不是天下重新一统可以改变的。”
“为何说天下重新一统,不可改变,而且陈兄你所说的话,也有出入之处。”拓跋郁律经过最初的惊讶,听到这里,终于重新镇定下来,脑子里的年头一转,想到了一家,“就说陈君背后的华阴杨家,如今就是望族,但追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时,为周天子之官,如今名震关西,更得弘农之郡望,影响力遍及潼关以西,已经有弘农归杨之说,这弘农杨氏的名号,连草原塞外都是知道的,这不就说明,世家古已有之么?”
“弘农杨家?原来如此,原来华阴杨氏,就是弘农杨家?”
陈止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被拓跋郁律话中的一个信息给吸引住了。
这就是有关杨家郡望弘农的信息,一下子让陈止将自己背后的杨家,和华夏一个著名的家族,联系在了一起。
事实上,尽管陈止三世为人,通过自身经历和签筒,得到了诸多信息,可毕竟不是全知全能,更不可能将历史上所有的事,都能尽数知悉,所以难免就有些思维盲区。
就比如他结亲的杨家,陈止知道这个家族在新汉乃是一大族,与王家号称北方世家巅峰,但他毕竟没有看过杨家的世系表,更多的认知,是杨家的势力遍布关中,所以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个杨家或许是因为历史变迁,所以影响力从东汉持续到了现在。
现在一听到拓跋郁律的说法,这才猛然间意识到,杨家今后之势,远超想象!
“弘农杨家么,不得了,这个家族对华夏的影响,也是连绵悠长啊!”
陈止这边感慨着,但他这么一停顿,却让对面的拓跋郁律,觉得是自己的话,让陈止的心思动摇,不由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他就继续道:“昔年高祖之时,世家并非独大,而且常有迁徙之法,不是一样可以压制世家么?而且生杀予夺,这才是皇家威严,何不效仿?反而弄出九品之法,徒增烦扰。”
这话所说的,是西汉的时候,中央朝廷为了防止地方的世家做大,曾经将各地稍微有些兴起苗头的家族,都给迁徙首都周围,或者干脆被迁到皇陵之地,为的就是用礼仪为借口,将世家大族的成长,扼杀在摇篮中。”
陈止的思绪被这话唤了回来,就道:“拓跋兄,你所说的迁徙之法,应该是从秦时兴起的,秦王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而首汉则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用以强干弱枝,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这些手段,正说明了,世家的成长已经开始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话锋一转:“首汉可以为之,但持续的时间也有限,况且此举最初,其实是为了防备六国的贵族,是将原本六国勋贵,从山东之地连根拔起,放到朝廷眼皮子底下控制和监视,从而将隐患根绝。”
“不错,正是如此,”拓跋郁律点点头,以为陈止是要同意自己的意见了,“若是季汉能恢复此制,岂不美哉?”
“但即便是施行了此制的首汉,亦没有持续下来,自元帝以后,不复再迁,前后七代,孝武皇帝的时候,乃是巅峰,随后随着朝廷和地方世家之间力量的消长,终于难以为继,最终此制消失,这制度的消失和制度的诞生一样,本身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迁族之策之所以难以进行,也是因为天下广大,世家越来越多,而皇室却只有一家,随着世家的成熟,从原本世卿世禄的局限中走出来,开创新的局面,过往的种种,也就难以再制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