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闺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于苏怀瑾是如何被淮王所救的,苏怀瑾也是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只说因她随身所戴的项圈不是俗物,淮王因此疑惑,细细查询,她才得以归家。
何嬷嬷和苏怀瑜虽有心弄清苏怀瑾如何被拐,如何被救,可见苏怀瑾说不明白,道不清楚,又想着苏怀瑾没了记性,年纪又小,吃了苦头,如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遂不再追问。
哪里知道苏怀瑾是因不想提及皇长孙殿下,怕节外生枝,才装糊涂糊弄过去。
何嬷嬷素来周全,犹怕出了差错,特意拨开苏怀瑾鬓角发,亲眼见了一颗红豆粒大小的胎记,那是苏怀瑾生来就有的,这才彻底安下心来。
苏白氏得知女儿没了记忆,心下难过,犹恨当时一路南下,因为身子不济,事多杂乱,疏忽了女儿,才有今日之祸。
虽当时苏怀瑾身边服侍的丫鬟婆子并奶娘因失职已经被打杀了,可苏白氏依旧不解气,如今也恨着。
凭着这股子恨意,苏白氏倒是打起精神来,由何嬷嬷帮着处理后续之事。
苏白氏先派人带着各色礼物,由苏怀璋亲笔附一封书信往淮安,感激淮王搭救苏怀瑾并希望淮王对此事三缄其口。
随后,苏白氏又想出个合情合理的说法,掩盖女儿被拐之事,免得以后节外生枝,不好分辨。
只说苏怀瑾半路染病,再走不得,只好滞留途中养病。
因苏白氏忙于扶亡夫棺椁回乡下葬,又大着肚子不好滞留半途,这才舍下女儿,留足了忠仆与银钱,让女儿病愈后再往江阴来。
恰巧苏白氏生子那天,苏怀瑾病愈赶来。
最后,苏白氏又亲笔书信送往京城娘家并扬州二哥哥那里,诉说生子与苏怀瑾被找回来并遮掩之事。
待琐事皆万全了,苏白氏这才安心坐月子。
雪景难得,苏怀瑾靠在临窗大榻上,小脸紧贴着窗牖向外瞧,一脸欢喜。
突然,一双温暖的手插入苏怀瑾的腋下,轻轻扭动,就让苏怀瑾离了窗牖,靠近火盆。
“仔细伤寒。”温糯的嗓音伴着缓和的口吻,好似汩汩蜜汁,滋润着心房。
苏怀瑾闻言腼腆地笑了笑,复又偷瞄着眼前端庄温婉的胞姐苏怀瑜,心里格外踏实。
“偷偷摸摸做什么,大大方方地瞧。”苏怀瑜娇笑着道。
自苏怀瑾归家,已有月余。
这些日子,苏怀瑾已然熟悉了家中的一切,不说如鱼得水,却也是无忧无虑,只记忆模糊,还是想不起往事来。
苏怀瑾缩了缩脖子,露出一个调皮又腼腆的笑,复又爬到窗前,乐呵呵地看风景。
苏怀瑜这回并未拦着,只低头剥栗子,得了几个干净的栗瓤,与苏怀瑾并肩而食。
“若是在京城,此等美景,必要置办几桌酒席,赏景饮酒,或烤鹿肉来吃。只现在父亲没了,我们身为儿女守孝,不能沾荤,少不得忍着。虽说不是一点子腥膻不让你沾,只是这里人多嘴杂,不比侯府清静,且遮掩着,不要声张。若被旁人知晓了,少不得说嘴。你我出身侯门,一言一行皆侯府品格,切不可被人瞧轻了。我们在这里还要住上几年,若言行不慎,娘与哥哥面上都不好看,就愈发艰难了。”苏怀瑜道。
苏怀瑾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乖巧地吃着栗子,模样却有几分心不在焉。
苏怀瑾自归家后,苏怀瑜就委婉地或暗示,或提示苏怀瑾一些闺阁规矩,俗礼禁忌;许是对苏怀瑾寻回记忆不指望了,大有从头再学的意思。
苏怀瑾对苏怀瑜如此,心里既不自在又腻歪,可又不好说什么,怎么都是苏怀瑜一片好心。
苏怀瑾自认为并不是那不晓事的,虽有些迷糊,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是清楚的。
苏怀瑾总觉得苏怀瑜将她看作傻瓜,仿佛失去记忆跟失去智力有什么必然联系。
苏怀瑜将小妹的神色瞧在心里,心底重重地叹了口气,也并不勉强。
好歹小妹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反正总在她身边,以后再慢慢浸染,让小妹重新学起来就是了。
至于精心教养,也不急,好歹小妹不过五岁。
苏怀瑜今年十二,是个美丽而聪慧的大家闺秀。
与苏怀瑾圆圆胖胖不同,苏怀瑜纤细苗条,五官秀丽,自有一番气韵风/流。
且苏怀瑜言行举止皆沉稳端庄;为人处事,玲珑圆滑;更遑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显然是精心教养过的。
在苏白氏坐月子这些日子,内宅之事皆由苏怀瑜管着,任凭每天大事小事无数,竟一点差错都没有。
苏怀瑾对胞姐既佩服又喜欢,时常与苏怀瑜粘在一处,或戏耍,或说话,或只静静地发呆;若没有苏怀瑜几次三番对苏怀瑾的教导,那就更完美了。
正这时,有丫鬟进来传话,族长太太来了。
至于苏怀瑾是如何被淮王所救的,苏怀瑾也是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只说因她随身所戴的项圈不是俗物,淮王因此疑惑,细细查询,她才得以归家。
何嬷嬷和苏怀瑜虽有心弄清苏怀瑾如何被拐,如何被救,可见苏怀瑾说不明白,道不清楚,又想着苏怀瑾没了记性,年纪又小,吃了苦头,如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遂不再追问。
哪里知道苏怀瑾是因不想提及皇长孙殿下,怕节外生枝,才装糊涂糊弄过去。
何嬷嬷素来周全,犹怕出了差错,特意拨开苏怀瑾鬓角发,亲眼见了一颗红豆粒大小的胎记,那是苏怀瑾生来就有的,这才彻底安下心来。
苏白氏得知女儿没了记忆,心下难过,犹恨当时一路南下,因为身子不济,事多杂乱,疏忽了女儿,才有今日之祸。
虽当时苏怀瑾身边服侍的丫鬟婆子并奶娘因失职已经被打杀了,可苏白氏依旧不解气,如今也恨着。
凭着这股子恨意,苏白氏倒是打起精神来,由何嬷嬷帮着处理后续之事。
苏白氏先派人带着各色礼物,由苏怀璋亲笔附一封书信往淮安,感激淮王搭救苏怀瑾并希望淮王对此事三缄其口。
随后,苏白氏又想出个合情合理的说法,掩盖女儿被拐之事,免得以后节外生枝,不好分辨。
只说苏怀瑾半路染病,再走不得,只好滞留途中养病。
因苏白氏忙于扶亡夫棺椁回乡下葬,又大着肚子不好滞留半途,这才舍下女儿,留足了忠仆与银钱,让女儿病愈后再往江阴来。
恰巧苏白氏生子那天,苏怀瑾病愈赶来。
最后,苏白氏又亲笔书信送往京城娘家并扬州二哥哥那里,诉说生子与苏怀瑾被找回来并遮掩之事。
待琐事皆万全了,苏白氏这才安心坐月子。
雪景难得,苏怀瑾靠在临窗大榻上,小脸紧贴着窗牖向外瞧,一脸欢喜。
突然,一双温暖的手插入苏怀瑾的腋下,轻轻扭动,就让苏怀瑾离了窗牖,靠近火盆。
“仔细伤寒。”温糯的嗓音伴着缓和的口吻,好似汩汩蜜汁,滋润着心房。
苏怀瑾闻言腼腆地笑了笑,复又偷瞄着眼前端庄温婉的胞姐苏怀瑜,心里格外踏实。
“偷偷摸摸做什么,大大方方地瞧。”苏怀瑜娇笑着道。
自苏怀瑾归家,已有月余。
这些日子,苏怀瑾已然熟悉了家中的一切,不说如鱼得水,却也是无忧无虑,只记忆模糊,还是想不起往事来。
苏怀瑾缩了缩脖子,露出一个调皮又腼腆的笑,复又爬到窗前,乐呵呵地看风景。
苏怀瑜这回并未拦着,只低头剥栗子,得了几个干净的栗瓤,与苏怀瑾并肩而食。
“若是在京城,此等美景,必要置办几桌酒席,赏景饮酒,或烤鹿肉来吃。只现在父亲没了,我们身为儿女守孝,不能沾荤,少不得忍着。虽说不是一点子腥膻不让你沾,只是这里人多嘴杂,不比侯府清静,且遮掩着,不要声张。若被旁人知晓了,少不得说嘴。你我出身侯门,一言一行皆侯府品格,切不可被人瞧轻了。我们在这里还要住上几年,若言行不慎,娘与哥哥面上都不好看,就愈发艰难了。”苏怀瑜道。
苏怀瑾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乖巧地吃着栗子,模样却有几分心不在焉。
苏怀瑾自归家后,苏怀瑜就委婉地或暗示,或提示苏怀瑾一些闺阁规矩,俗礼禁忌;许是对苏怀瑾寻回记忆不指望了,大有从头再学的意思。
苏怀瑾对苏怀瑜如此,心里既不自在又腻歪,可又不好说什么,怎么都是苏怀瑜一片好心。
苏怀瑾自认为并不是那不晓事的,虽有些迷糊,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是清楚的。
苏怀瑾总觉得苏怀瑜将她看作傻瓜,仿佛失去记忆跟失去智力有什么必然联系。
苏怀瑜将小妹的神色瞧在心里,心底重重地叹了口气,也并不勉强。
好歹小妹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反正总在她身边,以后再慢慢浸染,让小妹重新学起来就是了。
至于精心教养,也不急,好歹小妹不过五岁。
苏怀瑜今年十二,是个美丽而聪慧的大家闺秀。
与苏怀瑾圆圆胖胖不同,苏怀瑜纤细苗条,五官秀丽,自有一番气韵风/流。
且苏怀瑜言行举止皆沉稳端庄;为人处事,玲珑圆滑;更遑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显然是精心教养过的。
在苏白氏坐月子这些日子,内宅之事皆由苏怀瑜管着,任凭每天大事小事无数,竟一点差错都没有。
苏怀瑾对胞姐既佩服又喜欢,时常与苏怀瑜粘在一处,或戏耍,或说话,或只静静地发呆;若没有苏怀瑜几次三番对苏怀瑾的教导,那就更完美了。
正这时,有丫鬟进来传话,族长太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