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闯祸了
言情文学 www.yqwx.net,随身带着侯府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年的生活已经宽松很多,李爸李妈每天雷打不动的出工挣工分,家里的鸡被兄妹俩个照顾得很好,到夏末的时候已经一天好几个鸡蛋了,除了供给兄妹俩必要的营养,余下的蛋都会攒起来卖给供销社。李峻到夏天的时候已经7岁,寻食队每天都能带上些吃的回来,春天上林子里掏鸟蛋捡蘑菇,夏天偶尔还能在河里捞到几条半大的鱼,场子放假时大妈们也会三五成群的上山挖野菜,李妈自是背着李瑜跟在后面,就算挖不倒野菜,挖些蚯蚓回去也是好的,北大荒的土地黑的流油,是插根筷子也能长成大树的那种,蚯蚓什么的也是顶顶大根的,带回去伺弄家里的母鸡也是好的。
有了上山的机会,李瑜也想过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拿出点什么,无奈侯府里也没什么可以出手的,库房里的人参灵芝都是干货,放在精美的盒子里摆放在库房的架子上,怎么看也不是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而兰花牡丹什么的,拜托,现在还只顾着能否吃饱,谁还有闲情管花好不好看,就算认识也不知道卖给谁啊?有的那份闲心还不如多挖几把野菜。至于金银珠宝就更别提了,这方圆几百里在古代都是无人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有珠宝这种玩意?要真抖落出一两件首饰,还得拉到政委办公室里好好聊一聊人生和理想。
再过几天李瑜就要满1周岁了,这要是在家乡,满周岁是件很隆重的事情,总会摆上几桌席面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聚聚以示庆祝,在这里条件有限也就不穷讲究了,全家人打扮一新,赶在秋收前借了部二十八寸自行车赶往县里,拍了张全家福准备寄回老家,顺便把在供销社卖的鸡蛋攒的粮票连着一些土特产一起寄回去。
两辈子第一次到县城,装着轱辘的大铁盒子载着人到处跑(公共汽车),供销社里奇怪的方盒子插了根铁线就能发出声音(收音机),还有人被关在盒子里唱歌跳舞(天啊,那是电视机)。。。。李瑜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稀奇。李峻小朋友也充分发挥了大哥的优良传统,对着妹妹一一讲解,大大满足了自己当小老师的**。在照相馆里,李瑜看到那个能发出亮光的黑盒子唏嘘不已,呆萌的表情被定格在照片里,飞越千山万水邮到了李家老爷子的手中。
从县城回来,李爸李妈就投入了秋收大会战。七坐八爬九走路,别的小孩到一岁的时还只是能颤颤悠悠的被扶着走上几步路,农忙的时候一个箩筐就解决了,把孩子往箩筐里一丢放在田埂上,大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偶尔扭头看看框倒了没有就成。而李瑜这一超早熟品种,还刚会坐的时候就开始自己锻炼着怎么爬怎么走了,所以到8个月的时候就能在侯府里满府溜达,即使走的慢走不稳但到底和一般小孩不在一个档次上,这点李瑜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还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和普通小孩没有什么区别,没当过妈的确实不一样,这些细节是旁人教不会的。这么能溜达的一个小孩,李妈自然很不厚道的把她丢给了李峻,让李峻带着跟在屁股后面捡掉在地里的稻穗,农场里有规定,整穗儿的要上交,零碎的单颗粒的可以拿回自家喂鸡。
每天下午,孩子们都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篮子到会计叔那里排队交自己的战利品,然后按照所交的数量计一定比例的工分,到年底能分个一毛八分的,虽然钱最后进的是父母的口袋,但一分两分的总还是会意思意思的,到底能在年关时吃上一口可心的零嘴。李峻总会赖其他毛头走后,通常这个时候会计叔会抽时间考考他的功课,对于这对师生来说,只要李瑜不捣蛋影响到他们,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李瑜看着桌上七拐八扭的字还是觉得新奇的,上一世习文断字是在教坊里,拿的是毛笔,从上而下,由左而右,而现在的字大部分自己都不认得的,用一根肚里吸着墨汁的棍子从左到右写的,据说这种棍子叫做钢笔,李爸就有一只英雄牌的钢笔,宝贝的不得了,平时放在炕上的小木箱子里,只有些思想汇报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算是全家最昂贵的家当了。至于李爸的思想汇报也是很可乐的,虽然有很多字看不懂,李瑜还是大致知道全文的中心思想的:从水稻插秧时某某干活多过自己那么三五行开始,检讨自身集体主义荣誉感不强,再抽丝剥茧、一叶知秋的深思共产主义建设的积极性问题,扯出这个主义那个思想的,结尾更是一个劲的喊着口号和保证,洋洋洒洒几千字,看得李瑜眼都酸了,心里非常同情阅读报告的那位同志,那里知道人家见此文后大呼李爸感情真挚、认识深刻、思想进步明显,从而在档案中给与了高度肯定。。。。
等到稻子都割完毕后,就没小孩子什么事了,开始三五成群的聚在草垛子里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被分配当强盗的李峻不乐意了,怎么能当着妹妹的面当强盗呢?自然是要当人人钦佩的大英雄才行,于是在沟通过程中一语不合打了起来,三个场的孩子自动分成了三派,有主战喊加油的,也有主和拉架的,一帮子人在草垛子中央滚成了一堆,李瑜躲闪不及被一拐子撞飞了出去,李峻见妹妹被打了,直接上去一个左勾拳把那小子打得鼻血直飞。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草垛子里立马安静了下来,胆小的吓得哭了起来,流鼻血那小子也哇的大哭起来,一步一个踉跄的往家里跑去,过横沟的时候还摔了个跟斗,溅得裤脚都湿透了。望着那小子的背影,李瑜有种闯祸了的感觉,果然,到傍晚下工的时候,张**领着儿子把李家四口堵在了食堂门口。
这一年的生活已经宽松很多,李爸李妈每天雷打不动的出工挣工分,家里的鸡被兄妹俩个照顾得很好,到夏末的时候已经一天好几个鸡蛋了,除了供给兄妹俩必要的营养,余下的蛋都会攒起来卖给供销社。李峻到夏天的时候已经7岁,寻食队每天都能带上些吃的回来,春天上林子里掏鸟蛋捡蘑菇,夏天偶尔还能在河里捞到几条半大的鱼,场子放假时大妈们也会三五成群的上山挖野菜,李妈自是背着李瑜跟在后面,就算挖不倒野菜,挖些蚯蚓回去也是好的,北大荒的土地黑的流油,是插根筷子也能长成大树的那种,蚯蚓什么的也是顶顶大根的,带回去伺弄家里的母鸡也是好的。
有了上山的机会,李瑜也想过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拿出点什么,无奈侯府里也没什么可以出手的,库房里的人参灵芝都是干货,放在精美的盒子里摆放在库房的架子上,怎么看也不是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而兰花牡丹什么的,拜托,现在还只顾着能否吃饱,谁还有闲情管花好不好看,就算认识也不知道卖给谁啊?有的那份闲心还不如多挖几把野菜。至于金银珠宝就更别提了,这方圆几百里在古代都是无人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有珠宝这种玩意?要真抖落出一两件首饰,还得拉到政委办公室里好好聊一聊人生和理想。
再过几天李瑜就要满1周岁了,这要是在家乡,满周岁是件很隆重的事情,总会摆上几桌席面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聚聚以示庆祝,在这里条件有限也就不穷讲究了,全家人打扮一新,赶在秋收前借了部二十八寸自行车赶往县里,拍了张全家福准备寄回老家,顺便把在供销社卖的鸡蛋攒的粮票连着一些土特产一起寄回去。
两辈子第一次到县城,装着轱辘的大铁盒子载着人到处跑(公共汽车),供销社里奇怪的方盒子插了根铁线就能发出声音(收音机),还有人被关在盒子里唱歌跳舞(天啊,那是电视机)。。。。李瑜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稀奇。李峻小朋友也充分发挥了大哥的优良传统,对着妹妹一一讲解,大大满足了自己当小老师的**。在照相馆里,李瑜看到那个能发出亮光的黑盒子唏嘘不已,呆萌的表情被定格在照片里,飞越千山万水邮到了李家老爷子的手中。
从县城回来,李爸李妈就投入了秋收大会战。七坐八爬九走路,别的小孩到一岁的时还只是能颤颤悠悠的被扶着走上几步路,农忙的时候一个箩筐就解决了,把孩子往箩筐里一丢放在田埂上,大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偶尔扭头看看框倒了没有就成。而李瑜这一超早熟品种,还刚会坐的时候就开始自己锻炼着怎么爬怎么走了,所以到8个月的时候就能在侯府里满府溜达,即使走的慢走不稳但到底和一般小孩不在一个档次上,这点李瑜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还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和普通小孩没有什么区别,没当过妈的确实不一样,这些细节是旁人教不会的。这么能溜达的一个小孩,李妈自然很不厚道的把她丢给了李峻,让李峻带着跟在屁股后面捡掉在地里的稻穗,农场里有规定,整穗儿的要上交,零碎的单颗粒的可以拿回自家喂鸡。
每天下午,孩子们都会提着各式各样的篮子到会计叔那里排队交自己的战利品,然后按照所交的数量计一定比例的工分,到年底能分个一毛八分的,虽然钱最后进的是父母的口袋,但一分两分的总还是会意思意思的,到底能在年关时吃上一口可心的零嘴。李峻总会赖其他毛头走后,通常这个时候会计叔会抽时间考考他的功课,对于这对师生来说,只要李瑜不捣蛋影响到他们,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李瑜看着桌上七拐八扭的字还是觉得新奇的,上一世习文断字是在教坊里,拿的是毛笔,从上而下,由左而右,而现在的字大部分自己都不认得的,用一根肚里吸着墨汁的棍子从左到右写的,据说这种棍子叫做钢笔,李爸就有一只英雄牌的钢笔,宝贝的不得了,平时放在炕上的小木箱子里,只有些思想汇报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算是全家最昂贵的家当了。至于李爸的思想汇报也是很可乐的,虽然有很多字看不懂,李瑜还是大致知道全文的中心思想的:从水稻插秧时某某干活多过自己那么三五行开始,检讨自身集体主义荣誉感不强,再抽丝剥茧、一叶知秋的深思共产主义建设的积极性问题,扯出这个主义那个思想的,结尾更是一个劲的喊着口号和保证,洋洋洒洒几千字,看得李瑜眼都酸了,心里非常同情阅读报告的那位同志,那里知道人家见此文后大呼李爸感情真挚、认识深刻、思想进步明显,从而在档案中给与了高度肯定。。。。
等到稻子都割完毕后,就没小孩子什么事了,开始三五成群的聚在草垛子里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被分配当强盗的李峻不乐意了,怎么能当着妹妹的面当强盗呢?自然是要当人人钦佩的大英雄才行,于是在沟通过程中一语不合打了起来,三个场的孩子自动分成了三派,有主战喊加油的,也有主和拉架的,一帮子人在草垛子中央滚成了一堆,李瑜躲闪不及被一拐子撞飞了出去,李峻见妹妹被打了,直接上去一个左勾拳把那小子打得鼻血直飞。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草垛子里立马安静了下来,胆小的吓得哭了起来,流鼻血那小子也哇的大哭起来,一步一个踉跄的往家里跑去,过横沟的时候还摔了个跟斗,溅得裤脚都湿透了。望着那小子的背影,李瑜有种闯祸了的感觉,果然,到傍晚下工的时候,张**领着儿子把李家四口堵在了食堂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