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汉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泽的这一个全新的编组方案排出之后,众人一番热议,都认为很好,每一个层次都确立了指挥的核心,军队的凝聚力可以大幅地提升,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刘泽此次的议案之中提出了使用军衔制度。
在刘泽的预案之中,军衔分为兵、士、尉、校、将、帅六个等级,他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贾诩陈登诸人的反对。反对的理应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士不可轻用。在汉代,士有着特别的意义,秦汉爵位二十等级的第一等就是公士,也就是说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是与普通百姓的分界线,士农工商四民定位,士就是有别于三个层次的存在。做为一个阶层,士庶有别,士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刘泽把士兵混为一类,似乎很不给士人面子。
对此刘泽的解释是,自先秦以来,士有不同的含义,《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等,现在的人们把士的定义狭隘化了。广义上的士可分为文士和武士,军队中的士自然是武士。汉代军中,多有良家子和士人阶层从军的例子。军队中设士官一衔,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难道一入伍他们也同普通百姓一样从新兵做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入伍便是士官阶层,也可以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
普通的平民兵卒如果没有很大的军功,那是很难晋升为士官的,而一旦跨过这首坎,他们也就可以进入武士的阶层,退役之后也就可以享有武士的待遇。重文轻武,是汉以来的积弊之一。士官衔级的确立一方面保障了士族人当兵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看到了晋阶为士的希望,只要积攒到足够的军功,他们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有梦想就有动力。这样的激励机制将更有助于军队战斗力地提升。
贾诩等人很快就被刘泽说服了。六等二十三级的军衔制很快确立了下来。
第一级;士兵级。刘泽原拟分为新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四等。新兵入伍初入训练营,为期半年,结束后便被授予三等兵军衔正式加入军队。以后按军功累升,士兵级最高可升至一等兵。新兵及三、二、一等兵分别享受月俸三、四、五、六斛。
第二级:士官级。设为四等,下士、中士、上士、士长。下士的月俸等同于佐史,月俸八斛。不要小看这个佐史,它虽是汉代官吏制度中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再低它也是官吏,也就是说只要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成为了大汉天子驾下的一名小小官员了,所以士官这一阶层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等兵再高那也是兵,也是平民,下士再低,它也是士,也是吏。中士为斗食,月俸十一斛,上士为百石,月俸十六斛,士长为比二百石,月俸为二十七斛。按大汉官制,比二百石就开始有印绶——铜印黄绶,也算是正式地成为有品秩的官职。
不过贾诩等人饱读诗书,似乎感到以一二三、上中下来划分等级似乎太过直白了,缺点文化内涵的东西。所以他们引经据典,重新地给士和兵取了雅称。下士称之为“锐士”,佩剑是士人和良家子的特权,平民、贱民是没有资格佩剑的,如此称呼一来是为了体现士家子弟的优越地位,二来则是体现了平民士兵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拥了佩剑的资格。谁也未曾想到,仅仅就是为了一个“锐士”的名号,多少士兵在以后的战场上披肝沥胆浴血争先,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殊死搏杀,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但为锐士舍身顾”流传久远。
中士称之为“坚士”,汉时铁制铠甲并未普及,除了高级军官和重装部队之外,大多的士兵都穿的是牛皮甲甚至是麻布军衣,这个坚字就代表达到这一级的士官拥有装备铠甲的资格。
上士称之为“骁士”,能晋升到这一级的士官,必是骁勇善战,战功显赫之士。
士长称之为“毅士”,这一级的士官已经不是普通的士... -->>
刘泽的这一个全新的编组方案排出之后,众人一番热议,都认为很好,每一个层次都确立了指挥的核心,军队的凝聚力可以大幅地提升,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刘泽此次的议案之中提出了使用军衔制度。
在刘泽的预案之中,军衔分为兵、士、尉、校、将、帅六个等级,他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贾诩陈登诸人的反对。反对的理应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士不可轻用。在汉代,士有着特别的意义,秦汉爵位二十等级的第一等就是公士,也就是说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是与普通百姓的分界线,士农工商四民定位,士就是有别于三个层次的存在。做为一个阶层,士庶有别,士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刘泽把士兵混为一类,似乎很不给士人面子。
对此刘泽的解释是,自先秦以来,士有不同的含义,《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等,现在的人们把士的定义狭隘化了。广义上的士可分为文士和武士,军队中的士自然是武士。汉代军中,多有良家子和士人阶层从军的例子。军队中设士官一衔,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难道一入伍他们也同普通百姓一样从新兵做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入伍便是士官阶层,也可以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
普通的平民兵卒如果没有很大的军功,那是很难晋升为士官的,而一旦跨过这首坎,他们也就可以进入武士的阶层,退役之后也就可以享有武士的待遇。重文轻武,是汉以来的积弊之一。士官衔级的确立一方面保障了士族人当兵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看到了晋阶为士的希望,只要积攒到足够的军功,他们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有梦想就有动力。这样的激励机制将更有助于军队战斗力地提升。
贾诩等人很快就被刘泽说服了。六等二十三级的军衔制很快确立了下来。
第一级;士兵级。刘泽原拟分为新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四等。新兵入伍初入训练营,为期半年,结束后便被授予三等兵军衔正式加入军队。以后按军功累升,士兵级最高可升至一等兵。新兵及三、二、一等兵分别享受月俸三、四、五、六斛。
第二级:士官级。设为四等,下士、中士、上士、士长。下士的月俸等同于佐史,月俸八斛。不要小看这个佐史,它虽是汉代官吏制度中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再低它也是官吏,也就是说只要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成为了大汉天子驾下的一名小小官员了,所以士官这一阶层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等兵再高那也是兵,也是平民,下士再低,它也是士,也是吏。中士为斗食,月俸十一斛,上士为百石,月俸十六斛,士长为比二百石,月俸为二十七斛。按大汉官制,比二百石就开始有印绶——铜印黄绶,也算是正式地成为有品秩的官职。
不过贾诩等人饱读诗书,似乎感到以一二三、上中下来划分等级似乎太过直白了,缺点文化内涵的东西。所以他们引经据典,重新地给士和兵取了雅称。下士称之为“锐士”,佩剑是士人和良家子的特权,平民、贱民是没有资格佩剑的,如此称呼一来是为了体现士家子弟的优越地位,二来则是体现了平民士兵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拥了佩剑的资格。谁也未曾想到,仅仅就是为了一个“锐士”的名号,多少士兵在以后的战场上披肝沥胆浴血争先,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殊死搏杀,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但为锐士舍身顾”流传久远。
中士称之为“坚士”,汉时铁制铠甲并未普及,除了高级军官和重装部队之外,大多的士兵都穿的是牛皮甲甚至是麻布军衣,这个坚字就代表达到这一级的士官拥有装备铠甲的资格。
上士称之为“骁士”,能晋升到这一级的士官,必是骁勇善战,战功显赫之士。
士长称之为“毅士”,这一级的士官已经不是普通的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