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辛亥科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利不起早
安庆政治管理学院是在古德诺博士的倡议下建立的,专培养未来的公务员人才。柴东亮受邀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围观。梁启超和蔡锷都是一袭青布长衫,看上去颇似学校的教员,并没有引起学子们的注意,
柴东亮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煽情的言论,没有蛊惑人心的政治语言,而是像一个商人一样分斤掰两。
“我们假定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他每年的收入是十块银元,他需要九块银元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那么政fǔ能征的税收只能是一块钱。超过了这个标准会怎么样呢?收三块钱,他全家就要挨饿受冻,征收五块钱,农民就必须卖儿鬻nv,当政fǔ征收超过五块的时候,农民的结局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全家在饥寒jiā迫中死去,另外一种是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那么,一个农民造反,政fǔ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来镇压呢?最少是一千块钱吧?我这里有个统计数字,清末时候,省道剿灭几个蟊贼,开支往往超过百万之巨,清廷剿灭白莲教起义,投入白银两亿两,相当于嘉庆年间整个清廷四年的全部财政收入,剿灭太平天国的开支,则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四点二亿两白银,接近庚子赔款的数量。而且,兵灾之后地区经济的破坏,以及战后重建经济的开销,都是无法估计的天文数字。
但是每年用在修理河工上的银子,最多不过五百万两,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时期,没有爆发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仅仅节省下来的军费,就可以维持清廷八到十年的财政开支,可以用来维修黄河一百至两百年。
那么,这笔钱如果用在民生和教育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整个中国如果全面实现六年制免费教育,每年需要财政投入六千万到八千万两白银,折合银元一亿两到一亿三千万两之间。一个农民受过六年制教育之后,他就可以到工厂当工人,那么他每年创造的价值将比种田高五到十倍,我们取最低值五倍吧,而他收到的报酬则增加到了三倍,达到三十块银元。他可以拿出十五块银元保证家庭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同时投入五元作为儿nv的教育。那么,他手里的结余部分是十元,政fǔ即使征收走五元,也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大清灭亡,很多人认为是清廷税率太低,政fǔ掌控的资源不够。实际上的原因则是,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太低,清廷无法征收更多的税收,否则的话,清廷的统治绝对不可能维持两百多年之久。
如果政fǔ通过教育投入,使农民走进城市,那么从一个工人身上,拿走的税收则比普通农民高了五倍,与此同时,工厂主创造的价值也有很大一部分到了政fǔ的手中,政fǔ将其中一部分又投入了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以及对成年人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话,每个普通人创造的价值又会有巨大的提升。同时,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的存在,同时,专利法的推行,令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敢于创新,因为即使失败,他们也不至于冻饿而死,不至于沦落到卖儿鬻nv的悲惨境遇。
一个发明家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一万个普通人,而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自由思想的头脑???”
大礼堂里回着柴东亮的话语,学生们往日听了太多煽情的话语,已经爱国爱民的教育,像柴东亮这样冷血的分析政fǔ和民众的关系,以及如何能从民间搜刮到更多的金钱的手段,他们还真的闻所未闻。
但是仔细想想,却觉得句句在理。国家将资金投入教育和社会保障,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增强了。如果财富只有一碗水,喝光了也不过是一碗,如果财富是一桶,哪怕喝十碗都影响不大。
蔡锷没想到,以柴东亮的身份,竟然如同商人一样赤luǒluǒ的谈钱,仿佛国家就是个公司,而他则是在股东大会上讲演的总经理。
柴东亮侃侃而谈:“那么,我们再说一下国防。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养多少常备军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呢?我的看法是,无论养再多的军队都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能保证军队不临阵脱逃,甚至倒戈成为敌人手中的工具。明朝末年的吴三桂和关宁铁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吴三桂手中的军队可是地道的汉人武装,和我们大家同文同种,都是炎黄血脉,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帮助满人打自己的同胞呢?
道理同样很简单,他们对大明和同胞没感情。
那么,在庚子国变的时候,攻打清军的联军中,最卖力的是不是洋人,而是来自威海卫的华勇营,而华勇营的构成则是山东的农民。为什么同为中国人,清军不堪一击,华勇营的战斗力则连洋人都感到惊骇呢?
因为他们在英国人那里,不但拿到了足额的军饷,同时还受到在同胞那里无法得到的尊重。这些威海卫农民,往往能被清廷的地保、衙役bī的走投无路,而当他们参加了华勇营之后,却得到了和英军同等的待遇和尊重,不会有人克扣他们的军饷,不会有人剥夺他们的战功。于是,同为中国人的华勇营,杀起清军来,比任何一支洋兵更有动力。”
那么,清廷的国防费用真的少吗?在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清廷的军费开支占政fǔ财政的比例,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政fǔ收入的一半投入了军费开支。
可是,如此巨大的财政投入比例,辛辛苦苦练就的新军,却成为了清廷的催命鬼!想当初,偌大的芜湖,数千新军和巡防营守御,每年消耗清廷税收数十万两,被我两颗咸鸭蛋就给拿下了!扬州就更不堪了,孙天生都督连鸭蛋都没有,空手就把这天下财赋重地夺了!”
柴东亮两颗鸭蛋夺芜湖,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学生们发出一阵哄笑,掌声如雷鸣般的响起,久久不息。
蔡锷看着身边坐着的梁启超,见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会心的微笑,他似乎也有所感悟。
掌声停止之后,柴东亮继续讲道:“当政fǔ的威信尽失,当老百姓和政fǔ离心离德的时候,军队就是无用的废物,清廷就是看不懂这一点,以为凭借十几万受过新式训练的军队,就能维持统治,可笑复可悲!他们总是忘记了一点,军队是由百姓的孩子组成的,军人对百姓有种朴素的感情,百姓的苦难,军人也会感同身受。”
蔡锷频频点头,清末新军中反清的情绪之高,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一捆捆的干柴,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点燃。擦枪走火的武昌起义,发展为推翻清廷的燎原大火,不就是首先由各省新军烧起来的嘛!
“我中华,自古就是大一统,又有儒家的华夷之辨,为什么却汉jiān频出?这难道是我华夏文明的劣根吗?我的看法依然很简单!制度使然!大家都看到了,德意志崛起之迅速。德国地处中欧,四战之地,周围强敌林立,分裂内战七百年,而统一立国不过数十年罢了。可是,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引领下,普鲁士一战胜丹麦,再战胜奥匈,三战胜法兰西,成为欧陆的霸主!
这又是为什么?难道是德国人天生就如此吗?非也,如果他们真是天生如此优秀,又如何七百年战不休,被邻国欺凌?
德国崛起,同样是制度的胜利!在欧美列强中,德国是最早推行免费教育的。当德国尚未统一,国家财政在破产边缘的时候,普鲁士就推广了全面的免费教育,令每个日耳曼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受过教育的孩子成为德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合格的工人和军人。
与此同时,列强国家中,只有德国的企业是工厂主和工人共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出管理委员会制度,让工人可...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无利不起早
安庆政治管理学院是在古德诺博士的倡议下建立的,专培养未来的公务员人才。柴东亮受邀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围观。梁启超和蔡锷都是一袭青布长衫,看上去颇似学校的教员,并没有引起学子们的注意,
柴东亮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煽情的言论,没有蛊惑人心的政治语言,而是像一个商人一样分斤掰两。
“我们假定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他每年的收入是十块银元,他需要九块银元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那么政fǔ能征的税收只能是一块钱。超过了这个标准会怎么样呢?收三块钱,他全家就要挨饿受冻,征收五块钱,农民就必须卖儿鬻nv,当政fǔ征收超过五块的时候,农民的结局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全家在饥寒jiā迫中死去,另外一种是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那么,一个农民造反,政fǔ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来镇压呢?最少是一千块钱吧?我这里有个统计数字,清末时候,省道剿灭几个蟊贼,开支往往超过百万之巨,清廷剿灭白莲教起义,投入白银两亿两,相当于嘉庆年间整个清廷四年的全部财政收入,剿灭太平天国的开支,则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四点二亿两白银,接近庚子赔款的数量。而且,兵灾之后地区经济的破坏,以及战后重建经济的开销,都是无法估计的天文数字。
但是每年用在修理河工上的银子,最多不过五百万两,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时期,没有爆发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仅仅节省下来的军费,就可以维持清廷八到十年的财政开支,可以用来维修黄河一百至两百年。
那么,这笔钱如果用在民生和教育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整个中国如果全面实现六年制免费教育,每年需要财政投入六千万到八千万两白银,折合银元一亿两到一亿三千万两之间。一个农民受过六年制教育之后,他就可以到工厂当工人,那么他每年创造的价值将比种田高五到十倍,我们取最低值五倍吧,而他收到的报酬则增加到了三倍,达到三十块银元。他可以拿出十五块银元保证家庭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同时投入五元作为儿nv的教育。那么,他手里的结余部分是十元,政fǔ即使征收走五元,也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大清灭亡,很多人认为是清廷税率太低,政fǔ掌控的资源不够。实际上的原因则是,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太低,清廷无法征收更多的税收,否则的话,清廷的统治绝对不可能维持两百多年之久。
如果政fǔ通过教育投入,使农民走进城市,那么从一个工人身上,拿走的税收则比普通农民高了五倍,与此同时,工厂主创造的价值也有很大一部分到了政fǔ的手中,政fǔ将其中一部分又投入了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以及对成年人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话,每个普通人创造的价值又会有巨大的提升。同时,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险的存在,同时,专利法的推行,令那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敢于创新,因为即使失败,他们也不至于冻饿而死,不至于沦落到卖儿鬻nv的悲惨境遇。
一个发明家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一万个普通人,而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自由思想的头脑???”
大礼堂里回着柴东亮的话语,学生们往日听了太多煽情的话语,已经爱国爱民的教育,像柴东亮这样冷血的分析政fǔ和民众的关系,以及如何能从民间搜刮到更多的金钱的手段,他们还真的闻所未闻。
但是仔细想想,却觉得句句在理。国家将资金投入教育和社会保障,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增强了。如果财富只有一碗水,喝光了也不过是一碗,如果财富是一桶,哪怕喝十碗都影响不大。
蔡锷没想到,以柴东亮的身份,竟然如同商人一样赤luǒluǒ的谈钱,仿佛国家就是个公司,而他则是在股东大会上讲演的总经理。
柴东亮侃侃而谈:“那么,我们再说一下国防。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需要养多少常备军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呢?我的看法是,无论养再多的军队都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能保证军队不临阵脱逃,甚至倒戈成为敌人手中的工具。明朝末年的吴三桂和关宁铁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吴三桂手中的军队可是地道的汉人武装,和我们大家同文同种,都是炎黄血脉,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帮助满人打自己的同胞呢?
道理同样很简单,他们对大明和同胞没感情。
那么,在庚子国变的时候,攻打清军的联军中,最卖力的是不是洋人,而是来自威海卫的华勇营,而华勇营的构成则是山东的农民。为什么同为中国人,清军不堪一击,华勇营的战斗力则连洋人都感到惊骇呢?
因为他们在英国人那里,不但拿到了足额的军饷,同时还受到在同胞那里无法得到的尊重。这些威海卫农民,往往能被清廷的地保、衙役bī的走投无路,而当他们参加了华勇营之后,却得到了和英军同等的待遇和尊重,不会有人克扣他们的军饷,不会有人剥夺他们的战功。于是,同为中国人的华勇营,杀起清军来,比任何一支洋兵更有动力。”
那么,清廷的国防费用真的少吗?在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清廷的军费开支占政fǔ财政的比例,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政fǔ收入的一半投入了军费开支。
可是,如此巨大的财政投入比例,辛辛苦苦练就的新军,却成为了清廷的催命鬼!想当初,偌大的芜湖,数千新军和巡防营守御,每年消耗清廷税收数十万两,被我两颗咸鸭蛋就给拿下了!扬州就更不堪了,孙天生都督连鸭蛋都没有,空手就把这天下财赋重地夺了!”
柴东亮两颗鸭蛋夺芜湖,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学生们发出一阵哄笑,掌声如雷鸣般的响起,久久不息。
蔡锷看着身边坐着的梁启超,见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会心的微笑,他似乎也有所感悟。
掌声停止之后,柴东亮继续讲道:“当政fǔ的威信尽失,当老百姓和政fǔ离心离德的时候,军队就是无用的废物,清廷就是看不懂这一点,以为凭借十几万受过新式训练的军队,就能维持统治,可笑复可悲!他们总是忘记了一点,军队是由百姓的孩子组成的,军人对百姓有种朴素的感情,百姓的苦难,军人也会感同身受。”
蔡锷频频点头,清末新军中反清的情绪之高,他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一捆捆的干柴,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点燃。擦枪走火的武昌起义,发展为推翻清廷的燎原大火,不就是首先由各省新军烧起来的嘛!
“我中华,自古就是大一统,又有儒家的华夷之辨,为什么却汉jiān频出?这难道是我华夏文明的劣根吗?我的看法依然很简单!制度使然!大家都看到了,德意志崛起之迅速。德国地处中欧,四战之地,周围强敌林立,分裂内战七百年,而统一立国不过数十年罢了。可是,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引领下,普鲁士一战胜丹麦,再战胜奥匈,三战胜法兰西,成为欧陆的霸主!
这又是为什么?难道是德国人天生就如此吗?非也,如果他们真是天生如此优秀,又如何七百年战不休,被邻国欺凌?
德国崛起,同样是制度的胜利!在欧美列强中,德国是最早推行免费教育的。当德国尚未统一,国家财政在破产边缘的时候,普鲁士就推广了全面的免费教育,令每个日耳曼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受过教育的孩子成为德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合格的工人和军人。
与此同时,列强国家中,只有德国的企业是工厂主和工人共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出管理委员会制度,让工人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