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谈新军 (2/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强化纪律,然后进行演习,这才算是基本训练完成,最后最好经过实战,才算是陛下说的‘毕业’。”
“嗯,没说错,孙师傅,那就以孙师傅的意思办吧。”杨改革觉得孙承宗说得没错,就按孙承宗的办。
……
“孙师傅,朕的这只新军,有多少人识字,多少人不识字?”杨改革忽然想到一问题,那就是文盲的问题,文盲都不识字,连最基本的书面交流都做不到,更别提什么作战地图,自主分析什么的,所以,杨改革觉得有必要关注一下这事。先前,由于过于匆忙,将这事给忘记了。
“……启禀陛下,这批二百多人里,大约有七八成都是识字的,不识字的大概在二三成的样子,尚好。”孙承宗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
七八成的识字率?杨改革本来觉得这比例不低,可又一想,这都是些舍人,将来的千户呢,都是做官的,尚且有这样多的人不识字,那普通士兵的识字率,可想而知。这扫盲,势在必行啊!杨改革希望自己的新军,个个都识字。能看懂最基本的书面文字,能做书面上的交流,能看懂地图,看懂作战手册,看懂作战命令,书面消息。
将来的千户,军官,尚且有二三成不识字,杨改革就觉得郁闷,道:“孙师傅,这个,可不是一个好事啊!朕希望朕的新军,个个都识字,个个都能看懂朕的命令,不想睁眼瞎存在朕的新军里啊!”
“这……”孙承宗也无语了,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个问题,如果说这批舍人新军都要识字,那还好办,如果说将来的新军都要识字,那就难办了。世界上从来就还没有那只军队是全识字的。
“启禀陛下,从古到今,还没有那一只军队能够做到陛下要求的那样,全部都识字……”孙承宗也直言不讳的说到,皇帝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既然以前都没有,那就从朕这里开始吧,朕记得和孙师傅讨论过这个问题。孙师傅以为如何?”杨改革记得以前似乎和孙承宗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但是具体又想不起来了,也许是想当然了。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启禀陛下,这都识字固然都好,但是实在是难,一个士兵如果还需要识字,那每天,起码得抽出一两个时辰读书,如果是晚上,那点灯消耗的费用,可不少,还得请专门的先生教他们才行,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军开销巨大,人员也难免太过于混杂啊!”
孙承宗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古时候的照明有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晚上用得起蜡烛,点得起灯的,(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乡里依然很多地方点不起灯,用不起蜡烛,相当的节约,每天照一两个小时都算舍得了,古代可想而知。)如果说抽时间进行读书识字,那必定是在晚上,那就需要点灯,这就是额外的消耗,常年累月的,消耗也极大。当年张居正为了节约,就是省皇帝的照明蜡烛,可见,这晚上点灯,确实消耗蛮大。
再就是还有,教书先生进军营,这东西,实在有点难度,教书先生,一般都上了年纪,四五十岁出来教书那是比较正常的年纪,让这些人和新军混在一起,对新军的成长可不利,暮气太重。
至于二三十岁出来教书的,拜托,二三十岁中了秀才,举子,那可是神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就是这个。都在家里准备考举人,考进士,谁有兴趣到军营里去和那些臭军汉混在一起?
杨改革笑道:“呵呵,孙师傅不用担心,可还记得上次的事?推演出东虏骗开不识字的城门守将的事,那时候朕就打算在这新军当中招募教员了,专门指导新军的文化问题,给那些秀才,举子们,给一个八品,九品的衔,还怕招不到人?呵呵,来了新军,就得和新军一起训练,想退出,那就得革去功名,呵呵,这个事,孙师傅不用怕,想当日,朝臣们都是同意了的……”
杨改革说的就是前一段日子,用沙盘推算出野猪皮绕道蒙古,然后用真的印信骗开明朝城门的事。那时候,设定的就是由于守城的将领不识字,被东虏用缴获的明朝真实的印信骗开城门的事。那时候,群臣被杨改革唬得不轻,答应了杨改革很多要求,比如给城门守将扫盲,文人进军队的事,现在,杨改革就是要把这文人弄到自己的新军里去。
孙承宗恍然大悟,拍拍自己的额头,道:“陛下当真是深谋远虑,早早的就已经替这新军打算好了,这事,是老臣疏忽了。看来,这文人进军之事,已是定局,陛下这全识字的军队,想必也是古往今来,开天辟地头一遭啊!呵呵……”孙承宗也笑了起来。在自己手里打造一支从来没有过的军队,值得高兴。
强化纪律,然后进行演习,这才算是基本训练完成,最后最好经过实战,才算是陛下说的‘毕业’。”
“嗯,没说错,孙师傅,那就以孙师傅的意思办吧。”杨改革觉得孙承宗说得没错,就按孙承宗的办。
……
“孙师傅,朕的这只新军,有多少人识字,多少人不识字?”杨改革忽然想到一问题,那就是文盲的问题,文盲都不识字,连最基本的书面交流都做不到,更别提什么作战地图,自主分析什么的,所以,杨改革觉得有必要关注一下这事。先前,由于过于匆忙,将这事给忘记了。
“……启禀陛下,这批二百多人里,大约有七八成都是识字的,不识字的大概在二三成的样子,尚好。”孙承宗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
七八成的识字率?杨改革本来觉得这比例不低,可又一想,这都是些舍人,将来的千户呢,都是做官的,尚且有这样多的人不识字,那普通士兵的识字率,可想而知。这扫盲,势在必行啊!杨改革希望自己的新军,个个都识字。能看懂最基本的书面文字,能做书面上的交流,能看懂地图,看懂作战手册,看懂作战命令,书面消息。
将来的千户,军官,尚且有二三成不识字,杨改革就觉得郁闷,道:“孙师傅,这个,可不是一个好事啊!朕希望朕的新军,个个都识字,个个都能看懂朕的命令,不想睁眼瞎存在朕的新军里啊!”
“这……”孙承宗也无语了,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个问题,如果说这批舍人新军都要识字,那还好办,如果说将来的新军都要识字,那就难办了。世界上从来就还没有那只军队是全识字的。
“启禀陛下,从古到今,还没有那一只军队能够做到陛下要求的那样,全部都识字……”孙承宗也直言不讳的说到,皇帝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既然以前都没有,那就从朕这里开始吧,朕记得和孙师傅讨论过这个问题。孙师傅以为如何?”杨改革记得以前似乎和孙承宗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但是具体又想不起来了,也许是想当然了。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启禀陛下,这都识字固然都好,但是实在是难,一个士兵如果还需要识字,那每天,起码得抽出一两个时辰读书,如果是晚上,那点灯消耗的费用,可不少,还得请专门的先生教他们才行,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军开销巨大,人员也难免太过于混杂啊!”
孙承宗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古时候的照明有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晚上用得起蜡烛,点得起灯的,(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乡里依然很多地方点不起灯,用不起蜡烛,相当的节约,每天照一两个小时都算舍得了,古代可想而知。)如果说抽时间进行读书识字,那必定是在晚上,那就需要点灯,这就是额外的消耗,常年累月的,消耗也极大。当年张居正为了节约,就是省皇帝的照明蜡烛,可见,这晚上点灯,确实消耗蛮大。
再就是还有,教书先生进军营,这东西,实在有点难度,教书先生,一般都上了年纪,四五十岁出来教书那是比较正常的年纪,让这些人和新军混在一起,对新军的成长可不利,暮气太重。
至于二三十岁出来教书的,拜托,二三十岁中了秀才,举子,那可是神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就是这个。都在家里准备考举人,考进士,谁有兴趣到军营里去和那些臭军汉混在一起?
杨改革笑道:“呵呵,孙师傅不用担心,可还记得上次的事?推演出东虏骗开不识字的城门守将的事,那时候朕就打算在这新军当中招募教员了,专门指导新军的文化问题,给那些秀才,举子们,给一个八品,九品的衔,还怕招不到人?呵呵,来了新军,就得和新军一起训练,想退出,那就得革去功名,呵呵,这个事,孙师傅不用怕,想当日,朝臣们都是同意了的……”
杨改革说的就是前一段日子,用沙盘推算出野猪皮绕道蒙古,然后用真的印信骗开明朝城门的事。那时候,设定的就是由于守城的将领不识字,被东虏用缴获的明朝真实的印信骗开城门的事。那时候,群臣被杨改革唬得不轻,答应了杨改革很多要求,比如给城门守将扫盲,文人进军队的事,现在,杨改革就是要把这文人弄到自己的新军里去。
孙承宗恍然大悟,拍拍自己的额头,道:“陛下当真是深谋远虑,早早的就已经替这新军打算好了,这事,是老臣疏忽了。看来,这文人进军之事,已是定局,陛下这全识字的军队,想必也是古往今来,开天辟地头一遭啊!呵呵……”孙承宗也笑了起来。在自己手里打造一支从来没有过的军队,值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