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崇祯朝第一肥缺 (1/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对徐光启庞大而且繁杂的赈灾计划,杨改革是有爱又怕,爱的是这几手,就是彻底解决农民造反的法宝,怕的是,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会要了明末这架老的不能再老的国家机器的命。
计划都是好的,可惜,能不能执行确实一个值得怀疑的事。
“……陛下,除了兴修水利,推广抗旱作物之外,臣还有免除赋税方面的内容。”尽管徐光启说的话,在君臣的心中,in起了滔天的巨浪,可是,朝堂之上,安静得很,只有徐光启一个人平静的叙述。
“这个,有那些?”杨改革问道。
“免除赋税方面,则比较简单,和以前受灾之后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今牵涉到移民问题,这移民了,有些赋和税,是落在需要移民的这些人身上的,一旦移民,这赋税可能需要重新计算,可能牵扯不清,所以,臣以为,这牵涉到移民的赋税问题,最好是一刀切,凡是移民的,都不在计较赋税问题,待重新围湖垦田之后,重新在当地重新缴纳赋税,和原来的地方彻底的拖钩,如此,也才会使得这移民比较顺利……”徐光启又解释自己这这项计划。
杨改革心中暗叹,果然是超级的复杂,这古代确实有些税赋是绑定到人头上的,如果这移民了,确实会导致原来移民迁出地的赋税情况发生变化,这个,确实值得注意,否则,移民迁出地怕会出乱子。毕竟,这官府,是有权利每年动用很多人免费劳动的,一旦这些人搬走,这免费的劳役就没了,唉……复杂啊!杨改革不住的哀叹,这国事,怎么就如此艰难呢?
“嗯,徐师傅说的朕理解,这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其他的吗?”
“启禀陛下,臣所拟定的大致方案,就是如此了,其他的,细枝末节,臣也就不多累赘,臣才疏学浅,所拟之方案不见得就万无一失,还请陛下指正……”徐光启最后来了个虚心的结尾。
杨改革纠结徐光启的这个超级赈灾方案,早就觉得这个方案高山仰止,不可仰视了,那里还有能力对这个计划说出个一二点不足来,这个计划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杨改革目前都还没有一个谱,还指出不足?杨改革觉得这也太为难自己了。唯一能说道和指出的就是,这徐光启事先没有和自己通气,自己如今很被动。
“嗯,很好,徐师傅的这番计划,相当的及时和有力,确实是不可多得好方案,诸位卿家,都议论议论吧。”杨改革拜服了,把这个机会让给大臣们,看看大臣们有什么要说的。
朝堂之上也开始议论纷纷,徐光启所说的这些东西,确实是远超不少人的想象,在惊叹过后,又都开始纷纷讨论起这方案的得失起来。
首辅又是第一个出来挺徐光启的,这既然决定投皇帝了,那就干脆,彻底一点吧。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施凤来第一个出来了。
“有什么话只管说。”杨改革现在巴不得有人提出点什么建议什么的。
“回禀陛下,臣以为,徐少保的这些应对之法,确实是天马行空,给人与一种惊鸿一瞥的感觉,不过,这细细的品味一番,臣才觉得,这并不是徐少保独立特行,为了出风头,为了一鸣惊人而想出来的怪异法子,臣细细的思索了一番,发觉,这徐少保的应对之法,很多都是集前人的智慧为今用,比如这移民,我朝先前就有过移民的先例,这,猛然听到需要移民百万,费用千万,臣也觉得很唐突,不过细细一想,这确实是解决这陕西连绵天灾的不二之法,陛下,臣全力支持陛下行此法……”
施凤来一上来就全力给徐光启的计划说好话。
杨改革点点头,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移民,显然比任何赈灾办法都要直接和给力,只有把人都迁移出去,这农民造反的事,才有可能彻底的平息下来,否则,这任何赈灾的办法,都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施爱卿言之有理,确实是这个道理,朕也赞同。”杨改革点头说了施凤来几句好话,同时心中也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移民计划执行下去,不行也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一位大臣站出来,持了不同的意见。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臣虽然也觉得这移民确实是一件好事,能够彻底解决这天灾问题,可是,这耗费白银千万两,对于目前我朝来说,数额实在是太庞大了一些,想我朝远征朝鲜,动用十数万兵马在朝鲜作战,历事数年,耗费也没到千万,已经给朝廷造成了相当的压力了,如今这移民比援朝抗倭一事的费用,更加的庞大,臣怕这对朝政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啊!陛下,此事,还请三思……”这位大臣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这千万两实在是太巨大了,比抗倭援朝这种军国大事还要巨大,花费的银子还要多,这已经不能用朝廷的负担来形容了。
“嗯,这位卿家所言有理,这移民必定会对我朝有深远的影响,耗费确实是很大,不过,朕不是凑了八百多万两银子了吗?这八百万两银子,都是额外的收入,和原来的收入并没有多大的瓜葛,虽然耗费颇大,但是朕觉得值,嗯,这件事,朕先前已经说过了,暂缓研究,那么,移民这件事,就暂且不考虑了吧,诸位卿家,说说其他的吧。”杨改革是坚定的移民派,绝对不会放弃移民的,一千万两不够,那就二千万两,自己就是站在故宫博物院门口收门票也要把这移民工作干下去,反正一句话,要让这造成明朝灭亡的农民起义彻底的熄火,自己才能过得安生。
朝臣见皇帝对这件事下了定论,也就不再争论,开始说其他的问题了。
“启禀陛下,臣十分赞成徐少保的方略,不过,也有一些担心,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又来了一位提意见的。
“说吧,有什么说什么,不要藏着掖着。”
“遵命,陛下,臣虽然赞成这诸多方略,可是臣也想问,如此庞大,繁杂的计划,如何执行,谁去执行?这牵涉上千万两银子的使用,如何监管?这个,陛下,可有考虑……”这个大臣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徐光启超级计划的核心问题。谁来负责?
谁来负责?杨改革也只能仰天长叹,自己这个皇帝,足不出户,最远的只到过北京城的城墙,要让自己来管理这件事,怕自己会非常痛苦,会把这件事搞得一团糟,那谁去管理?
徐光启?理论上是最好的负责人,也是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可是,杨改革却舍不得放这位自己的左膀右臂出去,要是徐光启去忙这件事了,那这朝中的事谁负责?徐光启是自己内政上的帮手,这如果去做移民这件事了,必定会出京,到陕西,南方去,那朝中,谁帮自己?目前自己还没有一个值得敬重和依的人。
孙承宗就更不行,这可是军事方面的帮手,这训练新军目前正在紧要的关头,更不可能跳槽去执行这个超级计划。
毕自严?这个家伙,自己的很多动作,比如用银票代替银子,比如发行银币,发行纸币,都需要户部的配合,在户部没有一个得住的“自己人”,怕做起事来,不顺手,别到时候把自己的敛财路子搞砸了。
其他的?杨改革不是信不过,就是了解不多,再不就是某些人的“历史成绩”十分的糟糕,杨改革更加的不敢派这样的人去做这件事。
“这位爱卿,所... -->>
面对徐光启庞大而且繁杂的赈灾计划,杨改革是有爱又怕,爱的是这几手,就是彻底解决农民造反的法宝,怕的是,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会要了明末这架老的不能再老的国家机器的命。
计划都是好的,可惜,能不能执行确实一个值得怀疑的事。
“……陛下,除了兴修水利,推广抗旱作物之外,臣还有免除赋税方面的内容。”尽管徐光启说的话,在君臣的心中,in起了滔天的巨浪,可是,朝堂之上,安静得很,只有徐光启一个人平静的叙述。
“这个,有那些?”杨改革问道。
“免除赋税方面,则比较简单,和以前受灾之后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今牵涉到移民问题,这移民了,有些赋和税,是落在需要移民的这些人身上的,一旦移民,这赋税可能需要重新计算,可能牵扯不清,所以,臣以为,这牵涉到移民的赋税问题,最好是一刀切,凡是移民的,都不在计较赋税问题,待重新围湖垦田之后,重新在当地重新缴纳赋税,和原来的地方彻底的拖钩,如此,也才会使得这移民比较顺利……”徐光启又解释自己这这项计划。
杨改革心中暗叹,果然是超级的复杂,这古代确实有些税赋是绑定到人头上的,如果这移民了,确实会导致原来移民迁出地的赋税情况发生变化,这个,确实值得注意,否则,移民迁出地怕会出乱子。毕竟,这官府,是有权利每年动用很多人免费劳动的,一旦这些人搬走,这免费的劳役就没了,唉……复杂啊!杨改革不住的哀叹,这国事,怎么就如此艰难呢?
“嗯,徐师傅说的朕理解,这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其他的吗?”
“启禀陛下,臣所拟定的大致方案,就是如此了,其他的,细枝末节,臣也就不多累赘,臣才疏学浅,所拟之方案不见得就万无一失,还请陛下指正……”徐光启最后来了个虚心的结尾。
杨改革纠结徐光启的这个超级赈灾方案,早就觉得这个方案高山仰止,不可仰视了,那里还有能力对这个计划说出个一二点不足来,这个计划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杨改革目前都还没有一个谱,还指出不足?杨改革觉得这也太为难自己了。唯一能说道和指出的就是,这徐光启事先没有和自己通气,自己如今很被动。
“嗯,很好,徐师傅的这番计划,相当的及时和有力,确实是不可多得好方案,诸位卿家,都议论议论吧。”杨改革拜服了,把这个机会让给大臣们,看看大臣们有什么要说的。
朝堂之上也开始议论纷纷,徐光启所说的这些东西,确实是远超不少人的想象,在惊叹过后,又都开始纷纷讨论起这方案的得失起来。
首辅又是第一个出来挺徐光启的,这既然决定投皇帝了,那就干脆,彻底一点吧。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施凤来第一个出来了。
“有什么话只管说。”杨改革现在巴不得有人提出点什么建议什么的。
“回禀陛下,臣以为,徐少保的这些应对之法,确实是天马行空,给人与一种惊鸿一瞥的感觉,不过,这细细的品味一番,臣才觉得,这并不是徐少保独立特行,为了出风头,为了一鸣惊人而想出来的怪异法子,臣细细的思索了一番,发觉,这徐少保的应对之法,很多都是集前人的智慧为今用,比如这移民,我朝先前就有过移民的先例,这,猛然听到需要移民百万,费用千万,臣也觉得很唐突,不过细细一想,这确实是解决这陕西连绵天灾的不二之法,陛下,臣全力支持陛下行此法……”
施凤来一上来就全力给徐光启的计划说好话。
杨改革点点头,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移民,显然比任何赈灾办法都要直接和给力,只有把人都迁移出去,这农民造反的事,才有可能彻底的平息下来,否则,这任何赈灾的办法,都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施爱卿言之有理,确实是这个道理,朕也赞同。”杨改革点头说了施凤来几句好话,同时心中也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移民计划执行下去,不行也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一位大臣站出来,持了不同的意见。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臣虽然也觉得这移民确实是一件好事,能够彻底解决这天灾问题,可是,这耗费白银千万两,对于目前我朝来说,数额实在是太庞大了一些,想我朝远征朝鲜,动用十数万兵马在朝鲜作战,历事数年,耗费也没到千万,已经给朝廷造成了相当的压力了,如今这移民比援朝抗倭一事的费用,更加的庞大,臣怕这对朝政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啊!陛下,此事,还请三思……”这位大臣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这千万两实在是太巨大了,比抗倭援朝这种军国大事还要巨大,花费的银子还要多,这已经不能用朝廷的负担来形容了。
“嗯,这位卿家所言有理,这移民必定会对我朝有深远的影响,耗费确实是很大,不过,朕不是凑了八百多万两银子了吗?这八百万两银子,都是额外的收入,和原来的收入并没有多大的瓜葛,虽然耗费颇大,但是朕觉得值,嗯,这件事,朕先前已经说过了,暂缓研究,那么,移民这件事,就暂且不考虑了吧,诸位卿家,说说其他的吧。”杨改革是坚定的移民派,绝对不会放弃移民的,一千万两不够,那就二千万两,自己就是站在故宫博物院门口收门票也要把这移民工作干下去,反正一句话,要让这造成明朝灭亡的农民起义彻底的熄火,自己才能过得安生。
朝臣见皇帝对这件事下了定论,也就不再争论,开始说其他的问题了。
“启禀陛下,臣十分赞成徐少保的方略,不过,也有一些担心,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又来了一位提意见的。
“说吧,有什么说什么,不要藏着掖着。”
“遵命,陛下,臣虽然赞成这诸多方略,可是臣也想问,如此庞大,繁杂的计划,如何执行,谁去执行?这牵涉上千万两银子的使用,如何监管?这个,陛下,可有考虑……”这个大臣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徐光启超级计划的核心问题。谁来负责?
谁来负责?杨改革也只能仰天长叹,自己这个皇帝,足不出户,最远的只到过北京城的城墙,要让自己来管理这件事,怕自己会非常痛苦,会把这件事搞得一团糟,那谁去管理?
徐光启?理论上是最好的负责人,也是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可是,杨改革却舍不得放这位自己的左膀右臂出去,要是徐光启去忙这件事了,那这朝中的事谁负责?徐光启是自己内政上的帮手,这如果去做移民这件事了,必定会出京,到陕西,南方去,那朝中,谁帮自己?目前自己还没有一个值得敬重和依的人。
孙承宗就更不行,这可是军事方面的帮手,这训练新军目前正在紧要的关头,更不可能跳槽去执行这个超级计划。
毕自严?这个家伙,自己的很多动作,比如用银票代替银子,比如发行银币,发行纸币,都需要户部的配合,在户部没有一个得住的“自己人”,怕做起事来,不顺手,别到时候把自己的敛财路子搞砸了。
其他的?杨改革不是信不过,就是了解不多,再不就是某些人的“历史成绩”十分的糟糕,杨改革更加的不敢派这样的人去做这件事。
“这位爱卿,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