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耕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是非正规途径登基,名既不正言也不顺,从而导致此时整个京城政局波谲云诡,这时就需要一个资历深厚,德高望重且身份超脱能够镇住各方势力之人接过自己雍州牧的旧职,思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最佳人选,他就是前朝宗室,四朝老臣,现任中书令的宰辅之臣观国公杨恭仁。
这杨恭仁在史籍上记录不显,但在隋末唐初那绝对是个人物。杨恭仁出身前隋宗室,他的父亲乃是隋朝开国功臣广平王杨雄,其人因为和隋文帝杨坚同属弘农杨氏,文帝便依照谱系,认了这位比仅自己小一岁的得力臂膀为族子,等到隋朝建国,杨雄便进爵为王,身兼宗正卿,后转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合称四贵,所受贵宠,冠绝一时。史书上称其“美姿仪,有器局,雍容闲雅,进止可观。”最后位居三公,改封观德王。
身为长子的杨恭仁继承了父亲的才干,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高的名望。在隋文帝时他已经官居刺史,执掌一州,待后来隋炀帝刚一即位,便把杨恭仁调回中央,让其转任吏部侍郎。数年后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中途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杨广的反,隋炀帝明知杨恭仁的亲弟杨恭道正在杨玄感的反军中就职,但仍对其深信不疑,并授予兵权命其出兵平叛,最后杨恭仁和屈突通等人合力击败了杨玄感,待到论功行赏时,隋炀帝对杨恭仁叹道:“朕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却不知勇决如此也。”(我虽知你是个好人,却不知你这么能打……)
再后来,杨恭仁便一直尽心尽力替杨广这位族谱上的小叔叔修补着隋朝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舰,直到最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杨恭仁也被割据魏郡的元宝藏俘获,最后押送到长安。
李渊和杨恭仁是老相识了,而且七扯八扯还能扯上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再加上杨恭仁素有清誉,在前隋时便朝野闻名,所以尽管此时他于李唐新政权无尺寸之功,但还是旋即被李渊封为观国公,拜为黄门侍郎,因其不愿与故国兵戈相向,便出守边陲,迁检校凉州总管。注意,此时的正牌凉州总管乃是李世民,新、旧唐书皆有误,把杨恭仁记做了凉州总管,其实他只是检校衔的代理职务。而这也是杨恭仁第一次与李世民合作,双方互相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俩人此后的经历来看,这段合作大抵是愉快的。
数年后,华夏大地渐被几大割据势力占据,隋杨已经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杨恭仁被李渊调回中央,出任吏部尚书之要职,没多久又担任了当朝宰相之一的中书令。
此时正是李世民几兄弟你来我往闹得最火热的时期,但是杨恭仁并没有涉足其中。只因其出身皇室,对宗室内部的权利之争最是清楚不过。当年其父由隋文帝的心腹慢慢演变为心腹之患的那段历程,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其父杨雄甚有才干,又深得人心,终于被隋文帝阴嫉,明升暗降收其兵权,位居空头三公)。所以无论是当年的杨广与太子杨勇争权,还是现如今的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斗法,他都严守中立,绝不涉足其中。
有句很有道理的话叫做屁股决定立场。即屁股所在不同,头脑中考虑问题的立场也会随之改变。也许当年夜深人静的时候秦王会对杨恭仁的中立颇有微词,但在成功上位之后的唐太宗看来,杨恭仁当时官居执宰,论起亲疏来其侄女还是李元吉的妃子,却能严守中立,并没有站到优势明显的太子一边,可谓持身甚正!再者无论是资历、才干、品行,杨恭仁都可谓上佳之选,况且此人当年在凉州之任上就与自己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经历,一阵思来想去之后,杨恭仁便由正三品的中书令转任了从二品的雍州牧,从自己手中接过了雍州牧的旧印。
历史上当杨恭仁卸任雍州牧时,京城政局已上正轨,各方政治势力已经尽在皇帝掌控之中。这时,李世民已经不需要一个强势的雍州牧存在,于是接替杨恭仁的下一任首都行政长官便是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搅局之王李泰(此时还未成年),从此雍州牧便成为了亲王们的荣誉尊衔,此后中宗、睿宗在未即位之前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只不过和他们的祖辈相比,接任者们身上再无那么多值得让后人们在茶前饭后唾沫横飞的谈资。
最后说一句,雍州牧在玄宗时改称京兆尹,而且在级别上也向下做了调整,自此,这一在唐初曾无比显赫的官衔辉煌不再,渐次沦为供权贵驱使的高级差役。就连胆大一点的流氓,都敢在自己左右臂膀外纹上两句六言绝句以明其心迹,诗曰:“生不怕京兆尹,死不畏阎罗王”。
意犹未尽,那就看看最热门的其他小说更新了哪些章节吧!
┊┊ ┊┊ ┊┊ ┊┊ ┊┊ ┊┊ ┊┊U
来是非正规途径登基,名既不正言也不顺,从而导致此时整个京城政局波谲云诡,这时就需要一个资历深厚,德高望重且身份超脱能够镇住各方势力之人接过自己雍州牧的旧职,思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最佳人选,他就是前朝宗室,四朝老臣,现任中书令的宰辅之臣观国公杨恭仁。
这杨恭仁在史籍上记录不显,但在隋末唐初那绝对是个人物。杨恭仁出身前隋宗室,他的父亲乃是隋朝开国功臣广平王杨雄,其人因为和隋文帝杨坚同属弘农杨氏,文帝便依照谱系,认了这位比仅自己小一岁的得力臂膀为族子,等到隋朝建国,杨雄便进爵为王,身兼宗正卿,后转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合称四贵,所受贵宠,冠绝一时。史书上称其“美姿仪,有器局,雍容闲雅,进止可观。”最后位居三公,改封观德王。
身为长子的杨恭仁继承了父亲的才干,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高的名望。在隋文帝时他已经官居刺史,执掌一州,待后来隋炀帝刚一即位,便把杨恭仁调回中央,让其转任吏部侍郎。数年后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中途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杨广的反,隋炀帝明知杨恭仁的亲弟杨恭道正在杨玄感的反军中就职,但仍对其深信不疑,并授予兵权命其出兵平叛,最后杨恭仁和屈突通等人合力击败了杨玄感,待到论功行赏时,隋炀帝对杨恭仁叹道:“朕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却不知勇决如此也。”(我虽知你是个好人,却不知你这么能打……)
再后来,杨恭仁便一直尽心尽力替杨广这位族谱上的小叔叔修补着隋朝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舰,直到最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杨恭仁也被割据魏郡的元宝藏俘获,最后押送到长安。
李渊和杨恭仁是老相识了,而且七扯八扯还能扯上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再加上杨恭仁素有清誉,在前隋时便朝野闻名,所以尽管此时他于李唐新政权无尺寸之功,但还是旋即被李渊封为观国公,拜为黄门侍郎,因其不愿与故国兵戈相向,便出守边陲,迁检校凉州总管。注意,此时的正牌凉州总管乃是李世民,新、旧唐书皆有误,把杨恭仁记做了凉州总管,其实他只是检校衔的代理职务。而这也是杨恭仁第一次与李世民合作,双方互相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俩人此后的经历来看,这段合作大抵是愉快的。
数年后,华夏大地渐被几大割据势力占据,隋杨已经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杨恭仁被李渊调回中央,出任吏部尚书之要职,没多久又担任了当朝宰相之一的中书令。
此时正是李世民几兄弟你来我往闹得最火热的时期,但是杨恭仁并没有涉足其中。只因其出身皇室,对宗室内部的权利之争最是清楚不过。当年其父由隋文帝的心腹慢慢演变为心腹之患的那段历程,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其父杨雄甚有才干,又深得人心,终于被隋文帝阴嫉,明升暗降收其兵权,位居空头三公)。所以无论是当年的杨广与太子杨勇争权,还是现如今的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斗法,他都严守中立,绝不涉足其中。
有句很有道理的话叫做屁股决定立场。即屁股所在不同,头脑中考虑问题的立场也会随之改变。也许当年夜深人静的时候秦王会对杨恭仁的中立颇有微词,但在成功上位之后的唐太宗看来,杨恭仁当时官居执宰,论起亲疏来其侄女还是李元吉的妃子,却能严守中立,并没有站到优势明显的太子一边,可谓持身甚正!再者无论是资历、才干、品行,杨恭仁都可谓上佳之选,况且此人当年在凉州之任上就与自己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经历,一阵思来想去之后,杨恭仁便由正三品的中书令转任了从二品的雍州牧,从自己手中接过了雍州牧的旧印。
历史上当杨恭仁卸任雍州牧时,京城政局已上正轨,各方政治势力已经尽在皇帝掌控之中。这时,李世民已经不需要一个强势的雍州牧存在,于是接替杨恭仁的下一任首都行政长官便是与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搅局之王李泰(此时还未成年),从此雍州牧便成为了亲王们的荣誉尊衔,此后中宗、睿宗在未即位之前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只不过和他们的祖辈相比,接任者们身上再无那么多值得让后人们在茶前饭后唾沫横飞的谈资。
最后说一句,雍州牧在玄宗时改称京兆尹,而且在级别上也向下做了调整,自此,这一在唐初曾无比显赫的官衔辉煌不再,渐次沦为供权贵驱使的高级差役。就连胆大一点的流氓,都敢在自己左右臂膀外纹上两句六言绝句以明其心迹,诗曰:“生不怕京兆尹,死不畏阎罗王”。
意犹未尽,那就看看最热门的其他小说更新了哪些章节吧!
┊┊ ┊┊ ┊┊ ┊┊ ┊┊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