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耕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天下了早朝,李世民留下了尚书省左右两位仆射在皇城内议事,只因国事繁重,君臣三人商议完大事之后,眼看就快要到中午的饭点了,皇帝道了声二位爱卿辛苦了,且稍座片刻,一会一同用膳,两位宰相自然谢恩应了。
正事已毕,离用膳也还有些时间,趁这空闲,君臣三人闲聊了一会,说说最近官场趣闻,这时李世民随意拿起一份奏章道:“这位新上任的太子司议郎,到东宫第一天就没闲着,给朕写了奏章,说什么百闻不如一见,要带乾儿出宫去看看民生百态,朕留了几天,一直没有答复,玄龄、克明,你们先看看!”
房玄龄闻言接过胡戈的奏章,仔细观看起来,等他看完后又递给杜如晦,胡戈的奏章不长,不到一刻钟,俩人均已看完。
“你们觉得如何?”李世民见房、杜二人看完,都是面露微笑,便询问道。
房玄龄道:“陛下,不知东宫几位主官是什么意见?”
“除了戴卿,其他几位不必说,全是一片反对之声!”李世民笑道。
杜如晦闻言呵呵一笑,道:“玄胤(戴胄字)平日里最烦人引经据典、舞弄文雅,我观他户部里大小官员各个上疏都是言简意骇,这回归唐奏章里又是《荀子》,又是《汉书》的,他反倒什么都不说了,呵呵,难得啊难得!”
房玄龄道:“前些日他还要调归唐去他的度支司,虽没有如愿,但俩人总算在东宫会面了,做下属的第一次上书,他这个该管的上司,总不至于拆台吧!”言罢大家对视而笑,大厅里气氛愈加轻松起来。
戴胄此人为官一身正气,甚是鲠直,便是称其为道德君子也不为过,平素里大家在他身上要想找点瑕疵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没想到今次因为胡戈奏章之事,倒叫平日里严谨持正的两位尚书仆射开了他一回玩笑。
三人笑了一回,即刻便言归正传,李世民再次发问:“归唐奏章上所提的意见,二位爱卿是怎么看呢?”
这胡戈入仕是杜如晦推荐的,房玄龄心知肚明他们两人的关系,所以这次便没有照惯例头一个开口,只是转头望着杜如晦。
杜如晦见老搭档望向自己便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俩人合作多年,那种默契非常人可及,既然房玄龄不准备首先发言,杜如晦便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吟了片刻,说道:“臣闻隋炀帝自幼聪慧,文韬武略,无所不通,只因其不谅百姓困苦,最终导致**灭国,归唐上书所言之事,臣认为可行!”
杜如晦说话的时候房玄龄在一旁微微点头,他心知有关太子出宫之事,无论是胡戈的建议也好,还是东宫里各位主官的意见也好,都是在设身处地的为太子考量,出发点都是为太子的将来好,双方的观点说来都有各自的道理支撑,毕竟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国政之争,非要分个对错来。说实话房玄龄心中是比较倾向于胡戈的,再加上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想必是心中已经松动,不然要驳回胡戈的奏章只需一字即可,留存至今的举动正说明皇帝心中对胡戈的建议还是很上心的,何况老搭档杜如晦又意见明确的表达了对胡戈支持,便随即也附议了。
等两位重臣说完自己的意见,李世民笑道:“朕幼时便是长自民间,这才深知百姓苦乐,那日在咬金府上密室,马周一番话说得好啊,待那长自深宫的皇子即位,心中可有百姓疾苦?我想还是让乾儿出去见识一下民生也好,老呆在宫里,很多情况都搞不清楚!既然这奏章是胡戈上的,便让他来日带太子出宫吧!归唐的才具朕是信得过的,让乾儿多亲近亲近他必会受益匪浅啊!”
杜如晦见李世民夸起胡戈的才学,笑道:“说到才具,臣倒听闻归唐准备参加今年的科举,不知陛下可有耳闻?”
“杨公前几日专门跟朕说起过,希望今年雍州能增加一位贡士的名额,朕问他详情,方知这额外之人便是归唐,呵呵!朕当时就允了。”李世民笑道。
看到李世民与杜如晦二人的问答,房玄龄这才闻之有此一事。虽说雍州府递交的贡士名单会送至吏部,而吏部又名义上归自己这个尚书左仆射正管,可是因为杜如晦还身兼吏部尚书的因由,他平时基本不过问吏部之... -->>
这天下了早朝,李世民留下了尚书省左右两位仆射在皇城内议事,只因国事繁重,君臣三人商议完大事之后,眼看就快要到中午的饭点了,皇帝道了声二位爱卿辛苦了,且稍座片刻,一会一同用膳,两位宰相自然谢恩应了。
正事已毕,离用膳也还有些时间,趁这空闲,君臣三人闲聊了一会,说说最近官场趣闻,这时李世民随意拿起一份奏章道:“这位新上任的太子司议郎,到东宫第一天就没闲着,给朕写了奏章,说什么百闻不如一见,要带乾儿出宫去看看民生百态,朕留了几天,一直没有答复,玄龄、克明,你们先看看!”
房玄龄闻言接过胡戈的奏章,仔细观看起来,等他看完后又递给杜如晦,胡戈的奏章不长,不到一刻钟,俩人均已看完。
“你们觉得如何?”李世民见房、杜二人看完,都是面露微笑,便询问道。
房玄龄道:“陛下,不知东宫几位主官是什么意见?”
“除了戴卿,其他几位不必说,全是一片反对之声!”李世民笑道。
杜如晦闻言呵呵一笑,道:“玄胤(戴胄字)平日里最烦人引经据典、舞弄文雅,我观他户部里大小官员各个上疏都是言简意骇,这回归唐奏章里又是《荀子》,又是《汉书》的,他反倒什么都不说了,呵呵,难得啊难得!”
房玄龄道:“前些日他还要调归唐去他的度支司,虽没有如愿,但俩人总算在东宫会面了,做下属的第一次上书,他这个该管的上司,总不至于拆台吧!”言罢大家对视而笑,大厅里气氛愈加轻松起来。
戴胄此人为官一身正气,甚是鲠直,便是称其为道德君子也不为过,平素里大家在他身上要想找点瑕疵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没想到今次因为胡戈奏章之事,倒叫平日里严谨持正的两位尚书仆射开了他一回玩笑。
三人笑了一回,即刻便言归正传,李世民再次发问:“归唐奏章上所提的意见,二位爱卿是怎么看呢?”
这胡戈入仕是杜如晦推荐的,房玄龄心知肚明他们两人的关系,所以这次便没有照惯例头一个开口,只是转头望着杜如晦。
杜如晦见老搭档望向自己便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俩人合作多年,那种默契非常人可及,既然房玄龄不准备首先发言,杜如晦便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吟了片刻,说道:“臣闻隋炀帝自幼聪慧,文韬武略,无所不通,只因其不谅百姓困苦,最终导致**灭国,归唐上书所言之事,臣认为可行!”
杜如晦说话的时候房玄龄在一旁微微点头,他心知有关太子出宫之事,无论是胡戈的建议也好,还是东宫里各位主官的意见也好,都是在设身处地的为太子考量,出发点都是为太子的将来好,双方的观点说来都有各自的道理支撑,毕竟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国政之争,非要分个对错来。说实话房玄龄心中是比较倾向于胡戈的,再加上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想必是心中已经松动,不然要驳回胡戈的奏章只需一字即可,留存至今的举动正说明皇帝心中对胡戈的建议还是很上心的,何况老搭档杜如晦又意见明确的表达了对胡戈支持,便随即也附议了。
等两位重臣说完自己的意见,李世民笑道:“朕幼时便是长自民间,这才深知百姓苦乐,那日在咬金府上密室,马周一番话说得好啊,待那长自深宫的皇子即位,心中可有百姓疾苦?我想还是让乾儿出去见识一下民生也好,老呆在宫里,很多情况都搞不清楚!既然这奏章是胡戈上的,便让他来日带太子出宫吧!归唐的才具朕是信得过的,让乾儿多亲近亲近他必会受益匪浅啊!”
杜如晦见李世民夸起胡戈的才学,笑道:“说到才具,臣倒听闻归唐准备参加今年的科举,不知陛下可有耳闻?”
“杨公前几日专门跟朕说起过,希望今年雍州能增加一位贡士的名额,朕问他详情,方知这额外之人便是归唐,呵呵!朕当时就允了。”李世民笑道。
看到李世民与杜如晦二人的问答,房玄龄这才闻之有此一事。虽说雍州府递交的贡士名单会送至吏部,而吏部又名义上归自己这个尚书左仆射正管,可是因为杜如晦还身兼吏部尚书的因由,他平时基本不过问吏部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