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唐朝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八十六章 避风港
“魏玄成有语,突厥人是鸟兽野心,非我族类,弱则伏,强则叛,其天性也。”颜师古捋须说道:“我等岂能不知,但是人家举族来投,献策归附,却尽数坑杀屠戮,那么四夷部族,蛮夷国邦,必会人人自危,争相抵制,不肯臣服,如何是好。”
“不服,就全杀了。”韩瑞说道,试探他们的反应。
孔颖达微微摇头,耐心解释道:“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夷族部落明知必死,同仇敌忾,反抗激烈,不利我大唐军将征伐,况且,部族灭尽,有何益处,不如收留安抚,置于内地,令其定居,耕田狩牧,岁岁朝贡。”
两人言下之意,韩瑞听明白了,什么仁义道德,那是套话,自东汉末年到现在,两三百年时期,天下太平,没有兵戈的日子,不超过五十年,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思想僵化,迂腐守旧的儒生,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存留下来,居于高位的大儒,更加明白务实的道理。
不是人家读书傻了,不知道养虎为患的教训,而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破了突厥之后,把突厥首领贵族全部招来京城,名为加官进爵,实则剥夺他们的权力,再将突厥分迁各地,相互制衡,加以节制。
同时,选酋良入宿卫,从军为将,讨伐叛逆,以夷制夷,这种手段,从汉朝就开始使用,直到现在,还很有效果,比如现在,朝中最有名的阿史那家族,给李世民拢络得服服帖帖,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指哪打哪,就是率领军队,打同族部落,也毫不手软。
也就是这些政策,造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声,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些手段才是最有成效的,韩瑞仔细考虑,慢慢的沉思,防范于未然,自然是很有道理,问题在于,由于时代条件限制,对于中原以外的地区,控制力度薄弱,而且问题的根源上,还是在于本身。
魏徵总结,草原部落,弱则伏,强则叛,自然之理,但是反过来说,所谓的强与弱,那是相对而言,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强盛,那些部落再强也是弱,反之,再弱也是强,说到底,自强才是硬道理。
比如现在,大唐如同旭日东升,破灭突厥之后,君臣百姓无比的自信,这不同于隋炀帝杨广粉饰太平的虚荣,而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上面,相信只要陌刀铁骑出动,能够粉碎任何叛逆蛮夷,凯旋归来。
想想,强盛的汉唐,班超之类的书生,带着几个仆从,在别人的地盘上,就敢将匈奴使节宰了,几百骑兵,就敢扫荡草原部落,甚至上演一人灭一国的奇迹,让人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得不为之惊叹。
韩瑞心潮起伏,却是忘记了初衷,明明是想给两个大儒上课,讲述下养虎为患的危害,可是人家比自己更懂,也是悲哀,以前看史书,总是大骂祖宗糊涂,资敌自虐,遗患子孙,却是忽略了,是后世子孙自己不争气,怪不到人家头上。
但是,知道结果,却不作为,怎能甘心?
问题在于,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魏徵就是如此,所以干脆建议一杀了事,一了百了,可惜这个决策,有些超前,而且不符合朝廷利益,自然给大部分人否决了。
不过,韩瑞也不能埋怨他们脑残,毕竟这个时代,所谓的长远之策,与为后世子孙计,跟可持续发展战略差不多,嘴上经常提到,但是是否实行,那就两说了,相对,自然是眼前利益比较重要。
头痛啊,韩瑞叹气,第一次发现,知道太多了,也是种烦恼。
见到韩瑞冥思苦想,颜师古与孔颖达也没有介意,少年人,初涉军国大事,总要认真琢磨一番,这是好事,就怕听了就忘,学问再好,才华再高,却不明时务,只是清客词臣罢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受到后世的影响,韩瑞表现对那些大儒很尊敬客气,但是内心内处,却是有些优越感,觉得自己学问不如他们,但是见识他们就不如自己了,这话也是没错,不过也要分开而论,熟知历史走向,发明创造,灵活变通等方面的能力,他们自然不如韩瑞。
然而,韩瑞毕竟是穿越而来,一年时间,努力融入其中,但是怎能与这些生活了几十年,又是时代精英的大儒名士相比,特别是朝堂政治,只是接触到边缘,属于入门阶段,更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了。
官与民之间,差别真的很大,如果不能适应,那只得与陶渊明... -->>
第二百八十六章 避风港
“魏玄成有语,突厥人是鸟兽野心,非我族类,弱则伏,强则叛,其天性也。”颜师古捋须说道:“我等岂能不知,但是人家举族来投,献策归附,却尽数坑杀屠戮,那么四夷部族,蛮夷国邦,必会人人自危,争相抵制,不肯臣服,如何是好。”
“不服,就全杀了。”韩瑞说道,试探他们的反应。
孔颖达微微摇头,耐心解释道:“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夷族部落明知必死,同仇敌忾,反抗激烈,不利我大唐军将征伐,况且,部族灭尽,有何益处,不如收留安抚,置于内地,令其定居,耕田狩牧,岁岁朝贡。”
两人言下之意,韩瑞听明白了,什么仁义道德,那是套话,自东汉末年到现在,两三百年时期,天下太平,没有兵戈的日子,不超过五十年,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思想僵化,迂腐守旧的儒生,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存留下来,居于高位的大儒,更加明白务实的道理。
不是人家读书傻了,不知道养虎为患的教训,而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破了突厥之后,把突厥首领贵族全部招来京城,名为加官进爵,实则剥夺他们的权力,再将突厥分迁各地,相互制衡,加以节制。
同时,选酋良入宿卫,从军为将,讨伐叛逆,以夷制夷,这种手段,从汉朝就开始使用,直到现在,还很有效果,比如现在,朝中最有名的阿史那家族,给李世民拢络得服服帖帖,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指哪打哪,就是率领军队,打同族部落,也毫不手软。
也就是这些政策,造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声,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些手段才是最有成效的,韩瑞仔细考虑,慢慢的沉思,防范于未然,自然是很有道理,问题在于,由于时代条件限制,对于中原以外的地区,控制力度薄弱,而且问题的根源上,还是在于本身。
魏徵总结,草原部落,弱则伏,强则叛,自然之理,但是反过来说,所谓的强与弱,那是相对而言,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强盛,那些部落再强也是弱,反之,再弱也是强,说到底,自强才是硬道理。
比如现在,大唐如同旭日东升,破灭突厥之后,君臣百姓无比的自信,这不同于隋炀帝杨广粉饰太平的虚荣,而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上面,相信只要陌刀铁骑出动,能够粉碎任何叛逆蛮夷,凯旋归来。
想想,强盛的汉唐,班超之类的书生,带着几个仆从,在别人的地盘上,就敢将匈奴使节宰了,几百骑兵,就敢扫荡草原部落,甚至上演一人灭一国的奇迹,让人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得不为之惊叹。
韩瑞心潮起伏,却是忘记了初衷,明明是想给两个大儒上课,讲述下养虎为患的危害,可是人家比自己更懂,也是悲哀,以前看史书,总是大骂祖宗糊涂,资敌自虐,遗患子孙,却是忽略了,是后世子孙自己不争气,怪不到人家头上。
但是,知道结果,却不作为,怎能甘心?
问题在于,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魏徵就是如此,所以干脆建议一杀了事,一了百了,可惜这个决策,有些超前,而且不符合朝廷利益,自然给大部分人否决了。
不过,韩瑞也不能埋怨他们脑残,毕竟这个时代,所谓的长远之策,与为后世子孙计,跟可持续发展战略差不多,嘴上经常提到,但是是否实行,那就两说了,相对,自然是眼前利益比较重要。
头痛啊,韩瑞叹气,第一次发现,知道太多了,也是种烦恼。
见到韩瑞冥思苦想,颜师古与孔颖达也没有介意,少年人,初涉军国大事,总要认真琢磨一番,这是好事,就怕听了就忘,学问再好,才华再高,却不明时务,只是清客词臣罢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受到后世的影响,韩瑞表现对那些大儒很尊敬客气,但是内心内处,却是有些优越感,觉得自己学问不如他们,但是见识他们就不如自己了,这话也是没错,不过也要分开而论,熟知历史走向,发明创造,灵活变通等方面的能力,他们自然不如韩瑞。
然而,韩瑞毕竟是穿越而来,一年时间,努力融入其中,但是怎能与这些生活了几十年,又是时代精英的大儒名士相比,特别是朝堂政治,只是接触到边缘,属于入门阶段,更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了。
官与民之间,差别真的很大,如果不能适应,那只得与陶渊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