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血色辛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17章 不许“革命 ”
民国元年的秋季,对于此时的国人,是一个虽有着疑虑但仍充满着希望的时代。
没有了“张振武案”,没有了武汉与北京的合流,反而是武汉与南京的合流,立宪派也没有全面地倒向袁世凯,甚至不少立宪派的的头面人物如汤化龙、谭延闿、张澜等人,也都相继加入了国民党,于是乎,国内的政治势力,在革命党与袁世凯的北洋系之间,大抵呈现出一种互相平衡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由于此次革命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太过激烈的战斗,革命党与北洋系之间也就并没有酿成什么血仇。共和的迅速达成,使得许多人对于未来都有一种自信而乐观的心态。
1912年9月份孙、黄抵京与袁世凯的会谈,高调地向国内国外,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民国确确实实“实现了统一”,南北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弭,袁世凯的总统地位,也因为孙、黄相约不参与来年的总统选举,而得到了加强。
9月底,总统府秘书厅正式通告,用“孙、黄、袁、黎”的名义,向全国宣布了八大政策:(一)立国采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陆军人才;(四)开放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六)军事、外jiā、财政、司法、jiā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
与此同时,袁世凯还高调地向全国宣布,请孙文先生担任全国铁路督办,请黄兴先生担任全国开矿事宜,于北京、南京两处建设钢铁工厂,以期能达到全国军械皆出于自造之目的。
孙、黄在京,也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期间还与前清摄政王载沣相互拜会,并接受了隆裕太后的邀请,前往颐和园参观。孙、黄表示:如果没有隆裕太后的明哲,毅然决然主张让国退位,则革命成功不能如此容易。所以我们今天追源溯始,隆裕太后对于民国成立也有莫大的功绩。
孙、黄的这一态度大大地安了退位的清朝皇族的心,向他们实实在在地表明了民国五族共和的政策。
此后,孙、黄相继离开京城。就在孙、黄离开之后不久,言论界的巨子梁启超,也回到了国内,抵达京城。梁启超在京城所受的欢迎,丝毫也不在孙、黄之下。很快,以梁启超为领袖,由北方各省立宪派为主的一个政党——进步党,也宣告成立了。进步党一成立,即拥有参议会120席中的30余席,成为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政党。这个政党的背后,从资金到人员,自然受到了袁大总统的鼎力支持。
国内的政局,似乎是在一步步走上良的轨道,边疆危机,则依然有些悬而未决。
四川派出的入藏平叛军,已经快要推进到了拉萨,但达赖活佛的叛军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藏区,并随时企图拥兵进入拉萨。
相比之下,外蒙古的局势就更为严峻。张绍曾的部队在击退了进入内蒙古的叛军,并准备乘胜收复外蒙古的时候,却接到了陆军部就地驻防的命令。
原来,沙俄的军队已经进入库伦,张家口至恰克图之间2400里电线,俄库双方已占有四分之三,沙俄并宣布了《俄库条约》,差不多就是要把外蒙古变为其保护国。
在接到俄国的通牒时,袁世凯虽然内心愤懑却又无可奈何,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此时并非老子的对手,军事解决外蒙古的希望落空,只有外jiā解决一个途径。然而,此时中国方面缺少国际支持,与沙俄谈判也难免是凶多吉少。袁世凯权衡局势,只好着令张绍曾为绥远将军,稳守内蒙勿失。至于外蒙古的问题,就只有留待日后了。
当国内的大部分舆论报纸,都把目光严密地关切着京城发生的大事的时候,王麟计划中来年才开展的土地改革,因为连续发生的几个意外事件,不得已提前发动了。
常熟县王庄,这本来只是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农村,事先谁也想不到,这里发生的事情即将深远地影响到整个长江沿岸。
每年的秋季,是江南乡村传统的收租季节。收租的时候,难免就要伴随着抗租事件的出现,以前是如此,如今共和告成,革命观念深入人心,抗租不jiā的ā动,就更容易爆发了。
1911年的革命,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整个的乡村基本上是匕鬯不惊,没有受到任何触动。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 -->>
第217章 不许“革命 ”
民国元年的秋季,对于此时的国人,是一个虽有着疑虑但仍充满着希望的时代。
没有了“张振武案”,没有了武汉与北京的合流,反而是武汉与南京的合流,立宪派也没有全面地倒向袁世凯,甚至不少立宪派的的头面人物如汤化龙、谭延闿、张澜等人,也都相继加入了国民党,于是乎,国内的政治势力,在革命党与袁世凯的北洋系之间,大抵呈现出一种互相平衡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由于此次革命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太过激烈的战斗,革命党与北洋系之间也就并没有酿成什么血仇。共和的迅速达成,使得许多人对于未来都有一种自信而乐观的心态。
1912年9月份孙、黄抵京与袁世凯的会谈,高调地向国内国外,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民国确确实实“实现了统一”,南北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弭,袁世凯的总统地位,也因为孙、黄相约不参与来年的总统选举,而得到了加强。
9月底,总统府秘书厅正式通告,用“孙、黄、袁、黎”的名义,向全国宣布了八大政策:(一)立国采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陆军人才;(四)开放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六)军事、外jiā、财政、司法、jiā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
与此同时,袁世凯还高调地向全国宣布,请孙文先生担任全国铁路督办,请黄兴先生担任全国开矿事宜,于北京、南京两处建设钢铁工厂,以期能达到全国军械皆出于自造之目的。
孙、黄在京,也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期间还与前清摄政王载沣相互拜会,并接受了隆裕太后的邀请,前往颐和园参观。孙、黄表示:如果没有隆裕太后的明哲,毅然决然主张让国退位,则革命成功不能如此容易。所以我们今天追源溯始,隆裕太后对于民国成立也有莫大的功绩。
孙、黄的这一态度大大地安了退位的清朝皇族的心,向他们实实在在地表明了民国五族共和的政策。
此后,孙、黄相继离开京城。就在孙、黄离开之后不久,言论界的巨子梁启超,也回到了国内,抵达京城。梁启超在京城所受的欢迎,丝毫也不在孙、黄之下。很快,以梁启超为领袖,由北方各省立宪派为主的一个政党——进步党,也宣告成立了。进步党一成立,即拥有参议会120席中的30余席,成为仅次于国民党的第二大政党。这个政党的背后,从资金到人员,自然受到了袁大总统的鼎力支持。
国内的政局,似乎是在一步步走上良的轨道,边疆危机,则依然有些悬而未决。
四川派出的入藏平叛军,已经快要推进到了拉萨,但达赖活佛的叛军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藏区,并随时企图拥兵进入拉萨。
相比之下,外蒙古的局势就更为严峻。张绍曾的部队在击退了进入内蒙古的叛军,并准备乘胜收复外蒙古的时候,却接到了陆军部就地驻防的命令。
原来,沙俄的军队已经进入库伦,张家口至恰克图之间2400里电线,俄库双方已占有四分之三,沙俄并宣布了《俄库条约》,差不多就是要把外蒙古变为其保护国。
在接到俄国的通牒时,袁世凯虽然内心愤懑却又无可奈何,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此时并非老子的对手,军事解决外蒙古的希望落空,只有外jiā解决一个途径。然而,此时中国方面缺少国际支持,与沙俄谈判也难免是凶多吉少。袁世凯权衡局势,只好着令张绍曾为绥远将军,稳守内蒙勿失。至于外蒙古的问题,就只有留待日后了。
当国内的大部分舆论报纸,都把目光严密地关切着京城发生的大事的时候,王麟计划中来年才开展的土地改革,因为连续发生的几个意外事件,不得已提前发动了。
常熟县王庄,这本来只是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农村,事先谁也想不到,这里发生的事情即将深远地影响到整个长江沿岸。
每年的秋季,是江南乡村传统的收租季节。收租的时候,难免就要伴随着抗租事件的出现,以前是如此,如今共和告成,革命观念深入人心,抗租不jiā的ā动,就更容易爆发了。
1911年的革命,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整个的乡村基本上是匕鬯不惊,没有受到任何触动。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