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占领归德府,直面江淮。
北边是满清虎视眈眈,身后又有左良玉叫嚣着要清君侧,中枢之地还有个太子的打麻烦没有解决,外面的几个实力藩王都等着看笑话,弘光帝急的连他最宠爱的几个美童都没有心思去临幸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弘光帝整天念叨的就是这句。
马士英比弘光还要着急。
清军那边好说,不还有江北各镇的么,不还有长江天险的么。退一万步来讲,就是清兵真的打过来,还可以继续南退。可左良玉就不一样了,这个平贼大将军摆明了就是来夺权的。
左良玉一来,还有我马士英什么事儿?左良玉了来,东林的那帮小丑立刻就会起势……
拥立福王的初衷就是位了权势,宁可失去疆土也不能失去权势,就算失去权势也不能便宜了东林党。
“陛下可调史可法督淮师,以抵左良玉。”
史可法督淮、泗系,马士英督凤、庐各系,当面临兵马调动的时候,马士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调动江淮防线上的人马。
至于调动史可法的那点人马是不是舍近求远,马士英等人并不是很关心。
东林领袖钱谦益立刻就洞察了马士英心中的这点小算盘,也期望着和东林人一个鼻孔出气的左良玉过来,所来立刻义正词严的上奏:“左良玉终为我朝臣,无论如何犹可稍缓之。以臣愚见,北敌最急。淮、扬之军不可动,尤要加强,可调庐州黄得功部协防……”
“嗯,我看也是这么个道理。”糊涂了半辈子的弘光帝终于明白了一回,以询问的口气问马士英:“朕以为左良玉不是真的要造反,至多是要些权势而已,不如加强淮、扬……”
朝廷想给左良玉好处以安抚之,那些好处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马士英手中分权。
马士英绝对不干。
黄得功好歹也算是马士英系的人马,这不是摆明了要削弱自己的嘛。东林党耍的这点小聪明根本就瞒不过马士英,立刻跳着脚的大骂,如泼妇一般完全不顾君前之仪:“若是清兵杀至,我等君臣犹义和,再徐图之。若左良玉贼兵至京,我等君臣死无葬身之地矣。甲申之祸尤在眼前,陛下欲效大行皇帝乎?”
左良玉的军纪比闯军还要差劲,素有贼兵恶名,当年李闯也是贼军,马士英拿崇祯举例子还真把弘光帝给唬住了。
无论功过如何,崇祯至少还有殉国的勇气,弘光可没有那点骨气,立刻闭嘴不再说话。
“淮扬危急,亟待防守,睁目而无视外敌者,国贼也。”东林人骂人的本事不小。
“此位左良玉死党之谬论,妄不顾国家倾覆之危,而寻一党一人之私利,小人也。”马士英一挑三尺高的大骂,就差指名道姓的骂祖宗了。
两派大臣在朝堂上骂的那叫一个热闹,就连弘光帝也插上言,只能在龙床上热闹。
直到双方骂的头昏眼花口吐白沫,马士英终于祭起大杀器:“左右上前,再有议守淮河=者,拖出去,斩之。”
殿前侍卫多是马士英的人,这么一声断喝,还真没有人敢说话了。
调江北史可法系南下的决定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P:这一章原本想写的详细些,可作者笔力不足,又不想把支线剧情拖的太长,所以简化了这个桥段。无奈呀,毕竟不是主要剧情。本卷结束,下一卷《赴死扬州》是大**,还是值得期待的。
占领归德府,直面江淮。
北边是满清虎视眈眈,身后又有左良玉叫嚣着要清君侧,中枢之地还有个太子的打麻烦没有解决,外面的几个实力藩王都等着看笑话,弘光帝急的连他最宠爱的几个美童都没有心思去临幸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弘光帝整天念叨的就是这句。
马士英比弘光还要着急。
清军那边好说,不还有江北各镇的么,不还有长江天险的么。退一万步来讲,就是清兵真的打过来,还可以继续南退。可左良玉就不一样了,这个平贼大将军摆明了就是来夺权的。
左良玉一来,还有我马士英什么事儿?左良玉了来,东林的那帮小丑立刻就会起势……
拥立福王的初衷就是位了权势,宁可失去疆土也不能失去权势,就算失去权势也不能便宜了东林党。
“陛下可调史可法督淮师,以抵左良玉。”
史可法督淮、泗系,马士英督凤、庐各系,当面临兵马调动的时候,马士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调动江淮防线上的人马。
至于调动史可法的那点人马是不是舍近求远,马士英等人并不是很关心。
东林领袖钱谦益立刻就洞察了马士英心中的这点小算盘,也期望着和东林人一个鼻孔出气的左良玉过来,所来立刻义正词严的上奏:“左良玉终为我朝臣,无论如何犹可稍缓之。以臣愚见,北敌最急。淮、扬之军不可动,尤要加强,可调庐州黄得功部协防……”
“嗯,我看也是这么个道理。”糊涂了半辈子的弘光帝终于明白了一回,以询问的口气问马士英:“朕以为左良玉不是真的要造反,至多是要些权势而已,不如加强淮、扬……”
朝廷想给左良玉好处以安抚之,那些好处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马士英手中分权。
马士英绝对不干。
黄得功好歹也算是马士英系的人马,这不是摆明了要削弱自己的嘛。东林党耍的这点小聪明根本就瞒不过马士英,立刻跳着脚的大骂,如泼妇一般完全不顾君前之仪:“若是清兵杀至,我等君臣犹义和,再徐图之。若左良玉贼兵至京,我等君臣死无葬身之地矣。甲申之祸尤在眼前,陛下欲效大行皇帝乎?”
左良玉的军纪比闯军还要差劲,素有贼兵恶名,当年李闯也是贼军,马士英拿崇祯举例子还真把弘光帝给唬住了。
无论功过如何,崇祯至少还有殉国的勇气,弘光可没有那点骨气,立刻闭嘴不再说话。
“淮扬危急,亟待防守,睁目而无视外敌者,国贼也。”东林人骂人的本事不小。
“此位左良玉死党之谬论,妄不顾国家倾覆之危,而寻一党一人之私利,小人也。”马士英一挑三尺高的大骂,就差指名道姓的骂祖宗了。
两派大臣在朝堂上骂的那叫一个热闹,就连弘光帝也插上言,只能在龙床上热闹。
直到双方骂的头昏眼花口吐白沫,马士英终于祭起大杀器:“左右上前,再有议守淮河=者,拖出去,斩之。”
殿前侍卫多是马士英的人,这么一声断喝,还真没有人敢说话了。
调江北史可法系南下的决定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P:这一章原本想写的详细些,可作者笔力不足,又不想把支线剧情拖的太长,所以简化了这个桥段。无奈呀,毕竟不是主要剧情。本卷结束,下一卷《赴死扬州》是大**,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