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重生于康熙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颙原本计划在沂州逗留一日,便启程去济南的。 因初瑜有喜,又耽搁了两日,直到给京城与江宁的信都送去了,府里也安排得妥妥当当,曹颙才带了魏黑和几个护卫长随,快马往济南去了。
曹颂之前还想要跟着去,这回知道嫂子怀孕了,也有点爷们的样子——因哥哥不在,他便留下来照看府里。
山东布政司衙门在济南府,现下担任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官员叫侯居广,汉军镶红旗人,前年从四川按察使任上升的。 侯居广已经是六十来岁的老者,身子略显富态,有点须发尽白的意思,对待曹颙也是笑眯眯的。 只是微眯的双眼中,不经意之间会露出一丝探究来。
曹颙并没放在心上,他这个年纪,出来做四品文官,确实是有些扎眼。 侯居广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按照程序,曹颙领取了印信后,又由侯居广带着,拜见了巡抚蒋陈锡与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发甲。
蒋陈锡还好些,是江苏常熟人,与曹颙算是半个同乡,另外就是与曹寅也是颇有交情的。 虽然知道曹颙如今的荣耀还是倚仗皇子岳父那边,但是见他虽然年轻,但是谨慎少言、稳重守礼,蒋陈锡对他印象颇佳,略微亲切地劝勉了一番。
按察使司衙门那边,曹颙受到的待遇就没那样客气了。 这按察使李发甲,字瀛仙。 河阳(今云南澂江)人,年纪比侯居广还略长几岁,已经六十五、六的年纪,身材瘦小。 或许是这两年主管刑名地缘故,脸上总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看到曹颙这般年轻,就担任守道之职,李发甲略感意外。 本还以为曹颙只是长得面嫩。 待问过年龄履历,知道其今年不过十九时。 他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 不阴不阳地说了几句,这话里话外虽然没有冒犯皇权的意思,但是还是将曹颙贬低得不行。 就好像曹颙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如今来祸害地方一般。
长这么大,曹颙第一次受到如此奚落,心里很是不自在。 就算自己确实是沾了皇亲的光,但是如今这还没到任上。 哪里就成了祸害了?看着李发甲的花白胡子一抖一抖地,曹颙对这个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头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该厌恶了。
对于济南这边地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这三大宪,庄先生那边的资料早就收集得详尽。
蒋陈锡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经的进士出书;侯居广是旗人,因父亲当年从龙入关立下的功绩,恩萌官位升上来的,身上还有着四品骑都尉的爵;李发甲则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李发甲出自农家,小时候读过私塾。 少年入赘给施家为婿。 他岳父很是忠厚,器中女婿才华,仍然支持他努力攻读,谋取功名。 天不负人愿,等到康熙二十三年时,李发甲终于了乡试榜上有名。 才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与康熙二十七年,连着进京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是名落孙山。
此时,李发甲已经四十岁,便通过吏部,谋了个不入流地教授回云南去了。 后来,由教授转正八品教谕,因“建树卓著”,任满后升调为直隶灵寿县令。 后因“政绩卓越”受到李光地的举荐,康熙特赐予同进士出身。 因而恢复李姓。 连升三极为从五品的监察御史。
这以后,李发甲就因“办事刚直”。 成为天下闻名的铁面御史。 后来因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落得个“牵涉时政”的罪名,部议革职。
康熙爱才,存了保全之心,便外放了天津道。 康熙四十八年,李发甲升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攻读四书五经三十余年,步入仕途二十四载,李发甲才由不入流熬成了正三品,这其中还有康熙的破格提点在里头。
曹颙就算从侍卫营的履历算起,不过才二年半地时间,就已经是正四品。 李发甲若是能够看他顺眼,那才叫奇怪。
侯居广与李发甲完全是两路人,虽然同地为官,但是几年下来却只是泛泛之交。
眼下,见李发甲倚老卖老地发作曹颙,侯居广却有些幸灾乐祸。 先前被牵连到“陈四案”中的那个候补道台,算起来是侯居广的一个世侄。
原本侯居广想着,虽然那个世侄被牵扯到“陈四案”中,但是毕竟只是过路知府,应该不会担太大干系,不过三两个月走动走动就好了。 而衮东道这边,又不是肥缺,惦记的人应该也有限。 只要在吏部那边打好招呼,留几个月的缺应该不成问题。
没想到京中带回的音讯,却是已经有人补缺了。 因此,侯居广看着曹颙就有些不自在。
侯居广是旗人,对官场地道道明白的通透,不像李发甲似的,就是个土包子。 曹颙官品是正四品不假,但是郡主额驸的身份同于武一品,一等男的爵位是正二品,就算在巡抚面前,也能够平起平坐。 更不要说这按察使本就不是直属上官,李发甲这番作为,实在是愚蠢之极。
侯居广一边火上浇油地为曹颙说几句好话,引得李发甲越发要反驳,一边暗中观察曹颙,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若是早两年,曹颙没有户部为官的经历,怕对侯居广这番“维护”要感激涕零。 但是,要知道户部这两年的内斗就没... -->>
曹颙原本计划在沂州逗留一日,便启程去济南的。 因初瑜有喜,又耽搁了两日,直到给京城与江宁的信都送去了,府里也安排得妥妥当当,曹颙才带了魏黑和几个护卫长随,快马往济南去了。
曹颂之前还想要跟着去,这回知道嫂子怀孕了,也有点爷们的样子——因哥哥不在,他便留下来照看府里。
山东布政司衙门在济南府,现下担任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官员叫侯居广,汉军镶红旗人,前年从四川按察使任上升的。 侯居广已经是六十来岁的老者,身子略显富态,有点须发尽白的意思,对待曹颙也是笑眯眯的。 只是微眯的双眼中,不经意之间会露出一丝探究来。
曹颙并没放在心上,他这个年纪,出来做四品文官,确实是有些扎眼。 侯居广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按照程序,曹颙领取了印信后,又由侯居广带着,拜见了巡抚蒋陈锡与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发甲。
蒋陈锡还好些,是江苏常熟人,与曹颙算是半个同乡,另外就是与曹寅也是颇有交情的。 虽然知道曹颙如今的荣耀还是倚仗皇子岳父那边,但是见他虽然年轻,但是谨慎少言、稳重守礼,蒋陈锡对他印象颇佳,略微亲切地劝勉了一番。
按察使司衙门那边,曹颙受到的待遇就没那样客气了。 这按察使李发甲,字瀛仙。 河阳(今云南澂江)人,年纪比侯居广还略长几岁,已经六十五、六的年纪,身材瘦小。 或许是这两年主管刑名地缘故,脸上总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看到曹颙这般年轻,就担任守道之职,李发甲略感意外。 本还以为曹颙只是长得面嫩。 待问过年龄履历,知道其今年不过十九时。 他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 不阴不阳地说了几句,这话里话外虽然没有冒犯皇权的意思,但是还是将曹颙贬低得不行。 就好像曹颙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如今来祸害地方一般。
长这么大,曹颙第一次受到如此奚落,心里很是不自在。 就算自己确实是沾了皇亲的光,但是如今这还没到任上。 哪里就成了祸害了?看着李发甲的花白胡子一抖一抖地,曹颙对这个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头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该厌恶了。
对于济南这边地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这三大宪,庄先生那边的资料早就收集得详尽。
蒋陈锡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经的进士出书;侯居广是旗人,因父亲当年从龙入关立下的功绩,恩萌官位升上来的,身上还有着四品骑都尉的爵;李发甲则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李发甲出自农家,小时候读过私塾。 少年入赘给施家为婿。 他岳父很是忠厚,器中女婿才华,仍然支持他努力攻读,谋取功名。 天不负人愿,等到康熙二十三年时,李发甲终于了乡试榜上有名。 才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与康熙二十七年,连着进京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是名落孙山。
此时,李发甲已经四十岁,便通过吏部,谋了个不入流地教授回云南去了。 后来,由教授转正八品教谕,因“建树卓著”,任满后升调为直隶灵寿县令。 后因“政绩卓越”受到李光地的举荐,康熙特赐予同进士出身。 因而恢复李姓。 连升三极为从五品的监察御史。
这以后,李发甲就因“办事刚直”。 成为天下闻名的铁面御史。 后来因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落得个“牵涉时政”的罪名,部议革职。
康熙爱才,存了保全之心,便外放了天津道。 康熙四十八年,李发甲升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攻读四书五经三十余年,步入仕途二十四载,李发甲才由不入流熬成了正三品,这其中还有康熙的破格提点在里头。
曹颙就算从侍卫营的履历算起,不过才二年半地时间,就已经是正四品。 李发甲若是能够看他顺眼,那才叫奇怪。
侯居广与李发甲完全是两路人,虽然同地为官,但是几年下来却只是泛泛之交。
眼下,见李发甲倚老卖老地发作曹颙,侯居广却有些幸灾乐祸。 先前被牵连到“陈四案”中的那个候补道台,算起来是侯居广的一个世侄。
原本侯居广想着,虽然那个世侄被牵扯到“陈四案”中,但是毕竟只是过路知府,应该不会担太大干系,不过三两个月走动走动就好了。 而衮东道这边,又不是肥缺,惦记的人应该也有限。 只要在吏部那边打好招呼,留几个月的缺应该不成问题。
没想到京中带回的音讯,却是已经有人补缺了。 因此,侯居广看着曹颙就有些不自在。
侯居广是旗人,对官场地道道明白的通透,不像李发甲似的,就是个土包子。 曹颙官品是正四品不假,但是郡主额驸的身份同于武一品,一等男的爵位是正二品,就算在巡抚面前,也能够平起平坐。 更不要说这按察使本就不是直属上官,李发甲这番作为,实在是愚蠢之极。
侯居广一边火上浇油地为曹颙说几句好话,引得李发甲越发要反驳,一边暗中观察曹颙,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若是早两年,曹颙没有户部为官的经历,怕对侯居广这番“维护”要感激涕零。 但是,要知道户部这两年的内斗就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