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大不孝 (1/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明朝好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皇后拍了板,朱佑樘又觉得不好说什么,沉吟良久,道:“现在到了年关,朝里朝外都繁忙的很,朕如何抽得出时间陪同着去?”
谁知他话音刚落,柳乘风心里却想,又没叫你去,好像你是妇女之友似得。
张皇后笑道:“皇上还真去不得,月洛说了,那个地方莫说是皇上,连柳乘风都去不得,陛下放心,本宫又不是小孩儿,再者说了,有这么多侍卫乔装打扮保护,又有柳乘风安排,不会出什么差错。”
朱佑樘不由苦笑,不知这柳乘风卖什么关子,只得板着脸道:“柳乘风,皇后的安全可是由你负责,出了什么差错,朕唯你是问。”
柳乘风笑呵呵的应下来,心里也是大石落地。
在坤宁宫闲坐了一会儿,朱佑樘便急匆匆的赶去参加即将到来的午朝了,柳乘风知道年关要到,再加上内阁又不太平,据说有不少大臣还在弹劾礼部,让那李东阳焦头烂额,威信颇有动摇,再加上京察和各地汇总来的各种琐事,朱佑樘眼下确实是没有多少时间。
朱佑樘一走,他也便告辞,留下朱月洛在这儿作陪,自己则是出宫去了。
五马街这边,确实是在最后的筹备阶段,经过数日的修葺,数百个能工巧匠日夜不歇的点缀,再加上柳乘风这边在购买材料时不计成本,居然在短时间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不过这儿仍然是完全封闭的,每日都有商贾在这儿团团转,只可惜里头到底在弄什么名堂,却是不得而知。
而上高王那边。见宗令府那边一点儿回音都没有,摆明着不想给他们讨回公道。倒是旨意下了来,准许他们出京,朱宸濠此时也是被吓破了胆子,再不敢在京师停留,连夜出京去了,与此同时,在南昌府,消息已经由快马传递到了这儿,朱觐钧对京师的事儿很是关注,而京师最近发生的消息。也让他差点儿吓了一跳。
明教安排刺客混入了上高王的扈从里头。这分明就是栽赃,宁王怎么会不明白,当时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可惜他远在南昌,根本来不及制止。而紧接着,明教受挫,连朱宸濠也受到了牵连,更是让朱觐钧提心吊胆起来。
朱宸濠此时还在为谋反做最后的准备,若是朝廷借着这个事儿发难,这可不是好玩的,而接下来,朱觐钧对所有京师来的消息格外的关注,尤其是朝廷的邸报。更是不敢放过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
邸报的出现早在汉朝便出现,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手里。
可是到了宋时,渐渐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派人去抄录,反而轻松省事了。
只是到了大明朝,朝廷的风气又紧张起来,太祖在的时候,曾严厉的下旨,不许任何商贾抄录邸报兜售,倒是消停过一阵子,可是到了文皇帝时期,这种事儿又渐渐流行起来,一般情况之下,朝廷都会将朝野发生的事张贴在宫门附近,让人传抄,随后再送去各个衙门,一般情况下,里头的内容,也多是些政事以及朝廷的任免,自然还少不了皇上新近颁布的旨意、诏书。
说白了,这就是官员之间的报纸,里头的内容也只有读书人才能看明白,就算能看明白,也未必能看透这字里行间的各种深意,说穿了,这就是朝廷的导向,看得懂的人,就能从这一份份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文字看出宫里和内阁的方向,也好让下级的官员随时顺应这个朝廷。
只是今日送到南昌来的一份邸报却是十分不同,朱觐钧看了之后,脸色很是复杂,尤其是那一篇关于审问上高王的文章,更是让朱觐钧,颇有几分老脸不知往哪里搁的感觉。
那一句誓言,几乎是打他朱觐钧的脸。问题是全天下的人都未必知道,上高王是不是当真参与了行刺的事,可是朱觐钧却知道,朱宸濠确实是参与了。
既然参与,那么朱宸濠发的这个誓言就有点儿大逆不道了,纵是朱觐钧对朱宸濠有偏爱,此时也很是不悦,... -->>
张皇后拍了板,朱佑樘又觉得不好说什么,沉吟良久,道:“现在到了年关,朝里朝外都繁忙的很,朕如何抽得出时间陪同着去?”
谁知他话音刚落,柳乘风心里却想,又没叫你去,好像你是妇女之友似得。
张皇后笑道:“皇上还真去不得,月洛说了,那个地方莫说是皇上,连柳乘风都去不得,陛下放心,本宫又不是小孩儿,再者说了,有这么多侍卫乔装打扮保护,又有柳乘风安排,不会出什么差错。”
朱佑樘不由苦笑,不知这柳乘风卖什么关子,只得板着脸道:“柳乘风,皇后的安全可是由你负责,出了什么差错,朕唯你是问。”
柳乘风笑呵呵的应下来,心里也是大石落地。
在坤宁宫闲坐了一会儿,朱佑樘便急匆匆的赶去参加即将到来的午朝了,柳乘风知道年关要到,再加上内阁又不太平,据说有不少大臣还在弹劾礼部,让那李东阳焦头烂额,威信颇有动摇,再加上京察和各地汇总来的各种琐事,朱佑樘眼下确实是没有多少时间。
朱佑樘一走,他也便告辞,留下朱月洛在这儿作陪,自己则是出宫去了。
五马街这边,确实是在最后的筹备阶段,经过数日的修葺,数百个能工巧匠日夜不歇的点缀,再加上柳乘风这边在购买材料时不计成本,居然在短时间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不过这儿仍然是完全封闭的,每日都有商贾在这儿团团转,只可惜里头到底在弄什么名堂,却是不得而知。
而上高王那边。见宗令府那边一点儿回音都没有,摆明着不想给他们讨回公道。倒是旨意下了来,准许他们出京,朱宸濠此时也是被吓破了胆子,再不敢在京师停留,连夜出京去了,与此同时,在南昌府,消息已经由快马传递到了这儿,朱觐钧对京师的事儿很是关注,而京师最近发生的消息。也让他差点儿吓了一跳。
明教安排刺客混入了上高王的扈从里头。这分明就是栽赃,宁王怎么会不明白,当时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可惜他远在南昌,根本来不及制止。而紧接着,明教受挫,连朱宸濠也受到了牵连,更是让朱觐钧提心吊胆起来。
朱宸濠此时还在为谋反做最后的准备,若是朝廷借着这个事儿发难,这可不是好玩的,而接下来,朱觐钧对所有京师来的消息格外的关注,尤其是朝廷的邸报。更是不敢放过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
邸报的出现早在汉朝便出现,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手里。
可是到了宋时,渐渐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派人去抄录,反而轻松省事了。
只是到了大明朝,朝廷的风气又紧张起来,太祖在的时候,曾严厉的下旨,不许任何商贾抄录邸报兜售,倒是消停过一阵子,可是到了文皇帝时期,这种事儿又渐渐流行起来,一般情况之下,朝廷都会将朝野发生的事张贴在宫门附近,让人传抄,随后再送去各个衙门,一般情况下,里头的内容,也多是些政事以及朝廷的任免,自然还少不了皇上新近颁布的旨意、诏书。
说白了,这就是官员之间的报纸,里头的内容也只有读书人才能看明白,就算能看明白,也未必能看透这字里行间的各种深意,说穿了,这就是朝廷的导向,看得懂的人,就能从这一份份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文字看出宫里和内阁的方向,也好让下级的官员随时顺应这个朝廷。
只是今日送到南昌来的一份邸报却是十分不同,朱觐钧看了之后,脸色很是复杂,尤其是那一篇关于审问上高王的文章,更是让朱觐钧,颇有几分老脸不知往哪里搁的感觉。
那一句誓言,几乎是打他朱觐钧的脸。问题是全天下的人都未必知道,上高王是不是当真参与了行刺的事,可是朱觐钧却知道,朱宸濠确实是参与了。
既然参与,那么朱宸濠发的这个誓言就有点儿大逆不道了,纵是朱觐钧对朱宸濠有偏爱,此时也很是不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