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时尚 (2/2)
言情文学 www.yqwx.net,明朝好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明学,简直就是个笑话。
刘健眼睛眯了起来,无力的道:“宾之说的对,不错,现在确实不宜动手,只伤及皮毛,对我们没有好处,要从长计议才好……报纸的威力开始显现,明学这边不断的鼓噪,一开始是一篇文章出现,此后渐渐开花结果,有的报纸甚至除了刊载宁王的文章之外,其余的文章里都充塞了明学的文章。
各种抨击理学的文章越来越多,五花八门,正本清源、崇古明理的口号震天的响。
一开始,还只是一些明学学子做先锋,可是到了后来,到了后来,一些失意的读书人也参与了这个滚滚潮流,士人虽然尊贵,可是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享受这好处的,有人失意,就会有不满,有不满,就难免会落井下石。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报纸的风向,若说一开始,报纸还只是在倡议局的指导下偏袒明学,可是到了后来就满不是这么回事了,报馆的东家也是商贾,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当看到明学的理论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明学一边,于是不少报馆的东家已经下了严令,版面之中,必须有多少篇明学文章,报馆里的总编和寻常编辑自然也有怨言,他们的利益在这件事上和他们的东家分明是有冲突的,不满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当有人不满的时候,东家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不按自己心意的总编、编辑辞了,而新换上来的却多是明学的读书人,于是所有的报馆几乎都经历了大洗牌,理学彻底失守,而明学学子获益也是极大,渐渐掌控了舆论大权。
在这种风气之下,丑化理学已经成了风尚,而渐渐有不少读书人明白,加入明学的好处也是巨大的,毕竟这年头,读书人上升的途径并不多,若是不中科举,那么一辈子只能做个穷酸秀才了,秀才的政治地位虽然高,若是家境好的倒也罢了,可要是家境不好,就难免有些拮据了。
可是明学的学子不同,如今市场上,明学学子大多混的如鱼得水,比如说报馆的工作,对于那些科举无望的学子来说,能进报馆,每年有不菲的收入,还颇受人尊敬,这在大多数读书人眼里绝对是香饽饽,而如今,明学学子进入报馆显然比理学多了不少的优势。
不只如此,几个大商贾联合的商行也打算在各地建立明学学馆,现在也在大肆招募教谕和博士,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商贾们正在大力赞助明学,明学的一些大儒,如今已经成了风云一时的大人物,四处都有人捧场,据说江南那边一个明学大儒打算入京,这消息传来,便有商贾为他提供了公馆,给他安排好了住宿,甚至还有沿途的车马在江南那边也由人备好,大儒到了京师,自然要授课,授课就需要场地,有人直接租了京师最大的茶馆,修葺一新供这位大儒使用。
恰恰相反,理学中的人就寒酸的多了,不少人穷困潦倒,有些投机倒把的,索性摇身一变,开始为明学添砖加瓦,也开始修起明学,并开始做起充实明学理论的事来。
迎春坊那边,也开始由几个大商贾联合建了一处明学学堂,供那些明学的读书人聚集和授课,一时之间,明学成了时尚,在年轻的读书人中很是风行。
这个结果,显然让不少人措手不及,甚至连柳乘风和朱夫子,都没有想到事情最后会变成这个结果,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斩获很大,在获得商贾的支持之后,明学开始进行各种包装,渐渐成了时尚的代名词,而理学虽是树大根深,可毕竟已经垂垂老矣,天下的不少流派学说,也渐渐都向明学靠拢。
只不过……柳乘风还是有自知之明,所谓的风尚是没有用的,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理学出身,而且都是最顽固的保守份子,这些人现在没有动静,并不代表他们对眼下的乱局认可,只是他们一向谨慎慎微,还没有到站出来表态的时机,这些人一旦动手,明学仍然处在极其微弱的地位,甚至不堪一击。
不过……那又如何,柳乘风才不管这么多,既然他已经决心把明学从铁笼中放出来,自然也早就预料到在明学的风行背后,必将承受一场暴风雨了……第一章送到。求月票。RQ
的明学,简直就是个笑话。
刘健眼睛眯了起来,无力的道:“宾之说的对,不错,现在确实不宜动手,只伤及皮毛,对我们没有好处,要从长计议才好……报纸的威力开始显现,明学这边不断的鼓噪,一开始是一篇文章出现,此后渐渐开花结果,有的报纸甚至除了刊载宁王的文章之外,其余的文章里都充塞了明学的文章。
各种抨击理学的文章越来越多,五花八门,正本清源、崇古明理的口号震天的响。
一开始,还只是一些明学学子做先锋,可是到了后来,到了后来,一些失意的读书人也参与了这个滚滚潮流,士人虽然尊贵,可是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享受这好处的,有人失意,就会有不满,有不满,就难免会落井下石。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报纸的风向,若说一开始,报纸还只是在倡议局的指导下偏袒明学,可是到了后来就满不是这么回事了,报馆的东家也是商贾,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当看到明学的理论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明学一边,于是不少报馆的东家已经下了严令,版面之中,必须有多少篇明学文章,报馆里的总编和寻常编辑自然也有怨言,他们的利益在这件事上和他们的东家分明是有冲突的,不满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当有人不满的时候,东家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不按自己心意的总编、编辑辞了,而新换上来的却多是明学的读书人,于是所有的报馆几乎都经历了大洗牌,理学彻底失守,而明学学子获益也是极大,渐渐掌控了舆论大权。
在这种风气之下,丑化理学已经成了风尚,而渐渐有不少读书人明白,加入明学的好处也是巨大的,毕竟这年头,读书人上升的途径并不多,若是不中科举,那么一辈子只能做个穷酸秀才了,秀才的政治地位虽然高,若是家境好的倒也罢了,可要是家境不好,就难免有些拮据了。
可是明学的学子不同,如今市场上,明学学子大多混的如鱼得水,比如说报馆的工作,对于那些科举无望的学子来说,能进报馆,每年有不菲的收入,还颇受人尊敬,这在大多数读书人眼里绝对是香饽饽,而如今,明学学子进入报馆显然比理学多了不少的优势。
不只如此,几个大商贾联合的商行也打算在各地建立明学学馆,现在也在大肆招募教谕和博士,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商贾们正在大力赞助明学,明学的一些大儒,如今已经成了风云一时的大人物,四处都有人捧场,据说江南那边一个明学大儒打算入京,这消息传来,便有商贾为他提供了公馆,给他安排好了住宿,甚至还有沿途的车马在江南那边也由人备好,大儒到了京师,自然要授课,授课就需要场地,有人直接租了京师最大的茶馆,修葺一新供这位大儒使用。
恰恰相反,理学中的人就寒酸的多了,不少人穷困潦倒,有些投机倒把的,索性摇身一变,开始为明学添砖加瓦,也开始修起明学,并开始做起充实明学理论的事来。
迎春坊那边,也开始由几个大商贾联合建了一处明学学堂,供那些明学的读书人聚集和授课,一时之间,明学成了时尚,在年轻的读书人中很是风行。
这个结果,显然让不少人措手不及,甚至连柳乘风和朱夫子,都没有想到事情最后会变成这个结果,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斩获很大,在获得商贾的支持之后,明学开始进行各种包装,渐渐成了时尚的代名词,而理学虽是树大根深,可毕竟已经垂垂老矣,天下的不少流派学说,也渐渐都向明学靠拢。
只不过……柳乘风还是有自知之明,所谓的风尚是没有用的,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理学出身,而且都是最顽固的保守份子,这些人现在没有动静,并不代表他们对眼下的乱局认可,只是他们一向谨慎慎微,还没有到站出来表态的时机,这些人一旦动手,明学仍然处在极其微弱的地位,甚至不堪一击。
不过……那又如何,柳乘风才不管这么多,既然他已经决心把明学从铁笼中放出来,自然也早就预料到在明学的风行背后,必将承受一场暴风雨了……第一章送到。求月票。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