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核武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37年底的这一次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例会和往常一样的平常,但又不同寻常,正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在华皇陛下的强硬表决之下,帝国中央内阁总理顾维钧通过常委投票,正式列席常委之一。
这就意味着顾维钧总理将在未来的任期内都会知道军部的所有事情,所有的机密研究和备用作战计划,他都有权知道,对于每年高达27亿中圆的巨额军费开支,他也将有权知道这些军费的所有开支细节。
常委会议结束后,宋皇帝让顾维钧和蒋方震都留下来,准备就军部和内阁之间的问题再做一次协调。
皇帝是军部和内阁之上的帝国最高统帅。
宋彪同军部这边基本每天都有接触,军部之内的大事一概要由他亲自决策,内阁这边,宋彪平均每周会和顾维钧见面一次,有时是讨论局势,有时是听取内阁的解释,有时是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作出一番要求。
同唐绍仪、欧阳赓内阁时代不同,宋彪对顾维钧这一届内阁干涉的更少,管的也更少,很多内阁政策即便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会签字同意批准。
三位总理大臣中,唐绍仪和顾维钧都是特别精明的人才,在顾维钧担任外相的十年时间里正好是帝国从列强进步为顶级列强的阶段,在他任内,帝国在外交领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两次印尼风波,比如日本汉城挑衅事件,以及大萧条等等,但顾维钧都能很巧妙的应对。
如今这个世界看似混乱,但对中国却是最为有利的局面,而这个局面恰恰是顾维钧所推行的模糊战略的结果,不管是担任外相,还是担任首相,顾维钧在帝国外交政策都采取一种不明确敌对势力的方针,对英美苏德都保持一种稳定巧妙的平衡战略,使得帝国在崛起为世界第一霸主的进程中难以被任何一方遏制,帝国没有明确的敌人,在列强之中也没有明确的盟友,对英美采取平衡模糊策略,对苏德同样采取平衡模糊战略。
如果帝国一直坚固的维持英法中的同盟阵营,帝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更多的风险,过于紧密的维持中美法同盟,也会遭遇日苏英的牵制。
这些选择都不符合帝国的最高利益。
在推动模糊战略的同时,顾维钧继续采取远交近攻、联西压东的策略,对日本实施战略和外交上的遏制,迫使英法美苏德都不能过于明目张胆的同日本保持合作,不能对日本给予明显的援助,帝国同时建立亚盟、上海国际贸易协会组织,凭借亚洲领导者的身份牵制英苏国,联合法国牵制英国,联合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牵制美国,再利用苏德互相牵制。
今天的世界之所以一团混乱,各个阵营都相互敌视,谁都无法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些局面本身就是顾维钧总理的功劳,堪称是居功至伟。
正因为他用联纵制衡的外交手段将世界折腾的混乱不堪,中国才能在极少的牵制和压力中快速崛起,即便今天的帝国在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甚至海军规模都超越英美,英美也极难有办法对中国实施牵制和遏制。
牵一发而动其身,这种危险的平衡和模糊战略正是顾维钧总理想要的效果。
顾维钧内阁在外交上的政绩很漂亮,在内政上则有一段时间都缺乏合适的政策和纲领,直到宋彪给出一系列的建议,并且让汪兆铭在国会推动新的立案,在中央内阁增加副相职务,副相即副总理大臣,兼任国家经济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在内阁排名高于外相,并由陈其采担任帝国的第一位副相,负责协助顾维钧处理内政工作。
自此,在顾维钧这一届的中央内阁彻底定型,由陈其采担任副相,郭泰祺担任外相,因为顾维钧和欧阳锡历来不和,欧阳锡卸任之后,由顾维钧提名原央行货币委员会主任刘大钧担任新的财政大臣,农业水利大臣由杨兆麟接任,宋教仁再次被提名担任法务大臣,宋教仁考虑拒绝,最后是在宋皇帝亲自劝说下才选择接任。
国土资源大臣继续由军方背景的人出任,蔡锷回归军部后,这一职务由中央国民巡防警备军军令部部长蒋光鼐担任,在杨铁生、蒋光鼐之后,中央巡防军军令部长职务由内廷一等内侍官方鼎英中将接任。
顾维钧作为总理,他其实没有这么大的人脉能镇得住这些人,除了他提名的几位,其他人的资历都比他资深很多,能力也未必在他之下。
大家愿意配合他,无非还是有皇帝的支持和汪兆铭在光复党内部的协调。
国家要稳,内阁首先要稳。
帝国未必就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政治人才,但在皇帝的协调之下,帝国每一届内阁基本都能保证稳定和最优的人选配置,每一位都是经验丰富和能力突出的大臣,加上帝国长期推行公考和党招两种体制,整个帝国的官员体系一直保持着很稳定的状况。
这是帝国在内政治理上长期稳定,能将每一个政策都长期推行下去的关键之所在。
在其他几名国防委员都离开后,蒋方震才起身同顾维钧握手祝贺道:“恭喜您成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虽然是迟到的祝贺,顾维钧还是很高兴,和蒋方震紧紧握着手答道:“一定,一定。”
军部这边一贯是比较傲慢的,很多人都不将内阁放在眼里,若非帝国之上还有皇帝高高在上,怕是连首相也同日本一样总是被颠覆。
所以,皇帝说帝国同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无差别。
虽在会议的最后成为了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因为在此前刚刚力荐皇帝不急于对日开战,几乎让海陆空三军过去半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诸位常委很是愤怒,都快要是怒而离席,让顾维钧颇是尴尬,也愈发觉得即便是首相,在帝国中央军部这边也并无声望可言。
当年唐绍仪、欧阳赓在军部这边屡次吃亏,连唐绍仪最后都因为得罪军部而至今无机会登上第三届总理任期,这里面的各种问题,顾维钧在这两年里也是深有体会了。
宋彪自然看的出顾维钧的难堪,在蒋方震和他都重新坐下来后,宋彪才安慰顾维钧道:“你也不用太在意,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吗,开国军功之臣哪里会将文官们放在眼里?中国这样的国家历史太久远,有些事情总是不可能同西方都一样。”
顾维钧谨慎的答道:“皇上圣明。”
宋彪则和蒋方震笑道:“其实啊,我倒觉得顾维钧比当年的唐绍仪要好运很多,比欧阳赓的运气也好一些,他们那两届都还是陈武他们在的时候,那帮人更嚣张。”
蒋方震赞同道:“确实是如此啊,皇上如今推行国防和军部的国家化,我觉得正是时机恰当之时,早点或者晚点都不如现在恰当。”
宋彪嗯一声。
现在这个时机之所以好,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蒋方震担任总参谋长,陈其采担任国防大臣,这两位都是支持国防国家化的陆军上将,资历也堪称最深。
在过几年,如果没有大规模战争爆发,蒋方震就要退役,或者是前往中央军事学院长期担任院长一职,或者是负责组建中央国防大学,接任他的人选中不管是傅良佐,还是张孝淮,或者是冷门人选蔡锷,这几位可都不是内阁那边好相处的人。
宋彪稍作思量,决定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他毕竟还没有到控制不住军部这般人的程度。
军人桀骜不驯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这些资历声望和能力都达到了帝国军方顶峰的高层们,每一个都具备指挥数十万集团军作战的上将们,若他们都只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国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正因为他们是外国不敢得罪的帝国鹰派,内阁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治理国家,制衡外国列强,用外交手段平衡牵制各国和各地区。
宋彪转而直接和顾维钧问道:“关于对日开战之事,你到底有没有一个更合适的想法?”
顾维钧谨慎的思量片刻,答道:“回禀皇上,臣以为帝国当今只有两个不可松懈的死敌,一是苏联,二是日本,其他都不过一时之患。对日本要么不打,要打就当在全无顾忌的情况下一打到底,一战保住百年间的中日和东亚和平,而这个时机很简单,只要我们诱使德国进攻苏联,使得苏联无法乘机对我国发难,使得苏联后方空虚,根本不能保留大量兵力在我国后方牵制我国,我们就能抓住一个两年左右的契机对日本狠狠打一仗,一直打到横扫整个日本的本土为止。”
宋彪很是赞同的唔一声,和蒋方震问道:“你觉得总理的这个想法如何?”
蒋方震道:“总理乃是大外交家,对于国际局势之把握自然精妙... -->>
1937年底的这一次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例会和往常一样的平常,但又不同寻常,正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在华皇陛下的强硬表决之下,帝国中央内阁总理顾维钧通过常委投票,正式列席常委之一。
这就意味着顾维钧总理将在未来的任期内都会知道军部的所有事情,所有的机密研究和备用作战计划,他都有权知道,对于每年高达27亿中圆的巨额军费开支,他也将有权知道这些军费的所有开支细节。
常委会议结束后,宋皇帝让顾维钧和蒋方震都留下来,准备就军部和内阁之间的问题再做一次协调。
皇帝是军部和内阁之上的帝国最高统帅。
宋彪同军部这边基本每天都有接触,军部之内的大事一概要由他亲自决策,内阁这边,宋彪平均每周会和顾维钧见面一次,有时是讨论局势,有时是听取内阁的解释,有时是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作出一番要求。
同唐绍仪、欧阳赓内阁时代不同,宋彪对顾维钧这一届内阁干涉的更少,管的也更少,很多内阁政策即便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会签字同意批准。
三位总理大臣中,唐绍仪和顾维钧都是特别精明的人才,在顾维钧担任外相的十年时间里正好是帝国从列强进步为顶级列强的阶段,在他任内,帝国在外交领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两次印尼风波,比如日本汉城挑衅事件,以及大萧条等等,但顾维钧都能很巧妙的应对。
如今这个世界看似混乱,但对中国却是最为有利的局面,而这个局面恰恰是顾维钧所推行的模糊战略的结果,不管是担任外相,还是担任首相,顾维钧在帝国外交政策都采取一种不明确敌对势力的方针,对英美苏德都保持一种稳定巧妙的平衡战略,使得帝国在崛起为世界第一霸主的进程中难以被任何一方遏制,帝国没有明确的敌人,在列强之中也没有明确的盟友,对英美采取平衡模糊策略,对苏德同样采取平衡模糊战略。
如果帝国一直坚固的维持英法中的同盟阵营,帝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更多的风险,过于紧密的维持中美法同盟,也会遭遇日苏英的牵制。
这些选择都不符合帝国的最高利益。
在推动模糊战略的同时,顾维钧继续采取远交近攻、联西压东的策略,对日本实施战略和外交上的遏制,迫使英法美苏德都不能过于明目张胆的同日本保持合作,不能对日本给予明显的援助,帝国同时建立亚盟、上海国际贸易协会组织,凭借亚洲领导者的身份牵制英苏国,联合法国牵制英国,联合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牵制美国,再利用苏德互相牵制。
今天的世界之所以一团混乱,各个阵营都相互敌视,谁都无法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些局面本身就是顾维钧总理的功劳,堪称是居功至伟。
正因为他用联纵制衡的外交手段将世界折腾的混乱不堪,中国才能在极少的牵制和压力中快速崛起,即便今天的帝国在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甚至海军规模都超越英美,英美也极难有办法对中国实施牵制和遏制。
牵一发而动其身,这种危险的平衡和模糊战略正是顾维钧总理想要的效果。
顾维钧内阁在外交上的政绩很漂亮,在内政上则有一段时间都缺乏合适的政策和纲领,直到宋彪给出一系列的建议,并且让汪兆铭在国会推动新的立案,在中央内阁增加副相职务,副相即副总理大臣,兼任国家经济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在内阁排名高于外相,并由陈其采担任帝国的第一位副相,负责协助顾维钧处理内政工作。
自此,在顾维钧这一届的中央内阁彻底定型,由陈其采担任副相,郭泰祺担任外相,因为顾维钧和欧阳锡历来不和,欧阳锡卸任之后,由顾维钧提名原央行货币委员会主任刘大钧担任新的财政大臣,农业水利大臣由杨兆麟接任,宋教仁再次被提名担任法务大臣,宋教仁考虑拒绝,最后是在宋皇帝亲自劝说下才选择接任。
国土资源大臣继续由军方背景的人出任,蔡锷回归军部后,这一职务由中央国民巡防警备军军令部部长蒋光鼐担任,在杨铁生、蒋光鼐之后,中央巡防军军令部长职务由内廷一等内侍官方鼎英中将接任。
顾维钧作为总理,他其实没有这么大的人脉能镇得住这些人,除了他提名的几位,其他人的资历都比他资深很多,能力也未必在他之下。
大家愿意配合他,无非还是有皇帝的支持和汪兆铭在光复党内部的协调。
国家要稳,内阁首先要稳。
帝国未必就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政治人才,但在皇帝的协调之下,帝国每一届内阁基本都能保证稳定和最优的人选配置,每一位都是经验丰富和能力突出的大臣,加上帝国长期推行公考和党招两种体制,整个帝国的官员体系一直保持着很稳定的状况。
这是帝国在内政治理上长期稳定,能将每一个政策都长期推行下去的关键之所在。
在其他几名国防委员都离开后,蒋方震才起身同顾维钧握手祝贺道:“恭喜您成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希望以后合作愉快。”
虽然是迟到的祝贺,顾维钧还是很高兴,和蒋方震紧紧握着手答道:“一定,一定。”
军部这边一贯是比较傲慢的,很多人都不将内阁放在眼里,若非帝国之上还有皇帝高高在上,怕是连首相也同日本一样总是被颠覆。
所以,皇帝说帝国同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无差别。
虽在会议的最后成为了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因为在此前刚刚力荐皇帝不急于对日开战,几乎让海陆空三军过去半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诸位常委很是愤怒,都快要是怒而离席,让顾维钧颇是尴尬,也愈发觉得即便是首相,在帝国中央军部这边也并无声望可言。
当年唐绍仪、欧阳赓在军部这边屡次吃亏,连唐绍仪最后都因为得罪军部而至今无机会登上第三届总理任期,这里面的各种问题,顾维钧在这两年里也是深有体会了。
宋彪自然看的出顾维钧的难堪,在蒋方震和他都重新坐下来后,宋彪才安慰顾维钧道:“你也不用太在意,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吗,开国军功之臣哪里会将文官们放在眼里?中国这样的国家历史太久远,有些事情总是不可能同西方都一样。”
顾维钧谨慎的答道:“皇上圣明。”
宋彪则和蒋方震笑道:“其实啊,我倒觉得顾维钧比当年的唐绍仪要好运很多,比欧阳赓的运气也好一些,他们那两届都还是陈武他们在的时候,那帮人更嚣张。”
蒋方震赞同道:“确实是如此啊,皇上如今推行国防和军部的国家化,我觉得正是时机恰当之时,早点或者晚点都不如现在恰当。”
宋彪嗯一声。
现在这个时机之所以好,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蒋方震担任总参谋长,陈其采担任国防大臣,这两位都是支持国防国家化的陆军上将,资历也堪称最深。
在过几年,如果没有大规模战争爆发,蒋方震就要退役,或者是前往中央军事学院长期担任院长一职,或者是负责组建中央国防大学,接任他的人选中不管是傅良佐,还是张孝淮,或者是冷门人选蔡锷,这几位可都不是内阁那边好相处的人。
宋彪稍作思量,决定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他毕竟还没有到控制不住军部这般人的程度。
军人桀骜不驯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这些资历声望和能力都达到了帝国军方顶峰的高层们,每一个都具备指挥数十万集团军作战的上将们,若他们都只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国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正因为他们是外国不敢得罪的帝国鹰派,内阁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治理国家,制衡外国列强,用外交手段平衡牵制各国和各地区。
宋彪转而直接和顾维钧问道:“关于对日开战之事,你到底有没有一个更合适的想法?”
顾维钧谨慎的思量片刻,答道:“回禀皇上,臣以为帝国当今只有两个不可松懈的死敌,一是苏联,二是日本,其他都不过一时之患。对日本要么不打,要打就当在全无顾忌的情况下一打到底,一战保住百年间的中日和东亚和平,而这个时机很简单,只要我们诱使德国进攻苏联,使得苏联无法乘机对我国发难,使得苏联后方空虚,根本不能保留大量兵力在我国后方牵制我国,我们就能抓住一个两年左右的契机对日本狠狠打一仗,一直打到横扫整个日本的本土为止。”
宋彪很是赞同的唔一声,和蒋方震问道:“你觉得总理的这个想法如何?”
蒋方震道:“总理乃是大外交家,对于国际局势之把握自然精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