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yqwx.net,明末边军一小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月十五日,沉默两天后,多尔衮作出了出师中原的决定。
他还决定亲率大军,御驾亲征。
十六日,他在太庙祭告太祖、太宗,祭文上说,去年起大清国一系列胜利,占朝鲜,攻日本,此皆太祖武皇帝素志,用是昭告上慰神灵。今他将亲统大军前往伐明,誓要完成太祖武皇帝夙志,伏冀皇祖在天之灵俯赐默佑。
十七日,他驾御笃恭殿,任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靖远大将军。令他们攻取喜峰口、冷口、界岭口等蓟镇要塞,拖住杨国柱的蓟镇大军。
又任豫亲王多铎为平南大将军,令他与自己一起亲逼宁远、山海关,拖住吴三桂等人的辽东大军。
任礼亲王代善为定国大将军,让他守护盛京,防护后路。
他亲授各人大将军印,说道:“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宏业,重大之任付于眇躬。今蒙古朝鲜日本俱已归服,汉人城郭土地攻克渐多,当此创业垂统之时,征讨之举,所关甚重。朕特命尔等大将军,一切赏罚,俱便宜从事,当同心协力,以图进取。”
各人受印敕,行三跪九叩头礼。
多尔衮赐各大将军黄伞一,纛二,还有黑狐帽、貂袍貂褂、貂坐褥、凉帽、蟒袍等。又赐各从征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衣服鞍马有差。
当日,清国举国动员。
万历四十三年时,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每牛录核丁三百。当然,这三百不是三百人,也不是三百个男人,就象明军户一样,更多是三百个户主代表。
父死子继,兄亡弟代,总要有一个代表。
这些人都有妻子儿女,有父母兄弟,一般一丁对应五到八口人。
八旗为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制,平时劳作,战时从征,军械粮草自备,有点类似府兵。
而这三百个户主代表则称旗丁,能不能披甲,就看他们能力了。
不过八旗兴起后颇有尚武之风,且从十岁起就开始考核,每三年考一次,从步甲到马甲,到巴牙喇。如果十六岁成年后还不能为步甲,享有披甲的权力,那就很受人歧视唾骂了。
这每牛录三百户主代表为旗丁,余下的兄弟子嗣暂不在兵册上,普通人家就称为“余丁”,若官将之户,就称为闲散。
八旗兴起后每次出战,基本抢掠甚多,余丁闲散也踊跃出战,满洲史料就颇多某某“闲散”攻某某城阵亡的记录。
皇太极时期清国共有牛录592个,内满八旗310个,蒙八旗118个,汉八旗164个。当时基本定二百旗丁为一牛录,所以满八旗约有六万二千旗丁,蒙八旗有二万三千六百旗丁,汉八旗有三万二千旗丁。
满蒙汉二十四旗差不多就是拥有兵额旗丁十二万人。
当然,除非遇到生死存亡的决战,否则各旗不会全丁出动,就如王斗的军队,不会每次打仗都全部拉出去。
历史上的一片石之战,除了蒙汉八旗全丁出动外,满八旗也只出动三分之二丁。加上外藩蒙古兵、三顺王的军队,朝鲜兵,其它布特哈等炮灰集团,总计出动兵员十三万五千人。
不敢肯定当时有多少随军余丁,家奴包衣,奴隶阿哈什么,不过不管五万十万,这些都是忽略不计的。就如蒙古西征,说是两万人,但至少十倍的附庸军工匠奴隶被省略了。
冷兵器时代有十三万精锐战兵,已是个惊人的数字。
徐达言:“十万众,当横扫天下。”
王斗辛苦多年,正规军不过六万。
不过松锦之战时清国损失惨重,光八旗满洲战死者就超过一万人,余者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外藩蒙古等等,损失一样不计其数。
事情的后续后,他们还失去外藩蒙古很多势力,虽然这些人战力不佳,每约三到五个旗丁,才能有一个达到披甲兵的能力标准。不过至少也是满清国的重要战力补充,优良的炮灰。
比如与满清国关系最紧密的科尔沁诸部,就有牛录448个,旗丁二万二千多人,内披甲兵人数六千五百多。
外藩蒙古,有牛录384个,旗丁一万九千多人,披甲兵人数五千四百多。
这二者加起来,披甲兵人数就达到一万一千多,就算每次清国征战他们出兵一半,也有旗丁两万,披甲兵五千。
还有外扎萨克蒙古的漠北各部,喀尔喀、土谢图等部落,他们人丁不等,但披甲兵总数加起来也有八千。他们如若出兵助战,数量也非常可观。
然现在除了铁杆的科尔沁,余者大半脱离清国统治了。漠北的外扎萨克蒙古,漠南的归化城土默特归顺了王斗。连临近王斗势力的土默特左右翼二旗、喀喇沁各部都有些不稳。
甚至当时的土默特左右二旗扎萨克俄木布楚虎尔,善巴还打算不告而别,私议跑去投奔王斗,被警惕的多尔衮擒获后处死,任命了新的左右二旗扎萨克。
不过外藩蒙古不稳已是事实,多尔衮很清楚的获知到,土默特左右翼、喀喇沁各部都跟王斗眉来眼去,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
事后多尔衮通过各种抬旗,余丁补足的方式,补足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旗丁人数,还重建了汉八旗等。然多尔衮知道,他们八旗的核心战力,已经比不过锦州大战前了。
好在只要不对上王斗的靖边军,八旗战力在此时东亚还是顶尖的,从他们势如破竹的攻掠朝鲜、日本也证明这一点。
而且多尔衮又建了八旗朝鲜,八旗日本,每八旗旗丁人数一万六千,二者相加就有旗丁三万二千。
虽然多尔衮认为这些朝鲜人,日本人战力难以保证,如八旗日本,只有内中的武士才能达到披甲兵标准,大多还是层次最低的步甲,那些朝鲜人战力更低了。
不过他们内中的铁炮手还是不错的,他们足轻的“枪衾”战术也有可取之处。
那些朝鲜人弓箭手也不错,他们的箭速飞快,在轻箭的效率输出上甚至超过蒙古人。
最重要的,这些人壮大了旗丁人数,现满、蒙、汉、朝、日四十旗,兵额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
……
此次国战,关系到清国能否进取中原,甚至国运存亡,所以满清可谓倾国而出。
满、蒙、汉、朝、日四十旗中,蒙八旗二万三千六百旗丁,全丁而出。
汉八旗三万二千旗丁,全丁而出。
日八旗一万六千旗丁,全丁而出。
鲜八旗一万六千旗丁,全丁而出。
甚至满八旗六万二千旗丁,亦出丁六万人,只余二千旗丁防守盛京,别处城堡村寨,更只有余丁与妇孺守城。
同时多尔衮还传谕自己铁杆科尔沁部,让他们出动旗丁二万人,内披甲兵五千。
还有外藩蒙古敖汉部、奈曼部、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等等,他们都需出兵,而且至少出兵丁口数的三分之二,共约有旗丁一万,披甲兵三千人。
如此相加,此次清国共出动旗丁战兵约十八万人。
此外还有七万包衣阿哈随军,推运粮草辎重,搬理缴获,处理杂事等。
这也是必要的,如有缴获,难道还让那些披甲旗丁自己推车挑米?
如遇攻城,甚至让他们自己制作盾车,挑土填壕?
此时八旗大多驻防盛京周边,又实行兵民一体制,军械粮草也大多自备,征集令下达后,他们汇集飞快。特别那些满蒙旗丁,更几乎家家都有马骡,集结速度更快。
只有外藩蒙古各部动作会慢些,他们也将陆续在营州、山海关等处汇齐。
还有随军的包衣阿哈们,也会慢慢汇集,在户部承政英额尔岱的统领下向前方运送粮米辎重。
皇太极当朝时,力主八旗正规化,也在军中实行了一些粮饷制度,虽然不多,大部分人还是自带干粮。但考虑到可能要在山海关等处待几个月,多尔衮认为公中有必要出这笔粮草,正好从朝鲜、日本等处抢来的粮米可派上用场。
而对此次征伐明朝,清国上下个个都信心十足,明国境内,清军唯一惧怕的只有靖边军了,杨国柱、吴三桂等人只能说可作为对手,但谈不上惧怕。
至于流寇,虽然势大,但想必战斗力也有限,毕竟听说他们多由投降的明军组成,而明军是什么德性,他们大清兵再清楚不过。
更妙的是,流寇的注意力可能还会放到王斗身上,这样自己惧怕的靖边军就被缠住了。
大清兵再无后顾之忧,所以就算这次不能定鼎中原,至少也可以好好抢一把,好几年了,明国境内想必很肥了。特别几月后就是夏粮收成,又几月后,就是秋粮收获,更多的物资可抢。
八旗虽然没有兵饷,但每次掳获都有分赏,金银财帛,牛羊人口,茶米油盐,勇敢者还有马匹盔甲赏赐,加上私藏战利品,每次出征各旗丁都是腰包满满的。
所以此次出征,家家踊跃,各城镇村寨,到处是一派子送父,妻送夫的感人画面。
家中丁口多的,余丁们也是踊跃参军,心甘情愿作为辅兵杂役存在,跟随自己的父兄出战。
他们战后虽没有分赏,但私藏战利品却是潜规则,甚至有人盘算多抢几个包衣回来,代替自己耕田种地。
清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狂热雀跃的气息,甚至有狂热分子喊道:“南朝将亡,国朝定鼎,就在今日!”
……
二月二十日。
这几天源源不断的兵马汇集到盛京,特别二十日这天,盛京城北的演武场旌旗如海,几乎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批军马汇集过来。
他们按各旗阵列排列,八旗满洲正黄旗,八旗满洲镶黄旗,八旗满洲正白旗,八旗满洲正蓝旗,八旗满洲镶白旗,八旗满洲正红旗,八旗满洲镶红旗,八旗满洲镶蓝旗。
他们以牛录合为军阵,然后每个牛录又单独列为小阵,他们肃然而立,器械精良。
他们每个普通的士兵都有头盔与镶铁棉甲,个个髹漆的铁盔,汗渍斑斑的对襟泡钉棉甲,乌黑高尖的盔顶红缨飘扬。他们身边都有马匹,有人甚至不止一匹,马上长短兵器具备,皆以粗厚沉重为主。
马上又有盾牌,巨大的满弓,装满重箭轻箭的箭囊等。
他们个个眼神残忍而暴戾,充满百战沙场的自信。
这些是普通的步甲,又有马甲,个个身上披着两重甲,纯铁甲外面罩着厚实的绵甲,防护更加精良。他们中达壮、拨什库级的军官,皆是盔上黑缨,背上插着方二尺的小旗。
他们身着三层重甲,也就是除了绵甲铁甲外,最里面还有一层锁子甲。
最后就是由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掌控的巴牙喇兵了,他们个个背上插着斜尖的火炎旗,手上马边无不是沉重的重武器,狼牙棒,虎枪等等。他们使用的大梢弓也普遍是十二力弓。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按弓力算的话,合后世的磅数差不多是158.7磅,被射一箭不死肯定重伤。
他们是各旗中最精锐的老兵了,个个身上浓厚的血腥杀伐之... -->>
二月十五日,沉默两天后,多尔衮作出了出师中原的决定。
他还决定亲率大军,御驾亲征。
十六日,他在太庙祭告太祖、太宗,祭文上说,去年起大清国一系列胜利,占朝鲜,攻日本,此皆太祖武皇帝素志,用是昭告上慰神灵。今他将亲统大军前往伐明,誓要完成太祖武皇帝夙志,伏冀皇祖在天之灵俯赐默佑。
十七日,他驾御笃恭殿,任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靖远大将军。令他们攻取喜峰口、冷口、界岭口等蓟镇要塞,拖住杨国柱的蓟镇大军。
又任豫亲王多铎为平南大将军,令他与自己一起亲逼宁远、山海关,拖住吴三桂等人的辽东大军。
任礼亲王代善为定国大将军,让他守护盛京,防护后路。
他亲授各人大将军印,说道:“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宏业,重大之任付于眇躬。今蒙古朝鲜日本俱已归服,汉人城郭土地攻克渐多,当此创业垂统之时,征讨之举,所关甚重。朕特命尔等大将军,一切赏罚,俱便宜从事,当同心协力,以图进取。”
各人受印敕,行三跪九叩头礼。
多尔衮赐各大将军黄伞一,纛二,还有黑狐帽、貂袍貂褂、貂坐褥、凉帽、蟒袍等。又赐各从征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衣服鞍马有差。
当日,清国举国动员。
万历四十三年时,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每牛录核丁三百。当然,这三百不是三百人,也不是三百个男人,就象明军户一样,更多是三百个户主代表。
父死子继,兄亡弟代,总要有一个代表。
这些人都有妻子儿女,有父母兄弟,一般一丁对应五到八口人。
八旗为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制,平时劳作,战时从征,军械粮草自备,有点类似府兵。
而这三百个户主代表则称旗丁,能不能披甲,就看他们能力了。
不过八旗兴起后颇有尚武之风,且从十岁起就开始考核,每三年考一次,从步甲到马甲,到巴牙喇。如果十六岁成年后还不能为步甲,享有披甲的权力,那就很受人歧视唾骂了。
这每牛录三百户主代表为旗丁,余下的兄弟子嗣暂不在兵册上,普通人家就称为“余丁”,若官将之户,就称为闲散。
八旗兴起后每次出战,基本抢掠甚多,余丁闲散也踊跃出战,满洲史料就颇多某某“闲散”攻某某城阵亡的记录。
皇太极时期清国共有牛录592个,内满八旗310个,蒙八旗118个,汉八旗164个。当时基本定二百旗丁为一牛录,所以满八旗约有六万二千旗丁,蒙八旗有二万三千六百旗丁,汉八旗有三万二千旗丁。
满蒙汉二十四旗差不多就是拥有兵额旗丁十二万人。
当然,除非遇到生死存亡的决战,否则各旗不会全丁出动,就如王斗的军队,不会每次打仗都全部拉出去。
历史上的一片石之战,除了蒙汉八旗全丁出动外,满八旗也只出动三分之二丁。加上外藩蒙古兵、三顺王的军队,朝鲜兵,其它布特哈等炮灰集团,总计出动兵员十三万五千人。
不敢肯定当时有多少随军余丁,家奴包衣,奴隶阿哈什么,不过不管五万十万,这些都是忽略不计的。就如蒙古西征,说是两万人,但至少十倍的附庸军工匠奴隶被省略了。
冷兵器时代有十三万精锐战兵,已是个惊人的数字。
徐达言:“十万众,当横扫天下。”
王斗辛苦多年,正规军不过六万。
不过松锦之战时清国损失惨重,光八旗满洲战死者就超过一万人,余者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外藩蒙古等等,损失一样不计其数。
事情的后续后,他们还失去外藩蒙古很多势力,虽然这些人战力不佳,每约三到五个旗丁,才能有一个达到披甲兵的能力标准。不过至少也是满清国的重要战力补充,优良的炮灰。
比如与满清国关系最紧密的科尔沁诸部,就有牛录448个,旗丁二万二千多人,内披甲兵人数六千五百多。
外藩蒙古,有牛录384个,旗丁一万九千多人,披甲兵人数五千四百多。
这二者加起来,披甲兵人数就达到一万一千多,就算每次清国征战他们出兵一半,也有旗丁两万,披甲兵五千。
还有外扎萨克蒙古的漠北各部,喀尔喀、土谢图等部落,他们人丁不等,但披甲兵总数加起来也有八千。他们如若出兵助战,数量也非常可观。
然现在除了铁杆的科尔沁,余者大半脱离清国统治了。漠北的外扎萨克蒙古,漠南的归化城土默特归顺了王斗。连临近王斗势力的土默特左右翼二旗、喀喇沁各部都有些不稳。
甚至当时的土默特左右二旗扎萨克俄木布楚虎尔,善巴还打算不告而别,私议跑去投奔王斗,被警惕的多尔衮擒获后处死,任命了新的左右二旗扎萨克。
不过外藩蒙古不稳已是事实,多尔衮很清楚的获知到,土默特左右翼、喀喇沁各部都跟王斗眉来眼去,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道。
事后多尔衮通过各种抬旗,余丁补足的方式,补足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旗丁人数,还重建了汉八旗等。然多尔衮知道,他们八旗的核心战力,已经比不过锦州大战前了。
好在只要不对上王斗的靖边军,八旗战力在此时东亚还是顶尖的,从他们势如破竹的攻掠朝鲜、日本也证明这一点。
而且多尔衮又建了八旗朝鲜,八旗日本,每八旗旗丁人数一万六千,二者相加就有旗丁三万二千。
虽然多尔衮认为这些朝鲜人,日本人战力难以保证,如八旗日本,只有内中的武士才能达到披甲兵标准,大多还是层次最低的步甲,那些朝鲜人战力更低了。
不过他们内中的铁炮手还是不错的,他们足轻的“枪衾”战术也有可取之处。
那些朝鲜人弓箭手也不错,他们的箭速飞快,在轻箭的效率输出上甚至超过蒙古人。
最重要的,这些人壮大了旗丁人数,现满、蒙、汉、朝、日四十旗,兵额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
……
此次国战,关系到清国能否进取中原,甚至国运存亡,所以满清可谓倾国而出。
满、蒙、汉、朝、日四十旗中,蒙八旗二万三千六百旗丁,全丁而出。
汉八旗三万二千旗丁,全丁而出。
日八旗一万六千旗丁,全丁而出。
鲜八旗一万六千旗丁,全丁而出。
甚至满八旗六万二千旗丁,亦出丁六万人,只余二千旗丁防守盛京,别处城堡村寨,更只有余丁与妇孺守城。
同时多尔衮还传谕自己铁杆科尔沁部,让他们出动旗丁二万人,内披甲兵五千。
还有外藩蒙古敖汉部、奈曼部、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等等,他们都需出兵,而且至少出兵丁口数的三分之二,共约有旗丁一万,披甲兵三千人。
如此相加,此次清国共出动旗丁战兵约十八万人。
此外还有七万包衣阿哈随军,推运粮草辎重,搬理缴获,处理杂事等。
这也是必要的,如有缴获,难道还让那些披甲旗丁自己推车挑米?
如遇攻城,甚至让他们自己制作盾车,挑土填壕?
此时八旗大多驻防盛京周边,又实行兵民一体制,军械粮草也大多自备,征集令下达后,他们汇集飞快。特别那些满蒙旗丁,更几乎家家都有马骡,集结速度更快。
只有外藩蒙古各部动作会慢些,他们也将陆续在营州、山海关等处汇齐。
还有随军的包衣阿哈们,也会慢慢汇集,在户部承政英额尔岱的统领下向前方运送粮米辎重。
皇太极当朝时,力主八旗正规化,也在军中实行了一些粮饷制度,虽然不多,大部分人还是自带干粮。但考虑到可能要在山海关等处待几个月,多尔衮认为公中有必要出这笔粮草,正好从朝鲜、日本等处抢来的粮米可派上用场。
而对此次征伐明朝,清国上下个个都信心十足,明国境内,清军唯一惧怕的只有靖边军了,杨国柱、吴三桂等人只能说可作为对手,但谈不上惧怕。
至于流寇,虽然势大,但想必战斗力也有限,毕竟听说他们多由投降的明军组成,而明军是什么德性,他们大清兵再清楚不过。
更妙的是,流寇的注意力可能还会放到王斗身上,这样自己惧怕的靖边军就被缠住了。
大清兵再无后顾之忧,所以就算这次不能定鼎中原,至少也可以好好抢一把,好几年了,明国境内想必很肥了。特别几月后就是夏粮收成,又几月后,就是秋粮收获,更多的物资可抢。
八旗虽然没有兵饷,但每次掳获都有分赏,金银财帛,牛羊人口,茶米油盐,勇敢者还有马匹盔甲赏赐,加上私藏战利品,每次出征各旗丁都是腰包满满的。
所以此次出征,家家踊跃,各城镇村寨,到处是一派子送父,妻送夫的感人画面。
家中丁口多的,余丁们也是踊跃参军,心甘情愿作为辅兵杂役存在,跟随自己的父兄出战。
他们战后虽没有分赏,但私藏战利品却是潜规则,甚至有人盘算多抢几个包衣回来,代替自己耕田种地。
清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狂热雀跃的气息,甚至有狂热分子喊道:“南朝将亡,国朝定鼎,就在今日!”
……
二月二十日。
这几天源源不断的兵马汇集到盛京,特别二十日这天,盛京城北的演武场旌旗如海,几乎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批军马汇集过来。
他们按各旗阵列排列,八旗满洲正黄旗,八旗满洲镶黄旗,八旗满洲正白旗,八旗满洲正蓝旗,八旗满洲镶白旗,八旗满洲正红旗,八旗满洲镶红旗,八旗满洲镶蓝旗。
他们以牛录合为军阵,然后每个牛录又单独列为小阵,他们肃然而立,器械精良。
他们每个普通的士兵都有头盔与镶铁棉甲,个个髹漆的铁盔,汗渍斑斑的对襟泡钉棉甲,乌黑高尖的盔顶红缨飘扬。他们身边都有马匹,有人甚至不止一匹,马上长短兵器具备,皆以粗厚沉重为主。
马上又有盾牌,巨大的满弓,装满重箭轻箭的箭囊等。
他们个个眼神残忍而暴戾,充满百战沙场的自信。
这些是普通的步甲,又有马甲,个个身上披着两重甲,纯铁甲外面罩着厚实的绵甲,防护更加精良。他们中达壮、拨什库级的军官,皆是盔上黑缨,背上插着方二尺的小旗。
他们身着三层重甲,也就是除了绵甲铁甲外,最里面还有一层锁子甲。
最后就是由各旗巴牙喇纛章京掌控的巴牙喇兵了,他们个个背上插着斜尖的火炎旗,手上马边无不是沉重的重武器,狼牙棒,虎枪等等。他们使用的大梢弓也普遍是十二力弓。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按弓力算的话,合后世的磅数差不多是158.7磅,被射一箭不死肯定重伤。
他们是各旗中最精锐的老兵了,个个身上浓厚的血腥杀伐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