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部潜龙在渊
第一章景炎二年的飓风
宋德?二年(1276年)三月,南宋谢太后、六岁的恭帝赵显在临安投降北元。读看看小说网请记住我)。这标志着作为一个朝代的宋朝实际已经灭亡。
但是,忠于帝国的大臣和将领并不甘心。临安陷落时,益王赵?、广王赵?在赵?之母杨淑妃、淑妃弟杨亮节、赵?之母俞修容弟俞如?,以及宗室秀王赵与择等人的护卫下,先是跑到了婺州,随后又到了温州。这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将领苏刘义也赶来,他们又招来了前丞相陈宜中和因不满朝廷不战而降、率军跑到定海的张世杰。
不久,文天祥从被元军押往大都的途中逃回,他见赵?还未登极,于是上表请广王即位。在他看来,只要天子还在,帝国就还有希望。
五月,陈宜中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即宋端宗,改元景炎,尊杨淑妃为太后,临朝听政,封赵?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都督诸路军马;陈文龙、刘黼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直学士院,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
这时,元军统帅伯颜攻下临安后挟恭帝赵显北返大都,留下张弘范、李恒、塔出、董文炳、唆都、吕师夔、阿里海牙、刘深等人继续攻打浙、闽、赣、粤等州县。
流亡朝廷建立的消息,给各地还在奋勇抵抗的帝国将士以极大鼓舞。但此时帝国疆域已大部丧失,只有李庭芝、姜才坚守淮东,张钰坚守重庆,其余仅有闽、广以及浙、赣南部。且帝国将士在各地各自为战,难以呼应,大局实已崩坏。
更令人难以理解是,在如此危局的情况下,众人齐心协力尚且不及,流亡小朝廷的上层居然仍在勾心斗角。
先是外戚杨亮节专权,不顾王室宗亲的意见,排挤走了秀王赵与择。随后,由于政见不合,陈宜中又指使言官弹劾陆秀夫,罢其职使其谪居潮州。结果还是张世杰看不下去了,事后说陈宜中:“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陈宜中惶恐,再加上流亡朝廷的局势越来越恶劣,才于第二年十月召陆秀夫还行朝。
接着,文天祥也因国事皆决于陈宜中,在朝廷的发展方向上见解分歧,固辞右丞相兼枢密使而改任枢密使、同都督。
文天祥本打算回温州发展,寻机收复浙东、浙西地区,因此使部将吕武招豪杰于江、淮,杜浒募兵于温州,但陈宜中不同意。(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因为弃温入闽是他的主张,他想倚靠张世杰复浙东、浙西来洗刷自己的错误,所以借朝会商议如何进取的时机,建议使文天祥开府南剑。七月,文天祥离开行朝,单独开府南剑州,以图经略江西。
帝国已在苟延残喘,而上层依然如此,结局会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七月,李庭芝、姜才在泰州战死,淮东之地尽失。
十月,元军董文炳破瑞安,秀王赵与择和他的弟弟与虑、儿子孟备以及观察使李世达、监军赵由噶、察访使林温、瑞安知府方洪被俘,他们均不屈而死。
十一月,陆路元军挥师从浙入闽,水师也从海上向南进逼,元军破建宁府、邵武军。陈宜中、张世杰匆忙护卫端宗小皇帝及卫王、杨太妃等登舟下海,朝廷彻底成为海上行朝。此时跟随朝廷的,实际还有军人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与元军不是不可以一战。
载着行朝的船队刚出海口,就与元军水师相遇,但当时弥天大雾帮助船队躲过了一劫。
行朝南下到了泉州,招抚使蒲笀庚来谒。蒲笀庚是阿拉伯商人,史称其提举泉州市舶,“擅蕃舶利者三十年。”这时,他正在宋、元之间见风使舵。他表面上出城迎接,请行朝“驻跸”泉州,实际上是观望。张世杰还算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同意。等蒲笀庚回城内后,张世杰因海船缺乏,强征了泉州港里蒲氏的船只,籍没其财产。蒲笀庚一怒之下,纠集地方势力,以武力将端宗船队逐出泉州港,并株杀在泉州城里的宗室人员、士大夫与淮兵,次月就与泉州知州田子真投降了北元。陈宜中、张世杰只好护着端宗先赴潮州,后到惠州。
在惠州,陈宜中再次派人奉表赴元军请降。这位丞相在临安就搞过这伎俩,结果事到临头了,他又跑路了。到了现在还要再弄这个,到底是缓兵之计还是真想投降,还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只不过他想没想过,对方会信任他吗?反正忽必烈是没被他忽悠,请降的使者被留在大都。
十二月,元军下广州。陈文龙在福建兴化也被部下出卖,被俘后绝食而死。
第二年的一月,循州刘兴,梅州钱荣之开城投降。至此,行朝在广南东路已无陆上立足之地,只能在海上游荡。
这时,忽必烈因蒙哥可汗的第四个儿子昔里吉为争夺汗位而造反,招南伐之师北还,以应付北... -->>
第一部潜龙在渊
第一章景炎二年的飓风
宋德?二年(1276年)三月,南宋谢太后、六岁的恭帝赵显在临安投降北元。读看看小说网请记住我)。这标志着作为一个朝代的宋朝实际已经灭亡。
但是,忠于帝国的大臣和将领并不甘心。临安陷落时,益王赵?、广王赵?在赵?之母杨淑妃、淑妃弟杨亮节、赵?之母俞修容弟俞如?,以及宗室秀王赵与择等人的护卫下,先是跑到了婺州,随后又到了温州。这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将领苏刘义也赶来,他们又招来了前丞相陈宜中和因不满朝廷不战而降、率军跑到定海的张世杰。
不久,文天祥从被元军押往大都的途中逃回,他见赵?还未登极,于是上表请广王即位。在他看来,只要天子还在,帝国就还有希望。
五月,陈宜中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即宋端宗,改元景炎,尊杨淑妃为太后,临朝听政,封赵?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都督诸路军马;陈文龙、刘黼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直学士院,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
这时,元军统帅伯颜攻下临安后挟恭帝赵显北返大都,留下张弘范、李恒、塔出、董文炳、唆都、吕师夔、阿里海牙、刘深等人继续攻打浙、闽、赣、粤等州县。
流亡朝廷建立的消息,给各地还在奋勇抵抗的帝国将士以极大鼓舞。但此时帝国疆域已大部丧失,只有李庭芝、姜才坚守淮东,张钰坚守重庆,其余仅有闽、广以及浙、赣南部。且帝国将士在各地各自为战,难以呼应,大局实已崩坏。
更令人难以理解是,在如此危局的情况下,众人齐心协力尚且不及,流亡小朝廷的上层居然仍在勾心斗角。
先是外戚杨亮节专权,不顾王室宗亲的意见,排挤走了秀王赵与择。随后,由于政见不合,陈宜中又指使言官弹劾陆秀夫,罢其职使其谪居潮州。结果还是张世杰看不下去了,事后说陈宜中:“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陈宜中惶恐,再加上流亡朝廷的局势越来越恶劣,才于第二年十月召陆秀夫还行朝。
接着,文天祥也因国事皆决于陈宜中,在朝廷的发展方向上见解分歧,固辞右丞相兼枢密使而改任枢密使、同都督。
文天祥本打算回温州发展,寻机收复浙东、浙西地区,因此使部将吕武招豪杰于江、淮,杜浒募兵于温州,但陈宜中不同意。(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因为弃温入闽是他的主张,他想倚靠张世杰复浙东、浙西来洗刷自己的错误,所以借朝会商议如何进取的时机,建议使文天祥开府南剑。七月,文天祥离开行朝,单独开府南剑州,以图经略江西。
帝国已在苟延残喘,而上层依然如此,结局会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七月,李庭芝、姜才在泰州战死,淮东之地尽失。
十月,元军董文炳破瑞安,秀王赵与择和他的弟弟与虑、儿子孟备以及观察使李世达、监军赵由噶、察访使林温、瑞安知府方洪被俘,他们均不屈而死。
十一月,陆路元军挥师从浙入闽,水师也从海上向南进逼,元军破建宁府、邵武军。陈宜中、张世杰匆忙护卫端宗小皇帝及卫王、杨太妃等登舟下海,朝廷彻底成为海上行朝。此时跟随朝廷的,实际还有军人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与元军不是不可以一战。
载着行朝的船队刚出海口,就与元军水师相遇,但当时弥天大雾帮助船队躲过了一劫。
行朝南下到了泉州,招抚使蒲笀庚来谒。蒲笀庚是阿拉伯商人,史称其提举泉州市舶,“擅蕃舶利者三十年。”这时,他正在宋、元之间见风使舵。他表面上出城迎接,请行朝“驻跸”泉州,实际上是观望。张世杰还算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同意。等蒲笀庚回城内后,张世杰因海船缺乏,强征了泉州港里蒲氏的船只,籍没其财产。蒲笀庚一怒之下,纠集地方势力,以武力将端宗船队逐出泉州港,并株杀在泉州城里的宗室人员、士大夫与淮兵,次月就与泉州知州田子真投降了北元。陈宜中、张世杰只好护着端宗先赴潮州,后到惠州。
在惠州,陈宜中再次派人奉表赴元军请降。这位丞相在临安就搞过这伎俩,结果事到临头了,他又跑路了。到了现在还要再弄这个,到底是缓兵之计还是真想投降,还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只不过他想没想过,对方会信任他吗?反正忽必烈是没被他忽悠,请降的使者被留在大都。
十二月,元军下广州。陈文龙在福建兴化也被部下出卖,被俘后绝食而死。
第二年的一月,循州刘兴,梅州钱荣之开城投降。至此,行朝在广南东路已无陆上立足之地,只能在海上游荡。
这时,忽必烈因蒙哥可汗的第四个儿子昔里吉为争夺汗位而造反,招南伐之师北还,以应付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