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法家与儒家的江湖恩怨
----对“焚书坑儒”所做的猜想
如果兄弟们把chun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看成是一次哪个时代在思想、学术、治国理念等诸领域内的一次江湖论剑,那么,当时这个论剑的最后胜出者就是“法家”。
大秦帝国就是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强盛起来,并最终实现了大统一,由此,法家的思想、理论、乃至于做法,在秦代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昭示着“百家争鸣”的最后结局,是法家取得了完胜。
但法家的这个成功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五年,随着大秦帝国的覆灭,它就从巅峰急速滑落,受到所有人的打压和排斥,在江湖上基本上销声匿迹、转入地下。
它的这个短命,后世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法家在秦国实施的许多做法过于“苛”、“酷”、“暴虐”。
并且它提出的“法、术、势”的概念,后来又转化为所谓的帝王之术。
法家的历史功绩其实也很突出。它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魏国的李悝所订立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xing的法典。商鞅把它带到秦国以后,秦法脱胎于此,而汉法又承继了秦法。
如果要研究中国从“人治”到“法治”历程,恐怕很难不提到“法家”。
历史令人吊诡的是,法家的这个成功,实际上也是儒家的成功。因为将法家推到顶峰的最后两个杰出之士----韩非和李斯,不仅是同门师兄弟,而且都是儒门大师荀子的弟子。
孔子去世后,他的门人形成了好几个派别。
(祖师爷一去世,下面的人就开始分家了。这不仅在江湖上,就是宗教、学术领域内也是家常便饭,到处可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派别都不少,经济学里面的各种流派也贼多。)
其中比较有名,自宋、明开始被推举为儒门正宗的,是以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其弟子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而在战国时期和他们唱对台戏的,就是荀子学派。
荀子在战国后期非常著名,他属于孔子的弟子子贡这一系,和孟子等人最大的区别,是他持“xing恶论”的观点。而孟子提倡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xing本善”。
所以请注意,“人xing本恶”的观点并非是国外独有。
也正因为认为“人xing本恶”,在孔子的“仁”,孟子的“义”之后,荀子又提出了“礼”和“法”。
荀子自认为自己是孔圣人的正宗传人,他的这个标榜并非没有道理。因为chun秋时代的乱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不可能对孔老夫子没有影响。其次,孔子不断地向世人灌输做人的道理,强调“仁”,恐怕也不完全是出于人xing本善的观念或考虑。
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相比之下,反而由于是在其中加入了“法”的观念,使荀子的学说更具有现实xing。
但不... -->>
法家与儒家的江湖恩怨
----对“焚书坑儒”所做的猜想
如果兄弟们把chun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看成是一次哪个时代在思想、学术、治国理念等诸领域内的一次江湖论剑,那么,当时这个论剑的最后胜出者就是“法家”。
大秦帝国就是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强盛起来,并最终实现了大统一,由此,法家的思想、理论、乃至于做法,在秦代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昭示着“百家争鸣”的最后结局,是法家取得了完胜。
但法家的这个成功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五年,随着大秦帝国的覆灭,它就从巅峰急速滑落,受到所有人的打压和排斥,在江湖上基本上销声匿迹、转入地下。
它的这个短命,后世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法家在秦国实施的许多做法过于“苛”、“酷”、“暴虐”。
并且它提出的“法、术、势”的概念,后来又转化为所谓的帝王之术。
法家的历史功绩其实也很突出。它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魏国的李悝所订立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xing的法典。商鞅把它带到秦国以后,秦法脱胎于此,而汉法又承继了秦法。
如果要研究中国从“人治”到“法治”历程,恐怕很难不提到“法家”。
历史令人吊诡的是,法家的这个成功,实际上也是儒家的成功。因为将法家推到顶峰的最后两个杰出之士----韩非和李斯,不仅是同门师兄弟,而且都是儒门大师荀子的弟子。
孔子去世后,他的门人形成了好几个派别。
(祖师爷一去世,下面的人就开始分家了。这不仅在江湖上,就是宗教、学术领域内也是家常便饭,到处可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派别都不少,经济学里面的各种流派也贼多。)
其中比较有名,自宋、明开始被推举为儒门正宗的,是以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其弟子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而在战国时期和他们唱对台戏的,就是荀子学派。
荀子在战国后期非常著名,他属于孔子的弟子子贡这一系,和孟子等人最大的区别,是他持“xing恶论”的观点。而孟子提倡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xing本善”。
所以请注意,“人xing本恶”的观点并非是国外独有。
也正因为认为“人xing本恶”,在孔子的“仁”,孟子的“义”之后,荀子又提出了“礼”和“法”。
荀子自认为自己是孔圣人的正宗传人,他的这个标榜并非没有道理。因为chun秋时代的乱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不可能对孔老夫子没有影响。其次,孔子不断地向世人灌输做人的道理,强调“仁”,恐怕也不完全是出于人xing本善的观念或考虑。
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相比之下,反而由于是在其中加入了“法”的观念,使荀子的学说更具有现实xing。
但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