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如今朱大明既然已经知道了毕懋康的情况和下落,那么就一定要找个机会,把他安置在他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位置上去。
除此以外,毕懋康还有一个同宗的族兄,叫作毕懋良,也是一个青史留名的人物。
这对毕氏兄弟,出身安徽歙县的世家豪族,当官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展胸中抱负,所以一直清廉自守。
后世的明史在评价这两个人的时候,都提到了他们为官清廉有清誉。
毕懋良比毕懋康大两岁,也比他早了几年中进士,如今也是六十往上的人了,早年仕途也比较顺利,先是当知县,后任南京吏部主事,再然后,一路升迁,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
泰昌皇帝即位以后,毕懋良当了顺天府尹。天启以后又当了户部右侍郎,后来在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中受到波及,在户部右侍郎的任上,被削籍为民,从此归乡闲住。
而削籍为民的理由,并不是说他是东林党,而只是因为他从顺天府尹的任上升任户部右侍郎,是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所举荐的。
所以毕懋良被削籍为民,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造成的。
听完张惟贤的介绍,朱大明沉吟了片刻,对一直侍立在身旁的王承恩说道:“王承恩,即刻去内阁传旨,着令内阁会同吏部、礼部,恢复毕懋良进士出身,并以削籍为民之前的原职起复任用。至于毕懋康?”
说到这里,朱大明看了看孙承宗和张惟贤,然后问道:“孙爱卿、张爱卿,朕打算让毕懋康到兵部任职,协助卿等整顿九边军器武备,卿等以为如何?”
听了这个问题,孙承宗、张惟贤都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此时当然不知道毕懋康在军事武备方面的造诣,毕懋康虽然是进士文官出身,但对军器制造等问题也是向来关心,其在崇祯八年编写而成的《军器图说》,自然不是一时半会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积累。
所以此时毕懋康虽然还没有显现出在火器制造方面的惊人才华,但是私底下必定早就已经开始了研究,在这方面,毕懋康与孙元化相比,应该是不遑多让才对,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元化虽然对火器制造非常重视,也算精通,但他毕竟不算创新型的技术性人才,这一点他与毕懋康相比,应该说还是略有不如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毕懋康是当时大明朝第一个用力研究燧发枪,并且第一个自主制造出燧发枪的人。
孙承宗与张惟贤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孙承宗来说话,而孙承宗如今既是军机大臣,又是兵部尚书,同时更是武英殿大学士,兼职如此之多,而手下可用之人除了以前的旧部,比较放心的,也找不出谁了,再说皇帝的意思那么明显,就算不满意也不能反对,更何况这个人说到底,应该算是英国公张惟贤,推荐给皇帝的人了,自己更不能反对。
于是孙承宗躬身说道:“臣本兼职过多,兵部事务确有分身乏术之感,陛下既属意毕懋康,臣无异议。”
这时,张惟贤也躬身说道:“臣无异议。”
听完了两个人的表态,朱大明点了点头,继续对王承恩说道:“王承恩,你一并传旨内阁,即日起任命南京通政使毕懋康为兵部侍郎,协助本兵督理九边军备等事务。”
本兵,就是兵部尚书,算是过去对兵部尚书的一种尊称,毕竟在圣旨里面也不可能把孙承宗的名字都写上去。
说完这道旨意,朱大明随即起身,在众人的跪送之中,离开了武英殿的军机处大堂。
nbsp; 如今朱大明既然已经知道了毕懋康的情况和下落,那么就一定要找个机会,把他安置在他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位置上去。
除此以外,毕懋康还有一个同宗的族兄,叫作毕懋良,也是一个青史留名的人物。
这对毕氏兄弟,出身安徽歙县的世家豪族,当官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展胸中抱负,所以一直清廉自守。
后世的明史在评价这两个人的时候,都提到了他们为官清廉有清誉。
毕懋良比毕懋康大两岁,也比他早了几年中进士,如今也是六十往上的人了,早年仕途也比较顺利,先是当知县,后任南京吏部主事,再然后,一路升迁,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
泰昌皇帝即位以后,毕懋良当了顺天府尹。天启以后又当了户部右侍郎,后来在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中受到波及,在户部右侍郎的任上,被削籍为民,从此归乡闲住。
而削籍为民的理由,并不是说他是东林党,而只是因为他从顺天府尹的任上升任户部右侍郎,是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所举荐的。
所以毕懋良被削籍为民,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造成的。
听完张惟贤的介绍,朱大明沉吟了片刻,对一直侍立在身旁的王承恩说道:“王承恩,即刻去内阁传旨,着令内阁会同吏部、礼部,恢复毕懋良进士出身,并以削籍为民之前的原职起复任用。至于毕懋康?”
说到这里,朱大明看了看孙承宗和张惟贤,然后问道:“孙爱卿、张爱卿,朕打算让毕懋康到兵部任职,协助卿等整顿九边军器武备,卿等以为如何?”
听了这个问题,孙承宗、张惟贤都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此时当然不知道毕懋康在军事武备方面的造诣,毕懋康虽然是进士文官出身,但对军器制造等问题也是向来关心,其在崇祯八年编写而成的《军器图说》,自然不是一时半会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积累。
所以此时毕懋康虽然还没有显现出在火器制造方面的惊人才华,但是私底下必定早就已经开始了研究,在这方面,毕懋康与孙元化相比,应该是不遑多让才对,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元化虽然对火器制造非常重视,也算精通,但他毕竟不算创新型的技术性人才,这一点他与毕懋康相比,应该说还是略有不如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毕懋康是当时大明朝第一个用力研究燧发枪,并且第一个自主制造出燧发枪的人。
孙承宗与张惟贤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孙承宗来说话,而孙承宗如今既是军机大臣,又是兵部尚书,同时更是武英殿大学士,兼职如此之多,而手下可用之人除了以前的旧部,比较放心的,也找不出谁了,再说皇帝的意思那么明显,就算不满意也不能反对,更何况这个人说到底,应该算是英国公张惟贤,推荐给皇帝的人了,自己更不能反对。
于是孙承宗躬身说道:“臣本兼职过多,兵部事务确有分身乏术之感,陛下既属意毕懋康,臣无异议。”
这时,张惟贤也躬身说道:“臣无异议。”
听完了两个人的表态,朱大明点了点头,继续对王承恩说道:“王承恩,你一并传旨内阁,即日起任命南京通政使毕懋康为兵部侍郎,协助本兵督理九边军备等事务。”
本兵,就是兵部尚书,算是过去对兵部尚书的一种尊称,毕竟在圣旨里面也不可能把孙承宗的名字都写上去。
说完这道旨意,朱大明随即起身,在众人的跪送之中,离开了武英殿的军机处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