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两天,朱大明没有再接见大臣商议政务,除了批阅司礼监递进来的折子之外,难得地有了一些闲暇,可以陪一陪后宫的皇后和两位妃子。
如今的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关于裁撤蓟辽总督府,同时设立直隶总督府,并由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任直隶总督的圣旨下发后,孙承宗先是赶往通州查看并安排直隶总督衙门的驻地等事宜,然后又赶往山海关,坐镇指挥蓟辽总督府的裁撤和搬迁,忙的是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来见皇帝议事。
另一位阁臣李国鐠则全力以赴在处理阉党案,会同新任刑部尚书乔允升、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标以及大理寺正卿刘宗周,根据锦衣卫、东厂侦办和抄没的证据,按照皇帝的意思议定阉党人员的名单,为他们划分等级,并议定罪名。
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历史上直到崇祯三年,阉党案才算是尘埃落定,而且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致使阉党与东林的党争一直持续到明朝的灭亡。
历史上没清理干净是因为崇祯皇帝还是不够狠辣,抄家抄得不及时,没有抄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全靠负责查办阉党案的大臣自己找线索找证据。
这次当然不能这样,锦衣卫、东厂的抄家搜证很有效,而且也不全重视证据,有证据的看证据,没证据的看御史言官的弹劾,看朝野上下的检举,总之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在朝的,致仕的,甚至削籍为民在野的,只要是阉党就一定遭清算。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中有不少当年投靠阉党也是不得已,这话说起来是没错,但是该抄家还得抄家。
这些人中有内阁首辅,有尚书侍郎,有勋贵世家,都是家资豪富的大地主、大商人、大宅门,抄他们的家不仅政治上正确,而且经济上也非常划算。
倒不是说朱大明非要与这些人过不去,实在是朱大明找不到其他更加名正言顺、大义凛然而且快捷高效的来钱渠道了。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干渴到要死的朝廷财政,有阉党这个近水,又何必非要去寻找远水呢。
财政充裕了对谁都有好处,比如说九边及京营的欠饷问题,虽然没有全部解决,但至少大大缓解了,士卒因为吃不上饭而流失、逃亡甚至哗变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即便是内廷之中,后妃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不那么紧巴了,太监宫女们有了赏赐,脸上也有了笑容,整个皇宫大内之中都轻松和谐了许多。另外就是官员的俸禄,也不需要再打折扣了。
虽说不少官员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身就是大地主或者大商人,根本不靠俸禄生活,但总有一些出身贫寒的清官,要靠本就微薄的俸禄生活,如果一个朝廷连官员的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话,你又怎么能够要求这些官员洁身自好履职尽责呢?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短期或许可以,但长期肯定不行。
当一个官员不贪污受贿,就无法生存的时候,那么贪污受贿就是必然的了。明末的政治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朝廷的财政危机。朱大明对这一点看得是很清楚的,所以不管有多少官员上书反对抄家,都不可能动摇他尽快捞钱的决心。
朱大明当然不是在为自己捞钱,他是为了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捞钱。
大明朝在编有品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文武百官的总数大概维持在十五万左右,而官员的俸禄也已经低到了可怜的程度,每人每年从六十两到二百二十两不等,比如说漕运总督,与六部尚书同级,都是正二品,然而一年的俸禄银子,也只有区区一百八十两而已。所以能够拿到二百二十两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平均下来,大概每名官员每年的俸禄银子只有区区一百两左右。
可是即便如此,一年的官员俸禄,若是足额发放,朝廷也需要支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而大明后期户部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就收上来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
再想想天文数字一样的军费开支,还有将近十万光拿俸禄不干活的宗室子弟,朝廷的财政收入完全处于入不敷出的崩溃边缘。
&nbs... -->>
接下来的两天,朱大明没有再接见大臣商议政务,除了批阅司礼监递进来的折子之外,难得地有了一些闲暇,可以陪一陪后宫的皇后和两位妃子。
如今的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关于裁撤蓟辽总督府,同时设立直隶总督府,并由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任直隶总督的圣旨下发后,孙承宗先是赶往通州查看并安排直隶总督衙门的驻地等事宜,然后又赶往山海关,坐镇指挥蓟辽总督府的裁撤和搬迁,忙的是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来见皇帝议事。
另一位阁臣李国鐠则全力以赴在处理阉党案,会同新任刑部尚书乔允升、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标以及大理寺正卿刘宗周,根据锦衣卫、东厂侦办和抄没的证据,按照皇帝的意思议定阉党人员的名单,为他们划分等级,并议定罪名。
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历史上直到崇祯三年,阉党案才算是尘埃落定,而且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致使阉党与东林的党争一直持续到明朝的灭亡。
历史上没清理干净是因为崇祯皇帝还是不够狠辣,抄家抄得不及时,没有抄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全靠负责查办阉党案的大臣自己找线索找证据。
这次当然不能这样,锦衣卫、东厂的抄家搜证很有效,而且也不全重视证据,有证据的看证据,没证据的看御史言官的弹劾,看朝野上下的检举,总之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在朝的,致仕的,甚至削籍为民在野的,只要是阉党就一定遭清算。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中有不少当年投靠阉党也是不得已,这话说起来是没错,但是该抄家还得抄家。
这些人中有内阁首辅,有尚书侍郎,有勋贵世家,都是家资豪富的大地主、大商人、大宅门,抄他们的家不仅政治上正确,而且经济上也非常划算。
倒不是说朱大明非要与这些人过不去,实在是朱大明找不到其他更加名正言顺、大义凛然而且快捷高效的来钱渠道了。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干渴到要死的朝廷财政,有阉党这个近水,又何必非要去寻找远水呢。
财政充裕了对谁都有好处,比如说九边及京营的欠饷问题,虽然没有全部解决,但至少大大缓解了,士卒因为吃不上饭而流失、逃亡甚至哗变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即便是内廷之中,后妃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不那么紧巴了,太监宫女们有了赏赐,脸上也有了笑容,整个皇宫大内之中都轻松和谐了许多。另外就是官员的俸禄,也不需要再打折扣了。
虽说不少官员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身就是大地主或者大商人,根本不靠俸禄生活,但总有一些出身贫寒的清官,要靠本就微薄的俸禄生活,如果一个朝廷连官员的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话,你又怎么能够要求这些官员洁身自好履职尽责呢?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短期或许可以,但长期肯定不行。
当一个官员不贪污受贿,就无法生存的时候,那么贪污受贿就是必然的了。明末的政治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朝廷的财政危机。朱大明对这一点看得是很清楚的,所以不管有多少官员上书反对抄家,都不可能动摇他尽快捞钱的决心。
朱大明当然不是在为自己捞钱,他是为了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捞钱。
大明朝在编有品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文武百官的总数大概维持在十五万左右,而官员的俸禄也已经低到了可怜的程度,每人每年从六十两到二百二十两不等,比如说漕运总督,与六部尚书同级,都是正二品,然而一年的俸禄银子,也只有区区一百八十两而已。所以能够拿到二百二十两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平均下来,大概每名官员每年的俸禄银子只有区区一百两左右。
可是即便如此,一年的官员俸禄,若是足额发放,朝廷也需要支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而大明后期户部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就收上来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
再想想天文数字一样的军费开支,还有将近十万光拿俸禄不干活的宗室子弟,朝廷的财政收入完全处于入不敷出的崩溃边缘。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