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万事如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树,你是学易之人,不会没茸听说过 女辰北,夏江南吧。”余舒老实地摇摇头,她知道夏明明的本姓不是姓夏,而是一个复姓“夏江”入京后一直忙于生计,她都没有时间好好打听一下这夏江家是什么来头。
夏明明叹气道:“有时候我觉得你真奇怪,明明懂得好些事情,但是寻常易客都耳熟能详的事你不知道。”余舒讪笑:“是我孤陋寡闻,称说吧,我听着呢。”
夏明明手里紧握着茶杯,轻声叙述着大安朝一段易史:“大约是在一百年前,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一位姓夏,一位姓文,这是自大衍试行百年来头一次所遇,当时天子喜悦,钦赐封号,一乃文辰,是喻北方星辰之明,一乃夏江,是喻中原长江之广,文辰和夏江两位易子得天子厚爱,因文辰易子年长,正值司天监大提点一职空闲,便委之,念不能厚此薄彼,又赐婚与夏江易子,封他做了驸马,甚为百年之前一桩美谈。”
这是余舒第二次听到大安朝易史中的易子名号,头一回是在曹子辛那里,她还记得,当时所讲的是青阳和云华两位易子,按时间来算,这夏江和文辰更在他们二人之前。
不过这大安朝的皇帝怎么都喜欢把公主许给易子,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二十年前那位云华易子也是,娶了长公主可惜天才早天,公主殉情,两人用一段悲剧,谱成后世佳话。
“谁想好景不长,夏江和文辰两位易子不知因何缘故,结下仇怨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便是天子亦不能勉强撮合,二人不愿同朝共事,双双请辞,天子无奈便分赐了南北两座城使他们迁往定居,文辰在北,夏江在南,从此后,二人便以易号为姓,冠与后人,以表天子之敬。”余舒两手托着下巴,听的津津有味,在这里打岔道:“所以你姓夏江,就是那位夏江易子的后人咯。”“那是我老祖宗。”
余舒点点头:“你继续讲。”
被余舒这么一打岔夏明明忘记说到哪里,想了想,才接着道:“天下易客仰慕易子之名,纷纷登门求教,在南寻夏江,在北访文辰,夏江文辰皆是友善之人,来者不拒,每日门前络绎不绝,渐渐成势。当时天子所为是为隔离他们二人仇怨,怎知十年过后,这天底下的易客们,竟成南北分势,每年大衍在京中相遇,方枘圆凿,北道易客以文辰第一,南道易客以夏江第一,互不相容此事一发,朝中争论不休,更有人〖言〗论,文辰夏江图谋不轨唆使教令南北易客。”余舒听到这里,暗自咋舌看来这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
“所幸当年天子深明事理,未有听信小人谗言,而是诏令司天监,修建了太史书苑,让南北易客在大衍试后,择可教之人收入其中深造,同学一处,化解干戈。”
余舒神色一正,暗道那位皇帝手段高明,这么一来,管你是南是北,凡是可造之材,到了京城,进了太史书苑都得统一教化,既解了南北易客各自为续的窘境,又强固了司天监的地位。
夏明明舔舔嘴唇,低头喝了一口凉掉的茶水,微微出神道:“几十年前,夏江和文辰两位先人去世,两家门庭渐不如昔日鼎盛,表面上仍为南北易客代表,每一代也曾出过一两个人物,却再无当年易子风采。于是乎,为振作门庭,从我祖父那一代起,就开始派遣族中子弟到深山求道,然而我们夏江家香火并不旺盛,到了我这一代,同辈六个姐妹,就只有一个堂弟继承香火。”余舒摸着下巴,想起方才偷听,那个夏江四小姐说什么到龙虎山求道的话。
“到山中求道,吃苦不说,或许连道家山门都不能进入,曾祖父订下规矩,凡我夏江家的子女,被派去山中求道者,如一无所获,则不得返家,是故就有族人老死在外,更有不堪忍受的脱离家中。当时我年幼无知,差点害的四姐替二姐代过,我们姐妹关系向来不和,她会怨恨我……也是应该的。”余舒听得出夏明明的声音后悔难过,多少有点儿同情,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中,碌碌无为就是错。
正要出声安慰她,余舒忽又觉得哪里不对头,还记得在山林中餐风露宿时,夏明明口口声称自己是“夏江家的废物”可这些日子相处,夏明明分明是一个资质上佳的好苗子,好好学易未必没有成就,即便是梦人生死无用,也不至于是个废物吧,难道她家中同辈人,个个都是她四姐那样的奇葩?
“明明,我问你啊,你家里头还有姐妹在太史书苑学易吗?”夏明明不知余舒试探,摇头道:“只有我四姐考了进去。”
怪了,余舒摸摸下巴,狐疑地看了夏明明一眼,心中隐约有种猜测,藏不住,便问了 出来:“明明,你们家里人,除了你,还有别人... -->>
“阿树,你是学易之人,不会没茸听说过 女辰北,夏江南吧。”余舒老实地摇摇头,她知道夏明明的本姓不是姓夏,而是一个复姓“夏江”入京后一直忙于生计,她都没有时间好好打听一下这夏江家是什么来头。
夏明明叹气道:“有时候我觉得你真奇怪,明明懂得好些事情,但是寻常易客都耳熟能详的事你不知道。”余舒讪笑:“是我孤陋寡闻,称说吧,我听着呢。”
夏明明手里紧握着茶杯,轻声叙述着大安朝一段易史:“大约是在一百年前,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一位姓夏,一位姓文,这是自大衍试行百年来头一次所遇,当时天子喜悦,钦赐封号,一乃文辰,是喻北方星辰之明,一乃夏江,是喻中原长江之广,文辰和夏江两位易子得天子厚爱,因文辰易子年长,正值司天监大提点一职空闲,便委之,念不能厚此薄彼,又赐婚与夏江易子,封他做了驸马,甚为百年之前一桩美谈。”
这是余舒第二次听到大安朝易史中的易子名号,头一回是在曹子辛那里,她还记得,当时所讲的是青阳和云华两位易子,按时间来算,这夏江和文辰更在他们二人之前。
不过这大安朝的皇帝怎么都喜欢把公主许给易子,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二十年前那位云华易子也是,娶了长公主可惜天才早天,公主殉情,两人用一段悲剧,谱成后世佳话。
“谁想好景不长,夏江和文辰两位易子不知因何缘故,结下仇怨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便是天子亦不能勉强撮合,二人不愿同朝共事,双双请辞,天子无奈便分赐了南北两座城使他们迁往定居,文辰在北,夏江在南,从此后,二人便以易号为姓,冠与后人,以表天子之敬。”余舒两手托着下巴,听的津津有味,在这里打岔道:“所以你姓夏江,就是那位夏江易子的后人咯。”“那是我老祖宗。”
余舒点点头:“你继续讲。”
被余舒这么一打岔夏明明忘记说到哪里,想了想,才接着道:“天下易客仰慕易子之名,纷纷登门求教,在南寻夏江,在北访文辰,夏江文辰皆是友善之人,来者不拒,每日门前络绎不绝,渐渐成势。当时天子所为是为隔离他们二人仇怨,怎知十年过后,这天底下的易客们,竟成南北分势,每年大衍在京中相遇,方枘圆凿,北道易客以文辰第一,南道易客以夏江第一,互不相容此事一发,朝中争论不休,更有人〖言〗论,文辰夏江图谋不轨唆使教令南北易客。”余舒听到这里,暗自咋舌看来这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
“所幸当年天子深明事理,未有听信小人谗言,而是诏令司天监,修建了太史书苑,让南北易客在大衍试后,择可教之人收入其中深造,同学一处,化解干戈。”
余舒神色一正,暗道那位皇帝手段高明,这么一来,管你是南是北,凡是可造之材,到了京城,进了太史书苑都得统一教化,既解了南北易客各自为续的窘境,又强固了司天监的地位。
夏明明舔舔嘴唇,低头喝了一口凉掉的茶水,微微出神道:“几十年前,夏江和文辰两位先人去世,两家门庭渐不如昔日鼎盛,表面上仍为南北易客代表,每一代也曾出过一两个人物,却再无当年易子风采。于是乎,为振作门庭,从我祖父那一代起,就开始派遣族中子弟到深山求道,然而我们夏江家香火并不旺盛,到了我这一代,同辈六个姐妹,就只有一个堂弟继承香火。”余舒摸着下巴,想起方才偷听,那个夏江四小姐说什么到龙虎山求道的话。
“到山中求道,吃苦不说,或许连道家山门都不能进入,曾祖父订下规矩,凡我夏江家的子女,被派去山中求道者,如一无所获,则不得返家,是故就有族人老死在外,更有不堪忍受的脱离家中。当时我年幼无知,差点害的四姐替二姐代过,我们姐妹关系向来不和,她会怨恨我……也是应该的。”余舒听得出夏明明的声音后悔难过,多少有点儿同情,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中,碌碌无为就是错。
正要出声安慰她,余舒忽又觉得哪里不对头,还记得在山林中餐风露宿时,夏明明口口声称自己是“夏江家的废物”可这些日子相处,夏明明分明是一个资质上佳的好苗子,好好学易未必没有成就,即便是梦人生死无用,也不至于是个废物吧,难道她家中同辈人,个个都是她四姐那样的奇葩?
“明明,我问你啊,你家里头还有姐妹在太史书苑学易吗?”夏明明不知余舒试探,摇头道:“只有我四姐考了进去。”
怪了,余舒摸摸下巴,狐疑地看了夏明明一眼,心中隐约有种猜测,藏不住,便问了 出来:“明明,你们家里人,除了你,还有别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