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国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72章 敲山震虎
在暗杀事件后的一个多星期里,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公开宣称:“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皇储夫妇下葬两天之后,老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了。
他的侍从官、忠心耿耿的帕尔伯爵对任何说他的君主要发动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但帕尔显然没有意识到,维也纳的事情正发生着转折。对大公之死最为兴高采烈的人是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他长期以来就伺机消灭塞尔维亚。和他一起的是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几年前,康拉德就怂恿皇帝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碰了钉子,现在逮住机会岂能放过?
贝尔希多尔德(他的知友称他为波尔迪)是个花花公子,他之所以能够出任首相(奥匈外交大臣兼奥地利政府首相),完全是因为他出身于一个贵族的、富有且具有极大势力的家族。为了杜绝他人对他依靠裙带关系爬上首相宝座的讽刺,他急于建立不世功勋来展示自己,能够毁灭塞尔维亚在他看来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因此和康拉德一起极力怂恿老皇帝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皇帝虽然老了,但并不糊涂,塞尔维亚虽然弱小却绝非易取之国,而且塞尔维亚后面站着俄国,这让他非常犹豫,为了照顾彼此的情绪,他只能同意召开御前会议。御前会议上。主张战争的激进派和主张谨慎的温和派僵持不下,最后勉强达成妥协——征询德国的意见。
内阁秘书长作为特使立即前往柏林,带了一封约瑟夫写给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中直截了当地问道:如果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它能依靠德国吗?“虽然没有官方档案记载了这一情况,但特使在与德皇一次愉快地午餐会上,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即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我们依然保证,德国出于它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永远站在奥匈帝国一边。”
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淹没在细节中而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威廉此时感到的是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自从秦时竹将意大利意图背叛同盟国体系的情报送交德国后,威廉二世已经不起另一个盟国的背叛了,如果在这件事上不支持奥匈,势必在德奥之间造成离心力。虽然他对德国地实力有充分信心但毕竟英雄难敌四拳,德国今后的发展空间更加狭窄,为了将来,即便是战争也不可怕。威廉本人将战争和和平分为好的战争和坏的和平,如果和平是以德国牺牲盟国为代价换来的。他宁可不要。一句话,他宁要好的战争也不要坏的和平!
当老皇帝收到威廉的空白支票时,他地和平感突然化为乌有。他喃喃自语地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在取得德国的保证后。再次召开的御前会议一扫前次动摇犹豫的气氛,变得亢奋而激进,而德国地保证犹如给奥匈帝国打了一支强心针,让他们更加强硬——奥匈的战争决心已下,接下来就是准备如何找塞尔维亚人算账。
经过御前会议的最终决定,约瑟夫皇帝颁布了敕令:“本皇帝已决心武力讨伐塞尔维亚,众大臣速作全面准备。”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和外交大臣贝尔希多尔德作为最坚决的主战派主持制订策略:为了掩饰奥匈地目的,给军队动员争取时间并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塑造本国的“和平形象”。两人决定先向塞尔维亚提交最后通牒,措辞要狠,开价要高,务必使其不能接受。待塞尔维亚政府拒绝通牒后立即开战,最好能在俄国干涉前造成既成事实。
对于欧洲局势的报道,中国的新闻界只用了很小的篇幅,甚至可以用漫不经心来形容,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投在了陈其美事件上。
陈其美被捕。特别是他如实交代指使手下暗杀陶成章的事情被披露后。江浙媒体愤怒了,原本与陈其美早有旧隙地章太炎先生连连撰文批判。声势之严厉比当年对付清政府还要厉害百倍,《人民日报》社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据说就是前次被陈其美指使黑帮炸伤的记者主笔的,文章的题目令人格外触目惊心——《流氓、野心家、两面派、阴谋家、郐子手——我来剥陈其美的皮》,文中写道:“民国以来,最令人发指的人物或许就是这位号称‘杨梅都督’的陈其美,即使前不久刚刚接受审判的袁世凯也会自叹不如。虽然袁世凯杀地人要比陈其美多多了,但对于袁世凯地秉性,大家早有所了解,他的名气在戊戌年就已经打出来了,在那样地前提下多杀几个,少杀几个反而令人不觉得怪异。而陈其美身披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的外衣,背地里却做着如此龌龊不堪的事情,实在是令人作呕……如果说袁世凯是反革命,大抵他也不会抵赖,因为他杀的确实是革命者,奇就奇在,陈其美所对付的居然也是革命者,章太炎、陶成章都是中国一切革命人士所赞同的革命家……或许只是因为他们与国民党派别不同而招致陈其美的子弹问候,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报记者曾经被陈其美所指使的地痞无赖所炸伤反而更加彰显了陈其美的用心,只要和他唱反调,都没有好果子吃——他的手段,倒是比袁世凯更毒辣,也更险恶……”
更有同情陶成章不幸冤死的社会人士在撰文纪念中通篇不称呼名字,而已“人渣”两字代替,在文章的末尾,或许激于义愤,他写道:“……就这样一个人士。居然号称国民党的元老、中国共和革命的先驱、民国重要的缔造者之一……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中国所需要地‘革命者’... -->>
第072章 敲山震虎
在暗杀事件后的一个多星期里,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公开宣称:“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皇储夫妇下葬两天之后,老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了。
他的侍从官、忠心耿耿的帕尔伯爵对任何说他的君主要发动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但帕尔显然没有意识到,维也纳的事情正发生着转折。对大公之死最为兴高采烈的人是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他长期以来就伺机消灭塞尔维亚。和他一起的是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将军。几年前,康拉德就怂恿皇帝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碰了钉子,现在逮住机会岂能放过?
贝尔希多尔德(他的知友称他为波尔迪)是个花花公子,他之所以能够出任首相(奥匈外交大臣兼奥地利政府首相),完全是因为他出身于一个贵族的、富有且具有极大势力的家族。为了杜绝他人对他依靠裙带关系爬上首相宝座的讽刺,他急于建立不世功勋来展示自己,能够毁灭塞尔维亚在他看来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因此和康拉德一起极力怂恿老皇帝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皇帝虽然老了,但并不糊涂,塞尔维亚虽然弱小却绝非易取之国,而且塞尔维亚后面站着俄国,这让他非常犹豫,为了照顾彼此的情绪,他只能同意召开御前会议。御前会议上。主张战争的激进派和主张谨慎的温和派僵持不下,最后勉强达成妥协——征询德国的意见。
内阁秘书长作为特使立即前往柏林,带了一封约瑟夫写给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中直截了当地问道:如果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它能依靠德国吗?“虽然没有官方档案记载了这一情况,但特使在与德皇一次愉快地午餐会上,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即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我们依然保证,德国出于它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永远站在奥匈帝国一边。”
历史的真相或许永远淹没在细节中而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威廉此时感到的是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自从秦时竹将意大利意图背叛同盟国体系的情报送交德国后,威廉二世已经不起另一个盟国的背叛了,如果在这件事上不支持奥匈,势必在德奥之间造成离心力。虽然他对德国地实力有充分信心但毕竟英雄难敌四拳,德国今后的发展空间更加狭窄,为了将来,即便是战争也不可怕。威廉本人将战争和和平分为好的战争和坏的和平,如果和平是以德国牺牲盟国为代价换来的。他宁可不要。一句话,他宁要好的战争也不要坏的和平!
当老皇帝收到威廉的空白支票时,他地和平感突然化为乌有。他喃喃自语地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在取得德国的保证后。再次召开的御前会议一扫前次动摇犹豫的气氛,变得亢奋而激进,而德国地保证犹如给奥匈帝国打了一支强心针,让他们更加强硬——奥匈的战争决心已下,接下来就是准备如何找塞尔维亚人算账。
经过御前会议的最终决定,约瑟夫皇帝颁布了敕令:“本皇帝已决心武力讨伐塞尔维亚,众大臣速作全面准备。”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和外交大臣贝尔希多尔德作为最坚决的主战派主持制订策略:为了掩饰奥匈地目的,给军队动员争取时间并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塑造本国的“和平形象”。两人决定先向塞尔维亚提交最后通牒,措辞要狠,开价要高,务必使其不能接受。待塞尔维亚政府拒绝通牒后立即开战,最好能在俄国干涉前造成既成事实。
对于欧洲局势的报道,中国的新闻界只用了很小的篇幅,甚至可以用漫不经心来形容,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投在了陈其美事件上。
陈其美被捕。特别是他如实交代指使手下暗杀陶成章的事情被披露后。江浙媒体愤怒了,原本与陈其美早有旧隙地章太炎先生连连撰文批判。声势之严厉比当年对付清政府还要厉害百倍,《人民日报》社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据说就是前次被陈其美指使黑帮炸伤的记者主笔的,文章的题目令人格外触目惊心——《流氓、野心家、两面派、阴谋家、郐子手——我来剥陈其美的皮》,文中写道:“民国以来,最令人发指的人物或许就是这位号称‘杨梅都督’的陈其美,即使前不久刚刚接受审判的袁世凯也会自叹不如。虽然袁世凯杀地人要比陈其美多多了,但对于袁世凯地秉性,大家早有所了解,他的名气在戊戌年就已经打出来了,在那样地前提下多杀几个,少杀几个反而令人不觉得怪异。而陈其美身披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的外衣,背地里却做着如此龌龊不堪的事情,实在是令人作呕……如果说袁世凯是反革命,大抵他也不会抵赖,因为他杀的确实是革命者,奇就奇在,陈其美所对付的居然也是革命者,章太炎、陶成章都是中国一切革命人士所赞同的革命家……或许只是因为他们与国民党派别不同而招致陈其美的子弹问候,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报记者曾经被陈其美所指使的地痞无赖所炸伤反而更加彰显了陈其美的用心,只要和他唱反调,都没有好果子吃——他的手段,倒是比袁世凯更毒辣,也更险恶……”
更有同情陶成章不幸冤死的社会人士在撰文纪念中通篇不称呼名字,而已“人渣”两字代替,在文章的末尾,或许激于义愤,他写道:“……就这样一个人士。居然号称国民党的元老、中国共和革命的先驱、民国重要的缔造者之一……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中国所需要地‘革命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