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国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66章 北方战争(41)
自白卫军发起数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反而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确证以后,高尔察克政权的倒台便“指日可待”了,唯一带有希望的是,要看中国与英国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够支持多久。但红军显然一天也不愿意等下去了,再不结束战争,俄国就会力竭而死。无论谁胜谁败,最后倒霉的依然只是俄罗斯民族。因此,列宁等人下定了决心,既然协约国铁了心要将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之中,红军自然也不能客气。在欧战停战后,波兰取代高尔察克政权的地位,一路冲在最前面,5月6日甚至还攻克基辅。然而,已经基本扫平内部的红军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在初期的慌乱过后,红军进行反击。离后勤基地太远、野心太大的波兰军全线失败,几乎在敌境内被全歼。红军跟随败退的波兰军直逼华沙,宣称要将革命引向中欧,这令西方列强惊恐不已,一直等待波兰胜利的英国立刻出面调停。调停尚未有结果,历史就再次让观察者吃惊。在法国全力支持下的波兰军在华沙城下重整防线,又打了一个漂亮反击,歼灭了后勤不继的红军一线兵团,双方遂签订和约,俄国放弃了一些领土,波兰则暂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这一战役的几次转折表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已经根基稳固,但缺乏将革命引向境外的能力。
而引爆高尔察克政权,则不完全是军事上压力,而是高尔察克政权内部始终有这样一种信息,继续对抗出路不大,还不如寻求一条体面的解决方式。波兰战役以后,国内已经没有能和苏维埃政权对抗的集团了。就是高尔察克本人,对在军事上战胜布尔什维克也不抱太大希望,唯一能指望的,只有依靠协约国的力量,通过国际干涉将布尔什维克拉下马来。
但是,这样势必造成俄国的内外交困。高尔察克心里很清楚,姑且不说协约国能否有效遏制布尔什维克,一旦遏制了,也会让俄国元气大伤,更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单纯在战争中的牺牲和破坏还在其次,如果让国际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则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必将被大幅压缩。英法虽然站在自己一边,但同样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可能。因此,在发动数***势不成,反而被布尔什维克打得落花流水之后,高尔察克的心态已经起了微妙的变化。
不在动用巨额黄金储备可以视为这种转变的明证,高尔察克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批黄金是属于全体俄罗斯人民的,布尔什维克也是俄罗斯人,留给他们比留给其他人好的多。”除了拿出一部分稳定政权需要外,高尔察克便不再肯大把动用——虽然他知道打这票黄金的人很多。
自然,这番心思是不能对外明说的,不然,鄂木斯克政权早就垮台了,或者说,不等鄂木斯克政权垮台,高尔察克早就被英国人走马换将了,但高尔察克这个心态和思路,却是令人可以揣度的——当然,布尔什维克不知道,在他们眼中,高尔察克还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按照列宁原本的估计,是不打算这么快就拿下鄂木斯克政权的,因为谁都知道,鄂木斯克后面不但有英国人,还有中国人。英国人嘴皮子厉害,中国人可是有结结实实几十万大军囤积在远东一线的。鄂木斯克政权倒台,等于抽掉了中国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缓冲地带,矛盾直接尖锐化。
说句实话,列宁不太想和中国打仗,更不太愿意与中国长期为敌。道理是明摆着的,中国提出的领土要求完全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列宁本人也赞同中国的观点,只是布尔什维克内部始终不认可而已。另外,谁都可以看得出来,中国武装力量是自保性质的,而且实力很强,真的如果是扩张性质,反而容易判别,中国方面要么不出手,出手很可能会导致局面迅速逆转。
但局势发生了不按照列宁预期的变化。
首先,西欧的革命形势虽然起来了,但远远没有成熟到和他原来设想得那样,可以爆发***革命,建立政权的条件,还是分散的、薄弱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主要依靠布尔什维克自身;
其次,西方列强的仇视与干涉,波兰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个刚刚复国的国家,还来不及整合安顿好国内秩序,就把军事矛头对准了布尔什维克,可见列强对布尔什维克的仇恨与敌视,红军在华沙城下的失败,使得列宁原来估计通过武装输出革命的企图也落空了;
>
第066章 北方战争(41)
自白卫军发起数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反而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确证以后,高尔察克政权的倒台便“指日可待”了,唯一带有希望的是,要看中国与英国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够支持多久。但红军显然一天也不愿意等下去了,再不结束战争,俄国就会力竭而死。无论谁胜谁败,最后倒霉的依然只是俄罗斯民族。因此,列宁等人下定了决心,既然协约国铁了心要将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之中,红军自然也不能客气。在欧战停战后,波兰取代高尔察克政权的地位,一路冲在最前面,5月6日甚至还攻克基辅。然而,已经基本扫平内部的红军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在初期的慌乱过后,红军进行反击。离后勤基地太远、野心太大的波兰军全线失败,几乎在敌境内被全歼。红军跟随败退的波兰军直逼华沙,宣称要将革命引向中欧,这令西方列强惊恐不已,一直等待波兰胜利的英国立刻出面调停。调停尚未有结果,历史就再次让观察者吃惊。在法国全力支持下的波兰军在华沙城下重整防线,又打了一个漂亮反击,歼灭了后勤不继的红军一线兵团,双方遂签订和约,俄国放弃了一些领土,波兰则暂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这一战役的几次转折表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已经根基稳固,但缺乏将革命引向境外的能力。
而引爆高尔察克政权,则不完全是军事上压力,而是高尔察克政权内部始终有这样一种信息,继续对抗出路不大,还不如寻求一条体面的解决方式。波兰战役以后,国内已经没有能和苏维埃政权对抗的集团了。就是高尔察克本人,对在军事上战胜布尔什维克也不抱太大希望,唯一能指望的,只有依靠协约国的力量,通过国际干涉将布尔什维克拉下马来。
但是,这样势必造成俄国的内外交困。高尔察克心里很清楚,姑且不说协约国能否有效遏制布尔什维克,一旦遏制了,也会让俄国元气大伤,更令人不得不警惕的是,单纯在战争中的牺牲和破坏还在其次,如果让国际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则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必将被大幅压缩。英法虽然站在自己一边,但同样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可能。因此,在发动数***势不成,反而被布尔什维克打得落花流水之后,高尔察克的心态已经起了微妙的变化。
不在动用巨额黄金储备可以视为这种转变的明证,高尔察克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批黄金是属于全体俄罗斯人民的,布尔什维克也是俄罗斯人,留给他们比留给其他人好的多。”除了拿出一部分稳定政权需要外,高尔察克便不再肯大把动用——虽然他知道打这票黄金的人很多。
自然,这番心思是不能对外明说的,不然,鄂木斯克政权早就垮台了,或者说,不等鄂木斯克政权垮台,高尔察克早就被英国人走马换将了,但高尔察克这个心态和思路,却是令人可以揣度的——当然,布尔什维克不知道,在他们眼中,高尔察克还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按照列宁原本的估计,是不打算这么快就拿下鄂木斯克政权的,因为谁都知道,鄂木斯克后面不但有英国人,还有中国人。英国人嘴皮子厉害,中国人可是有结结实实几十万大军囤积在远东一线的。鄂木斯克政权倒台,等于抽掉了中国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缓冲地带,矛盾直接尖锐化。
说句实话,列宁不太想和中国打仗,更不太愿意与中国长期为敌。道理是明摆着的,中国提出的领土要求完全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列宁本人也赞同中国的观点,只是布尔什维克内部始终不认可而已。另外,谁都可以看得出来,中国武装力量是自保性质的,而且实力很强,真的如果是扩张性质,反而容易判别,中国方面要么不出手,出手很可能会导致局面迅速逆转。
但局势发生了不按照列宁预期的变化。
首先,西欧的革命形势虽然起来了,但远远没有成熟到和他原来设想得那样,可以爆发***革命,建立政权的条件,还是分散的、薄弱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主要依靠布尔什维克自身;
其次,西方列强的仇视与干涉,波兰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个刚刚复国的国家,还来不及整合安顿好国内秩序,就把军事矛头对准了布尔什维克,可见列强对布尔什维克的仇恨与敌视,红军在华沙城下的失败,使得列宁原来估计通过武装输出革命的企图也落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