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崇祯:重征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天之后,随着洪承畴的数万大军从襄阳进抵郑州,福王朱常洵终于在洛阳“称帝”,并“诏告天下”。
在这篇所谓的“诏书”中,朱常洵先是对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事件及“梃击案”来了个大翻案,说当年先帝认为无论是朱常洛还是自己均非嫡子,但朱常洛生母只是宫女,自己的生母则是郑贵妃,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自己这个贵妃之子当然比朱常洛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就算二人机会相同,但朱常洛自幼不学无术,荒淫无度,只是年龄虚长,“立长”与“立贤”均有道理,到底立谁,只应存于先帝一心。
结果朝中奸臣为了争“拥戴之功”,伤先帝之明,竟与先帝“争国本”长达十余年。后来又炮制出手段拙劣的“梃击案”,栽赃自己和郑贵妃,结果先帝受到蒙蔽而立朱常洛为太子。事实证明,朱常洛无德无能,根本不配做皇帝,登基未及一月即暴病身亡便是明证。
至于其后的朱由校,更是不学无术,荒于嬉戏,败坏朝纲,导致内忧外患不断,终于遭到天谴而死。而朱由检就更是个昏君、暴君,登基之后先是害死了为国尽忠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然后尽弃辽东国土,对祖宗制度改弦更张,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幸而其在潭柘寺暴亡,父子三人皆是短命,可见天命根本不在朱常洛一系。
而他朱常洵自从到洛阳就藩以后,一直安分守己,从不怨恨先帝,觊觎皇帝大位。只是现在昏君已死,方今海内不宁,国不可一日无主。洪承畴等股肱之臣一再劝进,为了祖宗社稷,他无奈之下才勉强同意即位。
但是既然他已经是“皇帝”,那天下所有臣民都要对他朱常洵效忠,尤其是各地官府和卫所官军,要立即向他上奏折表明态度。如果竟敢不奉诏,即以谋逆论处。
此时朱由检遇刺身亡的谣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朱常洵又有洪承畴和高迎祥等人的数十万大军拥立,声势甚为浩大,湖北、河南等离得比较近的地方,有不少都承认了朱常洵的帝位。但其他地方,一是因为路途遥远,二是不敢确定消息的真伪,因此多持观望态度。
而就在朱常洵宣布“登基”的同一天,已经在路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式下诏书,宣布朱常洵、朱由崧、洪承畴等人谋逆造反,还勾结白莲教行刺,结果当然是彻底失败,自己安然无恙。现在自己已经将朱常洵、朱由崧从宗室除籍,废为庶人,并率大军御驾亲征,不日即可平定叛乱。望各地军民勿要听信谣言,积极助朝廷平叛。
别看朱常洵身处中原,从地理位置上离帝国的其他各省更近,但朱由检有飞鸽传书这一利器,因此诏书往往比朱常洵的伪诏书更早送达各地。各地官员收信之后,自然更不敢冒失地依附朱常洵,洪承畴等人设想的“全国州府传檄而定”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这第一阶段的较量,朱由检算是取得了胜利。
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除了洪... -->>
两天之后,随着洪承畴的数万大军从襄阳进抵郑州,福王朱常洵终于在洛阳“称帝”,并“诏告天下”。
在这篇所谓的“诏书”中,朱常洵先是对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事件及“梃击案”来了个大翻案,说当年先帝认为无论是朱常洛还是自己均非嫡子,但朱常洛生母只是宫女,自己的生母则是郑贵妃,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自己这个贵妃之子当然比朱常洛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就算二人机会相同,但朱常洛自幼不学无术,荒淫无度,只是年龄虚长,“立长”与“立贤”均有道理,到底立谁,只应存于先帝一心。
结果朝中奸臣为了争“拥戴之功”,伤先帝之明,竟与先帝“争国本”长达十余年。后来又炮制出手段拙劣的“梃击案”,栽赃自己和郑贵妃,结果先帝受到蒙蔽而立朱常洛为太子。事实证明,朱常洛无德无能,根本不配做皇帝,登基未及一月即暴病身亡便是明证。
至于其后的朱由校,更是不学无术,荒于嬉戏,败坏朝纲,导致内忧外患不断,终于遭到天谴而死。而朱由检就更是个昏君、暴君,登基之后先是害死了为国尽忠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然后尽弃辽东国土,对祖宗制度改弦更张,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幸而其在潭柘寺暴亡,父子三人皆是短命,可见天命根本不在朱常洛一系。
而他朱常洵自从到洛阳就藩以后,一直安分守己,从不怨恨先帝,觊觎皇帝大位。只是现在昏君已死,方今海内不宁,国不可一日无主。洪承畴等股肱之臣一再劝进,为了祖宗社稷,他无奈之下才勉强同意即位。
但是既然他已经是“皇帝”,那天下所有臣民都要对他朱常洵效忠,尤其是各地官府和卫所官军,要立即向他上奏折表明态度。如果竟敢不奉诏,即以谋逆论处。
此时朱由检遇刺身亡的谣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朱常洵又有洪承畴和高迎祥等人的数十万大军拥立,声势甚为浩大,湖北、河南等离得比较近的地方,有不少都承认了朱常洵的帝位。但其他地方,一是因为路途遥远,二是不敢确定消息的真伪,因此多持观望态度。
而就在朱常洵宣布“登基”的同一天,已经在路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式下诏书,宣布朱常洵、朱由崧、洪承畴等人谋逆造反,还勾结白莲教行刺,结果当然是彻底失败,自己安然无恙。现在自己已经将朱常洵、朱由崧从宗室除籍,废为庶人,并率大军御驾亲征,不日即可平定叛乱。望各地军民勿要听信谣言,积极助朝廷平叛。
别看朱常洵身处中原,从地理位置上离帝国的其他各省更近,但朱由检有飞鸽传书这一利器,因此诏书往往比朱常洵的伪诏书更早送达各地。各地官员收信之后,自然更不敢冒失地依附朱常洵,洪承畴等人设想的“全国州府传檄而定”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这第一阶段的较量,朱由检算是取得了胜利。
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除了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