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文学 www.yqwx.net,大宋第一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统领,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窦偁前来拜见。”
上官青云走了进来,打破了赵承嗣的沉思,窦偁前来拜见,赵承嗣就有点郁闷了。
窦偁,自己也不认识呀,怎么会来拜见自己呢?
“统领,这窦偁是窦氏家族的人,更是是已故吏部尚书、右仆射的窦仪的嫡亲弟弟。”
上官青云见到赵承嗣满脸都是疑惑,立刻解释道。
赵承嗣明白了,原来是这个窦家的人,要说这窦家最初出名的可就是窦仪了。
窦仪是幽州渔阳人,出身文学世家,他十五岁就能写文章,晋天福年间考中了进士。
这本来没有什么,考中进士虽然很稀奇,但也不能说他家出名。
可是嘴出名的是窦仪的四个弟弟也都相继考中进士,著名的冯道冯太师还就此事赋诗一首,歌颂他们兄弟五人全都考中进士的骄人成绩,其中有一句“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以窦仪为长的窦氏五兄弟也因此号称“窦氏五龙”。
窦家从此名扬天下,窦家五子更是名声在外。
如果你觉得这幕场赵承嗣曾经记得在《三字经》中有一句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这里面的窦燕山指的就是窦仪的父亲窦禹钧,五子指的就是以窦仪为首的窦氏五兄弟,“名俱扬”指的就是都考中了进士,而成语“五子登科”指的同样也是这个故事。
窦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是五代后期的著名儒臣,到后周初年就干到了翰林学士。
这是一个只有真正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儒士才能担任的清望之选,即便跟皇帝关系再铁,哪怕是皇帝的亲兄弟,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也别想混到这个位置上。
窦仪进入赵匡胤的视野,是在后周显德年间。
当时,赵匡胤率军攻克滁州,世宗派窦仪去封存登记当地府库中的财产(。因为众将士攻克城池有功,赵匡胤就准备派人到府库中取出一部分绢帛分给大家,以示奖赏。
应该说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正常举动,就算柴荣知道也不会说什么,但窦仪却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认为府库财产已经进行登记,就成了国家财产,没有朝廷诏令批准,谁也不能擅自动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这位高度负责的官员,在赵匡胤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人才是忠臣,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没有忘记这段经历,他倒不是对窦仪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而是更加理解了窦仪当时的举动,这样服从皇命,忠于职守的臣子,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于是,赵匡胤再次启用了这位老相识,让他再入翰林担任翰林学士。
能在两朝而且是两个不同朝代两入翰林,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也十分风光,一时被传为佳话,充分体现了窦仪的非凡才华和皇帝对他的特别器重。
非但如此,每当赵匡胤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忍不住向身边的大臣们称赞窦仪清持有操守的国人品格,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窦仪的赞赏,甚至流露出拜他为相的想法。
“是呀,他正是窦仪大人的弟弟,在现在还在传颂窦仪大人的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当今的官家改年号的事迹。”
上官青云看样子对窦仪也十分的... -->>
“统领,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窦偁前来拜见。”
上官青云走了进来,打破了赵承嗣的沉思,窦偁前来拜见,赵承嗣就有点郁闷了。
窦偁,自己也不认识呀,怎么会来拜见自己呢?
“统领,这窦偁是窦氏家族的人,更是是已故吏部尚书、右仆射的窦仪的嫡亲弟弟。”
上官青云见到赵承嗣满脸都是疑惑,立刻解释道。
赵承嗣明白了,原来是这个窦家的人,要说这窦家最初出名的可就是窦仪了。
窦仪是幽州渔阳人,出身文学世家,他十五岁就能写文章,晋天福年间考中了进士。
这本来没有什么,考中进士虽然很稀奇,但也不能说他家出名。
可是嘴出名的是窦仪的四个弟弟也都相继考中进士,著名的冯道冯太师还就此事赋诗一首,歌颂他们兄弟五人全都考中进士的骄人成绩,其中有一句“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以窦仪为长的窦氏五兄弟也因此号称“窦氏五龙”。
窦家从此名扬天下,窦家五子更是名声在外。
如果你觉得这幕场赵承嗣曾经记得在《三字经》中有一句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这里面的窦燕山指的就是窦仪的父亲窦禹钧,五子指的就是以窦仪为首的窦氏五兄弟,“名俱扬”指的就是都考中了进士,而成语“五子登科”指的同样也是这个故事。
窦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是五代后期的著名儒臣,到后周初年就干到了翰林学士。
这是一个只有真正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儒士才能担任的清望之选,即便跟皇帝关系再铁,哪怕是皇帝的亲兄弟,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也别想混到这个位置上。
窦仪进入赵匡胤的视野,是在后周显德年间。
当时,赵匡胤率军攻克滁州,世宗派窦仪去封存登记当地府库中的财产(。因为众将士攻克城池有功,赵匡胤就准备派人到府库中取出一部分绢帛分给大家,以示奖赏。
应该说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正常举动,就算柴荣知道也不会说什么,但窦仪却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认为府库财产已经进行登记,就成了国家财产,没有朝廷诏令批准,谁也不能擅自动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这位高度负责的官员,在赵匡胤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人才是忠臣,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没有忘记这段经历,他倒不是对窦仪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而是更加理解了窦仪当时的举动,这样服从皇命,忠于职守的臣子,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于是,赵匡胤再次启用了这位老相识,让他再入翰林担任翰林学士。
能在两朝而且是两个不同朝代两入翰林,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也十分风光,一时被传为佳话,充分体现了窦仪的非凡才华和皇帝对他的特别器重。
非但如此,每当赵匡胤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忍不住向身边的大臣们称赞窦仪清持有操守的国人品格,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窦仪的赞赏,甚至流露出拜他为相的想法。
“是呀,他正是窦仪大人的弟弟,在现在还在传颂窦仪大人的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当今的官家改年号的事迹。”
上官青云看样子对窦仪也十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